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和法律,谁去拯救病态的心灵

我大学本科是心理学。

心理科学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存在一条鄙视链:做实验心理学做社会心理学做咨询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是借助生物和计算机手段探究人类意识的原理;社会心理学是依靠统计学去分析群体,从宏观角度刻画人类的思维。咨询心理学关心的是人类个体,有催眠、微表情、共情等或神奇或温馨的技术。

咨询心理学是我们对心理学的一般看法。

充满神秘的意味,仿佛能看穿心底的想法,近乎于神秘学和另类的科学宗教。

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神奇。

我了解的心理咨询,做的仅仅是“帮助来访者成长”这一件事。

再具体一点,就是“帮助来访者发现成长的问题”、“帮助来访者自己去解决问题”。采取的技术,多是帮助发现,或者提供支持。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共情是咨询的核心,咨询不能依靠正能量的话术。善于滔滔不绝的好为人师者,是心理咨询师中的毒药,需要远离。

当年毕业时,一位前辈告诉我:学习心理学最大的福祉是能够让你自己家庭生活幸福,孩子健康快乐,想把这个当事业,难。

我知道她的意思。

身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要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

对现阶段我们的国家而言,“人的心理关怀”有些阳春白雪,国家还有数千万的贫困人口等待脱贫,大学生就业问题年年都需要妥善解决,城市的房奴最大的焦虑来源于房价波动。

实用主义是奋斗者的生存准则,为生活奔波劳碌的人是无暇顾及心灵小小的感冒。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仅在第七十章第六节末尾提到一句心理健康相关的要求:

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心理疏导和矫治。

北京市《十三五》规划中,仅在第三章第一节促进全民健康的末尾提到:

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精神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恰当、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推动急救等健康技能进学校、进单位、进社区、进农村,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应对健康问题的能力。

但在北京市公布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分工方案中,未见提及心理健康相关任务布置。

另外一个核心的问题是:心理健康门医院的必备要素,但心理咨询的费用是不列入医保报销的。我们的医保经费很紧张。

《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年全国医保合计收入亿元,其中城镇职工医保收入亿元(占比63%),同比增长9%(历史新低),城乡居民医保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5%。年全国医保合计支出亿元,其中城镇职工医保支出亿元(占比60%),同比增长11%,城乡居民医保支出亿元,同比增长16%

每次几百块的咨询费用,对多数人来说,是一笔奢侈的消费。

彼时,我还是一个有理想的二货。

我痛心疾首,痛呼:学心理学救不了中国人。

那学什么?

什么可以给大众最安稳的依靠?

当然是法律。

人最多的烦恼来源于“自以为的道德”枷锁。

谓之“自我面对的本我和超我的冲突”。

即内心有两个小人,一个叫超我,她的形象是对自己严格要求,有完美期待的:母亲或父亲。

一个小人叫自我,他追求的就是一个字——“爽”,他的形象是小学三年级的你自己。

完美主义者自以为没做好就是通盘的失败。好像每天参加考试,反复检查却不敢交卷的小朋友。

焦虑症患者总是觉得门没锁好。好像总是因为粗心犯错的小朋友。

失恋后痛苦到想自杀。就是一个被好朋友抛弃又不敢告诉爸爸妈妈的小朋友。

过度贪食的人,吃到肠胃痉挛还控制不住要吃,内心就是一个胆小的小胖子在作祟。

过度洁癖的人,把手洗到流血还要洗,内心这个小宝宝踩过便便?

每个人心底有私欲,头顶有道德,一旦没处理好,就会陷入困惑。

所有的人都有心理健康的隐患。

但,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紧俏的财政只容许把钱花在刀刃上,我们国家心理健康从业者的培训和管理不甚规范,利用心理咨询师身份骗财骗色的人渣不在少数。

如果你是决策者,你怎么办?

作为科班出身,我选择的依旧是助人自助。

普法。

用更规范的社会规范,去指导人的行动。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但法律是最大的爸爸。

在每一个人的内心,用内心的法官去指导内心的爸爸妈妈,用法官的威严去吓唬内心的小孩子。

核心是,法律是确定的,有形的。内心爸妈是不确定的,无形的。

用明确的规范替代内心的规范。

这似乎是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我妹妹在猫爪餐厅吃饭被猫挠出血后,店家埋怨她撸猫不得法,让猫生气。

小姑娘生气地报警求助,经过和稀泥调解后,店家赔偿充值卡元作为赔偿。

小姑娘自己花了1去医院打了一周的狂犬疫苗。

她电话问我,该怎么办?知乎上说,报警警察就会让店家带我去打针,并且态度和蔼啊。

我告诉她,应该用法律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使用法律工具。

警察是法律工具,工具的使用效果在人,不能仅仅依靠在工具本身。

正确的做法:

1.请警察来调取监控录像,确认在店消费的事实。

2.做准备向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店家卫生和安全存在的隐患。并向店家声明。

3.打针,并将被猫伤后,需要打狂犬疫苗的医嘱记录。

4.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侵权诉讼。法院一般会组织调解,如果认可调解中赔偿,则接受。不认可,则坚持诉讼。

5.做完这一套,内心应该有一种,使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爽快。

内心的法官大人,爸爸妈妈,还有小朋友,都会夸你做得棒。

这个处事原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好使的。

但是世上总有悲剧。

《西藏日报》记者从贵州省有关部门了解到,年7月7日中午12时许,安顺市西秀区一辆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冲出路边护栏,坠入虹山湖水库中。经全力搜救,截至7日22时,共搜救出37人,其中受伤16人,无生命体征20人,送医抢救无效死亡1人,37人中有学生12人,其中5人无生命体征,6人正在接受治疗,1人已出院。

有小道消息说:该名司机女儿在去年高考失利后自杀。

杨佳袭警案:在8年7月1日发生于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内,导致六名警察死亡、四名警察和一名保安人员受伤的重大袭警刑事案件。杨佳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于8年11月26日上午在上海被执行死刑。

事后调查原因,仅仅是因为巡逻民警将杨佳拦下盘查,杨佳感到愤怒和委屈。

4年,因与舍友矛盾,云南某大学生马加爵连续锤杀4名舍友,被捕后对犯罪供认不讳,后被执行死刑。

事后调查,马加爵出身贫寒,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长期被舍友欺凌。

我发现,我以为的不是我以为的。

对于一个没有法治思维的人来讲,他的问题是:“精神上缺乏自立自强的底气”,他需要的是法律帮助,在法律的行为经纬规范中,成为现代的社会公民,使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和社会的公义。

对于一个精神上生病的人来说,他的问题在于“他的灵魂已经不堪重负,终日被痛苦折磨”,哪怕他明知,杀人需被法律偿命,他依然不会恐惧,因为太痛苦了,太苦了。

法律是公民的精神食粮,掌握能让人的精神强壮,最终自立自强。

心理学是公民的灵魂医疗,精神生病时,几碗干饭,不如一剂良药。

饿了得吃饭,生病了就得吃药。

心病终须心药医。

人经历社会苦辣辛酸,心灵难免不痛快。

当我们感到心灵压抑痛苦时,你只是心生病了,需要得到帮助,千万不能晦医忌药。

愿挣扎于心灵痛苦的人,能够解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zn/249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