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南亚大通道看懂尼泊尔之十

医院订阅哦!图10-1:迦楼罗又名“金翅大鹏鸟”,在印度教和佛教寺庙中,随处可见。泰国与印度尼西亚还把他变成了国徽的“主角”。在尼泊尔,迦楼罗所在的地方,往往说明这里供奉着的是主神毗湿奴。虽然他跟着最有名的大神沾了光,但他自己的故事也非常吸引人,是神灵版的“王子复仇记”。对金翅大鹏鸟的尊奉,是世界范围内的“鸟崇拜”的一种反映。   几位同事被大雪困在库局已经9天了。传来的信息说,那里人们的生存状况已经到了最低限度,不但没有自来水可用、洗不了澡,最糟糕的是,他们带的卫生纸都已经用光了。看来他们也得学习印度教徒,用左手恭行洁屁礼仪了!吃的方面也很糟糕,新鲜蔬菜已然吃罄,肉类也很难买到。他们一开始想买一些鸡来吃,当地百姓说,鸡还得留着下蛋;他们要买羊,那里的人没有养羊;可以买的只有牛,但是买了牛,谁来宰杀?   中午与单位的人商量这件事,有人开玩笑说,被困的同事中有一位,最善于偷鸡。以前在林芝分支机构工作时,谁家的鸡窝在哪儿,有没有上锁,甚至锁是什么牌子,他都一清二楚。我听了以后,很是吃了一惊:有这样一个“偷鸡大盗”在那里,如果困上十天半个月的,岂不是“库局鸡”,全都得变成“香焗鸡”了?听说明后两天又有大暴雪,看来,我们去接他们的时候,他们准得像《甲方乙方》中花钱买罪受的老板一样,吃光了全村的鸡,趴在村头等着我们去接!   库局乡的老百姓不肯卖鸡,借口是鸡还得生蛋。然而这冰天雪地的,鸡还生什么蛋呢?或许这个借口是真实的,但也有另外一种可能:他们不愿意把鸡送入“虎口”!因为山南地区有个很奇怪的习惯,他们有一种“鸡的崇拜”,就是把鸡也看作是一种灵物。在山南最有名的桑耶寺,就有著名的“白鸡崇拜”。在桑耶寺回廊东边的墙上,画着一只白鸡,当地的藏民为它挂哈达、抹酥油,当作神灵一样崇拜。库局乡的百姓养鸡,很可能主要是生蛋用的,不能宰杀吃肉。现在看到一批饿狼要来买鸡,那不是眼看着把“鸡神”送进鬼门关吗?罪孽太大,给多少钱也不能卖!   对鸡也崇拜?——这有什么奇怪的?这不过是世界范围内“鸟崇拜”的一部分。几乎所有民族,或多或少都有“鸟崇拜”的历史,至今还有痕迹可寻。美国崇拜白头鹰,俄罗斯的标志是双头鹰,“独岛”事件[1]时,韩国退伍老兵就杀死日本的国鸟“绿雉”来诅咒对方。图10-2:尼泊尔随处可见的金翅大鹏鸟。第一张拍于巴德岗的毗湿奴庙前。第二张拍于帕坦的黑天神庙(黑天神是毗湿奴的一个化身),第三张是黑天神庙上的装饰,最下端也是一只迦楼罗。   中国“鸟崇拜”的历史也很悠久,据说商朝的祖先,就是鸟——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传说商的女祖简翟,出去游玩时,看到一只玄鸟的蛋,看着可爱,拿起来把玩,一不小心就吞了下去。结果怀孕生下了契。契就是商人的祖先。——古人不知道男女之事与生育的关系,总是以为吃下去什么就会有孕。这玄鸟,有人说是燕子,有人说是乌鸦,因为“玄”就是“黑”的意思,肯定是只黑鸟。满族也有“鸟崇拜”习俗,尤其是崇拜来去无踪、很是神秘的燕子。我的故乡,是满族人的故地。记得小时候,母亲是不准我们打燕子的,据说伤了燕子,就会瞎眼睛。但是为什么会瞎眼睛,她没有说。