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云山散文百家甘孜,川藏地域的特殊

甘孜,川藏地域的特殊台阶

◎向思宇

1

  甘孜州,既是上青藏高原的一个台阶,又是四川盆地上的一个台阶,属于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中间的一个衔接点。换句话说,它是连接着藏汉两地中间的一个通道、纽带、或者说是桥梁。

  而康定,这个仅有0.45平方公里,曾被称作“川边锁钥”的小城恰恰位于这纽带中间。

  作为州、县政府驻地的康定城,原先并没有土著居民,明代以前只是一个古时的放牧之地,渐渐,来这里放牧的藏族人就在这里定居下来。进康定做生意的汉族人呢,也开始在这儿定居了。慢慢地,康定这个小城就开始发展起来。除了藏汉民族,还有回族。大家汇聚到了一起,就谁也离不开谁了。

车进甘孜地界,我便开始在心头温习着先前对甘孜州的有限了解。

  汽车行驶在去往康定的路上,路经泸定县瓦斯沟,路边上挂着许多五颜六色的经幡。沿途的山上,用草皮堆起的玛尼堆上挂满了经幡……这瓦斯沟挂这么多经幡,又是咋回事?

  “呃,师傅,这公路弯道边挂经幡是什么意思?”我把身子朝前凑过去,向面前这位有一把年纪的司机打听。

  “噢--是这样。”师傅扭头看我一眼,瓦斯沟这个地方老出交通事故,那些被车祸带走了生命的司机的家人,他们把写有藏文或回文的经幡拿到寺庙里,请寺庙里头的高僧呀、活佛呀、喇嘛呀给念了经,然后呢,将念过经的经幡挂到这儿。这样做,既是对逝者的悼念,也是对生者的保佑。灵验不灵验?我不敢保证。但我们这儿,几辈人几十年都是这样做的,所以呀,最后不要去怀疑。哦,就是这条路,前面不远处修路,老往下掉石头,自从在山崖上贴了佛像,石头就不掉了。你说灵不灵?

  “真是这样的?”我说。

  “千真万确!”师傅说,我想是因为佛住在山崖上后就把往下掉的石头给镇住了吧?

  听他一说,我才发现,很多山上除了挂着大量的经幡,石头上都刻有或贴着佛像。为什么要这样?我想他们一定是通过这种方式祈愿并相信:写有各种祝福和祈祷的经幡能给他们带来平安祥和,而法力无边的佛像则能镇住邪恶,包括路边上往下垮塌导致灾祸的石头。

2

车到康定,找好旅店后,在当地朋友陪同下,我去了跑马山。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一首康定情歌,让康定跑马山不仅闻名中国,还扬名世界--与江苏歌曲《茉莉花》一起入选年第29届奥运会会歌,成为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唯一入选奥运会的两首情歌。有着“川边锁钥”之称的康定,由此多出了“情歌城”的称谓。

  通往跑马山路上的山林里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经幡。经幡在强劲山风的吹动下,像一面面彩旗;那呼啦啦的声响,又像出征途中猎猎的战旗。不不,经幡不是战旗,战旗让人亢奋,经幡使人肃穆;战旗激越昂扬,经幡沉思飘渺……众多五颜六色的经幡让我在大开眼界之余生出些许询问:大大小小的经幡,以及上面不止一种文字的抒写,它们代表着什么?表达着什么?隔日,在朋友引荐下,当地对甘孜文化颇有研究的郭昌平先生,给我细说了藏区的经幡、康定的锅庄和甘孜的寺庙。

