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湖南是德国人祖地杜钢建雅利安人

导读

曾抛出“湖南人是韩国人和日本人祖先”、“古攸县人是印第安人祖先之一”等言论的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杜钢建,近日再度提出令人震惊的观点,引起热议——

雅利安人是塞种夏人,源于上古湖湘地区

摘要

当年希特勒命令手下多次到西藏寻找雅利安人的源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寻找方向是对的。要真正要了解雅利安人的源头还需要了解8万至12万年以前湖湘地区的现代人文明的起源,特别需要了解华夏万古文明中炎黄后裔的各个族群如何迁徙到西方的历史过程。

德意志民族中雅利安人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德国人来自日耳曼苏毗人部落和中国北狄部落中的白狄,包括德国人中的长人等来自中国的翟姓等部族。然而,无论是雅利安人,还是德国其他的民族部落人,包括日耳曼苏毗人和长狄,都是源于上古湖湘地区。关于这一点,西方人包括希特勒万万没有想到。如今许多中国读者也不愿意接受我揭示的这一历史事实。——杜钢建

作者简介

杜钢建

杜钢建,男,汉族,年8月生,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当代中国著名法学家,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浙江工商大学“西湖学者”,汕头大学法学院院长、首席教授,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等职,现任湖南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主张将儒学的道德理想转化为政治法律理论,在会通兼容东西文化的基础上转换成弘扬自由、人权、民主、宪政精神的学说,为未来中国的政治法律改革提供系统明确的指导原则。

大夏,地处兴都库什山与阿姆河上游之间(今阿富汗北部),西文称之为巴卡特立亚。

大夏原是帝颛顼至虞舜禹王时期夏人的辖区,在夏商周不同时期由塞种人、虞人、亘蛮、索人、鬼方、婼羌、允戎等部落方国交互聚集的区域。大夏在公元前年以后逐步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后隶属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及塞琉西王国。公元前三世纪末至二世纪初的疆域包括北起阿姆河上游,南达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75年,甚至在公元前年—前年之间塞种人再次进入后,直到公元前1世纪的前半期,希腊人曾经统治过大夏的一部分区域。根据古罗马塔西陀《编年史》,公元43年左右帕尔提亚国王瓦尔达尼斯抵达巴卡特立亚,并认为信德河是大夏人和雅利安人的河界。在西方学者看来,大夏地区受希腊文化影响很大。该地区在后来又被塞种人和月氏人从希腊统治者手中夺回。

源于湖湘地区的羌戎部落塞种人,在夏朝以前就开始陆续沿着喜马拉雅山南北两条通道向西方迁徙。以帝少昊之后裔允格为始祖的夏朝塞种人到达大夏地区以后,有一部分夏人继续向西方迁徙,形成西方的雅利安人,即夏人。

根据《路史》后纪七载,金天氏生倍伐和般。般生眛,眛生允格、台骀。允格生阴戎,是允格之后以允为氏。被黄帝封在湖南株洲茶陵的少昊金天氏裔子允格是允姓戎族的祖先。夏鲧和夏禹为姒姓,允姓与姒姓同源黄帝后裔姬姓。到夏朝时期,允姓与姒姓融为一族(见刘师培《姒姓释》及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夏朝有允国,为侯爵国,以允格为始祖。塞种人是允姓姒姓戎族与炎帝后裔姜姓羌族结合形成的。《左传》襄公十四年杜预注说明:“四岳之后皆姜姓,又别为允姓。”

塞种人在帝颛顼至禹王时期大规模聚集在巴克特里亚即大夏地区。该地区是先夏时期华夏人的聚集地,其中包括发源于湘西的索国人和析支人。允人与湘西崇山国的崇伯鲧是同族,与夏代姒姓一家。禹王在湘西崇山开启夏朝以前,就率领西羌西戎到达大夏地区。以夏鲧和夏禹为代表的允戎是大夏地区塞种人的先祖。

