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钦村,坐落于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琼结河谷地。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土地肥沃。是藏族历史上著名的传奇人物基巧堪布·斋康强巴土旺的故居。村庄历史悠久,强钦庄园影响深远,在西藏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琼结文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强钦村特色产业的号召力以及强钦青稞酒的优势资源,如今的强钦村已经成为琼结县文化旅游景点中的佼佼者。强钦庄园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国家投资万元进行全面修缮。强钦的地理环境及历史文化背景再往细里说,强钦村,位于西藏山南市琼结县拉玉乡,距县城12公里,距拉玉乡6公里,距山南市所在地乃东区26公里,平均海拔米左右。全村总耕地面积为.25亩,下辖3个自然村(强钦、措档、索南康桑)户人。地势西高东低,中有溪涧流水,夏涨冬瘦,终年碧绿,清澈见底,往东注入强钦雄曲河。那里属纯农业区,人们以农业为主,种植青稞、小麦、油菜、豌豆等农作物。在西藏有着“名人故居(是公元19世纪末、20世纪初活跃在西藏医学界和宗教界的一位显赫人物—基巧堪布·斋康强巴土旺的故居);堆巴谐钦起源地(谐钦意为大歌舞。距今多年的堆巴谐钦于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稞酒的故乡(相传西藏第一个酿酒并喝醉人的说法起源于此)”等美誉。这里还有整个西藏地区封建王朝时期中小型贵族庄园的典型样式——强钦庄园,于年12月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西藏少有的千年古树村落之一。强钦林卡里的百年古树。村庄的青稞酒缘说起强钦村的历史,就得从青稞酒讲起。强钦村民在讲起青稞酒的故事时总是神采飞扬,骄傲万分。相传当年,藏传佛教息结派的创始人印度高僧帕?当巴桑杰尊者曾三度造访西藏,并在当地停留。曾在强钦村一村民家里借宿一夜,村民们热情地款待这位远方来的印度高僧,并且把自家酿的“罗强”(“罗”指年份为一年,“强”意为青稞酒)敬献给他品尝。他边喝边连连称赞:“强辛,强辛”(即好喝!好喝之意)。第二天,当帕?当巴桑杰来到娘那寺(该村西面的娘那山上的娘那寺)时,他还想着昨晚的美酒,恋恋不忘,对寺里前来朝拜的村民连说:“昨晚,那个村民家里的,强……辛,强辛。”后来村民都以酿制美酒而名声远扬,村名也就叫作“强辛”(即为非常好喝之意)。另一相传,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进藏后,曾一同回到他的王朝兴起地琼结祭祀祖先,并在此居住过一段时期。当时,文成公主踏察那里的山山水水,到过强钦,她用当地盛产的青稞和清凉的溪水煮酒,酿制出入口丝滑甘美,缠绵如梦萦,柔软如锦缎的青稞酒。自此,当地妇女纷纷学习她的酿酒方法,从此,村民学会了酿酒,而且酿制的青稞酒可口甘甜。后来,那里的村民为纪念文成公主而将这个地方命名为“强钦”(藏语意为青稞酒的故乡)。甘甜的强钦青稞美酒。源远流长的青稞酒文化青稞酒,在强钦村叫做“强”,是用青藏高原出产的一种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青稞是青藏高原最具特色的高原农作物,是青藏高原极端环境条件下植物适应性进化的典型代表,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利用价值以及独特的营养结构和保健作用使其成为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高原特色农作物之一。强钦村敬酒器。藏族酒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俗特色。从发掘出土的青稞种子和陶制酒杯以及陶瓶物件,可以佐证早在三千多年前,藏族先民就已经种植青稞和酿造青稞酒。