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浇灌格桑花开济南西藏中学家
在济南有这样1所学校,学校里生活着一群快乐的藏族儿女,他们纵情吮吸泉城甘露,纵情感受齐鲁圣地博大精深的文化,纵情享受山东人民的深情厚谊。30年来,1批批藏族儿女在她的怀抱里幸福地学习生活,健康地成长。
她,就是山东省济南西藏中学。
年,我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援藏的战略决策,在济南回民中学和第十四中学开办了西藏班,成为第一批承当教育援藏重担的省分。年7月,两校西藏班合并,成立了山东省济南西藏中学,成为省内唯一1所专门招收西藏自治区藏族学生的寄宿制初级中学。学校现有3个年级18个行政班,生源来自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那曲、昌都、阿里七个地市。
由于路途遥远,学生终年住校,即便寒暑假也不回家,对藏族孩子来讲,学校已不但仅是一个教育场所,更是一个生活家园。10三四岁的藏族孩子不远千里远赴泉城,而且1住就是三年,对老师们来讲,这些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必须当心庇护潜心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西藏中学摸索出一条符合内地西藏班教育规律的“家”文化教育模式,给藏族孩子营建了一个优美现代、温馨和谐的“家”,一个塑造健康人格、开启智慧人生的“家”。同时,学校成为藏族学生“第二个家”,济南成为藏族学生“第二故乡”。
“四步曲”教育为学生未来奠基在西藏中学,学生终年住校,即便寒暑假也不回家,真正是以校为家,家校一体。对在这里就读的藏族孩子来讲,学校已不但仅是一个教育的场所,更是一个生活的家园。因此,营建一个优美现代、温馨和谐的“家”,让学校这个“家”成为藏族孩子们生活的住所、心灵的港湾、成长的出发地,成为西藏中学干部、教师共同的寻求。
或许是高原环境的影响,藏族少年的性情相对封闭、羞涩,所以走出去,与人交往,丰富经历,洞开心扉,与时期同步,成为第一要做的事情,此之谓“开眼界”。为此,学校开发了“浏览大家”“接近名家”“学长有约”“走进高校”“电影欣赏”等系列校本课程,一定程度打开了孩子们的视野,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西藏中学还创造性地把本来的暑期旅游改成游学课程,要求各班自选游学线路,提交游学方案,自行组建指点教师团队,带领学生进行为期10天的游学活动。归来后要提交游学报告,并进行展现。
因而,从齐鲁大地到祖国首都,从传统文化寻根到海边快意冲浪,生态之旅,陶艺之旅,红色之旅,民俗之旅,古建筑之旅,地质之旅……一路走来,孩子眼中看到的是大美风景,心中更跳动起振奋之情。游学课程,给了高原孩子新奇的体验和向往,他们的世界更广了。来内地读书的藏族孩子是通过严格考试层层提拔的优秀学生,他们的身上承载了太多的期待和厚望,作为未来新西藏合格的接班人和优秀的建设者,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炼,具有更具时期需求的才能。因此,“开眼界”以外,西藏中学还有“提境地”“(意志”“练素质”等,并称“四步曲”教育。
西藏中学校长郭永军认为,一个人思想境地的高度和广度决定了他未来的发展,而学生如果只埋头读书,感情苍白,自私狭隘,即便学业有成也是教育的失败。所以,学校利用一切机会提升孩子们的思想境地——爱国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进入社区义务劳动服务社会,组织义卖为地震灾区捐款回报关爱……
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品质。西藏中学把励志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前后开发组织了多种活动课程:每一年,学校都组织学生徒步旅游一次泉城,从学校步行到芙蓉街,从芙蓉街步行回学校,体味泉城的风土人情和悠久历史;登临泰山是学生毕业前的常规活动之一,是学生意志和耐力的考验与升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让学生们充满了自豪。
