为在长沙工作的桑植老乡搭建沟通桥梁、联络感情、整合资源,同时为桑植的发展做好相应的对接工作!
桑植人在长沙 在毛泽东文学院学习期间听湘西的同学谷晖、杨涛他们唱过《马桑树儿搭灯台》,当时就被歌词和曲调吸引住了,这首歌和其他几首桑植民歌已成为中国民歌宝库中的经典。众多音乐家在吸纳桑植民歌丰富营养的基础上创作了新的歌曲,如《挑担茶叶上北京》、《甜甜的山歌》、《心头爱》等作品也都脍炙人口,广为流唱。《马桑树儿搭灯台》成为了蜚声中外传唱世界的经典名歌,年桑植民歌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年,土家族歌手尚生武又随湖南民间艺术代表团出访波兰,把桑植民歌唱到了波兰,使东欧人耳目一新。这是桑植民歌第一次为国际文化交流作出贡献。桑植民歌不再是养在深闺无人识。以前看到好友灿锦写到的系列湘西文字,很想随她去探索那里的神秘。为了把桑植民歌保护好、继承好、发扬好、宣传好,湖南省音协和湖南男高音联盟在长沙市民族联谊会桑植分会大力支持下共同组织“聆听桑植民歌弘扬民族文化”大型采风活动。 年8月13日早上我和灿锦一起搭湖南省地建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桑植分会会长王学刚的车在长沙市政府集合出发,这次阵容实力很强,有湖南省音乐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金沙,这一次去的很多专家,遇见我年参加长沙市唱歌大赛的指导老师吴壮贵,他是省级一级演员、歌唱家,湖南省男高音联盟常务副会长,对我来说是一次学习的旅程。 我被安排在2号车,车主陈才幸是湖南省警卫局原副局长,桑植分会名誉会长,这位大哥,有大将风范。车技好,细心,风趣幽默,一路上四个人很开心,笑声不断。车队配有对讲机蛮实用的,对讲机里也是歌声不断,一路欢歌到桑植。 正是三伏搭秋的时段,我们直奔大山深处,外面处处都是风景。我们每个人穿上了统一的印有“桑植民歌唱响星城”的文化衫,第一站到了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刘家坪,纪念碑正面是王震的题字:“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刘家坪”。我们一行还参观了贺龙故居和纪念馆。白族的房屋建筑很有民族特色,我们认真听取了桑植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侯碧云关于桑植民歌和民俗文化的介绍。感叹桑植县的非遗工作真是做的扎实。实力派的歌手谢静一曲原生态的桑植民歌《滴格儿调》震撼了我们。 桑植以前都是水路,年才修路。走了山路淌水路,第二天,我们坐上船到长潭坪乡,我坐在船舱外不拍晒黑,云雾缭绕,波光粼粼,视野中的水养眼又养心,像九寨沟的水一样美, 高素质的艺术家们在船上被美轮美奂山水感染,豪情万丈,高潮迭起,一首首歌飞出来。 谢静唱了一曲太阳出来照白岩。 远远的看见长潭坪水运码头的一队敲锣打鼓的人群,,他们往河边走,我脑海里根本没把他们和我们联系起来,上了岸,没想到,是乡亲们来迎接我们的。我参加过无数次的作协采风活动,从来没有这等待遇。看得出老百姓对音乐家们的喜爱。灿锦对我说,因为歌唱能够更快更直接的表现出来,所以才更受百姓喜闻乐见。 一位婆婆看我一边要拍照,一边要拖行李,主动帮我接过行李拖箱,感觉到民风淳朴,后来我看到她也表演了节目。 走过长长的坡道,欢迎我们的人一个个眉开眼笑的,我们也一个个乐开了怀。 我们在长潭坪乡政府聆听民歌传人、民间艺人、民歌新人的精彩演唱,深入零距离接触桑植民歌、歌师傅和民歌生存的土壤。真正的接地气,拜群众为师。这里的歌手叫歌师傅,他们 地坐在台上等候我们。七、八十岁的老人第一次看见这么多的专家,脸上充满了喜悦。他们早早地穿着鲜艳的少数民族服装在等候。桑植民歌鲜活在老人的记忆里,他们基本上都不认识字,连名字都不会写,用歌声来表达男女真挚的感情。情歌中不叫妹妹,而是叫姐姐,起源于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劳动,质朴、粗放、风趣、诙谐是桑植民歌主要的艺术风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采茶有茶歌,划船有船工号子。我们感觉是到了民歌的海洋,桑植民歌分为山歌、小调、礼仪歌、傩腔等,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涵盖了传统民歌的多种体裁。