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降雨解暑气
中央气象台预报,预计6日20时至7日20时,新疆沿天山附近、东北地区大部、华北中部和东部、黄淮大部、江淮中西部、江汉、江南大部、华南东部、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贵州中南部、云南大部、西藏南部、海南岛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黑龙江东部、吉林中部、辽宁北部、北京西部、山东西北部和西南部、湖北西南部、湖南北部、云南西部等地的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区伴有分散性的短时强降水或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立秋三候
凉风至:立秋之日“凉风至”,“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肃清是为收敛,秋为“揫”,“揫”就是敛聚。
白露降:后五日“白露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凉风来,露珠晶莹变白,白是秋之标识。但露尚未凝滞,还能在阳光下滚动,非“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之露。东汉刘熙的《释名》释露为“虑”,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将凋零而忧,由此“露红凝艳数千枝”,亦成一种壮美悲怆。
寒蝉鸣:再五日“寒蝉鸣”。“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这是曹植诗。古人硬要分辨寒蝉小而青紫,其实应是蝉们秋凉后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的变声凄切。碧树未摇落,寒蝉已悲鸣。此时“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了。
立秋简介今天9点53分,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但“立秋”的早晚又有很大区别,所谓“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即是提醒人们不可对“立秋”盲目乐观,有时候“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不过,今年是早立秋哦!
立秋习俗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秋收互助
秋忙开始,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
秋田娱乐
秋天,特别是秋忙前后,农事虽忙,秋种秋收,忙得不亦乐乎!但忙中也有乐趣,常见一些青年人和十余岁的孩子,在包谷、谷子、糜子生长起来以后,特别是包谷长成一人高,初结穗儿的时候,田间里正是他们玩耍、做戏的场所。
“贴秋膘”
“贴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上图,请准备好口水!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江浙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立秋养生睡觉:早睡早起可防病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也要相应调整。早卧,以习惯阴精的保藏,以养“收”气。早起,以习惯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对防止秋季的呼吸道疾病大有裨益。
进补:初秋进补应清补
秋季进补、保养保健身体是十分必要的,民间也有“吃秋膘”一说。尽管入秋后气候渐渐转为迟早凉快,但“秋老虎”的威力很大,气温依然较高,进补宜“清补”。所谓“清补”主要是指补而不腻,详细而言即是恰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
心情:注意心情平和
按照自然界律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在秋主“收”的原则下,心情要渐渐收敛,凡事不躁进兴奋,也不畏缩郁结。“心要清明,性坚持安静,”在时令改变中,保持心性平稳,留意身、心、息的调整,才干保生机元气。
运动:运动应适度
秋天是训练的好季节,但此刻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期间,故运动也应习惯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运动宜挑选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恰当的运动训练,能增强机体习惯冰冷气候的才能,但切勿搞得汗流浃背,当周身微热,没有出汗时,即可中止,此刻能确保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秋季小贴士
预防上火
秋季,外界气候骤然变凉,而人体内的热量还在原来的位置,夏季时,人的体内温度会调节到和外部相应的状态外凉内热,内热不容易散发,就出现了不平衡。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脸上痘痘增加,喉咙肿痛,牙龈发炎,晨起干咳等。预防为主,可以吃绿豆汤,金银露,龟苓膏等去火解热食品。
少吃秋瓜
立秋之后还要谨记“秋瓜坏肚”。不论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防治“空调病”
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二是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三是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易开空调。必要时避免直吹或将腹部盖好。
警惕“秋老虎”
“立秋”时三伏天还没到尽头,暑气仍在。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特别是秋后久晴无雨时,暑气更加逼人,民间素有“秋老虎”之说。人们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但只要注意饮食,“秋老虎”是完全可以降伏的!
备注:本文转自燕赵都市报,综合人民日报,由安新政务中心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