素质教育不是汉族学校的专利,民族学校更应当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西藏中学,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已然成为老师们的共鸣,除展开丰富的社团活动,一系列标记有藏中特点的校本课程被大量的开发出来。比如,《汉藏民俗文化》校本课程,从汉藏生活风俗、节日风俗、民族文学、民族艺术四个方面作深入的比较研究,现已完成丛书编写一套(共九册)。学校每周抽出一天的时间,开设校本课程选修课。学科类、特点类、活动类3大类几十种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
全国教育援藏先进单位、山东省民族团结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职业道德先进集体、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连续屡次获内地西藏班和市中区教育教学成绩优胜奖……罗列数字和荣誉仿佛不是一个好的办法,但它从一点上证明了西藏中学师生共同付出的辛苦成果。24小时照料老师是学生的全职“爸妈”今年8月22日上午,几辆大巴车驶进了西藏中学的校园,车窗后面是一个个泛着高原红的面孔,虽带着些许长途旅行后的疲惫,但掩盖不住他们好奇的眼光,他们打量着陌生而新鲜的学校,充满了些许期待。“让西藏的孩子在山东接受更好的教育”大红的横幅标语在教学楼上非常醒目,“家”的气味扑面而至。车停下了,等候的老师和13级的“辅导员们”热忱地涌上前去,有的帮忙提行李,有的指引着分班站队,“同学,请到这里来,你是六班的吧。”“我们是日喀则老乡,以后有甚么需要帮助的虽然找我。”亲切的话语一声接一声,让人倍感温暖……这是学校级新生到校时的情形。每一年9月开学前,西藏中学总会迎来一批10一二岁拉着行李箱的西藏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一脸茫然,1脸好奇。这时候,学校老师会鼓励他们学会坚强大胆、学会独立生活;校医们帮助他们整理头发、检查身体;高年级的“辅导员们”会帮他们搓背洗澡、换衣服;晚上,老师会坐在他们的床边,轻轻擦去他们在眼角的泪珠,直到看着孩子们露出笑脸安然入眠。看到这些,不远千里来送孩子的家长欣慰地笑了,放心肠离开了学校……开始上课了,许多西藏孩子语言不通,跟老师交换有困难,教学进度很慢。学校便实行小班化教学和分层次教学,任课教师可以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保证每一个孩子学习都能进步。课堂上、校园里、老师的办公室里,随处可见到老师指点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形。而在学生的作文或日记里随处可见“运动时,我弄破了衣服,是老师给我缝好的。”“天冷了,老师把他家哥哥的衣服送给我穿,我感到很温暖。”“藏历年到了,大礼堂里有那么多的人和我们一起过年,热烈极了,我们不孤单了,这里就是我们的家。”等温馨的记录。从雪域高原来到泉城济南,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孩子们仍然安心,由于这个家是有爸爸妈妈的家,不管年轻还是年长,老师们都有一个称呼——“老爸”或“老妈”。过生日了,生病住院了,有心事了……孩子们需要亲情的时候,老师们就在身旁。西藏中学的老师跟普通中学的老师不同,他们是24小时的全职“爸妈”。带孩子走出校门汉藏民族是一“家”作为1所民族学校,民族团结和民族融会教育自然是学校的重头戏。西藏中学的想法就是——藏族孩子来了,必须“开门办学”,应用社会的各种有效资源,让学生走出去融进校外大家庭,步入社会,感受社会,这是孩子的成长之路。“汉藏心连心,牵手迎新春”是很多济南市民都知道的活动,已成为济南民族教育的一个品牌。7年来,每到春节,藏族孩子就会被请进汉族人的家,共度佳节。活动中,热忱好客的泉城市民积极参与,藏族学生成了大家的孩子。藏族学生走进济南几十所中小学学生的家中,在与汉族家庭一起过年,一起唠家常、包水饺、贴春联、吃年饭、放鞭炮、看春晚,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了解到了汉族人的风俗和习惯。每到藏历新年,各友好学校师生、汉族家长代表也齐聚西藏中学,与藏族孩子欢聚一堂,共庆节日。一名藏族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到汉族学生家里过年让我很开心,当我看到80多岁的老爷爷老奶奶一起忙着给我包水饺,汉族爸爸妈妈忙着给我做好吃的饭菜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这就像我的家啊!我在第二故乡泉城济南也有了自己的家。”