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版第五套元人民币今日正式发行,因票面正面增加了金色数字“”,被网友戏称“土豪金版人民币”。
据人民银行介绍,新版百元人民币在保持年版纸币规格只对部分图案做了适当的调整,最大的不同是对整体防伪性能进行了提升。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计划调拨处处长商治宇表示,年版百元人民币发行后,原来的百元纸币仍然可以继续流通,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根据不宜流通人民币的标准,回收市场上残损人民币来不断提高人民币的整洁度。
中国人民银行自年12月1日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以来,至今已发行20种面额、种版别的人民币。目前,中国市场可流通的人民币共有13种面额、35种版别,以年发行的新版人民币为主。
在这67年间发行的多种钞票中,除了面额和版别的多次调整外,只有一处只变动过两次。那就是“土豪金”元人民币上面的“中国人民银行”这六个字。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时由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行名。
董必武先生
第一套人民币5万元钞票
从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至今沿用了60年的“中国人民银行”,则是出自一位山西太原人马文蔚之笔。
第二套人民币1分钞票
这位马文蔚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和这六个字的渊源又是如何开始的?我们从《今日头条》杨国华先生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小时候的马文蔚,聪明好学,后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年初,到阎锡山驻南京第三政府内部任科员、监察院秘书,在孔祥熙手底下干过事。中原大战开始后,经傅作义介绍到了上海,投入金融界,在国民党中央造币厂审查委员会任文书副主任。年,45岁的马文蔚经薄一波(薄熙来父亲)介绍,到南汉宸主持的中国人民银行任研究员。来自山西洪洞的南汉宸此时刚刚54岁。
南汉宸先生
年初春,政府决定设计发行第二套人民币,以适应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第二套人民币是我国首套完整的货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到底是继续沿用董必武题写的那几个字呢还是请人新写一个呢?作为行长的南汉宸左右定不了,最后请示周总理,意思是重写一个。
一天,行长把马文蔚叫到自己办公室。拿出一支毛笔,给马文蔚看。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老马一看,略带惊讶地说,这是宫廷御笔啊。南行长说你写几个字看看,老马说,虽是宫廷御笔,可还是感觉没有我的好用。南行长说,那你取你的笔去,咱俩比划比划。老马转身就拿自己的毛笔去了,回到行长办公室,只见行长不知从哪弄来的一小块又一小块的虎皮宣纸。
虽然感到行长今天有点特别,不过马文蔚也没多想,于是便拉开架势,跟行长写了起来。马文蔚跟着南汉宸反复写“中”、“国”、“人”、“民”、“银”、“行”、“元”、“角”、“分”、“壹”、“贰”、“叁”、“伍”、“拾”等字。写完后,两人一起选出较好的一组,这组字便成了后来第二套人民币票面上的全部汉字,而两人也为国家保守了这个秘密,很长时间从未与人说起。
但是,年马文蔚被打成右派,年冤案平反。遗憾的是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却已在年就被迫害去世了。
马文蔚先生
年第4套人民币准备发行的时候,总行决定把“中国人民银行”的繁体“國”、“銀”改为简体,于是给居住在山西老家的马文蔚发函,约请马老重写简体的“国”和“银”。
可是,马老此时已经76岁了,还患有哮喘病,无法再写这两个简体字。最后,事北京专家们细心临摹马老的笔体,临仿出简体“国”和“银”。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用的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国”字的“口”与“银”字的“艮”,用的还是马老的原迹,只有“国”字的“玉”和“银”字的左偏旁,是印钞厂的专家们仿写的。
年,《山西日报》发了一篇文章,意思是“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是冀朝鼎的手笔。冀朝鼎是山西汾阳人,中共特情战线上,响当当的人物。
不过马老看到报道后很生气,按马老的意思是不计划将这个秘密公布于众,但面对以讹传讹又不能不管。于是,马老给时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胡景云写了一封信,并附媒体报道的那篇文章。要求总行调查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还历史一个真相。最后经总行调查,认定“中国人民银行”为马文蔚书写。从书法手迹流传之广和其意义而论,马文蔚毫无疑问是当今书法史上的第一人。
听完马老先生的这个故事,我们来追溯一下这67年的人民币钞票历史,认得出的朋友,容易暴露年龄哦。你是花那几款人民币长大的?你的青春又用哪些买过单?
