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网上网下同心圆凝聚群里群外向心力黑

董磊“柒零捌零”演绎跨年代邻里情

图为董磊(后排右一)与群友们的合影。

  周琳

  有人说,当80后离开大学校园开始成家立业逐渐走向而立之年的时候,许多人就渐渐地产生了怀旧情怀。有人说,70、80年代是最朴实的一代人,是最具责任感的一代人。在冰城,有这样一个70、80后的   亲如一家

  跨4个年代的邻里情我们是纯真的

  “我是典型的80后,呵呵,很怀旧!”接受记者采访时,董磊这个80后大男生略显腼腆,但一说起80后的话题,董磊立刻便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聊了起来。

  说起最初建群,董磊坦言已经记不清是哪年建立的QQ群了,当时因为大家都住在这个柒零捌零城仕公馆小区,建了一个QQ群,大家经常会在里面讨论些物业、小区的事情,彼此就渐渐熟络起来。随着   “柒零捌零我们是一家人”的   传播正能量

  春晚、聚会和公益我们是认真的

  “可能是觉得我这人比较能张罗吧,当时都推荐我当群主。”董磊笑着说,“线上大家愉快地交流,线下同样精彩纷呈,活动、聚会一样都不能少。”董磊说,和以前的上千人的QQ群相比,现在的   我们曾连续3年参加过小区的春晚,每次春晚之前,在“柒零捌零我们是一家人”的   据董磊说,有一年春晚,群里还组织表演了一个小品,演的是一个醉酒回家的人,找不到家了,最后在邻居的帮助下找到了家。小品诙谐幽默,引来了阵阵笑声和掌声。

  不仅仅是吃喝玩乐,董磊也会组织群里人一起做公益事情,董磊居住的小区里有低保户,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他经常会和群里人去看这些人,有时带些吃的、日用品,有时送些现金。此外,群里的人还捐过款。“其实人活着都不容易,能遇到就是一种缘分,我们做得可能只是杯水车薪,但是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份力量,让人感受到这份温暖并把它传递下去,生活就会很美好。”

  70、80的情怀

  怀旧、压力和动力我们是有梦想的

  当80后离开大学校园开始成家立业逐渐走向而立之年的时候,许多人就渐渐地产生了怀旧情怀。70后经常细数着童年时候玩过的游戏,怀念着童年时代吃过的零食,心血来潮时还会翻翻自己的箱子抽屉去寻找童年玩过的玩具,重温童年时代的动画片,听一听那年的beyond,或许是回到母校去走一走、看一看……

  “我们现在这个时候,正处于人生一个艰难的时刻,基本家家都是独生子,却肩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重任,但是,我们却也是快乐着。”董磊笑言,现在的年代,虽然科技发达了,交流更便利了,但是大家最怀念的却是:那时候寻亲访友需要骑着自行车走很远才能到达,那种感情和记忆也许也是现在的90后无法理解的吧。

  “80后也许不是最好的时代,也许不是最坏的时代,相对于每一个年代,我们抑或只是普通的一代人,但是我们是拥有梦想的时代,我很怀念我成长的岁月、抹不去的记忆!”董磊认真地说。

向丽让画面定格的瞬间最美妙

  董元涵

  “女人最漂亮的是斜上45度角,显着脸瘦、眼睛大、再将镜头对准眼睛,相机的广角会让人眼变得又大又亮。”向丽边说边用手机演示着自拍。自拍可以说是每个女人的最爱,但摄影的精髓却很难掌握。

  镜头里面的她很美、很自信。摄影师独特的视角也让她在镜头中展现出最美的瞬间,根本看不出她已经51岁了。相机是伴随她半辈子的“伙伴”,只要是听到快门的“咔嚓”声音,她就可以判断出相机指示表上的快门速度。“这并不代表很厉害,就是我玩了25年的相机,对它太熟了,经验积累的结果,我想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喜欢照相的人。”向丽说。她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创建了“剑客摄影学院”。从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多名摄影爱好者参加。

