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学培养的人才合格吗

 编者按:如今,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仍不均衡、整体质量仍不够高,还不能高质量满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正视挑战与不足,寻找有效的改革之道,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推出一组报道,直面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难点与痛点,力求在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征程中启迪思考、引发讨论、提供借鉴。

  “网络可以解决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问题,大学的存在还有什么价值?”

  “我们的大学是否足够   “为什么今天培养的学生似乎什么都懂,但解决实际问题时却又略显不足?”

  不久前,江苏省苏州市,西交利物浦大学举行的高等教育创新年会上,多位学者指出了当前大学人才培养中的种种问题。

  育人为本,人才培养是大学若干功能中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面临哪些困难与挑战?

  一问招生:

  ●大学招生是否依然在从招“冷冰冰的分”到“活生生的人”之间步履维艰?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部分高校招生是受到争议和批评的。质疑主要体现在:招生是否足够公平公正,尤其是自主选拔是否沦为腐败滋生的土壤;招生何时不再成为大学“掐尖”的战场;招生选拔是否足够科学,大学能否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选拔到在特长、兴趣方面适合学校的人才等。

  一流大学离不开一流的生源,大学招生作为整个人才培养链条的第一道环节,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回应质疑,破解上述难题,让大学招生驶入科学轨道,是高等教育改革探索的重要方向。

  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为大学招生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的举措,让扭转“唯分数论”、   ●招生环节是否已经和培养环节有效对接,成为有机整体?

  一直以来,对大学招生诟病较多的一点是,大学似乎在招生环节使出了“洪荒之力”,却在后续培养环节中“后劲不足”。对此,有专家直言不讳:当前,我国高校的招生环节和培养环节尚未成为有机整体。国内很多优秀大学都缺乏对本科教育的重视和对学生的   事实上,招生与人才培养理应密不可分。招到不同潜质、不同特长的学生,大学应该有相应的教学方案与之配套;反之,学校设计了不同培养方案,也需要在招生环节进行个性化推荐。期待高校招生能更加用心,力争对每个招来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高质量培养。

  二问培养:

  ●为什么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总是被批评好奇心、想象力与批判思维不够?

  “现在的学生聪明、视野开阔,接受新生事物快,但科研创新的动力却明显不足。”日前,记者在采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超时,这位长期工作在我国航空航天科研一线的学者不无忧虑。

  创新动力不足,最重要的原因是对科研的兴趣与好奇心不足。“我没有特殊的才能,我只是激情般地好奇。”爱因斯坦的话耳熟能详。10年前,4位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到清华理学院与清华学生座谈,当问到什么是科学发明最重要的要素时,他们没有选择基础扎实、数学好,甚至没有选择勤奋、努力,而是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兴趣与好奇心。

  但遗憾的是,当前我们面临的现状是,“受教育越多,好奇心和想象力越少。由此来看,正是教育把人先天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扼杀’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谈道。

  一流成果的取得建立在对问题持续   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所学,是高等教育承担的使命。

  ●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否足够优化,真正适应未来人才的需要?

  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究竟如何?能否称得上一流人才,是否能适应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之后,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其实,早在几年前,部分高校负责人就已经深刻认识到,当前一流人才的培养定位与往日不同,需要重新设计和调整。比如,我们培养的人才对全球性重大问题的   “现在的大学教育基本是为当下服务,缺乏独立的见解和思考,不自觉地把学生当成教育生产线上的产品,”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认为,“通过教育去引领学生面向未来的科技和社会发展,是高等教育要应对的挑战。”

  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提升大学人才培养质量,需要真正   三问评价:

  ●大学是否学会了用“严出”制度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近日一则新闻引发   如何扭转?记者得知,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强化了对学生的考核和过程性评价,不仅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做出较高要求,还对整个受教育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比如,在博士生学习中段进行中期考核,强化对本科生各学习阶段的考核要求等。

  用“严出”倒逼人才培养质量,虽然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阻力,但这是中国高校逐渐成熟起来的必由之路。

  ●大学究竟该对学生考察什么,知识、素质还是能力?

  评价是标准,也是指挥棒和风向标。越来越多学者认识到,目前高校的整体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那么,应当如何改变目前的评价体系与导向?

  应当肯定的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正在优化,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杨东平谈到,“从国家为本转为以人为本,从应试教育转为重视人格养成、综合素质,从学科中心、知识本位转为能力本位”,都是重要进步。而且,“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教育观也为越来越多高校接受。

  素质和能力该如何考察?记者了解到,已有部分高校探索用毕业设计代替毕业论文,还有部分高校要求毕业论文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当然,这只是迈出了优化评价模式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正如北大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所说,“经过4年本科培养,学生是否达到了毕业要求?从表面看,符合要求的学生才能毕业,但细究毕业标准问题,很多大学管理者、教师也答不上来。我国高校要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对最后的‘收成’要心里有数,不能开完毕业典礼、学生找到工作就了事,而要扎扎实实做好最基础的工作。”

  《人民日报》(年10月20日18版)

 

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组织委员会秘书处

   林 猛 手机:(          

   刘红珍 手机:(          

扫描   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是有全国影响力的深受各方广泛赞誉的、通过模拟政协提案形成的过程培养与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创新性课外实践活动、异军突起的优秀学校学生社团活动。它是高中综合实践课程的高层次活动内容,更是青年学生能真实体验和参与推进国家民生发展的生动实践,还是一所学校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有综合素养能力的优秀学生的独特集中展示。

  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由中国致公党中央教育委员会指导、安生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支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砺志笃学、技能拓展、实践创新”的宗旨,以树立和增强青少年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种意识”(社会主义制度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四大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为目标,通过“角色扮演”、实地调研、“研究型”的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医院的偏方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fz/27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