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些机器运到拉萨时

将来文明渐进,购阅自多,庶咸知外国情形,举行一切新政,似尚不无裨益

《藏文白话报》现存有1913年至1915年共22册,主要收藏于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适查办大臣张荫棠带来石印机器一付,旋将第一期本报,由奴才捐廉印刷发送,探悉蕃情,均甚乐观现已专差赴嘎里嘎达(笔者注:此即为今印度加尔各答)添购机器,不日可到其中如有不甚恰当之处,力事改良,以期用笔代话,开化迷信

《西藏白话报》属官方藏文报纸,旬刊,年出30期主要刊登清朝中央以及四川、西藏的公牍、各省官报与中外报刊文章摘要,还有时政论文、中外新闻有时还刊载具有反帝爱国思想的文章,或明或暗地批评英国对印度、锡金和西藏的侵略该报约于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统治宣告终结,作为清王西藏日报地址朝驻藏大臣的联豫不得不卸下职务,黯然离藏之际悄然停刊目前,《西藏白话报》全报仅存7页,藏于西藏博物馆

其实,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在上世纪20年代以后就开始“热心”于西藏的通讯基础设施和电台的建设他们曾经很主动地赠送给西藏地方政府各种规格的电台,并培训电讯技术人员其间最“出色”者非福特莫属

1978年5月1日,筹备组使用四频道100瓦发射机,向拉萨市区试播黑白电视节目获得成功,标志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没有电视转播的历史结束了

1985年8月20日,西藏电视台正式成立西藏电视事业在艰难的探索和推进中,终于跻身现代化大众传媒行列

1951年9月9日,18军先遣支队胜利抵达拉萨,《新闻简讯》依然坚持出版10月26日,张国华军长和谭冠三政委率18军主力进驻西藏日报数字报拉萨,该报遂告停刊,至此共出刊33期

1951年8月28日,18军独立支队在香日德召开进军西藏誓师动员大会之际,《草原新闻》也同日同地创刊

至此,西藏自治区报纸、广播、电视三位一体的完整传播格局基本形成(责任编辑:桑桑)

1956年3月7日,中共西藏工委正式任命报社的领导班子成员,组建由西藏地方政府、班禅堪布会议厅、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和中央进藏工作人员等四方人员构成的报社领导机构在报社成员中,还有中下层僧俗官员,擅长藏文书法的西藏政府仲译(文书),精通汉藏两种文字、在藏区学习佛经多年的汉族学者、还俗僧侣,以及在进藏前后中共自己培养的一批藏语文新闻干部

1958年12月28日,拉萨有线广播站从拉萨市邮电局借用一部3.5千瓦的短波发射机,进行无线电广播试播并获成功1959年西藏日报电子元旦,广播站以“拉萨人民广播电台”(今“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的呼号,每天用藏汉语播音8小时

公元1951《新闻简讯》《草原新闻》挺进雪域的进军号

《藏文白话报》由中华民国政府专事少数民族事务的职能部门——蒙藏事务局(1914年改为蒙藏院)主办,1913年元月在北京创刊,月刊,年12册1915年1月至3月因蒙藏院办报处筹备铅印,故停刊3个月,至4月复刊,并更名为《藏文报》徐惺初、吴燕绍、徐敬熙等相继任总编纂

公元1907 《西藏白话报》驻藏大臣欲“开通民智”

《藏文白话报》在西藏及其他藏区的影响力即使到今天也令人羡慕它被寄往四川,再转发各喇嘛寺及头人在奉读之后,还被供于殿上,“视如神奇世宝”该报总编纂徐敬熙不无自豪地说:“发刊以来,边陲各界大受欢迎刊发请益之文电络西藏日报藏语版绎不绝于道,益坚边氓内乡之心今蒙回藏各境,日就和平,五族共和,国基日固,远轶于武力……”