  以爱人的网名命名摄影学院

  向丽应该属于接触摄影比较早的那批人。年,她曾在哈尔滨第一家彩扩洗照片的商店工作。她对摄影十分热衷,看别人拍出了好照片,总想着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水平。年她选择去哈尔滨大学学习摄影专业。“经过学校里专业的理论学习,为我今后教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向丽说。向丽为了拍出一张好的照片走了很多地方,带着学员将黑龙江省周边基本走了一遍,最远还去过西藏,只为了拍摄巴松措的美景。

  向丽对摄影这样疯狂的状态,惹来了爱人的埋怨。“你这是干啥啊?一天天不着家。”向丽的爱人见她总是出游,一走就是好几个星期。向丽没有跟爱人解释什么,邀请爱人和她一起旅游拍摄。可能是摄影的魅力大,也可能是向丽的感染力强,她的爱人渐渐地也喜欢上了摄影。到后来成了“剑客摄影学院”的副院长,并成为她的“扩音器”,也开始给学员讲课。

  10米高空站半个小时换来好作品

  曾经有一位摄影大师说过:“如果你想认识他,就拿起你焦距最短的镜头,以朋友的方式来拍摄。如果你不认识他,就拿起你焦距最长的镜头,以隐藏的方式来拍摄。”为了一张好的照片,摄影者要付出很多,为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照片所包含的内容,摄影者会刻意选择极端挑战——最高、最低、最冷、最热、雨下的最大、雷打的最猛烈时出去拍摄。

  在一次摄影大赛上,向丽的学员陈英范获得了一等奖。在光辉的奖项背后有着老师和学员的共同辛苦。学员陈英范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对向丽说他认识开吊车的工人。在别人看来没什么,但这个消息让向丽很兴奋,拍摄风光、建筑场面需要的就是大场景,要拍好大场景就需要一个制高点,吊车是个很好的工具。看见吊车的那一刹那,向丽的兴奋变成了恐惧,有一点恐高的她站在只有面积2平米、高10米的吊车上有些腿发软,但为了拍出好照片,第一时间知道学员用光是否准确。她硬着头皮愣是在吊车上站了半个小时,指导学员拍出的好作品获得了摄影大赛的一等奖。

  让大家感受摄影的魅力所在

  向丽创建的“剑客摄影学院”   晚上22时20分:向丽习惯性地发布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拍摄时间不要太晚”“感光度必须最低”“太晚了天空发黑就没有意义了”“最好有晚霞有云多好看”“要有层次感”“车在运行会跑焦”……在指出群友拍摄存在的错误时,还不忘加上几句鼓励和关心的话语——“已经很不错了”“有时间再试一试”“早点休息”“大家晚安”。“这个摄影学院的创办,我没任何宣传,都是大家的信任,一传十,十传百。”向丽说,群里有一些老人,他们的摄影装备非常专业,但只会用P挡(全自动挡)拍摄,根本体会不到摄影的乐趣。有时间我便会亲自面对面、手把手地教他们,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都真切地感受到摄影的魅力所在。

张勤红学太极传承传统文化

图为张勤红(右)与群友在展示获奖证书。

  刘子扬赵政府

  “学习太极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龙江太极拳友群的群主——张勤红如是说。

  张勤红是一位热衷于传播传统文化的太极拳教练。身为黑龙江省太极拳协会高级教练的张勤红,是杨氏太极拳的第七代传人,出身名门正派。秉承师门祖师爷的宗旨“勤恒礼诚”,张勤红的国学情怀,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为龙江太极拳爱好者搭建交流平台

  年,张勤红建立了“龙江太极”QQ群,吸引了大批的太极拳爱好者加入其中进行交流和学习。   张勤红说,作为太极拳教练,不仅要传授练习太极拳的要点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把太极拳作为一个载体,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拳,传承传统文化。“我建立了这个   群规严厉群主带群有方