弄得我每当深秋,看到燕子站满电线,黑压压的据乡亲们说是在开“搬迁大会”时,心里总有点忐忑不安,怕夏天时候飞石打过它们,现在集合起来报复我!   当然,在中国最有名的鸟,当是更为神奇的凤凰!传说这鸟是不沾泥土的,一旦落到地上,百鸟都会来朝拜,而且它站的那个地方,肯定是一块宝石,或者石头下面,会埋着珠宝。小时候上山游玩时,有时会看到色彩斑斓的野鸡在林间飞逃,心里非常希望能遇到一只凤凰,等它飞走了,我好捡宝贝去!   我们对鸡倒是没有什么崇拜之心,因为吃鸡肉很平常。但是有些地方,比如云南大理地区,就有着金鸡崇拜。大理人传说他们的祖先是由一只金花鸡孵出来的,所以很崇拜金花鸡,不少大理姑娘都叫做“金花”!电影《五朵金花》很有名,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五朵金花,按名字本身的意思,其实是五只美丽的小母鸡!   古人崇拜鸟或鸡的原因,一般认为是一种生殖崇拜。因为古人虽也能观察到动物产子,但是却不如看到产蛋感觉那么神秘。生下一个不知是什么东东的圆家伙,打开看看里面稀汤浑水的没有什么。然而过些时日,就会从中钻出来有胳脯有腿的东西,这太骇古人之听闻了!所以他们联想,人类的祖先,可能也来自于这种神秘的圆东东。印度教的一种说法,认为创造神梵天就是从一枚漂浮在宇宙之海的金蛋中孵出来的;中国的盘古从一片混沌之中开天辟地,实际上也是从蛋里诞生的一个写照。藏地人——尤其是阿里一带的苯教徒,认为藏地万物,最初都是从不同颜色的蛋里产生的。甚至到了后来,大凡比较神奇的人物,比如哪吒之类,多数都是从一些肉蛋蛋里蹦出来的。万物是蛋生的,蛋是鸟生的,所以鸟就更伟大了。当然,现代人不恭,把神圣的东西转入了胯下,仍保留了把鸟崇拜与生殖崇拜结合在一起的遗迹,例如,呼男人的阳物为“鸟”(或“鸡鸡”),阳物的附属物则是“蛋”!   不过,我倒是认为,古人的鸟崇拜,很大程度上还与太阳崇拜有关。要知道,古人对人类怎么起源产生思考,肯定是已经进化到了智力足以思考抽象事物的阶段。人类最早容易产生敬畏心理的,是太阳!他们本能地就能体察到,太阳一出,万物生长振作好像重获新生;太阳一落,万物休息如同死去了一般。而且这东西白天出来,晚上又不见了,简直神秘至极。最奇妙的,这个圆圆的东西,居然不可思议地可以飞到天空中,不会掉下来。谁有同样的本事呢?肯定是同样会飞的鸟!尤其是一些候鸟,春天来、冬天走,来去无踪,与太阳一样神秘。   在古人的想象中,很容易就会把鸟与太阳归为一类,或者认为鸟肯定有机会与太阳在天上聚到一起。有的民族认为,或许太阳就是由鸟来驮着飞的。中国古代传说,这太阳之中有“三足乌”。为什么是乌鸦而不是别的,熟悉乌鸦习性你就知道了,它一大早准呱呱而叫,催人早起,如同鸡鸣;傍晚盘旋回巢,归鸦满天,下班守时,绝不“加班”。所以鸡与乌鸦都容易与太阳发生关系,好像太阳是它们给催出来似的。这种神秘的关联,更容易被人们认为它们有“神性”。图10-3:迦楼罗是世界各民族的“鸟崇拜”的一种反映。“鸟崇拜”一般认为是一种生殖崇拜,因为古人看到鸟可以生蛋,蛋中出现生命,很是惊奇,所以不少民族都有人类源于宇宙之蛋的传说。同时,它也可能与太阳崇拜有关,因为太阳是可以“飞”的,鸟也可以飞,古人容易把他们看作是一族。中国古代认为太阳中有“三足乌”,虽然现在汉地人一般认为听到乌鸦叫不吉祥,但在藏地及印度、尼泊尔等地,乌鸦仍是一种吉祥鸟。乌鸦也有不同品种,有一种是红嘴的,尤为藏民所尊奉。