雅利安妇女

源于湖湘地区的羌戎部落塞种人,在年以前就先后到达青海和新疆,逐步进入大夏地区。塞种人在印度文献中称沙迦人,操波斯语。塞种人对大夏地区的历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塞种人最初活动在天山以北以南地区。后不断向西迁移直达今阿富汗西部的锡斯坦地区。在希腊人入侵大夏之前,塞种人就曾经定居在大夏地区。夏商周时期大夏地区始终有羌戎族人居住。大夏于商初向商汤朝贡。商书《伊尹献朝》、《伊尹四方令》和周代的《逸周书》等记载有正北空同、大夏、莎车、姑他、旦略、貌胡、戎翟、匈奴、楼烦、月氐、孅犁、其龙、东胡等方国。请令以橐驼、白玉、野马等为献。先秦时期婼羌国部落与允姓之戎的塞种人分散在帕米尔南北及大夏地区。根据《西域水道记》,婼羌的异译还有叶尔钦等。俄罗斯“叶利钦”等名称最早源于婼羌的异译。秦厉公时羌无弋爰剑为秦所迫西逃。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灭狄獂戎,众羌西奔至大夏地区,还有一部分羌人更向西方绝远地区逃亡,不复交通。在公元前年到前年之间,塞种人努力夺回大夏地区。公元前55年左右,塞种人征服了从兴都库什山北坡直达印度河北部河谷的所谓印度—希腊国家,定居在秣菟罗周围的恒河盆地中部地区(前1世纪—公元62年)。

雅利安妇女

根据西方史料,西方历史上最早被命名为雅利安人(Arians)的是来自巴克特里亚即大夏的米底人。Arians一词也源于米底人的一个部落Alii人。米底人起先不叫米底人,而称为雅利安人(Arians)即夏人。根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载,在古时候,所有的人都把这些米底人称为雅利安人(Arians),也有译者译为阿利亚人。但是自从科尔基斯人(Colchis)米底娅从雅典来到雅利安人居住区即里海以南地区以后,雅利安人改称米底人。该更名过程是米底人自己说的。

中国塔吉克人

米底是一个以古波斯北部地区为中心的王国。公元前两千年,雅利安人从巴克特里亚即大夏来到伊朗北部高原,形成当时伊朗地区的主体。公元前7世纪中叶,米底击败周围其它部落,建立了伊朗历史上较早的统一国家。公元前6世纪初,米底征服伊朗西南部的波斯部落,并攻灭新亚述帝国,领土面积最大时包括今伊朗全境及土耳其西部即古希腊发源地。亚述帝国曾入侵伊朗高原,试图征服米底人和波斯人。但是亚述的入侵,促使米底各部落走向联合,从而形成了米底国家。公元前年波斯居鲁士大帝起兵反叛米底,并于公元前年推翻米底王国。

米底人部落有布塞人(Busae)、帕列塔凯尼人(Paretaceni)、斯特鲁卡特斯人、阿里赞提人、布迪伊人、玛古人。米底人部落以玛古人为代表,继承了上古湖湘地区的巫师文化,擅长占卜预测,充当诸多部落的祭司。中文译文通常有麻葛僧、穆护、玛古术士等。波斯王国时期的穆护大多出自米底人部落。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是亚述人统治上亚细亚地区。后来米底人带头反抗亚述帝国的统治。大约在公元前年,代奥凯斯因为推进司法公正而被选为国王。于是代奥凯斯把米底人各部落统一起来,建立米底王国。代奥凯斯在位50余年,后来由其儿子弗劳尔特斯继承王位。弗劳尔特斯在位期间征服了南方的波斯人,成为统治波斯人的亚细亚霸主。

波斯靓女

公元前年,波斯国王居鲁士大帝领导波斯人推翻米底人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开创阿契美尼德王朝。在大流士一世(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统治期间,波斯帝国的疆土东起葱岭、西至巴尔干半岛、北逾高加索山脉、南抵埃塞尔比亚,人口规模包括70个民族共万人。公元前年希波战争后波斯帝国走向衰落。公元前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打败波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是Argeadae族裔柏狄卡斯的七世孙。亚历山大认为自己是伯罗奔尼撒的阿尔戈斯的赫拉克勒斯族裔。

