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十多年前我向自己提出的一个问题。当时,我只知道,年四五月间,上海解放前夕,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曾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的名义,在上海领导出版过一份以“上海人民”命名的报纸,主要刊登解放战争的消息和上海人民迎接解放的新闻,通过地下党组织在市民中散发。主要负责人是庄炎林(后来是冯宾符),工作人员有王树人、黎家健、郑心永等。上海解放后,他们中的采编人员大部分参与了接管《申报》和筹建上海《解放日报》的工作,成为新中国新闻战线上的骨干。因为出版发行的时间不长,亲历的人不多,后来又去了不同的单位和地方,留下的书面记载很少,一般人对它知之甚少。
关于《上海人民》报,你知道些什么
文/贾树枚
“我们正缺这方面的干部,你有华侨记者的公开身份,就留在上海、南京工作吧”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从一个人到一个组织、一个国家,常常会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编写校史、村史、家史、方志直至国别史、世界史,撰写个人履历,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因为在上海《解放日报》工作期间,多次面对编写报史的任务,所以需要回答有关《解放日报》报史上的许多问题。其他事情亲历的人多,又有档案资料可查,唯独这份《上海人民》报,留下许多疑问,想找人问问究竟,因为事情已过去五十多年,亲历者天南海北,有些人早已作古,只能存疑。
虽然“踏破铁鞋无觅处”,可是,有时答案也会自己送上门。去年,有一次我从浙江乘高铁回上海,竟然有幸与庄炎林老前辈同行。他虽然已经94岁,可是腰板挺直,身材矫健,面孔红润,声音洪亮,思维敏捷,是一个标准的健康老人。我喜出望外,立即约他谈谈办《上海人民》报的情况,他爽快答应,在兴国宾馆用整整半天时间,向我谈了他在上海创办《上海人民》报和他献身革命的传奇经历。
庄炎林祖籍福建泉州安溪,曾祖父逃荒到厦门打工,后来经商,到父亲庄希泉,已是生意遍布上海、厦门、新加坡的华侨巨子。庄希泉爱国心切,早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投身民族民主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曾担任全国侨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他95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入党时年龄最大的党员。
庄炎林年生于上海,青少年时期跟随父母先后在上海、新加坡、广西等地求学,会讲普通话、沪语、粤语、英语、闽南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立志献身革命,几度出生入死。年年中,日军进犯两广,庄炎林等9名游击队员在昭平被围在河边,渡口、路口被封锁,庄炎林水性好,但其他人都不会游泳。庄炎林找来一条破竹筏,一人泅渡,帮其他人一一渡河脱险,他自己则当场累得口吐鲜血。
年春夏间,中国充满了内战的火药味,25岁的庄炎林在广西担任中共地下党桂林市工委书记。面对严峻的国内形势,广西省地下党工委派他赴上海、南京向党中央南方局请示工作。庄炎林辗转梧州、广州、香港来到上海。当时中共设在南京梅园村、上海思南路周公馆的办事处受到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地下党组织要庄炎林先设法搞一个“合法”身份证再开展工作。庄炎林的父亲庄希泉是著名爱国侨领,在上海经营一家“建华”影片公司,就介绍儿子到“华侨通讯社”当记者,办了记者证。
庄炎林与孩子们在一起贾树枚摄
在南京梅园村,庄炎林见到了南方局组织部长钱瑛。钱瑛对他说,你不要回广西了,你在广西比较“红”,一些特务、叛徒都认识你,容易被发现。你有党内交通联络工作经验,我们正缺这方面的干部,你有华侨记者的公开身份,就留在上海、南京工作吧。