其曲式结构严谨,曲体多样,尤其是衬词的运用,使民歌在烘托气氛、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此外,桑植民歌特殊的润腔方法和气声演唱技巧,极大地丰富了民歌演唱理论,为声乐演唱提供了独特的范例。这里的民歌既有山的高亢,又有水的温婉。谈恋爱时唱山歌,吵架时也唱山歌。 谷彩花是白族人,她演唱的声音通透,真假声过渡自然,她演唱的山歌演唱特色为众多专家和媒体所 平常要按时吃饭的我竟然忘记了肚子饿,我对桑植民歌充满着好奇。 在贺龙故居看到马桑树做的木架,有人认为马桑树是桑树系列,我很有把握的说不是的。到了长潭坪打听到有马桑树,为了看个究竟,顶着午后的秋阳照射,我和沙金老师,吴壮贵老师、歌师傅夫妇,彭奶奶坐上三轮车去看马桑树。有人理解为马桑树不怕火烧,难怪用马桑树来搭灯台。 马桑树是桑植县山区常见的一种低矮的落叶灌木,它不是指马桑科的马桑树,而是忍冬科的水马桑。五月中旬,正值水马桑的盛花时节,一蓬蓬的水红色马桑花象搭成的灯台。马桑树下都有一片荫地,里面干干净净的,青年男女躲在里面谈情说爱。马桑树下成为了当地土家青年男女偷偷约会和私订终身的地方,成了当地土家族青年男女爱情的象征,这就是《马桑树儿搭灯台》的创作基础。马桑树,生命力极为旺盛、顽强,这又象征着当地青年男女的爱情天长地久,生生不息。 回来后,遇见几位住在高山上的水牛村的歌师傅,我们在邹家和当地歌手促膝交谈,笑声不断,吴老师去年带队来过一次,他想深挖桑植民歌,提升桑植民歌,挑起湖南民歌的重担,吴老师和歌师傅们一起唱起了《四季花歌》,飞呀飞呀大家都唱得很开心,主人说欢迎吴老师下次来住在他家里。女主人借了一套土家族服装帮我穿上,我唱了一首《龙船调》。我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希望能把桑植民歌发扬光大。 晚饭后,迎着初秋的风,我一个人下了河滩,两边是成排的玉米,金色的玉米颗颗饱满壮实,杆杆壮实。来到河边,遇见对面的三个人坐船过河来看戏的。 一方水土有神灵,桑植民歌无愧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晚上,长潭坪学校热闹非凡,歌声如潮,参加活动的省会音乐家、作曲家、词作家演员阵容强大,这是这里一次最高档次的演出,艺术家们怀着谦卑的心和当地歌师傅们互动交流,切磋技艺。白天为我们拉车的老汉表演桑植花灯,他说他和妻子就是唱民歌谈恋爱,可惜很多晚辈们不爱唱民歌,都外出打工了。老百姓也希望桑植民歌代代相传,蚌壳精的笑脸是那样的娇媚,露出白白的牙齿,笑容是那样的持久,那样的灿烂。 省会音乐家们的倾情演出,当地民间艺人的精彩表演,真的是饱了耳福和眼福。男高音联盟送去的节目受到了热烈欢迎,零距离的围圈看表演,热情的观众总是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观众感觉意犹未尽。 在篝火晚会,大家一起嗨起来,当地的百姓和我们一起跳起了摆手舞。 第三天,风景依然美丽如画。船在中途出了故障,司令换了泳装下水去看个究竟。到了人潮溪乡,对面山上的风景美得让我们发呆了,活脱脱的一幅山水画。依然享受到了敲锣打鼓欢迎的待遇,吴老师见到去年认识的歌师傅在打招呼,侯主任说每次来到这里都像女儿回到娘家一样,感受到乡亲们的热情,让人热泪盈眶,候碧云是一位很全面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她主持节目时很有风范,一边解说,桑植民歌能表达出各种不同情感。有浑园嘹亮的山歌、优美抒情的小调,有欢快活跃的花灯、低沉哀怨的曲艺,还有气势磅礴的劳动号子、荡气回肠的薅草锣鼓,以及激昂向上的革命歌曲。 83岁的歌师傅向佐荣第一首是花灯调,高腔山歌年龄最大的向佐绒老妈妈83岁,她5岁随父母学唱桑植民歌,演唱的民歌高亢明快,有“百灵鸟”之称,演唱的《冷水泡茶慢浓浓》被搬上银幕。唱歌的人都显年轻。我也听到有教化的歌曲。 民歌手们喜于演唱那些将演唱技巧与歌词内容、民族语言、乡土特色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歌曲,善于演唱出种种迥异的思想感情,使听众们往往如痴如醉、愉悦陶然。这里的民歌氛围如此之好,和当地领导的重视是分不开的,但都是长者。我们呼吁桑植民歌进学校,以免后继无人。 桑植文广新局副局长李法龙和我们谈起桑植是一块净地,日本人只到了慈利。这里有桂鱼,桂鱼对生存的水的质量要求很高。 爱好游泳的艺术家们扑进了烟雨溇江大自然的游泳场,壮实的谢静也加入到其中。 晚上的联欢会上,青年男高音付起运人生第一次做主持,其实他的声音很适宜做主持 司令陈才幸在桑植是家喻户晓,《桐子开花陀打陀》拉开了序幕,凤凰女子彭晖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湖南省音乐文学委员会副会长、词作家邝厚勤的诗歌。