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史上值得阅读和收藏的40本书

选自《像素》杂志第五期

前面的话:

从成千上万各种各样的摄影书籍画册中,选择出最值得收藏和阅读的40本来,无疑是一个艰难而又令人兴奋的过程。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量客观和深入的调查、寻找,然后把最好的结果推荐给大家。这一本本画册就如同一个个美丽而重要的节点,一点点地勾勒出了中国摄影清晰,但又有点模糊的面孔。

最终我们发现:

其实我们忽视了太多前人有价值的工作和劳动。

那么,就让我们温故而知新,再次感受这些画册和书籍的伟大魅力吧……

01

《半农谈影》

(年出版,刘半农著)

《半农谈影》没有章节,他以漫谈的形式,诠释了“照相馆的摄影”与“摄影爱好者的摄影”之间的不同之处,摄影爱好者应该如何进行摄影实践;举了若干个实例,论证了摄影独特的艺术价值,进一步确立了摄影在艺术大家族里的地位;探讨了摄影美学的基本问题,以自己的摄影实践,阐述了摄影中的主体与陪体之间的关系,谈论了摄影的构图、用光与曝光。年该书作者刘半农赴法留学,期间自习摄影,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并加入了北京光社,亲眼目睹了中国摄影与摄影发源地法国摄影之间的差别,他以中西方不同的视角,即兴完成了这本摄影理论著作。该书于年10月初版,年4月再版,年4月三版,年10月,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了第四版。

02

《北京光社年鉴》

(第一辑,年出版)

北京光社正式成立于年,它的前身为北京大学的艺术写真研究会,从年至年,每年在中山公园举办一次影展。光社创始人之一陈万里在其他社员的提议下,打算出版一本年鉴,正巧年北京大学教授刘半农加入到光社,陈万里便把编辑年鉴的重任委派给刘半农。年1月1日,16开本的《北京光社年鉴》第一册面世了。年鉴收录了光社四届影展的佳作56幅,作者有:伍周浦、老焱若、李召贻、汪孟舒、吴郁周、吴辑熙、沈麟伯、周志铺、孙仲宽、郭学群、陈万里、郑颖孙、刘玄虎、刘半农、钱景华,年鉴的序言由刘半农撰写,小言由陈万里撰写,北京光社小记由汪孟舒撰写。

03

《摄影须知》

(年,林泽苍著,三和出版社出版)

《摄影须知》年10月10日初版,年7月再版,年5月再版增订本。一本摄影技术书籍连续再版,可见它在新中国摄影史所占有重要位置。“摄影巨子”林泽苍集30年的摄影历程,并参照年自己撰写的《摄影良友》一书的经典,汇编成大全式的《摄影须知》一书。该书在新中国之初名气很大,国内大部分从事摄影工作的同志,均把它作为摄影工具书。年国内掀起了“反右”运动,恰巧当年7月国内有一份摄影杂志诞生,在创刊号上,有一篇大批特批林泽苍的文章,文中也把《摄影须知》批了个体无完肤,有点像文革初期,学生无端地批判老师,看过之后让人哭笑不得。

04

《摄影佳作欣赏》

(年,狄原沧编著,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牵头,联络人民日报社、新华通讯社、人民画报社、解放军画报社和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等单位,于年4月15号,在北京帅府园美术展览馆,联合举办了新中国首次大型摄影展览。所展出的作品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题材为主,展览结束以后,又在上海、武汉、广州、沈阳、西安、重庆等六大城市巡回展出。为了进一步学习展览中的优秀作品,该书作者狄源沧从展览中挑选出15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根据摄影作者的拍摄心得,狄源沧对每一幅摄影作品,进行了非常透彻的作品赏析。

05

《中国摄影年鉴》

(年,中国摄影年鉴编辑委员会编,狄原沧、曹洁任责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年出版的《中国摄影年鉴》是年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的作品汇编。画册印刷精美,汇集了石少华、潘德润、吕厚民、陈正清、郑景康、张印泉等著名摄影家以及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地区华人摄影家的优秀作品,堪称是中国“宣传摄影”的第一本重要画册。此画册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在画册的最后,狄原沧等特别编写了这些著名作品拍摄经过,以及剪裁的过程。这也使本书成为摄影史学家们了解和研究这些名作“原版”的重要文献。

06

《中国》

(年,廖承志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

巨型画册《中国》于年国庆前夕出版,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本画册。画册为6开本,页。厚6.3厘米,重量8公斤,书中有位摄影人所拍图片幅,古今美术作品27幅。无论是印刷,还是装桢都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画册由廖承志主编,新华社、外文出版社、文物局、新华印刷厂、中国摄影家学会等众多单位通力合作而成。作为中国政府国庆10周年国礼,《中国》被赠送给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及贵宾,发行量极少,没有定价,也不出售。仅少量流入私人手中,普通人鲜有见到,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07