庄炎林在上海宛平路租了间房子住下来,以华侨通讯社记者身份经常出入上海思南路周公馆、南京梅园村,出席周恩来的记者招待会,向董必武、刘宁一汇报工作。
内战爆发,华侨通讯社办不下去了,庄炎林由地下党组织安排,到《经济周报》担任责任编辑兼记者,负责采编工作,团结经济界、工商界人士,开展统战工作,用“严凌”(“炎林”的谐音)发表了一系列报道和文章,从经济角度揭露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政策。
庄炎林等人欣喜万分,马上投入工作,一夜未眠。5月25日,对开4版的《上海人民》报的“上海解放”号外出现在广大市民面前
年春,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蒋家王朝摇摇欲坠,上海地下党市委决定加强对群众团体——上海各界人民团体联合会的领导,庄炎林被调去该会秘书处工作。因为庄炎林住在法租界,地下党市委书记张承宗常常把会议安排在他家里举行。庄炎林买了两盆花摆在阳台上,与来往的同志约定,有花表示安全,无花表示危险。4月,解放军渡江在即,为迎接上海解放,党组织决定庄炎林主持上海各界人民团体联合会秘书处工作,负责编辑出版机关报。
庄炎林接到任务后,为了集中力量,迅速开展工作,决定停办进步报刊《学生报》,工作人员悉数转到新报社工作。报纸叫什么名字呢?庄炎林说,原拟的报名是《人民日报(上海版)》,考虑到上海尚处于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不宜太暴露,遂定名为《上海人民》报,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的名义出版,庄炎林任总编辑。
《上海人民》报是一份8开2版的铅印周报,主要刊载新华通讯社播发的军事战报和上海人民迎接解放的新闻。为了保证新闻来源的真实性,庄炎林设法买了部当时最好的收音机,让妻子陈俶辛和王树人每天收听、记录各方新闻,他和几个编辑负责采访、组稿、撰写和翻译有关文章,定稿后由黎家健送交地下印刷所印刷出版,然后由地下党组织的网络散发。
5月12日,人民解放军打响了上海战役,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地下党组织决定《上海人民》报第6期出版后暂停。为预防国民党最后的疯狂,破坏工矿路桥等设施,庄炎林领着《上海人民》报的同事们,积极协助组织工人纠察队,维持公共秩序,保障社会安全。
在上海即将解放之际,5月24日傍晚,庄炎林和《上海人民》报采编人员接到组织命令,赶往汉口路号报到。这里是申报馆,党组织决定接管申报馆,并利用报馆的印刷设备,恢复出版《上海人民》报。
汉口路申报馆,《上海人民》报曾在此短暂出版
庄炎林等人欣喜万分,马上投入工作,一夜未眠。5月25日,对开4版的《上海人民》报的“上海解放”号外出现在广大市民面前,内容主要是解放战争的捷报和上海人民喜迎解放的报道,如“解放军已占领伪警备部”、“上海北区昨晚解放”、“商店纷纷开门”、“公共车辆大都复驾”、“锣鼓秧歌响彻街头”等。
5月26日、27日,《上海人民》报又出版了两天报纸,均为对开4版一大张,总编辑为冯宾符(后来《世界知识》总编),庄炎林任副总编。
他67岁时用13小时10分游泳横渡琼州海峡,87岁时在澳大利亚大堡礁打破外国人潜水最高年龄75岁的纪录。至今仍天天坚持洗冷水澡
《上海人民》报是上海地下党组织在迎接上海解放的特定环境下创办的,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出版了8期和1期“号外”,其中前6期是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下出版的。它存在的时间不长,却给上海人民传递了解放的消息,反映上海人民盼解放、迎解放的情景。
革命者地下办报,危险如影随形。一个雨天,庄炎林受命转送材料,由于时间匆忙,把材料夹在中共在香港出版的一份《群众周刊》中,不料在一处路口,发现有几个特务对行人“抄靶子”(搜身检查),往回走已不可能,庄炎林急中生智,用雨伞挡住特务的视线,迅速将机密材料藏入伞管,镇定自若,化险为夷。还有一天傍晚,几个特务突然闯入庄炎林的住处搜捕,问房东有没有一个姓张的人。庄炎林当时公开的名字是张明园,房东估计特务要抓的就是庄炎林,就机智应对,跟特务打马虎眼,说这里从来没有姓张的人来住过,把特务打发走。庄炎林知道住处已不安全,立即同妻子、岳母搬到一位亲戚家居住。