甘孜这个地方,人们的文化普遍不高,能够读经书的更少。那么,在藏区内,广大的藏区群众,是怎样来信奉这个宗教呢?在这一点上,藏传佛教可是动了脑筋的。就说在用棉纱做成的经幡上印经文吧,印哪个民族的文字,是根据你的种族及你的信教来定的,是信佛,还是信基督?藏族用藏文,回族就用回文。内容呢,是要消灾,还是要超度?选好经文后,根据自己的要求,去寺庙里给喇嘛说明。假如有人生孩子,或者要给老人祝寿,就可以打个卦。给老人祝寿呢,可以给念个经什么的祝老人长寿。生孩子呢,就念保佑母子平安吧。然后再把这个念的经用你民族的经文给写下来,印在经幡上,挂在你家房前屋后,就相当于传递--让风呀,雨呀帮你念哪--出去了。这一点,你去寺庙时传教者(喇嘛)会告诉你,说是经幡挂出去后,风吹起来的时候,这些经幡迎风飘扬,那是老天爷在帮你读这个经文。那些挂在树上、桥上、河边的经幡,风吹动的次数会更多一些,老天爷帮你的就多一些。经幡的内容不同,意思就不一样。比如,有人家里的亲人去世了,要超度,那么经幡上就要印上超度的经文。与经幡作用类似的是寺庙里的转经筒。这个转经筒呢,就是把各种祝福、祝愿的美好的话印成经文,放进转经筒,然后人就用手去拨动转经筒,转经筒转一遍,就等于把里面的经书读了一遍。还有转神山,拜神湖都是一个道理。当然,围着神山或神湖转一圈,比在寺庙里用手拨动转经筒读的经书会更多一些,付出得多,读经文就多嘛。

“付出得多读经文就多”让我想起在西藏寺庙磕长头的信奉者。那年去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口,几个磕长头的,当中最大的七八十岁,小的仅有十来岁,那份笃信的虔诚却是一致的。虔诚之外,是老僧如定般的专注,以及狮子博兔用全力的使劲:一个接着一个不间断地磕长头,相互间像是铆足了劲在进行着比赛。在他们看来,磕得长头愈多,得到的佛祖的保佑就愈多。

“应该是这样的。”郭昌平说,“这种磕长头的情况在甘孜的寺庙也有,只是不如西藏那么普遍,场面相对小些罢了。”

我用眼睛看了郭先生,思维却滞留在拉萨的大昭寺门口:三代人(最年长者为爷爷奶奶,中年的为大妈大叔,年幼的则为孙儿辈)竞技般磕长头的撼人场面,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牵引着无数观望者的目光;而我则对他们心头那份期盼来世的执着所感动,并由此滋生出一个心愿:假若机缘巧合,我这个门外俗人也将皈依佛门!

良久,郭先生的话把我拉了回来,拉在了甘孜藏区无处不在的经幡面前。“哦,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这些在甘孜藏区无处不在类似小旗子成串系于绳索之上的经幡,它们借助风的力量,雨的力量,雷电的力量,日月星辰的力量,总之,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大自然的力量来传递宗教,传递信仰。”

  “对呀,就是这样的。”郭昌平说,“经幡,寺庙,还有……原先的锅庄。先前,在康定这块土地上,锅庄是唯一比寺庙多的东西。最早的锅庄,相当于汉族的客栈。康定锅庄的承载远远比一般汉族的客栈大得多,它既要住人,又要拴马,还要堆货。怎么弄?坝子里头拴马,底层码货,楼上住人。锅庄舞呢,则是伴随锅庄而来的一种娱乐。那些来康定做生意的客商,晚上在锅庄歇下来,喝点酒后,在坝子里烧一堆柴火取暖,然后围着火堆跳舞,就有了锅庄舞。今天作为商贸的锅庄是肯定没有了,即便作为建筑的锅庄也已荡然无存。好在锅庄舞保留了下来,人们还能从锅庄舞追寻锅庄的踪迹。相比之下,寺庙的命运要好得多,康定最多时有43座道庙道官。这43座呢,它有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红教尼、黒教尼、白教尼、花教尼、黄教尼)的庙宇。另外,还有汉族的观音庵啊、龙王庙啊、关帝庙啊这一类。还有道教的道观台一类,还有属于民间迷信一类的,比如说土地庙啊、山神庙啊、娘娘庙这类。除此,还有回族的清真寺,外来的天主教堂、真元教堂、福音堂,等等。”