在公元前年前后薛西斯统帅的大军中,米底人、波斯人和巴克特里亚人即大夏人都是头戴名为提亚拉(tiara)的软毡帽。上身穿长袖衣,下身穿裤子。作为雅利安人的米底人的装束与波斯人的装束一模一样。此外帕提亚人、乔拉斯米亚人、索格狄人、冈达里夷人、达狄凯人的装束与巴克特里亚人一模一样。表明这些方国部落也都是从大夏地区移居西方的,他们原本都是夏人。在薛西斯统帅的大军中米底人、巴克特里亚人、萨迦人和印度人通常被布置在一起。在希罗多德的叙述中,这几个国家的人也被联系在一起的。作为雅利安人的米底人原先居住巴克特里亚即大夏地区。

德国女孩

米底人与波斯人的关系密切,属于亲族关系。米底人与波斯人都被认为是雅利安人。波斯帝国也是米底王国的延续。波斯开国君主居鲁士(Cyrus)大帝(公元前-年在位),是米底国王阿斯泰亚基斯Astyages和希腊吕地亚城邦公主Aryenis的外孙。关于居鲁士的出生和早年生活,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有专门的记载。公元前年5月28日发生的日食,使得恶战中的米底人和吕地亚人结束了长达近6年的战争。吕地亚王将女儿嫁给当时的米底王子阿斯泰亚基斯,婚后他们生下一个叫曼丹妮的女儿。关于该女儿,阿斯泰亚基斯曾经作了一个梦,梦见女儿曼丹妮身上涌出的溪流淹没了亚细亚。经过释梦专家玛古人穆护的解释,米底国的毁灭将源于曼丹妮。米底国王阿斯泰亚基斯后来把她嫁给了一个性情温和的波斯平常子弟冈比西斯。

阿斯泰亚基斯没有想到冈比西斯居然是波斯人臣服于米底人时期波斯王族的后裔。冈比西斯具有波斯王族阿赫明尼斯家族的血统。在后来著名的《贝斯斯敦铭文》中,波斯王大流士称,“在他本人之前其家族已有8任王,他是第9任王。”冈比西斯就是其中一位。居鲁士就是冈比西斯和曼丹妮所生的儿子。居鲁士早年不幸。居鲁士出生前其外祖父米底国王阿斯泰亚基斯又作了一个梦,穆护解释居鲁士将危及米底国在亚细亚的统治地位。居鲁士降生时,阿斯泰亚基斯命令家臣哈尔帕古斯将婴儿杀死。但哈尔帕古斯将婴儿托付给了山间的一家牧人,牧人的妻子Cyno把他扶养成人。后来阿斯泰亚基斯在处理一桩孩童纠纷时,从孩子王居鲁士身上察觉到了自己的霸气。于是他召来了哈尔帕古斯和牧人,两人招出了实情。阿斯泰亚基斯虽然没有再追杀外孙,并把居鲁士还给了其父母,但却诱杀了哈尔帕古斯的儿子,并骗他食用亲子的骨肉。若干年后,怀恨在心的哈尔帕古斯帮助居鲁士推翻了其外祖父的统治。回到父母身边的居鲁士,不忘牧人妻子Cyno的养育之恩。希罗多德说:“父母为了使波斯人相信居鲁士的得救是出于天意,便把一个说法散播出去,说他在被遗弃后,曾受到一只母狼的抚养。”cyno在蒙古语中是“狼”字“叱奴”(chino)。可见米底人和波斯人都源于中国的塞种人,在青藏高原与阿尔泰山时期又与蒙古族有亲缘。

波斯人的起源虽然比较复杂,不同时期不同部落与其他民族结合有不同的发展过程,但都是炎黄后裔。波斯人有10个部落。其中有6个农耕部落,4个游牧部落。6个农耕部落包括帕萨加第人、玛拉菲夷人、玛斯皮夷人、潘泰亚莱夷人、德鲁希埃夷人、日耳曼夷人(也译为戈尔曼夷人)。4个游牧部落包括达夷人、玛尔德夷人、德罗皮基人、萨迦提夷人。波斯国王都出生于农耕部落的帕萨加第人的阿赫明尼斯家族。

日耳曼的名称最早源于古波斯的日耳曼夷人部落。西方人所谓日耳曼民族是雅利安人的说法,从源头看是因为波斯日耳曼夷人部落是雅利安人部落。在塔西陀的《日耳曼尼亚志》中所记载的日耳曼部落中只有极少数部落源于古波斯的日耳曼夷人部落或者与古波斯的日耳曼夷人部落有亲缘关系。因此,后来德国人中与古波斯的日耳曼部落有亲缘关系的雅利安人只占极少数,绝大多数德国人没有雅利安人血统。在塔西陀的《日耳曼尼亚志》中所记载的日耳曼部落中,许多部落来自苏毗人部落,还有一些部落来自夏商时期的亘蛮和其他族群。关于日耳曼人与亘蛮的关系,我另外有专文讨论。