这里是夏天时到昌都地区丁青县的丁青寺拍的红嘴乌鸦照片。它们若无其事地在庙顶散步。   印度教中,也存在鸟崇拜,而且我认为,印度教的鸟崇拜与太阳崇拜有很大关系。证据之一,就是原来本是太阳神的大神毗湿奴,它的坐骑就是一只大鸟,而且是一只极受信徒们崇拜的大鸟!   到尼泊尔,想要识别哪座寺庙属于毗湿奴,一个最简便的办法,就是观察寺庙前有没有一只长着翅膀的大鸟,或者是在寺庙雕饰上,有这样一只大鸟的形象。   严格说来,这不能算是一只鸟,因为他长着人的五官和四肢,只不过后背上多了一双翅膀。他更不是一只“凡鸟”:他是印度教中赫赫有名的“迦楼罗”,在中国叫做“金翅大鹏鸟”。他的名气之大,甚至在泰国和印尼的国徵上,都印着他的光辉形象,成为现代“鸟崇拜”的一个活生生的事例。   这只鸟这么深得人心,同样起源于古老的鸟崇拜。因为古印度人认为,能像太阳一样飞翔,那是神灵才有的本事。比较诡异的是,与中国的神灵来去自如、空来空去、不借外力不同,印度教的神灵虽然本事大的不得了,但是好像飞功一般,都得骑着鸟才行。所以本质上印度人还是西方思维——西方人的神灵,总得背后长了翅膀,才能算是有了“飞功”,完全是机械主义!所以印度教的梵天要骑天鹅、梵天的妻子要骑孔雀或猫头鹰,毗湿奴要骑着大鹏鸟。   同样都是会飞的鸟,为什么只有毗湿奴座下的这只大鹏鸟这么有名呢?除了沾了主人毗湿奴的荣光以外,还在于这只大鹏鸟在跟随毗湿奴以前,曾演绎过一段荡气回肠、豪气震天的神灵版的“王子复仇记”!   论起来,这大鹏鸟“迦楼罗”的出身很显赫。他的父亲迦叶波,是创造神梵天(Brahma,音译为“波罗摩”,是“生长、创造”的意思)第一个儿子摩里质的儿子,即梵天的长房长孙;母亲毗娜达,是梵天第七个儿子达刹的女儿。达刹就是那位因嫌贫爱富、逼死自己的女儿即湿婆的妻子萨蒂,最后被湿婆砍下脑袋的那位。他一共有50个女儿,其中有13个嫁给了梵天的长房长孙迦叶波。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图10-4:丁青寺是一座苯教寺庙。苯教是西藏最古老的宗教,发源于象雄即今天的阿里地区。可能是受南亚印度教影响,他们特别信奉大鹏鸟。古象雄王的装饰,都是大鹏鸟。而“丁青”(全称是“琼波丁青”)的意思,就是指“大鹏鸟的后代”。寺里的佛、菩萨,全都长有大鹏鸟一般的尖利翅膀,与一般汉地及藏地寺庙有极大不同。   迦叶波这13个妻子,有的生下了天神一族、有的生下了阿修罗一族,反正都很显赫。有一天闲来无事,迦叶波问妻子毗娜达和另一位妻子迦德卢有什么心愿。这姐妹俩中,迦德卢大概更受宠些,率先应对说:“我要生下一千个有神通的儿子!”毗娜达不甘示弱,说:“我只要两个孩子,但都要比迦德卢的孩子强大!”   这显然是有点找碴儿。你生你的孩子,把人家的孩子扯上做什么?所以迦叶波可能也有点不高兴,但不好拒绝毗娜达的心愿,只好说:“我只能给你一个半。”意思是只能给她“一个半”儿子。   天神许愿,一般都会灵验的,谁叫人家管天地万物的“生产”呢。果不其然,迦德卢生下了个蛋!——印度人可能认为,宇宙既然是蛋生出来的,神灵也只能从蛋里产生,这也是“鸟崇拜”的一个反映。不久后,这个蛋就孵出了个光彩照人的儿子,被称为“那伽”子弟。“那伽”可能是后来人们对他们的称呼,就是“大蛇”的意思,也包括“龙”——印度的“龙”只不过比蛇大一些,形状相同,不像中国的“龙”还有爪子。   