西北进藏部队分为前梯队与后梯队,《草原新闻》亦分为前梯队版和后梯队版部队进入西藏后,报纸随部队建制变化,前、后梯队版合二为一

拉萨有线广播站与当时的报纸一样,具有统一战线的性质一些有特殊身份的爱国青年,如西藏噶厦政府首席噶伦然巴家的小姐然巴·央金卓嘎,噶伦阿沛·阿旺晋美的女儿阿沛·白玛,大贵族察绒的女儿察绒·顿珠卓玛等就参加了广播站的工作广播站主要以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对藏政策,介绍祖国建设的新面貌为主,并对拉萨各界群众进行反帝爱国教育

奴才现已于藏中开设白话报馆一所,参仿四川旬报及各省官报办理,以爱西藏日报电子报刊国尚武开通民智为宗旨,通篇全译唐古忒文字(笔者注:藏文),取其便于蕃民阅览商之该商上噶勒丹池巴(笔者注:指代理商上事务罗布坚赞)等,亦踊跃赞成,并将前藏僧俗各官花名开单关阅,请先派销约计三百余份,其自来购阅者,尚不在内

在这份类似于“创刊申请书”的文字中,联豫陈述了创办《西藏白话报》的动机和实施计划尤其令人瞩目的是,他确定了《西藏白话报》的办刊宗旨:“爱国尚武开通民智”他在向世人表明,确立西藏对国家的深厚归属感,塑造强盛的国民形象,为雪域高原吹进近代文明风气,推动古老西藏的现代化启蒙运动,改良西藏文化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进步,是他这位颇具责任感和远大眼光的驻藏大臣的历史使命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与20世纪初叶内西藏日报电子报刊地兴起的白话报高潮互为呼应,而其办报宗旨则与之一脉相承

1979年10月1日,试播组使用功率为1000瓦的发射机试播彩色电视节目成功

《新闻简讯》在创办之初,便给自己确定了这样的任务:以报道时事新闻为主,间或反映部队行军情况新闻来源主要是从收音机中抄收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的新华社消息当时的办报条件十分有限,仅有一部很旧的军用收音机和一部半旧的油印机,加上蜡纸油墨,行军帐篷,一匹马就足以驮起一个“报社”

《西藏白话报》周德仓提供

《草原新闻》除抄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内容之外,还真实地记录了部队进军西藏的历史进程它的版面虽只有一张蜡纸大小,但内容并不单薄,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指挥部的指示命令、部队动态、藏族同胞欢西藏日报电子版在线迎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报道等当时整个部队只有两部收音机(前、后梯队各一部),又行进在千里无人烟、不通邮路的青藏高原,消息闭塞,几至与世隔绝正是《草原新闻》的传播,使广大指战员拥有了与外部世界沟通的宝贵渠道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全国正在开展的“三大运动”(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乃至家乡的变迁,都进入了他们的视野,更坚定了大家解放西藏,保卫祖国西南边陲的信心

报纸名称的确定饶有趣味初步议定的就有十余个,最终的候选名单被限定在《西藏日报》、《太阳报》、《雪域报》、《镜报》、《西藏镜报》之间因《西藏镜报》与印度噶伦堡的反动藏文报纸重名,经江金·索南杰布提议取消1956年,庄坤总编辑到罗布林卡向十四世达赖喇嘛汇报西藏日报电子版王力讨论情况达赖喇嘛在详细询问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报纸名称后说:“既然大部分省报和省市自治区名称一样,我们就叫‘西藏日报’吧!可以吗?”《西藏日报》的名称就这样确定下来达赖喇嘛还为藏文版题写了报名,汉文版则暂用《鲁迅日记》中的手书集字1965年8月,西藏自治区成立在即,毛泽东欣然命笔,题写“西藏日报”4个大字1965年9月1日,《西藏日报》藏汉文版同时启用毛泽东题写的报头