藏族古代酒的种类较多。据出土文献《苯教丧葬仪轨》载,吐蕃早期所饮的酒有米酒、小麦酒、葡萄酒、蜂蜜酒和青稞酒等。随着唐蕃联姻而发展起来的汉藏文化交流,使藏族掌握了内地传入的复式发酵酿酒法,仿内地黄酒酿制的青稞酒得到了藏族的普遍喜爱,从而成为藏族的传统饮品。世代生活于青藏高原的藏民族,习惯把敬青稞酒作为待客之道,由此而形成生性豪放、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及独特的酒文化。随着酒文化的发展,上至祭山水神灵和护法神、下至民间喜庆佳节、迎送礼情中都离不开酒和酒具,也为藏民俗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它是青藏人民最喜欢喝的佳酿,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迎送亲友,必不可少。在雪域高原储存青稞的方法不尽相同,像一间大的储藏室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储存青稞,而如果储存空间有限也可以用藤编容器来储存青稞。其储存青稞的特点就是透气性好,再加上精致的竹编和颇具匠心的颜色搭配,体现出藏民族热爱生活的习性。强钦青稞酒究竟是如何酿造出来的呢?原强钦庄园酒娘,今年已82岁的老阿妈格桑曲珍回忆说。第一道工序:首先要选出颗粒饱满、富有光泽的上等青稞,淘洗干净,再将其放在大平底锅中加适量的水用温火煮两个小时左右。同时要把握好火候,当锅中的水已被青稞吸收完了,火就不能烧得过旺。边煮边用木棍把青稞上下翻动,以便锅中的青稞全部熟透。火候过猛,所酿出的青稞酒的口味就会失去香甜的味道。第二道工序:将煮熟的青稞捞出,趁青稞温热时,摊开在已铺好的干净的麻布或竹编上,晾去水气后把发酵曲饼研成粉末均匀地撒上去并搅动。撒“酒曲”时,如果青稞太烫,则会使青稞酒变苦,如果太凉了,青稞就发酵不好。撒完酒曲之后,再把青稞装入陶制酒坛中,密封坛口,用棉被等保暖的东西包起来放在存有饲草的地方发酵。第三道工序:酿酒时间的长短一般取决于温度的高低,一般夏天只需要2到3天,冬天则需要3到4天。每坛酒可加水勾兑3到4次,分别称为头道酒、二道酒、三道酒。头道酒味道甘甜纯美,二道酒清香爽口,三道酒的味道相对淡一些。陶制酒坛为西藏地区酿造青稞酒的主要容器,为了更好的酿造青稞酒,使青稞酒的口味更加香甜,保持酒坛的干燥和洁净非常重要,因此酒坛都要在烘罐房进行烘干和晾晒,从而为酿造青稞酒做好准备。给远方来的客人敬青稞酒。由于每次酿造青稞酒时,选用的青稞、当时的温度等因素都不尽相同,因此每次酿造出的青稞酒味道也略有不同。“有人就算一辈子都在酿青稞酒,也可能出现酿造不成功。所以如果遇到味道好的青稞酒,一定要多喝几杯。”强钦村党支部书记嘎多一边说,一边为我斟上一杯青稞酒,还唱起了当地的一首《强谐》(指酒歌):很高的一座山和两座山最高的还是拉钦仓巴山最美的地方有好多最美的不过我们强钦村今天茶酒朋友都齐了现在要挑起优美的舞蹈啊!藏族人民在敬酒、喝酒时也有不少规矩。在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饮酒时,应采用银制的酒壶、酒杯。此外应在壶嘴上和杯口边上粘一小点酥油,藏语叫“嘎坚”,意思是吉祥如意。主人向客人敬头一杯酒时,客人应端起杯子,用右手无名指尖沾上一点青稞酒,对空弹酒。同样的动作要做三次,分别表示敬天、敬地、敬神,也为敬佛、法、僧三宝。弹完三下之后,主人就向你敬“三口一杯”酒。三口一杯是连续喝三口,每喝一口,主人就给你添上一次酒,当添满第三次酒时客人就要把这杯酒喝干。青稞酒色微黄,酸中带甜,是藏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也是欢度节日和招待客人的上品。按照藏族习俗,客人来了,豪爽热情的主人要端起酒壶,斟酒敬献客人。劝酒时,主人还会敬献酒歌,歌词丰富多彩,曲调优美动人。在强钦村,主人敬酒,客人都需要喝“三口一杯”。此后,客人有酒量的继续喝,无酒量的可不再喝,主人也不强劝。倘若客人不完成上述之饮,那就是严重的失礼行为,主人会很不高兴。至于客人酒醉,主人则绝不会讥笑,反而认为是坦诚的表现。在强钦一带过年的时候,家家都要喝青稞酒以示庆祝。初一天刚亮,家庭主妇就把八宝青稞酒“观颠”(一种加有红糖、奶渣子、糌粑、核桃仁等煮物的青稞酒)端到家人的被窝前,让他们喝了才起床,以示新年一开始就丰衣足食,步步吉祥。