眼看人家儿子成群了,此前也生下了两个蛋的毗娜达急了。她偷偷地敲开一个,想看个究竟,没想到,这下子把她的一个儿子毁了,本来是完整的一个儿子,这下子变成了半个,——个只有上半身子发育出来的儿子。这没有发育成熟的长子,只好化作了东方的曙光[2],在太阳露面之前短暂地出现,或许是寓意着“早熟”。他的愤怒无以复加,居然诅咒了他的母亲,说她会做迦德卢的奴隶五百年!图10-5:佛教来源于印度教,对印度教中的“名鸟”大鹏,当然也要收为佛教的护法。在佛教经典中,金翅大鹏鸟是“天龙八部”中的一部。所谓“天龙八部”,是指八种怪异的神,其中主要的是“天众”,即天神;其次是“龙众”,即龙神,但不像中国的“龙”有爪子,它们比较像大蟒蛇。所以简称“天龙八部”。其他的六部包括:夜叉,一种会吃鬼的神;乾达婆,一种只吃香气的神,用香气供养主神,也就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阿修罗,很有神通但是脾气暴躁,在印度教中总与天神干架,到佛教中成了护法;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了,但不是一只,而是一族;紧那罗,是一种头上长着一只角的神,善歌舞;摩呼迦罗,一种人身蛇头的神。金庸的《天龙八部》,就是想用不同的神来影喻不同的人,但是对照不是特别精准。其中的鸠摩智有点像迦楼罗,他总是与“龙”为敌——跟大理天龙寺过不去,又和属于天龙寺的“龙”段誉较劲,最后差点像迦楼罗一样毒发身死,幸亏毒功被段誉吸了去,才算得了正果。这里的第一张图摄于拉萨的色拉寺——藏地许多寺庙用金翅大鹏鸟作屋顶装饰,意为借助于他的勇猛,保护寺庙与正法;第二张摄于拉萨的扎基寺——藏地有不少寺庙在庙门正中,置有大鹏鸟的塑像,也是借其勇力与尽职尽责,保护正法的意思。   这个诅咒很快就应验了。有一天,毗娜达与迦德卢姐妹一起到海边漫步,突然发现天神与阿修罗一起搅海时搅出来的神马疾驰而过——印度教从搅海故事中,衍生了许多神话。这时迦德卢问毗娜达:“你说神马是什么颜色呢?”神马跑得太快,但毗娜达大致看清了那马是白色,于是就回答说是白色。但迦德卢偏不同意,大概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眼力更好,她偏要说那马尾巴上有黑色的杂毛。两人争执不下,就打了一个赌:谁看错了,谁就做另一个人的奴隶。   一切都是宿命。但可以从中看出,印度教比较古老的神灵,多数都有人性一样的缺点,争强好胜,嫉妒心强,还有欺骗——这迦德卢明明知道神马是白色的,为了不赌输,她竟用欺骗的办法,让她的一些儿子变成黑色的杂毛,附在神马的尾巴上。有些儿子不同意,她就诅咒他们会被祭火烧死!   结果可想而知,毗娜达成了奴仆,丢下一个未孵出的蛋,孤零零地没人照顾,等着自己出世。   但是这个蛋可不同寻常。就像哈奴曼一样,他的出生惊动了上天。蛋壳破裂的时候,天神因陀罗也被惊动了。因陀罗是达刹的第三个女儿阿底提的第七子。阿底提与毗娜达、迦德卢,都是达刹的女儿。也就是说,因陀罗是即将出世的迦楼罗和迦德卢生下的那个儿子的两姨兄弟!因陀罗曾经带领天神打败了同是两姨兄弟的阿修罗,成了天神一族的首领!迦楼罗从蛋中孵出时,神光万丈直冲九霄。这可比小哈奴曼只是贸然去抓取太阳恐怖多了。