为了让藏族学生更多的接触内地生活,接受更好的教育,西藏中学认为除节日性的互动,还应有长时间的交换。年9月,新到校的名藏族新生,首次走进济南舜文中学,开始了为期1年的游学生活。早上,孩子们背着书包,坐上班车,走进舜文学校,与汉族同学一起学习交换;傍晚,西藏中学的孩子们乘车回本校住宿。从此以后,学校每一个年级均到舜文中学游学,逐渐构成了每一年初一年级在汉族中学校区,初二、初三年级在西藏中学校区学习的格局。在舜文中学,藏汉两族学生共同申报社团,一起参与活动:秋日爬山、春节联欢、黄河暴走、举行民族风俗展现运动会相互帮衬,其乐融融。西藏中学的孩子到舜文中学游学,还可以同享两校优良资源,融会两校师资气力,统一管理藏汉学生,相互交换学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汉藏一家”。而这也是内地民族团结教育的一次大胆尝试,对本来封闭运行的模式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变革。年2月,学校还专门成立了“藏友联合会”。这是一个由关心西藏中学教育发展和藏族孩子在校成长的各界友好人士组成的群众性组织,为西藏中学与家长、社会等多渠道的沟通架起了友谊的桥梁,为西藏孩子接触社会、走向社会、全面提高素质,搭建了更宽阔的平台。西藏中学“汉藏一家亲”活动,扩大了“家”文化的外延,深化了“家”文化的内涵,学生们真真正正将泉城济南当做了自己的第二故乡。“雪莲合唱团”唱进人民大会堂年1月2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舞台上华灯绽放,万众瞩目。
1曲《天籁之爱》的童声合唱如泉水般涌流,纯净而透明,让全场观众为之倾倒。这是高原之子——西藏中学雪莲合唱团在“中国达人秀”第四季的演出。他们从济南唱到上海,又从上海音乐厅登上了人民大会堂。参演的藏族孩子这一路走来,第一次看到了大山身后的繁华,第一次感受到了艺术生命的灿烂,还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因此,这绝不仅是一次地理的远行,而是一次心灵的成长。学校雪莲合唱团自组建以来,重视音乐培养,强化外出交换,开阔团员视野,丰富舞台经验,锻炼综合能力。短短几年时间,从1支普通的校办合唱队,成为闻名全国的少年合唱团。雪域之声,天籁之音,绽放在内地广阔的合唱舞台上。年5月至7月,在东南卫视“欢乐合唱团”比赛中,雪莲合唱团力挫群雄,一举进入全国前五强,年参加东方卫视“达人秀”从上海音乐大厅唱到人民大会堂,学生们青春靓丽的面容、优雅大方的举止、纯情的天籁之音和排练之余刻苦学习的精神,令无数人怦然心动,赞不绝口,在内地和西藏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为加强学生专长培养,培养创新型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以学生兴趣爱好为指向,采取自主选择、自由组合的情势,组建了“修身怡情”“格物致知”“培智养慧”“崇文尚美”“说文解字”“强体健身”“文化传承”6大类二十余个学生社团,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每一个社团均有指点教师,有活动计划和评价体系,在自主与规范中,同学们体验着成长的乐趣,享受着成功的幸福。在众多社团中,走出校门并获得优良成绩的不但仅是“雪莲合唱团”,学校电脑制作社团制作的电子报刊,年荣获山东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男、女足球队一直保持全市前茅的成绩,年8月参加山东省中小学生体育联赛荣获足球(初中男子组)第二名,11月获济南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冠军;美术社团参加年上海国际青少年字画摄影大赛,夺得6金4银的好成绩;校报部的《珠峰》校报、“雅龙河”文学社的《雅龙河》社刊,双双荣获全国中小学校报校刊评比一等奖……社团活动的展开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家长们欣赏着孩子在古筝前优雅弹奏的照片时,感动地留下了热泪,由于祖祖辈辈闻所未闻的乐器在自己孩子手中变成了美好的乐章;老师们看着学生手捧奖杯灿烂自信的笑容,充满了欣慰,由于学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了更多更宽阔的路。(来源:济南史春勇张心荣)
北京有哪些专科医院治疗白癜风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