  张勤红对于“龙江太极拳友会”   张勤红告诉记者:群规看起来有一些严厉,几百名群成员全都遵守群规,很少有违反群规的现象发生。群主的威信不言自明。

  总结几年来的经验,张勤红谦逊地表示:群主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作为群主,我只是一名服务者。群里每一名成员都是平等的。我的职责是把太极拳理念传播给大家,把经典国学传递给每一个人。与其说有威信,不如说是大家对于我的尊重和认可。

  据了解,“龙江太极拳友会”   说起大家对自己的信任张勤红喜上眉梢。有一次,张勤红的师傅傅清泉和师爷傅声远参加世界太极拳网评选的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太极拳风云人物的评选。她转发了相关的投票信息到群里。她没有主动发动投票,群里成员积极主动参与。每个人发动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和学生参与转发和投票。票数一夜之间就涨了上万张。

  张勤红对这次投票记忆犹新,她感觉因为群成员都十分尊敬太极宗师傅声远父子,自发的参与到投票活动中。

  全身心投入事业得到家人鼎力支持

  年出生的张勤红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谈到家庭时,她流露出一丝亏欠。

  “我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投入到了太极拳事业和龙江太极拳友会的管理中,包括睡觉前都寻思着群里的事。在家庭生活中我亏欠家人很多,但家人都全力支持我的选择。有了家庭强有力的后盾,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当中。”张勤红说。

  “通过练习太极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可以学习到很多经典国学的理念。我参悟到很多人生的哲理。这些哲理有利于我与人沟通,重要的是在教育下一代中,我受益颇多。我把很多国学中的理念带入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效果特别好。现在我儿子很优秀,这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围绕着这太极拳这个永恒的核心,我和所有群成员一起学习太极拳、练习太极拳,同时学习经典国学,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龙江太极拳友会欢迎更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加入,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分享快乐!”

杨丽给老同学们一个温暖的“家”

图为杨丽(右)和群友在爬山。

樊孟男

“哈哈哈!老鹰快来抓我呀!”“快跑!快跑!”“抓住你了!”“小鸡们都跟紧了!”欢笑声与吵闹声在耳畔此起彼伏,这一幕没有发生在校园里,也不是小学生在游戏,他们是“中82届校友群”的成员。群主杨丽说,在群活动中,我们这一群年近50岁的老同学经常凑在一起玩“老鹰捉小鸡”、“击鼓传花”、“踢口袋”等游戏,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感念同学深厚情谊一呼百应寻找老校友

人到中年,就会特别“怀旧”,闲暇无事时,杨丽经常会想起初中和同学们度过的美好时光,于是她有了把初中同学聚在一起的想法。年春节前,她建立了“中82届校友群”。她想尽一切办法寻找校友,自己联系不上,就一个个打电话问,随着入群校友的增多,大家都积极踊跃帮忙,把远在天津、广州的同学们也找到请进了群里。目前已有名中82届校友入群。入群的老同学们经常在群里畅聊,群活跃度非常高,在线人数多时,10分钟不看群,就可能错过了二三百条信息。在群里说话慢了一点,刚才的话题就刷过去了,群友们都有“忙不过来”的感觉。

久别重逢的激动让群友们产生了见面聚会的想法,对大家提出的需求,杨丽总是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她立即着手筹备联谊会。在她的带动下,群友们也主动出力,联系场地的、策划节目的、串场主持的、制作条幅的……都忙活了起来。在杨丽认真负责、有条不紊的组织下,年4月25日,主题为“同学情·三十年再聚首”的同学联谊会办起来了,这些33年没见的老同学感慨万千,很多同学当场掉下眼泪。这一刻,杨丽为自己的付出感到值得,她非常珍惜这个像家一样温暖的群。随着活动的开展,群成员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校友群已经成为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群友情谊令人感动互相帮助无私关怀

据杨丽介绍,在“中82届校友群”这个大家庭里,有身居要职的官员,也有平凡的百姓,群里倡导的是平等与尊重,群友的事就是大家的事。杨丽从早到晚几乎时刻都在   (据黑龙江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rc/217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