波斯人原先居住在阿尔泰山脉区域,后来越过河中,到达伊朗高原西南部。波斯人北邻米底人居住区域。在古时候,波斯人自己和他们的邻人都称波斯人为阿尔泰人(Artaens)。希腊人相信波斯人是英雄帕修斯的后裔。帕修斯是宙斯和达奈的儿子。帕修斯造访拜鲁斯的儿子凯菲乌斯,并娶了凯菲乌斯的女儿安德洛美达。安德洛美达生了儿子波塞斯。希腊人认为波斯民族的名字源于波塞斯。因此,希腊人称阿尔泰人(Artaens)为凯芬涅斯人,后来称其为波斯人。严格地说,波斯人是从阿尔泰山脉走出去的阿尔泰人。波斯人部落中不仅有允格后裔的塞种人,还有黄帝孙子安的后裔,以及黄帝孙子悃的后裔。

波斯人的祖先除了帝少昊后裔允格以外,还有黄帝的孙子安。安乃昌意之子,被封在西土地区。秦汉时期的安息国就是安的后裔所建国家。《路史?后纪五?疏仡纪?黄帝纪》:轩辕黄帝“立后、三妃,以存灵宪;彤史小臣,以僃内官,以教天下之内治。”“元妃西陵氏,曰儽祖,生昌意、玄嚣、龙苗。昌意就德,逊居若水,有子三人,长曰干荒,次安,季悃。干荒生帝颛顼,是为高阳氏。安处西土,后曰安息,汉来复者,为安氏、延李氏。悃迁北土,后为党项之辟,为拓跋氏。”“玄嚣姬姓,降居泜水,生帝喾,是为高辛氏。”

安息帝国地区辽阔,最强盛时期领域包括埃及的一部分。安息的早期都城希腊名为Hecatompylos,义为“百门之城”。该城也是埃及历史上著名的百门之都,在埃及的底比斯。安息也是第二代颛顼帝的封地。《后汉书·西域传》安息国条中记载:“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日本学者白鸟氏和法国学者伯希和认为,汉书记载汉使甘英所讲的西海是指波斯湾和红海。关于这一点,从安息的早期国都在埃及的百门之城来看,应该说是正确的。从波斯人纵横亚非大陆的经历看,唐李白《战城南》诗中所云“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在客观上也可以说是对波斯人伟业的写照。

黄帝的孙子悃迁北土后,其后裔影响到北狄、突厥人、匈奴、蒙古人等族群的起源。波斯人从阿尔泰山脉地区走向西方,其部落中也有悃的后裔,难免有北狄、突厥人、匈奴、蒙古人文化的影响。

关于巴克特立亚即大夏地区的文明来源,西方考古学界一直不愿意思考该地区文明的中国渊源。自年代起,法国考古队伍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境内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考古发掘。这三次发掘依次是位于今阿富汗东北边境昆都士城东北地区的阿伊哈努姆城址,该地曾为中亚希腊——大夏王国东部首府,西方文献称尤克拉蒂迪西。位于巴基斯坦苏阿德谷地的布特卡拉遗址,由图齐教授负责并于—年进行发掘。恒河谷地中与布特卡拉遗址类型相同的宋卡遗址,由哈特尔负责发掘。年至年,戈丁及其考古队对东巴克特立亚地区进行了全面勘测和试掘,研究结果发表在《法国赴中亚考古分队回忆录》丛刊上。法国考古队对巴克特立亚地区进行考古发掘的最初目的是想证明希腊文化对该地区的影响。法国考古专家没有想到考古结果证明,早在希腊化时代以前,巴克特立亚地区就已经有古文明存在。最迟从公元前年起,巴克特立亚就聚居着农耕人群。在希腊人征服以前,这块土地上就已经形成了大面积的渠沟灌溉网。其实在印度河岸发现的哈拉帕文化时期要塞速图垓遗址及粟特文字表明,巴克特立亚文明以及哈拉帕文化都是中国人创立的。