第一套人民币
年
第一套人民币于年12月1日由刚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这套人民币由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行名。票面上两方印章分别为“总经理章”和“副经理章”。
发行背景中共在国共内战中节节胜利,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同时期国民政府为应付战争开支,发行的的金圆券没有足够黄金等硬通货和美元的支撑,造成了恶性贬值。原来各“解放区”所发行的货币种类繁多,折算不一,非常不便。
为此,中共于年在石家庄市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并同时发行了统一的人民币取代了各“解放区”及原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稳定了金融秩序和经济活动。
票面特征第一套人民币由于受战争环境和当时的经济条件影响,而采取多个地区分散设计、制版、印制和分地区就近发行的办法,所以第一套人民币的票面图案繁杂多样,既有劳动场面,也有交通运输的场景、名胜古迹等。文字由上而下,由右至左(除了伍仟元面额的“渭河桥”)。大部分先行发行的为民国纪年和一部分晚期发行的为公元纪年。
由于第一套人民币券别繁多(62种),印刷质量差,破损较严重,且受民国时期连续多年的通货膨胀的影响,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过大(最大的达5万元),而单位价值却很低,流通时往往以万元为单位。
第二套人民币
年
发行背景为改变第一套人民币的上述不足,提高钱制的质量。年7月10日,陈云向中央人民政府呈递《关于印铸新币方案》。
由于当时我国还没有成熟的印钞技术,为尽快印刷发行高质量防伪的新版人民币,决定采取元、50元、10元、5元的大面额人民币请苏联代印,1元及角币分币等小面额人民币中国自己印制方案。
年4月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等抵达莫斯科与苏联财政部长兹维列夫等就代印人民币展开技术性谈判,至年2月初共谈判30余次。
年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命令,由中国人民银行自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并回收兑换第一套人民币。
票面特征第二套人民币从年3月1日开始发行,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的基础上发行的。票面打破了第一套的四边框的形式,而是采用左右花纹对称的规格,票面的图案、花边、花纹线条也较之前的鲜明,精密、美观、活泼;其尺寸依钞票面额大小的档次递增。
纸币中“中国人民银行”六字及面值文字是由马文蔚先生所书写。此后一直沿用至今。票面上两方印章分别为“行长之章”和“副行长章”。纸币背面印有用蒙古文、维吾尔文、藏文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
第三套人民币
年
第三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于年4月15日开始发行的。与第二套人民币比价相等,并在市场上与之混合流通。
发行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10年的建设,科学技术有一定的发展,具备设计和印制一套技术水平较高的新版人民币的能力;年在市面上发现有多起1元假币,提高印制水平有助减少造假。
当时流通中3、5、10元人民币都是苏联代印的,有必要自己印制;加上第2套人民币中的1角和5角券颜色区别不明显,容易错用,而10元券则过大,不便携带。因此,年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向国务院上报人民币更换新版的请示。
票面特征这套人民币与第二套人民币相比,取消了3元纸币,增加了1角、2角、5角和1元四种金属币。
第三套人民币票面设计图案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并举的方针。
对这套人民币纸币的设计、印刷,中央和国务院很重视,周恩来总理还作了具体指示。
他指出原设计稿的画面面积太大,不太像票子。色彩太鲜艳,不够协调,人像一般化,个性不突出;有些票子的背面图是应该互相掉换,如原5元券的背面图景是石油矿井,原2元券的背面图景是露天煤矿,两者互相掉换,以露天煤矿用作5元券的背面图景与其正面炼钢图景配套,以石油矿井用作2元券的背面图景与其正面机械工业图景配套,这样更为合理;原设计稿中1角券图景为干部参加劳动,考虑到1角的票子学生们可能用得多些,要求改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图景。连1元券稿样中有一处汉语拼音错误,也被周总理指明改正。
这位老奶奶就是当年1元人民币上的拖拉机手,她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曾受毛主席接见,四十年后她才知道钞票上的人物原型就是自己,现在是退休干部。
搞样设计时,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著名教授进行座谈,听取意见。因此,这套人民币的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第三套人民币年4月20日发行枣红色1角纸币起,到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后历时38年。
第四套人民币
年
说起第四套人民币,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们说的“四领袖”壹佰元、“三骨干”伍拾圆……这是一套关于“民族大团结”的人民币,从一位为普通的百姓,到钞票上的人物。对于我们来说,他们既是陌生的,又是熟悉的。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周令钊(左)、陈若菊夫妇
周令钊(第二、三、四套人民币的设计者之一)先生曾经说过:“第二套和第四套人民币是最令我满意的两套人民币!”