但是迦楼罗自己却并不知道他未来的辉煌。他的童年,肯定是在无比孤独中度过的。等他自己长大后,他飞到大海边找到母亲,却遇到了一件令他极为难堪的事情:迦德卢一家要搬到海岛快乐城去,作为奴隶的毗娜达要负责背着迦德卢,正好“小奴隶”迦楼罗来了,他得负责背着那条蛇兄弟。图10-6:金翅鸟总以龙蛇为敌,说明他的原型是鹰,因为蛇是鹰的食物。至于他“王子复仇记”式的故事,只是人们附加在鹰吃蛇这一现象上的神话而已。鹰与龙蛇的纠葛也为中国的小说家所用。《说岳全传》把岳飞与秦桧等人的矛盾,完全归于大鹏鸟与龙的纠纷,搞得挺无聊。大意是说,因为宋徽宗写了错别字,把“玉皇大帝”写成了“王皇犬帝”,玉帝大怒,派赤须龙下界变为金兀术扰乱宋界。而28宿中女土蝠听佛祖讲经时,不小心放了一个屁,佛祖顶上的大鹏鸟怕臭气熏了佛祖,飞下来一啄,没想到把她啄死了。结果,大鹏鸟被贬下凡界,成了岳飞,而女土蝠就转生成了秦桧的老婆王氏。而秦桧呢,原来也是一条龙,被大鹏鸟啄瞎了眼晴,也来凡间报仇……反正这些故事,都把大鹏吃蛇,变成了有因果关系的故事。在许多藏地寺庙的壁画中,都有大鹏口含长蛇的形象。下面的第二张图摄于尼泊尔巴德岗的金庙,大鹏与蛇也搅在一起。   从他孤独的童年生涯就不难猜出,迦楼罗的性格肯定是内敛而坚毅的。他好像是默默地承受了这一奇耻大辱,但在天空中,他却奋力地飞向太阳,差点把群蛇烤焦。幸亏迦德卢与掌管雷雨的天神首领因陀罗关系不错,降下雷雨才没让她的儿子们变成“烤蛇”。这一细节也说明,这只神鸟与太阳有些某种神秘的缘分,否则他自己为什么不怕阳光的烤晒呢?   在到达目的地后,迦楼罗问母亲:“我们为什么要听蛇的吩咐呢?”毗娜达向儿子说了前因后果。沉稳异于常人的迦楼罗马上向蛇兄弟们提出,他可以满足他们的任何一个要求,但事成后,他们要还给他母子的自由。蛇们商量良久,最后提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到天神因陀罗的宫殿中,抢来当年搅乳海时搅出的不死神药“苏摩”。[3]   他奋然起飞了——据说他的翅膀,竟长达万公里。这与《庄子》所说的鲲鹏有点像,汉语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才把“Garuda”译成了“大鹏鸟”。这时候,在天宫中,因陀罗的金刚杵冒出了火焰,天神一族的武器也都自动集中到了一起,并互相撞击,天空中陨石飞落,竟降下了血雨。与阿修罗大战的时候,也没有出现过这种可怖的景象!因陀罗赶紧去问一位祭师,这是怎么回事。祭师告诉他:这也是你的宿命!   原来,当年因陀罗的老爹伽叶波做祭礼时,需要一些木柴,身材高大的因陀罗扛了山一样的一堆木柴,健步前行。半路上,他看到了一群小矮仙,像小拇指那么大,一人扛了一个叶梗似的小柴禾,居然还累倒在牛蹄印的积水里!他见状不禁哈哈大笑,嘲弄一番。矮仙们大为气愤,他们报复的办法是大肆祭祀——古印度人相信祭祀是万能的。他们祭祀的目的,是希望出一位比因陀罗的力量强百倍的君王,教训一下因陀罗。现在,这位“苍穹之王”出世了,要来收拾你因陀罗了。因陀罗一听,倒也敢做敢当:那就让他来吧,阿修罗都败在我手下,还怕这个小毛孩子!图10-7:迦楼罗是以孤儿的身份,完成了他的复仇大业。所以有些迦楼罗的塑像,显得很稚拙,像一个孩子。此片摄于帕坦的昆贝士瓦庙内。   战斗极为惨烈。