  众多的多民族的寺庙道观,从宗教信仰的角度体现出了甘孜文化的多元荟粹和丰富的包容性。

3

  在甘孜境内行走,印象深刻的是经幡遍布,寺庙众多。甘孜最有名的寺庙是甘孜寺和东谷寺。甘孜寺原名旭日寺,建在今热水堂坝边,因寺庙常遇各种灾害,一直不兴旺,后在一位云游喇嘛的占卜预言下迁至一处有许多白色石头的山坡上,即现在的寺址处,方才兴旺起来。甘孜寺的全称为甘孜扎西罗卜楞寺,意为洁白美丽吉祥珍珠州,取洁白美丽寺之意。

那是定格在我眼前的甘孜寺庙里一幅类似油画的让人肃然穆然的场景:画面上是几个神态各异的正在“练经”(练习讲经)的喇嘛:画面的后边是一面朝庙墙站立,双臂扶壁的在默诵经文的喇嘛;与这喇嘛背对而站,略为弯腰的喇嘛在指导右边那个盘腿而坐的年轻喇嘛;画面的主体是眼前这个身着砖红色的年长喇嘛。长者喇嘛面对盘腿而坐的后生,腰背几乎一躬到地,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意;弯曲的右手臂和卷曲的手指及弯勾的食指贴近耳畔,在默默倾听面前后生喇嘛“练经”。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就这样不着痕迹地融入了世俗生活的画面!

  只是,这幅定格在我头脑中多年来挥之不去的画面是许多年前我在甘孜寺庙里见到的场景。而这一次,我在甘孜寺庙外见到的却是这样一幅场面--

那天,在寺庙外见到几个身材高大的喇嘛,个个脸部轮廓分明,堪称英俊帅气。接下来让我惊讶的还有:面前这几个帅呆了的康巴汉子手里拿的都是苹果手机!这时,旁边过来一女施主,双手将两张元钞票,递给其中的一位喇嘛。女施主反复说着“一点心意请务必收下”;喇嘛则坚持说“真的不用”。二人成胶着状。女施主终于坚持不过喇嘛,收回钞票,双手合十,朝着喇嘛深深地鞠了一躬。喇嘛见状,赶紧双手合十,颔首,回敬一礼。女施主刚走开,另一施主过来,双手将一个较厚的红包呈上,刚才不收女施主两张百元钞的喇嘛假意推托一番,收了!顿时,我恍然大悟:不是这个喇嘛不要红包,是那女施主钱给少了。

与这一场景相映衬的是寺庙不远处的出售虫草。身着藏袍的一对男女,身边放着一只背蒌,背蒌旁边的地上摊着一块塑料布,上面摊满了沾着沙土的虫草。我走了过去。询问价格,回说一根(约重一克)50元。“不贵呀,”我跟旁边的朋友嘀咕。那年在西藏,一根一克重的虫草都买价60元。朋友赶紧拽我一把,拉我到一边后,跟我说“这虫草多半是假的。真虫草表面为黄色至黄棕色,当然,用药水煮过的假虫草,晒干后也难易分辨真假。我只是觉得,他要是不搞假,为什么要裹沙土?”“噢--”我似有所悟。

那一刻,郭昌平先生跟我讲述的多年前,甘孜,准确点说,是甘孜的州府康定这个“川边锁钥”小城盛行的交易诚信的清晰场景,在我心头便成为了过往的历史和遥远的传说:早些年,准确地说是年以前,甘孜这个地方讲究诚信的程度,怎么说呢,用一诺千金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几百斤虫草、几千斤茶叶这样的大宗货物,一次生意是做不完的,完全售出可能需要半年,甚至一年。在出售这些东西时,商人就把货物托付给锅庄,让锅庄帮助去出售。锅庄从中提取一部分利益,那时叫退头,现在叫回扣。商人来年去找锅庄,锅庄都认这个账。而且,这种交易从来就没有写过什么字据文书,通常只有一个口头承诺,你说这像不像古代的一诺千金?这样谦谦君子的交易风俗一直持续到年左右,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了,锅庄不存在了,这样的交易嘛,当然也就没有了。