夏朝以前塞种人就已经移民到巴克特立亚地区。夏朝特别是夏商交替时期,源于湖湘地区的塞种人及其他族群大规模迁徙到印度。印度的早期吠陀文明是夏人即雅利安人创造的。商朝时期开始汇编的《梨俱吠陀》[RigVeda]诗集记载了印度境内雅利安人的活动。“雅利安”(arya-)与“达萨”(Dasa)或“达休”(Dasyu)民族长期打仗,后来雅利安人获胜。在《吠陀本集》和《梵书》[Brahmanas]等典籍中,雅利安人往往与四种姓中最低的首陀罗相对立。北印度被称为“雅利亚伐尔塔”(Arya-varta)即“雅利安人居住的国土”。在巴利文和泰米尔文献中,北印度也是指雅利安人的国度。夏朝以前巴克特立亚地区是帝颛顼和帝喾统治下的重要区域。关于塞种人对印度文化的影响,挪威学者斯敦柯诺甫说:“印度斯河流域在甚早时期已曾隶属塞种人。印度文书曾记塞种人曾两次征服印度西部。印度斯河流域之塞种曾在维克拉玛时代开始不久,征服苏拉胥脱拉及玛拉瓦两地,后为维克拉玛的梯亚所灭。再阅一百三十五年而塞种人国家再恢复。”塞种人在巴克特立亚地区和印度西北地区的统治直接影响了印度文明的形成。

在中国史籍中,大夏之名见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馀里妫水南。其俗土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无大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善贾市。及大月氏西徙,攻败之,皆臣畜大夏。大夏民多,可百馀万。其都曰蓝市城,有市贩贾诸物。其东南有身毒国。”大夏人善贾市,这也是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描绘的米底人善于经商的长处。汉代称大夏的地区,在三国以后称吐火罗(Tochara)。根据王国维等学者的研究,吐火罗是大夏的同音异字。To即大,cha即夏,ra是尾音。吐火罗见于《魏书》、《北史》、《隋书》、《旧唐书》和《新唐书》。大夏和吐火罗之名分别出现在不同时期。

《晋书·地理志》和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等都记载了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以后各民族的变动:“汉族人大量流亡,落后族大量内迁,是从西晋末年开始的,到隋文帝灭周才告结束”。“隋唐时期居住在黄河流域的汉族,实际是十六国以来北方和西北方许多落后族与汉族融化而成的汉族”。十六国时期,数十万匈奴人、羯族人、鲜卑慕容部等族人入塞。该时期南北方语言的交融变化导致大夏和吐火罗等词汇发音的变化。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将“吐火罗”正音为“睹货逻”。在上海方言中“大夏”的读音就接近“睹货逻”。

尽管希腊人在公元前3世纪以后曾经统治和影响过大夏地区,大夏地区在汉代以后的历史依然与塞种人文化分不开。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在其《地理学》第11卷8章2节中,记载了吐火罗(Tokhara)等民族渡药杀水(锡尔河)南下,从希腊人手中又夺取巴克特里亚的事件。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在《地理学》中说:“从希腊人那里夺取了巴克特里亚的是最著名的游牧部落。我说的这些游牧部落是阿希人(Asii)、帕色阿尼人(Pasiani)、吐火罗人(Tochari)和塞加罗里人(Sacarauli),他们都来自遥远的锡尔河彼岸,与塞种及索格底亚那毗连的地区,这里曾经被塞种占据过。”古罗马历史学家特罗古斯和地理学家托勒密在他们的著作中也都有过类似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月氏乃远去,过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最后还是塞种人摧毁了希腊人在大夏地区的统治。

米底人与波斯人的语言相同,使用楔形文字。该文字与阿拉伯人的蝌蚪文字不同。米底人与波斯人的风俗习惯相同,都源于夏人。米底人源于雅利安人,与巴克特里亚夏人同俗。巴克特里亚夏人后来也是塞种粟特人,使用粟特语。所谓昭武九姓,是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对从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其后裔10多个小国的泛称,其王均以昭武为姓。根据《隋书》,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临泽),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支庶各分王,以昭武为姓。