这是西藏人民广播事业正式的开幕式,西藏的电子传播时代翩然而至

1951年6月,为了尽快实施“十七条协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简称,于1951年5月23日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签订),早日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8军成立了先遣支队西藏日报藏语,拟先期进入拉萨为了保证部队在远离祖国内地的行军途中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沟通信息,鼓舞部队士气,先遣支队决定创办一份油印小报,并在昌都进行了必要的准备

西藏真正的广播事业,开始于西藏和平解放以后

福特最初是英国驻拉萨公使馆的无线电报务员他从1935年起就进入西藏地方政府,曾被任命为所谓的“外交部长”,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从1948开始,福特花了一年的时间,建立了西藏的第一座无线电广播站——西藏广播电台(也称“拉萨电台”),西藏第一次可以向外界广播了

公元1959 拉萨有线广播站藏汉双语传佳音

《藏文白话报》的办刊宗旨是主张民主共和、维护祖国统一、提倡民族平等、共建中华等在其发刊词中,十分明确地表明了这些意图:

其时实际办报者仅有两西藏日报社人:来自重庆《新华日报》的张成治负责收音和编稿,来自《建军报》的韦起负责刻写和油印报纸的负责人为18军宣传部报道科科长汤化陶他们一边行军,一边坚持出报出报的程序简单而紧张:每天下午一抵达宿营地,便搭好帐篷,架好天线当夜幕降临,他们就在烛光下抄收新闻,随后立即整理和编辑,刻写油印,保证在第二天早晨部队出发时把“报纸”送到大家手中在漫长而且几乎荒无人烟的行军征途中,《新闻简讯》所传达的重要信息,诸如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极大地鼓舞了干部战士的革命热情和信心

一位藏族妇女在西藏拉萨市一家太阳能产品营销店观看太阳能电视资料图片

1976年9月,西藏电视台筹备组正式成立10月,筹备组用一台10毫米摄影机拍摄了纪录片《欢腾的高原》,西藏日报电子像电影一样巡回放映片尾打出的“西藏电视台筹备组”9个大字,第一次向西藏广大群众宣布了西藏电视台正式筹建的消息,西藏电视事业走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

在《新闻简讯》创办的同时,由18军独立支队创办的《草原新闻》也在另一个历史高地应运而生

1951年6月,中共西北局从《群众日报》(西安)、《甘肃日报》、西安和兰州大中学生中调集20余人组建报社,受西北西藏工委宣传部领导同时,新华社西北分社派出郗平、边绥、吕焕祥3人进藏,配合报社工作同年7月,西北西藏工委书记范明在兰州西北大厦主持召开工委扩大会议,决定在进藏途中创办报纸,并命名为《草原新闻》,确定了内容和版面在西宁和香日德,出报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展开,筹集收音机、纸张、油印机,建立通讯西藏日报社员组织,练习抄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学刻钢板,训练新闻写作,并出试刊

公元1956《西藏日报》见证自治区的历程

1955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张经武就在西藏创办报纸事请示毛泽东主席毛泽东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办报,首先应办少数民族文字的报”,“西藏与青海不同,不要藏汉两文合版,要办藏文报报纸用什么名字和怎样办好,应同西藏地方商量,由他们决定,我们不要包办”毛泽东的指示,成为西藏新闻事业确立“以藏语为主,藏汉语并举”基本传播机制的根本指导方针

1956年4月22日,《西藏日报》藏汉文版与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同年同月同日诞生它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份正式的省级日报,是世界上最大的藏文报纸,也是西藏第一份当代报纸,标志着西藏当代报业的诞生西藏日报社电话,是西藏当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开端

公元1948 拉萨电台英国人福特的“热心”之举

在《西藏白话报》停刊后的第二年,一份对西藏和藏族聚居区影响甚大的报刊《藏文白话报》在北京隆重登场

如果以1907年创办于拉萨的《西藏白话报》为西藏传播事业的诞生日,那么,我们就有理由在此简笔描绘西藏新闻传播事业百年成长的历程,在对历史的惊鸿一瞥中,真切感受西藏走向现代文明的迷人步伐

