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联合考古最新成果发布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院怎么样 http://pf.39.net/bdfyy/bdfjc/141127/4525433.html

来源:央视新闻、最心灵

本文字数,阅读大概需要5分钟。

年7月至今,全国5支联合考古队走进西藏阿里地区,对象泉河流域这一古代西藏西部文明的起源进行了系统性地联合考古和实验室研究,这也是我国在西藏展开的最大规模联合考古。

近日,国家文物局和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联合发布了最新考古成果。认为两三千年前的西藏西部阿里地区,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频繁,交流交往密集,是古代亚洲文化交流的通道。

赶紧戳视频,带你看西藏考古大发现!

西藏联合考古,主要集中在西部的阿里地区、著名神山冈仁波齐西南部的象泉河流域,包括上游的曲龙遗址、中游的皮央东嘎遗址、格布赛鲁遗址和象泉河畔的曲踏遗址,以及抢救性发掘的桑达隆果墓地等。

经过几个月的考古发掘,共出土了包括陶器、木器、青铜器、铁器、金器、玉髓、玻璃、贝饰、农作物种子、织物等大批器物。

通过实验室研究,这些出土器物测年时间跨度主要集中在距今年到年之间。在格布赛鲁遗址距今年的墓葬里,专家还发现了西藏西部最早的古大麦,也就是青稞。

通过对文物信息的研究,专家们认为:距今两、三千年之前,西藏西部阿里地区,人类活动已经非常频繁,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兼有农业和牧业的特点。

在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皮央东嘎遗址,四川大学考古队对出土遗存进行碳14测年,获得了20个有效数据,年代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年,相当于第一次获得皮央东嘎遗址长达1年的文化脉络连续性证据。

阿里地区曾是文化交流的通道

这次联合考古,不仅揭示了西藏西部早期文明的一些样貌,发现了一些文明延续的脉络,同时通过解读一些出土文物的信息,考古专家还发现:距今两三千年前的阿里地区,与周边地区也存在一定的文化交流。

年,考古工作者曾在象泉河流域上游的故如甲墓地和位于札达县的曲踏遗址,发现了王侯字样的丝绸、黄金面具和疑似茶叶的出土物,这些出土物显示,距今约年左右,阿里地区和包括中原在内的周边地区,就有着文化交流。这次联合考古,考古人员再次发现了阿里地区早期文化交流的证据。

这是出土于格布赛鲁遗址的一件双耳四足红陶杯,通高9厘米,直径10厘米,每足的高度有1厘米,这种器型是第一次在西藏西部发现。

有意思的是,同样器型的四足双耳陶杯和木杯也相继在皮央东嘎遗址群和桑达隆果古墓葬里被发现。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科技考古实验室,专家利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系统,仔细观察着来自格布赛鲁遗址的人工石英制品釉砂、玛瑙、红玉髓等出土物。

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据显示,西藏西部,地势险峻、气候复杂,但它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地区。至少在距今两三千年前,这里就与周边地区有着广泛的交流。

1年文化脉络连续性证据出土

在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皮央东嘎遗址,四川大学考古队对出土遗存进行碳14测年,获得了20个有效数据,年代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年,相当于第一次获得皮央东嘎遗址长达1年的文化脉络连续性证据。

西藏早期历史深受国际藏学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nr/222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