长翅蔽天的迦楼罗,扇起了令三界陷于混乱的飓风,击破了众多天人的阻击,从天宫的重重机关中——具体过程极像现代网游,有“火焰剃刀轮盘”、“双目会喷射火焰的恶龙”等等关口,最后他夺到了“苏摩”。   带着“苏摩”,这大鸟迅疾飞回,为了自己和母亲能脱离奴隶的命运。   ——因为人性相同,不同民族的许多神话,都有一些相似点。迦楼罗的故事,有一点《宝莲灯》中沉香劈山救母的味道。而且,欺压他们母亲的人,都是他们的至亲:一个是舅舅二郎神,一个是姨姨迦德卢。《宝莲灯》的故事源于佛教,有可能也来自印度。从中可以看出,在古印度人的观念中,亲戚是最可怕的妒嫉者了,最有可能成为不共戴天的敌人!接着说这神鸟迦楼罗。就在他为了摆脱驮人驮蛇的奴隶命运、携带着苏摩飞到半途的时候,迦楼罗却遇到了他一生结缘、心甘情愿服从的“主人”!   神通广大的毗湿奴可能是目睹了刚刚发生的这场“大闹天宫”的战争,或许是被迦楼罗扇起的飓风给惊动了,他出来观察,发现这只大鸟带着不死神药,却一点也没有觊觎偷喝的意思。毗湿奴知道这神药的价值,他曾经为了替天神们保住神药、不惜男扮女妆。见迦楼罗如此高尚,大感佩服,很想交下这个朋友。于是,他截住这只大鸟,问他有什么愿望——神灵之间是可以互相施恩的,因为他们是“金口玉牙”,祝福与诅咒都很灵验。   迦楼罗虽然知道面前是个大人物,是世界之主,但却毫不畏惧地说:“我要居于你之上,没有苏摩也能长生不老!”语气有些傲慢。没想到对他心存好感的毗湿奴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倒是迦楼罗觉得自己一下子就给人家提了两个要求,有点过分,于是对毗湿奴说:“你也可以选一个愿望,让我满足你!”——这真是君子遇君子!毗湿奴很喜欢迦楼罗高傲却又很有节制的性格,欣然说出,希望他成为自己的“婆诃那”(坐骑),但同时让他作为自己的旗帜:“这样你仍在我之上!”迦楼罗也痛快地答应了。图10-8:更多的迦楼罗像,神态虔诚。命运使他与毗湿奴连在了一起,这是真正的“强强联合”。下面第一张转自书中插图;第二、三图摄于巴德岗的街头。尼泊尔这几座主要城市里,随处可见迦楼罗像。有趣的是,民间的迦楼罗多数是比较虔诚的奴仆相,但加德满都的“皇家”迦楼罗像反而显得自信得多。   ——《西游记》中威力无比的大鹏鸟被如来佛祖收服后,飞到佛祖的头上的佛光中,成了佛的保护神,很可能就是出于这一典故。   虽然毗湿奴与迦楼罗可以说是一拍即合,但迦楼罗的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不能马上“报到上班”,于是他继续前行。可能是与毗湿奴商谈“工作上”的事情,耽误了一些时候,因陀罗居然追了上来。怒不可遏的因陀罗奋力掷出威不可当的金刚杵——那是一道令神人心胆俱裂的闪电霹雳!然而,却只打落了迦楼罗的一根羽毛。迦楼罗还略带嘲讽地告诉他这位两姨兄弟:掉的这根羽毛,只是为了不失敬意,才主动抛下的!因陀罗见对方果然厉害,倒也不失领袖风范,没有因为打不过人家而气急败坏。他捡起这根毛,与随后赶来的天神们定睛观看,只见羽毛乃是珠宝缀成,闪现着三千世界的绚丽光华,美丽绝伦,他们全都惊呆了!他当即与这位两姨兄弟言归于好,并赐给他“妙翼”的美名!迦楼罗从此就有了“金翅大鹏鸟”的称呼。   成了朋友了,彼此有事相求就好说话了。迦楼罗提出,你想要回苏摩也可以,但我今后要生生世世以那迦为食!