大上海解放,上海《解放日报》创刊,《上海人民》报停刊,庄炎林进解放日报负责要闻部编辑工作。王树人进解放日报先后任记者、组长、副总编辑,后来调北京任中宣部宣传局长。黎家健进解放日报先后任记者、编辑、文艺部副主任,后调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上海市广播电视局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郑心永后来任文汇报编委、《民主与法制》主编。
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其经济功能影响全国。为了恢复发展上海的经济,上海市委计划成立一个经济研究所,考虑到庄炎林曾当过记者、编辑,负责过《经济周报》的工作,决定调他去经济研究所,组织研究经济发展问题。这样,庄炎林结束了为期三年的记者生涯。
年春,庄炎林参加南下服务团到了福建,先后担任青年团省委书记、中共福建省委文教部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秘书长,“文革”中受冲击,仍不改初衷。年,他奉调到外经部工作,被任命为中国驻坦桑尼亚经济代表,主持修建坦赞铁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回国后先后担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中国国际旅行社社长、全国侨联主席等。年9月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亲自向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庄炎林是其中之一。
年5月28日上海《解放日报》创刊号
庄炎林不但忠于革命,意志坚强,百折不挠,而且注意强身健体,老而弥坚。年,他发起在海南三亚举办全国首届“铁人三项马拉松”比赛,他以66岁高龄,用13个小时游泳2公里、骑自行车80公里、马拉松跑42.公里,是跑完全程中年龄最大者,因此荣获“中国第一老铁人”称号。他67岁时又用13小时10分游泳横渡琼州海峡,70岁时双手倒立拿大顶绕网球场一周,87岁时在澳大利亚大堡礁潜水,打破外国人在那里潜水最高年龄75岁的纪录。他还在西藏拉萨河和海拔米的羊卓雍湖,跳入雪山融化的冰冷湖水中畅游。至今,他仍天天坚持洗冷水澡,冬天外出,只穿单裤,跑步、登山不要人搀扶。
庄炎林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担任记者的时间不长,但他很以这段经历而自豪。
链接:从《上海人民》报到《解放日报》 由于形势紧张,《上海人民》报编辑部搬了三次家,出了第6期后,上级决定暂时停刊,要大家隐蔽待命,等解放军一进上海,就赶到申报馆去出版。5月24日深夜,解放军开始进入市区。这时《上海人民》报编辑部就设在汉口路山西路东一家商号内院的楼上,距申报馆只有一二百米。25日早晨七八点钟,庄炎林就带我们一行5人,按照地下工作的暗号与《申报》地下党的同志取得联系,经过一番周折最早进入了申报馆。不久,上海地下文委系统的许多同志陆续到来。陈虞孙宣布冯宾符为《上海人民》报总编辑,简单作了分工,我们立即分头外出采访。当天《上海人民》报出版了“大上海解放了”的“号外”,26、27日《上海人民》报公开出版,每天一大张。27日,从解放区来的上海《解放日报》 第一任总编辑范长江以及恽逸群、魏克明等同志和地下党姚溱、陈虞孙等同志胜利会师。恽逸群代表上海市军管会宣布接管《申报》,出版《解放日报》。至此,《上海人民》报完成了她的历史任务,宣告停刊。
5月28日清晨,经过来自各方的同志的紧张工作,上海《解放日报》和解放了的新上海一起诞生了!我也从《上海人民》报转到了《解放日报》。现在的许多人,可能已不知道在上海新旧交替的时刻,曾经有过这样一份报纸了。
——摘自王树人《从〈上海人民〉报到〈解放日报〉》,刊于解放日报年5月20日第1版
本文刊于年12月1日解放日报朝花周刊夕拾版
这是“朝花时文”第期。请直接点右下角“写评论”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投稿邮箱wbb
jfdaily.北京白癜风到哪里治疗白癫疯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