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http://www.zbxusheng.com/
今天,年7月15日,是湖北省级老干部,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湖北日报社原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省老新协首任会长雷行同志的百岁寿诞!
7月6日,《新闻老兵》报刊发了湖北日报退休老记者熊瑞隆同志撰写的文章《百姓口碑是最好的祝词》,现予以全文转发,谨此表达我们对老寿星、老领导雷行同志的共同祝福!
祝您生日快乐!
7月15日,湖北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专程看望雷行
寿
比
南
山
百姓口碑是最好的祝词
一进入年7月,湖北新闻界的同志纷纷上门看望、或电话慰问湖北省级老干部,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湖北日报社原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省老新协首任会长雷行同志,祝贺他人生百岁!
有言道: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年,雷行同志任新华社湖北分社首任社长,随后担任湖北日报社领导等职,年退居二线。多年来,提起雷行,人们总是有口皆碑----
不忘初心
年,纪念晋察冀日报烈士(雷行左三)
年8月,雷行从山东奔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0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大毕业后,他成了晋察冀日报记者,腰插两颗手榴弹,和抗战干部、八路军官兵、游击队员一样上前线,名符其实地成了抗日战士。和他一起到晋察冀日报的好几位记者在前线采访中壮烈牺牲。抗战胜利后,根据党的安排,他带着几位同志接管张家口广播电台等,后南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的动力源。父亲在抗战中牺牲、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雷行,决心用一生对党的忠诚,诠释“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在“文革”中被当作“走资派”多次批斗时,他丝毫没动摇过:听党话,跟党走。“文革”结束恢复高考的那年,雷行的二女儿高考分数超过第一志愿录取线。与她同考同报第一志愿的另一考生低她两分,但传来信息:其父亲单位已派人到学校“说明情况”。二女儿多么想父母或有人也去“询问”一下。但是雷行对夫人周瑞珍(原湖北日报编辑,年12月病逝。当年我在周瑞珍老师一个办公室工作)说:人家去“说明情况”肯定有理由的;要相信党相信群众,如果都去找学校还要高考干啥?!“为政以公,行胜于言。”此时即使有公事要去我俩也得先放下,否则“此地无银三百两”。
“天下之德,莫过于忠”。这事体现出老党员老革命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高贵品质。结果那个考生录取了。幸好他的二女儿第二志愿被录。
雷行离休后还应形势要求,在党组织关怀下,筹建起湖北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并被选为会长。他甘当“义工”10多年,服务老同志,让大家“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他不担任会长后仍关心协会工作,不断为省老新协献计献策。现任会长方政军感慨地说:他“是老革命不忘初心啊!”。
常怀民心
今年7月湖北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雷行在家中接受湖北日报记者采访,回忆当年。
解放后,雷行在湖北日报任“一把手”多年。可湖北日报年7月1日创刊到年,都是按省里安排就地就房办报出刊,“连个自己窝也没有”,职工居住分散,上下班很不方便。经过雷行等多次吁请努力,年6月16日,时任省委书记陈丕显召开会议决定:湖北日报社建设新址。当时有几处地点供选择。“不产生矛盾,只产生动力。”雷行听取职工意见,求得“一班人”同意,报经省委宣传部批准,选定了一片杂草丛生的乱葬岗地。如今这片地仍是湖北日报社发展的基础。一家省报领导到湖北日报考察,赞叹:真羡慕你们这一片地;当时决策有远见。一枝一叶总关情。原湖北日报一位援藏干部常常念起:当年为了尽快按政策解决他的妻儿迁入武汉市问题,让他安心在西藏日报工作四年,雷行还亲自找了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雷行社长当官没架子”,原湖北日报印刷厂郭祖棋师傅回忆说:雷行当社长时,时常到厂里和工人同劳动,如:认真分报、捆报。。。。。“和群众一个样,群众心里有话也愿跟他讲。”湖北日报原总编室主任王文华说,雷行曾叮嘱过他和人事部门负责人:报社职工不论是干部、工人,如逝世开追悼会,一定要告诉他;他尽可能地参加。“雷行同志说到做到。老领导,常怀民心。”
年,雷行和作者到西藏开会合影于拉萨布达拉宫前。
坚持公心
穿藏服的雷行
年,雷行就当记者,即使走上新闻单位领导岗位也不丢记者之笔。他写了许多名作。如报道抗战的《血海深仇狼牙山》、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万水千山勘察黄河源》等。80多岁时,雷行还学会用电脑写稿,出版了回忆录《我的记者生涯》。年8、9月,30多岁的我有幸陪63岁的雷行到西藏参加西南地区报纸协作会。期间,他不顾高山反应,还亲自采写发表了8条通讯稿,报道了西藏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关怀下,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的成就。记得在一个农场采访用塑料大棚种植出高产蔬菜时,有人劝他:大棚里40多度温度,您老就不进去吧?!他说:“不要紧!我们是(火炉)武汉来的。”事后他教导我:记者采访要尽可能地到现场去看、问、听、感受体验,不然怎能说得上深入?!、年,大批下乡知识青年回城待业。武昌区有个名叫李江桥待业青年,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邻居做好事。他说:“待业也要干革命。”在一次下水救起落水女孩时被江水吞没。记者从“知青办”得知此事想作典型报道,可遇上阻力:“20多岁的人,还在家待业闲着,整天吃父母的,还要干革命……”此时雷行家也有子女待业。他知道情况后对记者说,我们国家眼下百废待兴,青年待业是暂时的。有的家长、待业青年说这话应理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记者就要坚持“公心”,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民意的底色是“正能量”。即便有不同观点,即便有“槽点”、有“失焦”,但“正能量”却总是舆情的主流、民意的底色,在迷茫之际“透出人心向上的力量”。在他支持下,李江桥的事迹,湖北日报以“工作在待业,思想争上游”为话题作了典型报道。新华社以通稿转发,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在显著版面刊载。
武汉空军某油库副主任朱伯儒入伍18年,默默无闻地做好事,以炭火般的情怀温暖他人。年,武汉空军政治部宣传干部曹京柱等写了朱伯儒事迹报道稿,送到一媒体编辑,因稿子冗长未登。曹京柱又将此稿送交湖北日报社雷行同志。雷行认为:稿件长短,由有价值的内容来定。他阅读后,按宣传纪律、发稿规定,请政文部同志认真处理。湖北日报突出发表了"活雷锋"朱伯儒事迹的报道,《解放军报》等转发,在全国引起反响。中央军委授予朱伯儒“学习雷锋标兵”光荣称号。
年,抗日战争中雷行(左一)访问战斗英雄
最深的“留痕”是公认!
最好的祝词是百姓口碑!
在他人生百年时,人们评说:
说话老老实实、
干事踏踏实实、
生活朴朴实实、
做人真真实实,
雷行同志就是党和人民要求做的老实人。
1
END
1
责任编辑/吉米
值班主编/杨丹玫
摄影/方政军雷云
图片来源/《我的记者生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