因陀罗一开始有点为难,他和迦德卢这个姨姨关系还不错,蛇族也是他的两姨兄弟。但是为了拿回被抢走的“苏摩”——那可是天神们的命根子,为了争夺它,天神们与同为两姨兄弟的阿修罗早就杀得你死我活。最后,因陀罗与聪明的迦楼罗钻了一个文字空子:那伽们只说让迦楼罗夺来苏摩,并没有说他们一定能喝到才算。于是,迦楼罗把抢来的“苏摩”放在了蛇兄弟面前的一片俱舍草上,让那伽们兑现了给予他和母亲自由的诺言。随后,他假装“友好”地提醒蛇兄们:按规矩,你们得沐浴祈祷后再享用,才有长生不死之效!   《西游记》里,妖精们都有个坏毛病:太拖拉!明明知道唐僧肉吃一口就能长生不老,为什么不见面先咬上一口,非要洗净煮熟再吃呢?这蛇族兄弟也是这么罗嗦,赶紧洗浴祷告去了。这时因陀罗随后赶来,偷偷地把“苏摩”取走了。从这一细节可以感受到,迦楼罗的清高确在因陀罗之上,他可不想苟且行事,趁人不备偷回不死神药。图10-9:最喜欢这种自信无畏的迦楼罗,他令人想起他当年“大闹天宫”的威风劲儿。而且,他与毗湿奴的结缘,是东方神话中极为少见的平等谈判式的、合作式的,很能体现现代人的协作精神。所以说,迦楼罗不像是一位奴仆,而是供职于“毗湿奴办公室”的一名尽职尽责的优秀公务员。   群蛇出来一看,明白是上当了。或许是因陀罗偷回神药时太紧张,或是大鹏鸟飞到几万米高空气压太低,就像密封的化妆品到了西藏都会冒出来一样,神药居然洒了一些在俱舍草[4]上,这些蛇族们就拼命舔食。因为俱舍草的叶子很尖利,蛇的舌头就被划成了两半,所以至今蛇的舌头是分叉的。但是由于舔食了部分神药的遗液,他们的生命力确实提高了:蜕皮后仍可重生——这是印度人对蛇的舌尖分叉与蜕皮重生所做的神话解释,而俱舍草由于洒上的神液,也因此成了圣草、吉祥草。   迦楼罗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战就到此为止了,以后他到毗湿奴那里上班,事情很少,任务轻松,成了一名高级公务员。这一职位,很适合他这样一位聪明孤傲、不爱与外人交往的孤儿的性格,可以说他有了一个最好的归宿。一般情况下,他都等在毗湿奴的寺庙外,随时听候差遣。毗湿奴因为要维护世界,经常转世下凡,但很少让他跟着去,所以他就在天界享受着尊荣与清闲。   当然,他的薪俸是丰厚的,因为他有了享用天下龙蛇的“特权”。不过,对此他也很有节制,绝不贪婪,与毗湿奴的性格很相像:据说他每天飞到大海边,用巨翅扇开海浪,发现有寿命将尽的龙蛇,便抓住吞到自己的肚子里。他的食量极大,一天要吞食一条龙王和条蛇!有种说法认为,他并不直接把龙蛇吞到胃里,而是先放在嘴下的嗉子里,需要吃的时候,再吐出来,最后吃掉。据说他把龙蛇吐出来的时候,龙蛇还是活的,难免悲声苦叫,而“迦楼罗”(Garuda)这个词原义是个象声词,就是形容龙蛇们悲苦的叫声的。一说是大鹏自己的叫声比较悲苦,故有此名。   佛教反对杀生,虽然对印度教的著名神灵,全都收到自己的门下,变成佛教的护法神,鼎鼎大名的金翅大鹏鸟自然也不例外——迦楼罗被归为守护佛法的“天龙八部”之一。但他一天杀生多达几百,实在为佛教所不容。于是,佛教中就有一种“诽谤”式的说法,说大鹏鸟因为吞食毒蛇太多,当他寿命将尽、免疫力不足时,体内毒发,竟然引起自焚,最后烧得只剩下一颗青色的琉璃心!不过据说他还能在自焚中重生!   自焚还能重生的说法,有点近于凤凰,凤凰是可以浴火重生的。