蒙、回、藏,不能离开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不能离开蒙、回、藏……况蒙、回、藏享权利与汉、满平等……自今以来,我四万万同胞,一德一心,尊重国权,崇尚道德,新邦缔造,正中华民国英雄立功之秋也本报发刊其用意以中华民国优待蒙、回、藏,与以前君主专制时代不同;蒙藏事务局优西藏日报数字平台待蒙、回、藏,与以前理藩时代不同取其施行政令公布周知,免致传闻失实,且冀蒙、回、藏同胞,以中华民国为前提,合力并进,岂不懿欤?

张国华(右)把毛泽东的题字“西藏日报”赠给报社周德仓提供

《藏文白话报》周德仓提供

公元1913 《藏文白话报》极力宣传共建中华

福特建立的这些电台,由于用柴油机发电,功率小,而且只有少数贵族才有收音机,故对西藏的影响极为有限,主要功能是对外广播

在无比神奇的西藏,作为人类现代文明标志的新闻传播事业,虽姗姗来迟,但也无法绕过刺穿云端的世界屋脊

渐开民智,莫善于办白话报与其开导以唇舌,实难家喻而户晓,不如启发以俗话,自可默化于无形

1907年,具有世界视野的清政府驻藏大臣联豫在拉萨创办了西藏第一份现代传西藏日报电子版在线媒——《西藏白话报》

联豫在为办报给清德宗光绪的奏折中,曾详细地说明了他的办报思路:

报纸的栏目主要有:图画、法令、论说、文牍、杂录、答问、小说、专件、要闻、广告等

1953年7月,进藏独立支队宣传部(1956年改为中共西藏工委宣传部)在征得噶厦政府的同意后,筹建拉萨有线广播站1953年10月1日,西藏第一座有线广播站——拉萨有线广播站正式播音,呼号是“拉萨有线广播站”,以《歌唱祖国》为开始曲,结束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每周一、三、五上午10点半到12点用藏语播音

公元1985 西藏电视台为和谐西藏立传

1935年,英国乘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之际,派人到拉萨进行分裂中国的阴谋活动为维护国家主权,南京国民政府一度开办藏语广播节目,强调中国对西藏的主权,揭露帝国西藏日报汉文版主义的侵略野心它虽然是针对西藏的藏语广播,但并未开办在西藏地区,还不能算作是西藏广播事业的开端

在历史老人的神奇导演下,一位政治身份并不光彩,但实际上创办了西藏最早广播电台的英国人福特,磕磕绊绊地拉开了西藏广播事业的帷幕

福特在西藏建立电台所遇到的技术层面的困难,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典型性据福特在《在西藏被俘》一书中的记载,因为海拔升高,缺乏氧气,只有特制的或经过改装的发动机才能适应高原气候美国事前提供的发动机由于马力不足,不能带动一般发动机福特就决定购进新的发动机当这些机器运到拉萨时,只有一部发动机还是完好的,正是它驱动了西藏广播电台福特也因此成为西藏广播事业的第一位“总工程师”195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西藏日报藏语版军与藏军在昌都以北100公里的邓柯发生战斗,福特被俘获,并在中国的监狱服刑5年

在从昌都出发的第二天,即1951年7月26日,这份被命名为《新闻简讯》的报纸诞生在18军的进军途中

藏语广播网开通仪式活动展板 资料图片

《新闻简讯》周德仓提供

《新闻简讯》和《草原新闻》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份省级日报《西藏日报》的最初源头

西藏人民广播事业的第一步就这样从容迈出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由川入藏之际,由西北西藏工委率领的西北进藏部队也由青海入藏,履行解放西藏的神圣使命它对外称作“18军独立支队”

1951年12月1日,是西北进藏部队举行进入拉萨入城式的历史时刻,《草原新闻》在记录了这个不同寻常的一天的同时,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宣布终刊


白癜风治疗过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zn/1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