锅庄没有了是遗憾,比消失了的锅庄更遗憾的是由锅庄建立起来的诚信,丢失了的诚信。好在甘孜这儿,诚信丢失的速度(那个没有大小钱通吃的喇嘛心头毕竟还保有着对钱财诱惑的几分警惕)比内地要慢些。

4

  今天的甘孜,除了五颜六色的经幡依然,寺庙众多依然,最明显的变化是建了水坝,不算少的水坝。按说,建水坝用于发电,造福藏区和藏区人民,原本无可厚非。只是,这水坝建得是不是多了一点?一路过来,一个又一个的水坝,像一幕幕转换的场景剧。诚然,甘孜水坝的数量远远不及岷江上游呈梯级的水坝,可对于地广人稀的甘孜,在不算长的时间内突然就有了这么多水坝也算发展迅猛了。

  水坝,算得上是藏区甘孜这个特殊台阶上的另一种台阶--水坝将河床水位提高用于发电,给藏区人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破坏了原生态:河水不再欢畅,河流中的鱼类从此被限制了自由自在的繁衍生息。

经幡,方形、角形、条形的五颜六色类似小旗被有序地固定在门首、绳索、族幢、树枝,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一种连地接天境界,标志着巨大宗教力量的经幡;寺庙,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还有回族的清真寺,汉族的观音庵、龙王庙、关帝庙;民间的土地庙、山神庙、娘娘庙;外来的天主教堂、真元教堂、福音堂……看上去,寺庙还是那些寺庙,经幡还是那样的经幡,甘孜还是那个串起川藏接点的甘孜,但细细体察,却感觉些许异样,这异样便是:水坝与经幡相会,工业文明与宗教信仰碰撞,iPhone与僧侣袈裟并存……多民族信仰终究不能全然抵抗强大到蛮横,侵袭到无孔不入的现代化建设的挑战--那一个个供蓄水发电的水坝,在给甘孜这方土地带来光亮的同时,赫然成为这方土地上的异样标志!

水坝提高了水位,进而使甘孜这块特殊的台阶显得相对低矮了,从低矮了些的台阶往青藏高原去的难度就大了些?还有,富丽了的寺庙和头脑活络的喇嘛,也让印象本色的甘孜平添了几分杂色,或曰商业颜色。静下心来,觉得这也属正常。原由么,甘孜州不过是大坝之国(中国的大坝位列世界第一)和经济体大国(GDP位列世界第二)上的一方土地而已,既是一方土地,就得服从于和服务于大坝之国的统一调度,不然,就步调不一致了,就负能量了。虽作如此想,但这心头总是有几分别扭:甘孜真的还是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中间的那个衔接点的甘孜吗?

向思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散文》《小说家》《报告文学》《北京文学》《时代文学》《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黄河文学》《南方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随笔、小说、报告文学,近万字。作品被《新华文摘》转载,进入5年“中国最新文学作品排行榜”,入选《9中国报告文学年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粹》(翻译成蒙、藏、维、哈、朝五种文字)等。《筑巢》获新世纪第五届《北京文学》奖。出版长篇《太阳照常升起》《中国甜城兴衰记》《中国西南乡村教师》(系年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中短篇报告文学集《太阳祭》。   

天下云山

★精英作家★精创佳作★精彩阅读

云山

栖息灵魂的净地!0余名作家共同打造!

合作纸刊:《西南作家》、《云山文学》。

平台







































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北京白癜风到底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jj/2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