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想起那位藏族妇女查完B超后,拉住我的手,虔诚的亲吻我的手背,并把我的手放在她的额头上祝福时,这一刻的感动无法言表,忘了高原反应,忘了疲劳,忘了一切困难和委屈……难忘的是在西藏错那县的每一个瞬间!”荣春燕自豪而充满深情地说。
西藏风光
作为枞阳县唯一一位被国家卫计委抽调参与援藏开展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的医护工作者,医院B超室主任荣春燕医师,于8月27日随安徽省援藏包虫病流调专家队启程飞赴拉萨,开展为期30天的包虫病现场流调工作。
缘起:参与包虫病流调包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素有“天堂”美称的西藏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人畜共患的包虫病流行危害十分严重,大量患者及其家庭因此遭受严重的健康危害,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个病可防可治,但很多藏区的人们并不知道。为彻底摸清西藏的包虫病情况,全国17个省份的数百位医务工作者在拉萨集结,开赴西藏自治区70个县开展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工作,这是国家第一次对包虫病全面流行性病学调查。此次流调工作,按国家卫计委确定的对口援助安排,安徽对口支援山南市,负责当地洛扎县、浪卡子县、错那县共3个县12个村的调查。8月26日,荣春燕作为业务技术骨干被选派参加此次援藏工作,并按选派要求及时参加了省卫计委组织的相关培训,培训专家对流调组进行临行前的包虫病相关知识和新B超仪操作等专项培训。
坚守:困难面前不言累8月27日,由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汪天平所长担任专家队队长的援建西藏山南地区包虫病流调小组一行10人飞赴拉萨,进行为期3天的培训。8月30日,专家队分3个小组奔赴洛扎县、浪卡子县和错那县开展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的金伟、怀宁和枞阳县血吸虫病防治站的甘美珍、荣春燕等3人组成一个工作组,负责山南地区错那县包虫病流调任务。
错那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端,喜玛拉雅山脉东南,西邻不丹,南与印度接壤,是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全县人口1.5万余人,县城所在地海拔米,年平均气温-0.6℃,常年天气寒冷,是典型的高寒县。
荣春燕在为藏民体检
经错那县政府的工作动员、布置和协调,医疗组期待的现场调查如期开展,第一天的现场工作给荣春燕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一大早,荣春燕等3人吃过早饭,清点现场工作必备的材料和物品,开始出发。他们要去的是离错那县城约70公里的觉那乡,沿途风景优美,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湛蓝的湖水,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山路盘旋曲折,坑洼不平,不时有山石滑落,每当经过悬崖峭壁时,让人心惊胆颤。当车子翻越海拔多米的觉那山时,同行的甘美珍实在忍受不了,剧烈呕吐,考虑来不及停歇,简单处理后又继续前行,70多公里路程花了近3个小时才到达。到达现场工作地点已近中午12点,本应是吃饭时间,当荣春燕等人看到纯朴的藏民已排着长长的队伍,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她们时,顾不上旅途的疲劳和饥饿,立即穿上工作服、打开机器、接上电源,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了检查准备。在筛查工作中,她们不仅要确诊检查人群是否患有包虫病,同时对确诊者判断类型,对疑似病例进行鉴别诊断。更为费时的是,他们还对这些参检藏民的肝、胆、脾、肾等部等进行检查,以期最大限度地发现其它疾患。
为节省藏民等待时间,中午荣春燕等人谢绝了当地为她们安排的午餐,每人简单地吃了一碗泡面。由于水很难煮沸,面条半生不熟,但大家都吃的津津有味,连汤都喝光了。藏民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她们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由于藏区生活条件差,工作中会常遇到停电情况,幸好她们早有准备,备用发电机派上用场。第一天干到晚上8点才结束,共完成65例筛查,不仅发现有囊型包虫病例,还发现了肝内胆管结石、肝脏血管瘤、肝脏囊肿、胆囊炎、胆囊息肉、肾结石等常见病多例。
医疗小组晚上被安顿在乡招待所住宿,楼层没有自来水,房间没有卫生间,大家住在三楼,需到一楼提水洗漱。在平原地区,爬楼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但在高原地区让你空手上二楼都是件不容易的事,何况又经过了一天的劳累。当时,个个头晕乏力、胸闷心慌、腿脚浮肿,但大家一想到还有那么多的藏民在盼着等着检查,又觉得一切都算不了什么。
信念:藏民健康挂心头时间过得真快,转眼荣春燕到错那县觉拉乡进行流调已一周多。根据安排,觉拉村和罗堆村为流调村,要求每村应查人,并按自然村遵循整群抽样。由于当地常住人口不足户籍人口的2/5,居住分散,加上外出打工人数多,这样给调查带来诸多困难。流调工作实行日报制,从日报中错那组工作进度慢于其他两组。尽管没有任何人催促或抱怨,而且有关领导还通过治疗白癜风哪里效果最好知名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ys/13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