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推荐赖声川如梦之梦

赖声川挥洒出对名留台湾剧场史上的动人作品

长达八个小时的演出中,一个又一个的故事

如开展盒中之盒的一一铺展在观众眼前

赖声川高超的说故事方法

让人一路走进了他所编织的生命命题之中

——《中国时报》(台北)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想逃却逃不出的梦,梦里有爱、有恨、有悔、有痛、有痴心、有背叛、有执着、有舍弃。轮回往复,死死生生。浮生何如,如梦之梦。

演出剧目:《如梦之梦》

演出时间:.12.22-.12.:00(上本+下本)

演出地点:保利剧院

演出票价:~元

演出类型:戏剧

演出介绍

《如梦之梦》灵感来自年赖声川赴印度菩提伽耶旅行,他坐在菩提树下看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绕着菩提树走,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自己的故事。他想,如果他能创造一个很独特的剧场经验,把观众当作最神圣的元素,让演员环绕着他们来演出会怎样,于是写出了《如梦之梦》的大纲。   

话剧《如梦之梦》是21世纪初期华人剧场最受瞩目的话剧之一,这套史诗式的话剧共有十二幕。是表演工作坊的创始人赖声川个人从事剧场工作二十多年来最大胆的突破、同时也是最惊人的作品。该剧首创环绕形式的剧场,演出长达八个小时,观众坐在舞台的中央区,三十多个演员、三百多套的衣服,舞台包含八个方位,三个楼层,穿越时间(民国初年、现代)与空间(台北、巴黎、上海、北京、诺曼底)。   

彼得布鲁克(PeterBrook)是八○年代蜚誉国际剧场界、在巴黎红透半边天的剧场导演,曾把印度史诗《摩诃婆罗达》搬上舞台,从清晨演到日暮,长达九小时,成为国际艺文界的一大盛事。   

如今在地球另一边,中国语文世界最精彩的戏剧家赖声川《如梦之梦》犹如东方的彼得布鲁克与《摩柯婆罗达》,可以一千零一夜那样不眠不休地说故事…

《如梦之梦》奖项一览   

《如梦之梦》获颁中国时报年十大表演艺术奖   

《如梦之梦》获第十二届香港舞台剧奖“最佳服装奖”   

《如梦之梦》获第十二届香港舞台剧奖“最佳配角奖”   

《如梦之梦》获第十二届香港舞台剧奖“最佳整体演出奖”

演出场次

12月22日14:00(上本)19:30(下本)   

12月23日14:00(上本)19:30(下本)   

12月24日14:00(上本)19:30(下本)   

12月25日14:00(上本)19:30(下本)

  

演出

许晴、卢燕、谭卓、赖梵耘、马思纯、刘美钰、杨雪、牛婷婷、孙铭晗金珊、刘璇、马琦、金士杰、胡歌、孙强、闫楠、铁伟光、李宗雷、王鹤鸣、傅兴、屠楠、胡帅、曲浩天、阮力、王路、巴晨旭。

  

*具体信息以现场演出为准

剧情介绍

故事发靭于《西藏生死书》第页,叙述一位医学院刚毕医院上班,结果病房中五位病人,当天死了四位。这位医生恐慌的发现,她多年来在学校的训练和所学的技能,完全没有教她如何面对死亡的这一刻。她只能站在一边,当一个无助的旁观者。医生的表妹告诉她,西藏密宗有一种「自他交换」的方法,可以帮助濒临死亡的病人,如果做不成,也可以倾听病人叙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也会对病人有很大的帮助。医生花很多时间接近濒临死亡的「五号病人」,让他说出他的故事,从他的故事进入其他角色:五号病人的妻子、来自大陆的江红、上海年近百岁的奇女子顾香兰、法国领事亨利伯爵的故事,以及他们的梦……于是角色的今生、过去的前世及死亡交织在一起,幻化成生命的旅程。

