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民族文化探秘之藏纸的前世今生

  西藏文化资源丰富,包括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形态多样。目前,西藏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项(藏戏、格萨尔);国家级代表项目89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68名;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项;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地(市)级代表性项目项;县级代表性项目项。

  下面,小编带你一起去探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藏纸的前世今生。

▲藏纸做成的本子。?

工艺独特的历史手札

  如果说,造纸术的诞生,繁荣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那么藏纸的存在,就承载了藏族千年的历史记忆。

藏纸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约年前,随着佛教的传入和译经工作的大规模发展,藏族人民结合本地特有的原料,通过不断实践,生产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藏纸。

藏纸的主要原料是狼毒草的根。狼毒草,颜色米黄、有光泽、稍厚,在阳光下隐约可见草根纹路。正是这种略带毒性的原料,使得藏纸有了区别于其他纸张的最重要特征——防虫蛀、防潮、储存时间长。现存的位于布达拉宫、大昭寺内的典籍皆由藏纸所著。此外,藏纸还具有质地柔软、不易渗墨、保护视力、易回收再造等特点,是藏族先民的智慧结晶。

▲藏纸造纸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造纸艺人展示造纸原料——狼毒草的根。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藏纸的传承人强巴遵珠每每提起手中的藏纸,都会骄傲地叙述藏纸的神奇之处:“藏纸与现代用纸有很大的区别,藏纸的原材料独特,不含任何化学元素,不会掉色褪色,更不会腐烂。到目前为止,藏纸能保存上千年,还没有出现过褪色的情况。”

作为艺术品的重生

▲藏纸做成的灯笼,植物的叶子和花瓣被夹在两层纸中间,形成美丽的图案。

  直至上世纪50年代,藏纸还在被广泛使用,默默承担着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现在,藏纸被做成了琳琅满目的工艺品——灯笼、笔记本、面具、风筝、相框、挂饰,它们做工精致、色彩绚烂,处处散发着这个民族的独特魅力。曾经的历史手札,也成了如今的艺术品。

  年,藏纸造纸技艺作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一种,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藏纸生产工艺的抢救与发展过程》一书已经印刷出版,传承人也有了着落,对濒临灭绝的藏纸制作工艺的挽救工作似乎已经完成。

  但是,如果真的想让藏纸重新走入千家万户的生活,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少有人愿意去山上采摘狼毒草。而由于藏纸生产几乎是纯手工,需历经采剥、晒干、磨平、水煮、敲打、催熟、过滤、打磨等11道工序,过程复杂、耗时长,能够熟练掌握所有技艺的人并不多。

来源:中国青年报、西藏日报

监制/孙雅莉 统筹/周芳 编辑/丛蓉 制作/彭凤平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ls/217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