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志山
远山
︵外一首︶
●思〈思诗),本名王志山。博士,正教授级高工,作家,森林、生态诗人,经济学者。民盟中央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生态文学艺术家协会主席(创始人)。出版《生活的牧歌》《生命的风景》《生存的剧本》《生态的承诺》《生长的印痕》五部诗集,二部杂文集;出版《中国林区綠色经济概论》《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展望》《中国特色经济理论实践》三部经济学专著;在《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黑龙江日报》《文艺界》《黑龙江作家》等国家及省以上报刊发表作品近千篇(首)。
远山远山傍晚的
轮廓忽略了
树木的身材
在低垂的夜幕上
划一条波峰上扬
波谷低垂的
曲线游弋
不规则的正弦
森林的轨迹
被泛黑的视觉吞噬
寂静孕育骚动
裹进溪流的婉转
野花的馨香以及
山雀的细语
树木膨胀年轮
涌动向上的思绪
有呼吸的颜色
消失在路灯的星光
霓虹的张扬
相悖悠远的深邃
远山与小镇
在明暗不同的背景里
用自己的方式
进入各自的梦乡
.11.15载于《人民日报》
抹天天空是公有的
产权不清没有
明晰的归属
总是在经意和不经意间
被人弄脏
瓦蓝的颜色
经常隐藏起来
太阳的泪水
也变得酸楚浑浊
不要再抱怨
家居不洁我的亲人
我吸烟的陋习已经戒掉
客厅的地面
已经光鲜得可以照人了
我不想总是跪着抹地
请架座云梯给我
我要爬上去
抹掉天空的灰尘
注:抹(音ma)为擦拭的意思
.10.9原载于《人民日报》
半个甲子两代人
——从傅仇到王志山
文/六零后
傅仇,原名永康。出生于四川容县。年1月参军,年转业在四川省文联工作,先后任《星星》诗刊执行编辑和《四川文艺》诗歌组组长,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4年,进入海拔多米的川西高原的原始森林体验生活。曾任马尔康森工局工会副主席和副工段长。5年去世,安葬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都江堰景区傅仇墓。
王志山,8年4月生人,黑龙江省巴彦县人。东北林业大学毕业,工程学博士,享受研究员级待遇高级工程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民盟中央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常委,现任黑龙江省伊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自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进行经济理论研究,在道路交通管理及林区经济、特色经济、带状经济等方面研究颇有建树。在主持研究的多项课题中,形成了独特的研究风格,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理论观点,引起了相关专家学者的重视。先后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专业研究论文30多篇,编著出版《中国特色经济理论实践》等四部经济学专著,出版多部诗集、报告文学集,发表大量诗歌作品。
按照中国传统农历干支纪年法,一个甲子是60年。从傅仇出生的年到王志山出生的8年,整整相隔30年,也就是连续两代人的间隔。在这30年里,我们的国家从封建走向共和,从旧中国走向新中国,从战争走向建设,从封闭走向开放和繁荣。这一切都集中体现在从傅仇到王志山的生命历程中。研究两个人的生命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傅仇和王志山之间的共同之处:两个人都是林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同时也都是诗人。傅仇作为诗人,长期在川西原始森林体验生活和劳动,曾任马尔康森工局工会副主席和副工段长,所写作品大多数是关于森林和林场的诗歌。而王志山作为伊春——这座北方绿色森林城市、“红松故乡”的副市长,也是心系林区、情系绿色的诗人。他的诗歌几乎描写了林区的每段发展历程,涵盖了林区的每个角落,解读了林区的每个季节和晨昏。
作为林区管理者,两个人都热爱林区,并为林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因为时代的不同,工作层面也不同。傅仇以作家诗人的身份,深入林区,挂职,他体弱多病,仍长期与伐木工人同住木棚,一起上山伐木,晚间教他们学文化。工人病了,给他们熬粥,送茶水,寻医找药。九家棚沟大石包林区失火,同工人闯入火海,扑灭山火。体现的是一个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参与生活的热情。而王志山则不同,他毕业于林业院校,一直在林区工作。他以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专家和行政官员的理念和身份直接参与林都各项事业的管理。