发行背景第四套人民币是筹划设计时间最长的一套人民币,从年1月总行提出设计设想,到年5月定案,历时18年,这期间经历了曲曲折折,排除了各种极左干扰,最终避免了第四套人民币在设计上的灾难。
第四套人民币是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命令责成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这套人民币共9种面值的纸币,从年4月27日分批发行了主币1圆、2圆、5圆、10圆、50圆和圆6种;辅币有1角、2角和5角3种。
票面特征纸币背面印有用汉语拼音、蒙古文、维吾尔文、藏文、壮文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与其面额的字样。票面正面增加了盲文。
第四套人民币所有汉字一律使用简体中文。
圆纸币正面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和朱德的侧面浮雕像;50圆纸币则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头像;主币背面图景是中国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图案,其纹饰亦是富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图案,如凤凰牡丹、仙鹤松树等。
元券背面为井冈山主峰,50元券为黄河壶口瀑布,10元券为珠穆朗玛峰,5元券为长江巫峡,2元券为南海南天一柱,1元券为长城。
这些主景与正面主景相呼应,共同强调主题。
其它面额纸币则是采用了中国14个民族人物头像。
1角,年9月22日发行。正面是苗族和满族男子头像,主色为深棕色。
2角,年5月10日发行。正面是布依族姑娘和朝鲜族姑娘头像,主色为蓝绿色。
5角,年4月27日发行。正面是苗族和壮族妇女头像,主色为紫红色。
1元,年5月10发行。正面是侗族和瑶族妇女头像,左边是“燕子桃花”图。币背画是万里长城。
燕子是欢快勤奋的报春鸟,桃花绽开于春光明媚之际,“燕子桃花”占近春光,将万里江山装扮得分外妖娆,并寓意美满幸福和青春常在。
2元,年5月10发行。正面是维族和彝族妇女头像,左旁是“绶鸟翠竹”图。
绶鸟即吐绶鸟,俗名火鸡。“绶”谐音“寿”,含长寿之意。翠竹系君子之象征,刚直正派,虚心劲节,素为文人雅士称道。大文豪苏轼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名句。
币背画面是海南三亚著名的“南天一柱”景观。
5元,年9月22发行。正面是藏族女子和回族男子的头像,左侧是“仙鹤劲松”图。仙鹤在古代是“一鸟之下,万鸟之上”,仅次于凤凰的“一品鸟”,明清一品官吏的官服编织的图案就是“仙鹤”。鹤又喻为贤能之意,古代招贤诏书称为“鹤板”。劲松挺拔,不畏严寒,是坚贞不屈之象征。松鹤组合,又寓意健康长寿。
币背图案是“长江巫峡”壮观。
第五套人民币
年
发行背景中国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始于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当时的条件,第四套人民币本身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防伪措施简单,不利于人民币的反假;缺少机读性能,不利于钞票自动化处理等等。
第五套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之际,于年10月1日起,分批发行。
该套人民币共八种面额: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纸币、硬币)、5角(硬币)、1角(硬币)。
相比前几套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取消了二角及二元的票面,增加了二十元票面,硬币取消了前几套人民币硬币正面的国徽图案,面额则从背面改到正面。
纸币背面印有用汉语拼音、蒙古文、维吾尔文、藏文、壮文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与其面额的字样。壮文改为年的方案。票面正面增加了盲文。
该套人民币与第四套人民币相比,加强了防伪措施,增强了机读性能。