《摄影艺术表现方法》

(年,吴印咸著,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摄影艺术表现方法》一书极具收藏价值,是我国第一部阐述摄影艺术造型理论专著。本书是作者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讲授“摄影构图”的基本教材,是一本较全面地阐述摄影造型表现方法的理论著作。全书共分上下两册。主要内容为人像摄影、生活摄影、新闻摄影、静物摄影、彩色摄影、画面的影调处理以及有关摄影作品的生命力和表现力等问题的讲解。全书选用了余幅我国优秀摄影作品为图例,并采用了百余幅有助于读者理解问题的插图。运用对此的方法,通俗易懂地阐明了摄影造型手段的作用和造型表现方法,明确地指出了摄影艺术形象创作中的主要问题。

08

《十年一瞬间76-86》

(年,余成德、杨绍明主编,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

现代摄影沙龙是继北京的四月影会之后的第二个民间摄影组织,其成立之初的宗旨本身就暗含着承继四月影会精神的意思。《十年一瞬间76-86》是这个组织在年第一回展之后第二回展《十年一瞬间》的作品精选结集。这个展览是以现实主义摄影为主的,是对四月影会之后中国摄影界泛艺术化的反拨,是新时期现实主义摄影思潮开端性的一次宣言,也是后来社会纪实摄影运动的萌芽。这本书出版之后,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影响,为一些摄影观看的禁忌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比如李晓斌的“上访者”这类有着强烈现实主义关照的作品在展览上展出,为这类直面社会现实和人生的摄影作品开启了传播上的合法性。

09

《中国摄影史—》

(年,胡志川、马运增、陈申等编著,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

《中国摄影史-》是由马运增、陈申、胡志川、钱章表、彭永祥等先生联合编著而成。在广泛进行了对清末、民国史料文献的检索研究的基础上完成。此书是一本编写得比较完整的中国摄影断代史。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由于当时史料的欠缺,对于编纂者来说困难颇多,但这些编著者们克服各种难关,终于完成了这部中国摄影史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著作。

10

《中国摄影40年—“艰巨历程”

全国摄影公开赛优秀作品汇集》

(年,胡武功主编,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本画册是年举办的《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的作品汇集。《艰巨历程》摄影大赛是中国当代摄影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摄影活动,由当时刚刚兴起的“陕西群体”的代表人物胡武功、侯登科、潘科、石宝琇等摄影家为主体策划完成。也是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时期,中国“纪实摄影”真正在主流层面上获得的一次最高展示。著名摄影批评家鲍昆评价《艰巨历程》—“展览在时间跨度和阐释历史背景下中国人命运的深度上,都是中国影像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次盛举。”《艰巨历程》可以称得“中国纪实摄影”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年以后,“纪实摄影”打破了“沙龙摄影”一统天下的局面,并开始在中国真正兴起。

11

《中国近代摄影艺术美学文选》

(年,龙熹祖编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本被近乎“遗忘”,但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的摄影理论书籍,它对中国摄影理论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的作用。由龙熹祖先生历时20多年时间收集和编撰完成。书中汇集了蔡元培、康有为、胡适、鲁迅、俞平伯、丰子恺、刘半农、徐悲鸿等近70位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艺术家、摄影家关于摄影美学的言论、专著、题辞等。书中的很多言论至今仍然经常被年轻一代的摄影批评家们所引用。本书在市面上已很少找到,因此具有很高的文献和收藏价值。

12

《当代摄影艺术思潮》

(年,游棣主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整个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摄影这个媒介告别传统政治宣传摄影,开始产生深刻观念性变化的时代。各种新的社会思潮都从各个角度投射到摄影中来,新闻与艺术,抓拍与摆拍,是中国摄影界持续争执的话题。与此同时,一些新的社会科学理论方法也渗透到摄影的理论与批评之中,被中国摄影理论批评界人士的重视和运用,尤其是这个领域之内的年轻一代。年游棣主编的《当代摄影艺术思潮》一书,正好是这个十年内这种状态的全方位呈现,是年轻一代理论批评工作者思考成果的一次集成,在当时具有鲜明的先锋前卫性。所以,这本书是研究八十年代中国摄影文化观念最重要的文献。

13

《胡同壹佰零壹像》

(年,徐勇著,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拍摄于年初夏后,出版于年的徐勇摄影集《胡同壹佰零壹像》,是当时中国摄影圈、美术圈及很多文化人







































儿童白癜风病的症状
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jj/139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