不少西方人认为,这金翅大鹏鸟,与中国的凤凰实际上是同一种鸟,“迦楼罗”就是“凤凰”。当然,有人也把它译为“鹰”,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类似于“苍鹰”的大鸟。我认为金翅大鹏鸟的原型,极有可能是鹰,主要根据是他可以食蛇。虽然,到了神话之中,他的神通就更广大了,但以蛇为食,是他最突出的特点。   由于世界各地都有鸟崇拜的古老习俗,所以印度教和佛教传到哪里,金翅大鹏鸟的形象就流传到哪里。印尼与泰国把他作为国徽中的“主角”即是一例。在藏地,金翅大鹏鸟更是随处可见。如果不懂他的来历,只能对这一人首鸟身的形象感到讶异和不解。但如果了解了他的身世和故事,肯定会油然产生敬意,对那场“王子复仇记”式的大战,充满遐想和敬畏![1]“独岛事件”:年7月,因日本要在教科书中写明,日韩两国有争议的“独岛”属于日本领土,引起了韩国各界的强烈抗议。[2]阿鲁诺:Aruna,梵文的本意即指“初升太阳的曙光”或指“初升的太阳”,古印度神话中的黎明神。据说他是太阳神苏利耶(Surya)的御者,当然是一位无腿的御者。[3]苏摩:Soma,古印度神话中诸神喝的一种类似于酒的饮料,在《梨俱吠陀》中,经常提到天神因陀罗和火神阿耆尼大量地喝苏摩酒的事。后来演变酒神或月神。“苏摩”在现实中本身是一种蔓草,取其茎在水中浸泡后,用石头榨取汁液,经羊毛筛过滤,再用水稀释,加入牛乳、麦粉搅匀,发酵后就酿成了苏摩酒。印度神话中常用这种酒祭神。[4]俱舍草:Kusha,亦译“拘沙草”,或意译为“印度画眉草”。这是一种长形刷状草,可以长到半米多高,其茎杆坚硬,印度人把一束俱舍草捆在一起,就可以做成一把扫帚。在传统上,印度人把俱舍草看作是可以用来净化污浊之物,在需要举行净化仪式时,婆罗门要睡在一丛俱舍草中。又尖又硬的俱舍草草杆,也被看作是敏慧智力的象征,人们认为,这种草可以增加透视的清晰度和禅修的定力。佛陀在就是坐人别人送给他的一捆俱舍草上而冥思得道的。印度从吠陀时代起,用俱舍草做成的蒲团就是宗教仪式中的圣垫。作者简介   崔士鑫,年9月11日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历史学博士,人民日报社记者,援藏供职于西藏日报社。曾用笔名“士心”、“多吉赤烈”。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结业于西藏大学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史(藏族历史)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著有《亚洲四小龙:飞越地平线》、《看懂尼泊尔》等。主编:萱歌作者:崔士鑫责任编辑:王蕾笑盈盈地在高处走过,喜马拉雅山下,让我们拾起原始冰河的壮丽......内容关于并不限于图、文、旅、音、影......欢迎入驻







































北京治白癜风的地
北京治好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ys/203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