编导介绍

编导/导演赖声川

当代华人世界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舞台剧(电视、电影)导演,剧作家,翻译家。被《亚洲周刊》誉为“亚洲剧场导演之翘楚”,是华文世界最著名的剧场工作者之一。北京央华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上海上剧场艺术总监。从以来,以强烈的创意吸引着观众涌入剧场,带给台湾剧场新生命,从此持续为华文剧场开拓新的领域与境界。   

被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称他为“现今最顶尖的中文剧作家”的赖声川年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日本NHK电视台称他为“台湾剧场最灿烂的一颗星”;美国橘郡记事报称他为“台湾现在剧场的创造者……世界上很少剧场艺术家有赖声川如此广远的成就”;《远东经济评论》曾称他的作品为“华文世界中最精彩的戏剧”;《美国新闻周刊》说他的作品“是最新的印证,台湾正创造着亚洲最大胆的中国艺术”;《新加坡联合早报》说赖声川的戏“为世界话剧剧场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悲喜剧经验”;他的《暗恋桃花源》被《纽约时报》评为“当代中国最受欢迎的舞台剧”;他的《宝岛一村》被北京《新京报》评为“这个时代话剧舞台上的巅峰之作”。他的八小时剧场史诗《如梦之梦》“被誉为现代中文剧场的经典作品”。

媒体评价

赖声川挥洒出对名留台湾剧场史上的动人作品。长达八个小时的演出中,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如开展盒中之盒的一一铺展在观众眼前,赖声川高超的说故事方法,让人一路走进了他所编织的生命命题之中。——《中国时报》(台北)   

《如梦之梦》...它说故事的技巧,在与观众耐力的拔河赛中取得胜利。台湾戏剧家赖声川在印度的菩提树下领悟生死循环道理......在观众心李完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死轮回。——《亚洲周刊》(香港)   

《如梦之梦》最奇特之处,在于它完全颠覆了以往剧场看戏演员在前观众在后“隔岸观火”的固有模式……赖声川小心地经营着度的舞台空间,细腻平实的内容终究驾驭了形式。——《中国新闻周刊》(北京)   

这是一部充满灵性、思考和创意的作品……《如梦之梦》在20世纪全球化背景下,展现了文化冲突和交流下的本土的人生体验,充满了对个体的   

《如梦之梦》是一部等待走向西方的巨作......不仅是一场引起中国轰动的重量级演出,它还是一部坚持做着不可能之梦的国际性艺术作品。——安娜·米里布·克莉丝汀森,《消息报》(丹麦)   

相较于西方剧场的无力衰退,《如梦之梦》的规模和抱负体现了华语剧场的风云再起。《如梦之梦》这样的作品重新唤起我们的信念,艺术和创意,比起资本主义或共产主义,更能提升我们的精神、改变我们的生命。——罗伯特布鲁斯汀,《纽约书评》   

一个重大里程碑......它可能是华文戏剧中最具宇宙观的作品......这种丰腴性非常罕见,只有在艺术高度达到一般观众或许会迷惑程度的艺术家手下所打造出,具伟大广度及深度的作品中才能见证到。——周黎明《中国日报》   

“这是一个大胆的突破,一个深远的旅程,不是新手的探索,而是成熟艺术家自信的自我超越,在题材上,赖声川勇于大量引用修习多年的佛法,在形式上,是他过去所有尝试的总合,并且超越这一切……他又创造了一种新型态的剧场,在中国语文世界中”。——北京剧评家陶庆梅   

“以‘环形’为表演舞台,‘圆心’为观众席的如梦之梦,无论对赖声川个人或华人戏剧而言,在题材、思想、时空概念、剧场美学等各方面都大有开创,因而备受瞩目”。——台湾大学教授林鹤宜

我经常有一种感觉,在梦里清醒、理智,那些白天棘手复杂的问题在梦里一一得到启示、解答。而在白天的正常情况下却常觉得是在梦游,不知所谓的用身体里的另一个自己在应对。这种感觉在《如梦之梦》的现场尤为强烈。









































北京白癜风能治么
白癜风什么症状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fz/158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