票面特征第五套人民币,各面额钞票的正面一律采用毛泽东的头像,头像作者为刘文西,底衬花卉图案,分别是梅花、菊花、荷花、月季花、水仙花、兰花的图案,各面额钞票的钞票的背面主景分别是人民大会堂、布达拉宫、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泰山、杭州西湖的图案。
年初,中国大陆有网友发现在第五套人民币元纸币正面毛泽东头像两侧,有类似三只“猫”的图案。放大后显示“一只猫”张嘴直立着,眼睛大若铜钱,前肢舒展。旁边“两只猫”举起前爪,作跪拜状。2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对此回复称,所谓“跪拜猫”图案实为在湖北省江陵县雨台山出土的战国时期漆器上的图案,只是百元人民币背景图案组成部分。
年8月10日央行宣布,将于年11月12日起发行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元纸币。在保持规格、主图案、主色调等与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元纸币不变的前提下,对票面图案、防伪特征及其布局进行了调整,更易于识别真伪。
1元背面: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中部偏南,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犹如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故又称小瀛洲。北宋时已成为湖上赏月佳处。明人张宁诗云:“片月生沧海,三潭处处明。夜船歌舞处,人在镜中行。”1元人民币上的图案并非完全写实,摄影师所在角度只能拍到两座石塔。
5元背面:泰山
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名称之多,实为全国名山之冠。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五经通义》云:“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泰山突兀的立于华北大平原边上的齐鲁古国,同衡山、恒山、华山、嵩山合称“五岳”,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
10元背面:夔门
夔门,在瞿塘峡入口处是长江三峡的西大门,又名“瞿塘关”,在巍峨壮丽的白帝城下,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从白帝城向东,便进入长江三峡中最西面的瞿塘峡,全长约8公里,在三峡中最短,却最为雄伟险峻。杜甫诗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20元背面:桂林山水
50元背面:布达拉宫
为了制作第五套人民币50元券的布达拉宫,上海印钞造币厂的两位高级美工来到拉萨考察。他们寻找很久,最终在一个水厂的厂房顶上找到“最佳角度”。
他们先在这里拍照片、画素描图,经过反复修改和雕琢,最终设计出人民币上的图案。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间房屋的宫宇。宫体主楼13层,高米。
元背面: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为建国10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也是北京的地标性建筑。它由年10月动工,年9月建成,仅用了10个多月的时间就建成了。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整体建筑坐西朝东,南北长米,东西宽米,高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
看了这么多,前任和前任们的钱,哪个记得更清楚?
文章素材整理于综合媒体,编辑:独孤小妹
回复内数字阅读热门文章《亚洲财经》10月热点文章
习近平访美荆棘重重
迷茫的中国民营企业
强美元下中国的战略选择
人民币为何主动贬值
中国经济雄风不再?
强美元下的人民币汇率选择
美国向中国摊牌:货币战争、南海问题、人权指责
美国竞争力的小秘密:小城市号令全球
港媒:养老方案左右为难港人面临“老无所依”
迷茫的中国民营企业
北大方正幕后越揭越惊人!
港商黄耀奇投资韶关遭迫害
北大方正让媒体失声的悲哀
鐧界櫆椋庤兘鍚︽不鎰?鍖椾含鐪嬬櫧鐧滈鍝噷鍖婚櫌鐤楁晥鏈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