藏族初一这天一般不拜客,一家人闭门欢聚,品青稞酒,喝酥油茶,漫话家常。初二起才挨家去拜访,互道“扎西德勒”,互敬青稞酒。唱酒歌是强钦村民饮酒一大特点。逢年过节敬客人酒时,要先擎着酒杯唱酒歌,歌词多为即兴之作,内容都是赞颂、祝福之词。如村民过年敬酒时一首《强协》是这样唱的:喇嘛生地不是这里;喇嘛出生于布达拉宫;是否?看他的法器就知。官人生地不是这里;官人出生于宗角禄康;是否?手上精美笔筒就知。我的生地不是这里;酒娘生地是强钦庄园;是否?尝一下酒味儿就知。唱酒歌时,身子要伴着节奏舞蹈,杯中的酒却绝不许洒出。客人有时也要唱酒歌回敬,此唱彼和,气氛十分热闹。热闹欢聚一堂。生活幸福的强钦村民洛桑是原强钦庄园里主人的主厨,也是强钦一带赫赫有名的大厨,年轻时为强钦庄园贵族劳作。如今,他不仅过着安逸富足的生活,家里的房子是去年刚修建的,一栋具有藏南农家风格的小楼房,房顶装饰着铁花屋檐,在旧西藏,只有达官贵族才有资格如此装饰房屋。客厅里瓷砖铺地,雕梁画栋,几盆秋海棠摆放在铝合金玻璃大窗户前享受着美妙的阳光,绽放着鹅黄色的花朵。客厅正面墙上张贴着一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5代领导人领袖像。右上方张贴着自己儿孙的10多张荣誉证书。老人回忆说,年轻时,尽管自己是一名庄园厨师,但依然吃不饱:“那时生活非常艰苦,吃穿住都非常困难。我8岁开始做厨师,一日三餐根本吃不饱,有时甚至一天只能吃一顿饭。一年四季只有一件破衣服,连鞋子也穿不上,到了冬天非常难熬。当时没有主人允许剩饭也不能碰,农奴的生活非常艰苦,根本没有自由。”但是,贵族的生活是非常奢侈的。当时西藏贵族家庭几乎都有各自的厨师。在西藏有种说法:“汉餐十八种、藏餐十六种”。据洛桑老人回忆:“我在庄园做过‘嘎杰德杰’(指8个固定大小的瓷碗和8个固定大小的碟子),8个瓷碗是热菜,8个碟子是凉菜。当时,主要做西红柿、青辣椒、白菜、芹菜、葱花等菜,同样有一些水产品,如:虾米、强钦雄曲河里的鱼等。除了这些还要做烤羊肉、灌羊肠、萝卜炖羊肉块、咖喱土豆牛肉、牛肉包子、清蒸牛舌、干牛肉等,主食是糌粑、印度米、错那红米、络空馍馍(指当时油炸的一种馒头),他们一边吃一边谈论对于宗教和时事的看法。”洛桑啦的一生起伏转折非常大,而他的后代从小便享受到了美好的生活。谈到两个孙子孙女的成长,洛桑啦自豪地说:“我的孙子在日喀则政府工作。孙女在甘肃上大学,孩子孝顺能干,房子、票子也不缺!”如今,村里早已实现了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通广播。村民们衣食无忧,住房宽敞、舒适。都住上了木石结构的别墅式2层楼房;户户有存款,人人有现金;全村%的成年人都带有手机;村里见不到1名辍学学生。可以说,强钦人如今的生活同旧西藏相比,真是新旧两重天。今天,强钦村利用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庄园历史文化,让这座有着一千多年素有“青稞酒故乡”之称的古村落,通过“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打造强钦“青稞酒品牌”,再现当年灿烂文化与历史荣光,为琼结文化及旅游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此时的强钦村,在全力打造青稞酒文化,挖掘青稞酒潜力,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浪潮下,强钦人对强钦青稞酒寄托了更多的希望……(本文配图均为曲杰摄)作者简介:曲杰,男,年12月,藏族,笔名坚耶巴?曲尔嘉,现供职于西藏山南市琼结县。曾在《中国西藏》、《农村工作通讯》、《中国民族宗教网》、《西藏艺术研究》、《西藏发展论坛》、《西藏人文地理》、《西藏日报》、《新西藏》、《中国西藏新闻网》、《山南报》发表作品近80多万字。作品散见《推进西藏跨域式发展研究丛书—西藏跨越式发展理论文集》、《绽放吧,雪莲花——西藏青少年内地求学记》、《感悟山南》等书。(编辑:周可)
赞赏
人赞赏
北京哪里白癜风早期白癜风有什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