灿锦一个劲的鼓励我上台表演,吴壮贵老师邀请我唱了一曲《浏阳河》,第一次和何纪光的弟子,我的老师合作演唱。付起运来了个反串,司令提议我和付起运一起反串,我不敢。 我再三鼓励灿锦朗诵她的作品,她是一位很低调的人,我说你为湘西,桑植写了那么多文字,你亲自朗诵出来更好地传播。我和她之间互不嫉妒,文人不相轻,真好。 彭县长说:在桑植,桑植民歌6岁的孩子会唱,90岁的老人会唱,大家都会唱。他唱了《马桑树儿搭灯台》唱得深情投入。 从西北民族大学的叶副县长刚来桑植不久,他说桑植不仅要经济发展,更要文化发展,文化才是我们的根,桑植民歌成为湖湘文化的品牌。 王学刚会长在台上也表演了桑植民歌,一人唱来众人和。欢快的情绪的感染着观众,那种场景很感人。 我和灿锦、周莎挤在同一个帐篷了,却感到预留的温暖和幸福。 第四天早上,晨曦刚露,音乐家们就开始工作了,吴老师在为邝老师作词谱曲,年轻的艺术家们在练嗓子。金沙老师送我一本《金沙歌词选》,我将好好学习。 我们要离开这篇神奇的土地了,面对云雾缭绕的山,浩瀚深厚的水,心里真是不舍。 要开船了,调皮的司令从船舱窗外钻进来。一路上,我面对着风景如画的溇水,终于明白了浪漫一词的含义,浪漫一定要有优良的水质和曼妙的山才能浪漫起来。有人这样评价桑植:“无处不歌、无时不歌”。桑植人得天时地利人和,具备浪漫情怀,才能唱出如此浪漫的桑植民歌。 我们何其有幸,能够聆听到古老而生动的桑植民歌。如果此生不到桑植真是人生一大遗憾。 临离别前,我们被邀请到去高山上喝西莲云雾茶,感叹好山好水出好茶。 我不得不承认桑植的魅力。能歌善舞的桑植人民的热情,纯净的山水孕育纯粹的女子,我不得不佩服在外工作的桑植人对家乡的热诚,那么多人在长期 我们一行人对桑植民歌的情有独钟,我们无限留恋桑植的一切,它是我心中的世外桃源,是我心中理想家园,我爱上了桑植这块土地,爱上了正宗的土家菜,爱上了歌师傅们。 桑植民歌是中华大地最古老的歌声,也是中华大地历史上最早的民间文化,我们认真的聆听了近五十名土生土长农民歌手的演唱,学习了桑植民歌独特的山歌小调、船工号子、风俗礼仪等民族歌曲。 国家力推的旅游产业转型机遇,桑植民歌一定会风生水起,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桑植民歌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已经深深地根植在人民的心里。丁纯蓝中国小小说名家沙龙理事会理事、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沙市作协理事、浏阳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纯蓝写歌词、更爱唱歌,她是一位民族歌手,特别爱唱湖南花鼓戏,她的歌声唱到了西藏的拉萨河边,唱到了兴凯湖畔,也唱到了泰国的湄南河边,乘着歌声的翅膀把友谊和和平传送。年10月创作的歌词《一个客家小山村》、《和谐盛世起长歌》入选新红歌《将军颂》国内首部歌唱将军风采声乐套曲。曾先后到中小学、大中院校、政府机关举办文学讲座,将文学和音乐结合起来的讲座深受听众欢迎。纯蓝写诗歌、也写散文、也写小说,已出版散文、诗歌专集《纯真纯蓝》、《金凤凰》、《最爱还是我的浏阳》。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书林漫步》专题介绍青年女作家及其新作《金凤凰》。诗歌《冬夜》入选《中国当代爱情散文诗精品》诗歌《天上有个月亮》入选英汉版《世界华文赏析》散文《成功的男人》入选年彭国梁主编《一百个女人谈男人》散文《张扬老师的浏阳情结》入选年度《新华网精品散文》。人物传记《欧阳山尊》入选《湖湘文库》《浏阳欧阳氏卷》。小小说《福生哥》入选中国年度微型小说。报告文学《铁人精神的忠诚解读者》入选中国报告文学网作品发表在《散文百家》、《散文诗世界》、《金融文学》、《湖南诗人》、《广州文艺》、《诗选刊》、《诗友》、《金潮》、《当代体育》、《创作》、《河南诗人》、香港《新文学》、《内蒙古作家》、《中国风诗刊》、永善文学、中国城乡金融报、湖南日报、湖南工人报、《文萃报》、众卫生报》、三湘都市报、《西藏日报》、《长沙晚报》、《金融早报》、《湖南金融报》、《山西农金报》、《家庭导报》、《湖南电大报》、《湖南人防报》、《湖湘文化》、《海门报》、《女子诗报》、《焦作日报》、《永善文学》等。
编辑:周莎
投稿邮箱:szfhzhousha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北京最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