雅利安人和波斯人的语言与古希腊文化创始人希克索斯人讲的西萨姆语都源于阿萨姆语。阿萨姆语是源于湘西的黔台语的一支,台湾也有学者也称之为南岛语。林河先生对阿萨姆语的发展变化有专门研究。阿萨姆语是上古糯文化圈语言,属于发端于湘西萨姆文化的语言。昆明呈贡金宝山遗址出土几个陶符,用彝文破译是“么夺织”,是彝人聚会祭祀“竹神”的遗留。经碳14测定,其年代是距今至年,属于彝族在“哎哺”时代创造出的文字。古彝语属于阿萨姆语的早期语言。古希腊语言来源之一的赫梯语也源于古彝语。

雅利安人在宗教信仰方面也继承了年前湘西高庙人建木制度文化传统,以辐射形状为其象征,如十字和卍字。从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考古发掘来看,十字和卍字最早出现于湖南高庙的考古发掘,源于年前的高庙人的宗教文化。雅利安人将十字和卍字符号文化进一步传播到欧洲。雅利安人在传播发源于湘西的佛教过程中,特别重视卍字符的帜记。古梵语读Swastika。“卍”字在雅利安语中古义为“吉祥万德之所集”。卍字符也是个古彝文字,读音为wang,意为旋转。

关于“卍”字的起源,根据彝族文化研究专家刘尧汉等教授的解释是起源于彝族毕摩(祭司)的占卜活动。毕摩取羚羊左角,做占卜法器。将羊角剖为两半,平面为阴,凸面为阳,相交为大吉时便成为“卍”字形。这是关于“卍”字的起源的一种解释。

我从湘西高庙考古发掘的研究成果来看,年前的“卍”字符应该属于上古宪法中的建木制度文化。在60米高的建木上部系上两条形成十字状的绳子,四端均系在四位巫师神人的腰间,转动起来由上而下。所谓神人从天而降的制度文化就是建木文化。上古部落领袖和高级巫师的产生按照宪法规定需要经过从高空旋转而下的惊险考验,这也是领导人产生的法定程序。从地面观看神人从天而降,就会看到四位巫师神人或者领导人旋转时形成的卍字图形。

建木文化先后由源于湖湘地区的古印度人、古巴比伦人、古埃及人、古雅利安人等传播到西方。圣经中所记载的被上帝摧毁的通天塔也属于建木文化的表现。后来的伊朗人和塔吉克斯坦人等都宣称是古雅利安文化的继承者,实际上也是建木文化的传播者。其实希特勒也是“卍”字符建木文化的传播者,尽管他并不明白“卍”字符建木文化的真实含义。希特勒认为“卐”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的斗争的使命”。希特勒宣称他所领导的德意志民族是所谓高贵的雅利安人。其实德意志民族中雅利安人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德国人来自日耳曼苏毗人部落和中国北狄部落中的白狄,包括德国人中的长人等来自中国的翟姓等部族。然而,无论是雅利安人,还是德国其他的民族部落人,包括日耳曼苏毗人和长狄,都是源于上古湖湘地区。关于这一点,西方人包括希特勒万万没有想到。如今许多中国读者也不愿意接受我揭示的这一历史事实。

月氏人对于大夏王国的灭亡起了决定性作用。月氏人最初生活在中国西北地区,过着游牧生活。公元前2世纪,在匈奴逼迫下五个部落西迁,在巴克特立亚定居下来,其中一支建立了强大的贵霜帝国。前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为寻找月氏共同夹击匈奴,来到巴克特立亚。后与汉朝往来频繁。除了月氏人以外,后来影响西方移民的来自中国的悦般人、嚈哒人等方国也都曾经在大夏即巴克特立亚建都。嚈哒人最强盛时其政治中心在大夏即巴克特立亚地区。

综上所述,由于雅利安人是塞种夏人,所有要寻找雅利安人的源头当然要到中国来寻找。当年希特勒命令手下多次到西藏寻找雅利安人的源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寻找方向是对的。要真正要了解雅利安人的源头还需要了解8万至12万年以前湖湘地区的现代人文明的起源,特别需要了解华夏万古文明中炎黄后裔的各个族群如何迁徙到西方的历史过程。

(来源:大同思想网)

湘潭热门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白癜风特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ys/203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