他不仅经常深入林区检查指导工作,搞调查研究,并且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政府意志,为保护世界上最后一片原始松林和伊春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大量工作,而且他以专家学者的身份,主持过从交通运输到林业经济发展的多个课题研究,在他撰写的《中国林区绿色经济概论》专著中,面对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这一繁重的双重任务以及林区经济发展中经常发生森林生态效益被经济增长挤压的特殊矛盾,以理论的科学性、前瞻性及时间的参考性和可操作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林区传统经济不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这个核心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吸收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理论视野和采用系统研究、动态研究及概率研究等方法,科学地阐述并揭示了中国林区绿色经济发展的经济理论、实践形式及发展规律,对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他提出了具有原创性的基础理论,即动态绿色GDP,通过以小兴安岭伊春林区为例的实证分析,对动态绿色GDP进行了科学的试核算,成为林学、农林经济管理各学科的教学、科研、管理人员、林业工作者的教科书。两代林区人,两代建设者,用辛勤劳动谱写了奉献人生。
作为诗人,两个人都情系林区,以专注的目光书写着林区的壮丽诗篇,都不愧为“森林诗人”称号。诗人傅仇在林区生活工作30多年间,先后创作出版《森林之歌》、《雪山谣》、《伐木者》、《竹号》、《伐木声声》、《珠玛》、《赤桦恋》等10余部森林诗集和散文集,深受林场职工喜爱,称他是:“我们的森林歌手,大森林的知音”。魏巍赞美他的诗“是诗人对伐木者的赞歌,也是伐木者对祖国忠贞的赞歌”。6年5月8日,林业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傅仇“森林诗人”称号。下面是诗人傅仇作于4年的《告别林场——给共产主义的伐木者》的片段:……有一队伐木者告别林场……我们真不愿离开这里/但我们还要去采伐新林区……再走进这青山的已经不是我们/而是一批批共产主义的新人/电气化的伐木者/我们的子孙……我们最早走进原始森林/是我们为祖国采伐了第一批大树/建设了新型厂房、学校、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那个年代的诗人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讴歌森林的经济价值,讴歌社会主义建设高潮,讴歌那激情燃烧岁月普通劳动者火热的生活。时光延续到下一代人,同样的写森林,我们从诗人王志山的诗集《生活的牧歌》、《生命的风景》、报告文学集《绿海白波》和即将出版的诗集《生命的剧本》、《伊春的颜色》以及他发表于国内外报刊上的余篇(首)文章和诗作中,不仅很容易就看到一个生于此、长于斯,身体和骨子里都充满森林色彩的一个森林赤子的情怀。而且,我们还能看到忧虑,看到理性,看到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精神。
现在我们不妨从诗人在《大森林诗草(组诗)》中撷取一首诗叫做《山林里的风》来看看:从飞鸟的翅膀下/溜出来/摇曳的姿态/清丽透明/从不模糊视线。不模糊视线的风是清的吧,这种清风哪里有呢?只有从森林中才能传来。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森林的价值观体现出来了!接着看,不做云的使者/淡化骄阳的热烈/轻挽森林/舒缓的舞步/将山花的馨香/送给情人。清风掠过森林,带给世界大量的负氧离子和植物芳香气,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何等的惬意呢,保护和建设森林的重要性出来了!再看,是变幻魔术的/老山人/轻吐仙气/浓发由绿退黄/胡须由黄漂白的/淳朴时尚。老山人见多识广,经历沧桑,他都看到了什么?是开发,是砍伐、是保护、是发展!是由古老到时尚的整个过程,历史出来了,忧郁出来了,理性也出来了!还有呢,再看最后一段,是高过林梢的/涡流/旋转森林/山城的静夜/积聚能量/点亮无数盏鲜活的太阳。可持续发展,人和动物和谐共处的理念就是高过林梢的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通过一点一滴的力所能及的努力,积蓄起来就能改变我们的生存环境,就能改变世界的颜色。北京的、山城的决策者们在静夜里熬红了的眼睛,一定能在明天点亮我们洁净的生活。瞧,打法出来了,方向出来了,理想的美景也出来了!而整首诗歌,无不体现对森林,对绿色的热爱之情。
值得北京治疗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权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jj/16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