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www.gansulawyer.net/m/
前记:和主编是一位非常健谈的新闻人,虽然这个界定可能并不是最符合他自己的定位,他思想的深刻性、思维的活跃性、思考的多元性、思路的清晰性得益于他丰富的个人经历与从业经历。他对西藏新闻业的观察切中时弊,对西藏媒体的新闻生产逻辑和典型报道的分析非常透彻。现实也许有诸多藩篱,新闻人观察视角的历史转向也许是洞悉这个时代的有效路径。
一、个人对西藏新闻业的观察
我在新闻领域是个外行,到了青年报社之后才开始观察一些现象,我觉得新闻的精神好像现在没有了。昨天看了一个行内人写的文章,他讲了一件事,新闻行业的人才都流失了,本来这是一个需要社会良知的行业,是一个展露探险精神、人文精神,寻找事实真相,真正有社会担当的一个行业。因为很多原因,新闻行业的人才转行了,剩下的从业者不是出于新闻对真相,对社会的良知的愿望来从事这样一个职业。年到年初,我深深感到传统纸媒在迅速衰落,新媒体发展得很厉害。但是观察了一段,发现新媒体改变了传播渠道和传播速度,内容上有价值的,还有传统媒体沉淀的东西。新媒体的背后是金融大鳄,它实际上是被资本操控的。无论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现在做新闻变成了做宣传。我们全部用通稿,我们不再去独立调查,我们不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到处是雷区,新闻就死掉了。一个平面媒体、一份报纸,本身就处于一个下滑的阶段,加上没有理想没有希望没有“钱途”,做起来也是很痛苦的,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真是伤口上撒盐,痛上加痛。
1、西藏媒体:新闻平台转向宣传平台
在西藏,刚刚做出来一点规模的就是《西藏商报》,受前面所讲的大环境影响,这份报纸现在完全放弃了新闻调查,放弃了时政,成为所谓都市报。做都市新闻也不意味着绝对的安全。比如:有个名叫张猛的游泳健将,在全世界的水域横穿了很多地方,创造了一些纪录,计划要到西藏来游纳木措湖,再创造一个海拔最高的横渡纪录。这个事情本身是可以炒得很好很热闹的体育娱乐话题,但是,西藏商报却触了雷区。这个雷区在我看来,设置的底线很低级。因为海内外有些声音讲在纳木措游泳是对西藏、对藏民族民俗和宗教信仰不尊重,为了维稳,不要制造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不要游,也不要报导。这个理由成立吗?这个应对方式得当吗?作为一个新闻事件,作为一个危机公关,可能会有比较优化的应对措施。但如果放在屁股决定脑袋的逻辑上看,当然是成立的,当然是回避的,当然是毙掉。所以西藏商报社挨了板子,付出了代价。他们的新闻只能是无关痛痒的花边新闻、社会新闻,只能是那些无厘头的东西。当然,对写小说的人来说是无限丰富的资料,但是对新闻来说,它已经没有价值了。这几年来,出了很多的新闻平台,像“西藏之声”等等,但这些平台似乎已经不再是新闻的平台,而是宣传的平台。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有不同的声音,后者没有不同的声音。
2、追求新闻背后的真相必须要做大量持久的真实性观察
对于新闻我是新来的,我观察新闻真相,觉得它在当下实际有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恰好是同学们可以去认真思考的问题。我有一个老师李勤璞,亦师亦友吧。本科是苏州大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西藏大学教了几年书,因为藏大图书馆书太少,后来离开西藏到鲁迅美术学院搞研究。他有自己对学术对真理的价值追求。他放弃所有的资助项目,不申请国家的一分钱,自己做独立研究。他主要研究少数民族问题,这个圈子他们的术语叫族群研究。他主要的一个方向是研究蒙古、西藏方面的课题。他是怎么研究的呢?除了历史文献和国外研究资料,他一直在搜集现行的各种文本。比如西藏,他收集那些文本呢?举个例子来说,今天新闻媒体报道,西藏白皮书公布了。他就更新支持白皮书论点的新的细节证据,以及不支持白皮书论点的新的细节证据。这些证据来自于能够通过各种方法找到的现行文本原件和复印件,包括有关部门的统计材料、工作报告、值班记录、进出登记表,等等。他长期坚持做真实性观察。他在辽宁博物馆馆刊()上有一篇很重要的论文,推荐给同学们读读,虽然不是关于新闻传播的,但是我认为有益于新闻学研究。论文题目是《族群政治与帝国的一体化:高丽与西藏佛教关系研究》。这篇论文很长,用了相当篇幅的史料来说明一个事实:元代高丽出现的信仰西藏佛教热,不是出于对西藏文化和信仰的崇拜,而是处于生存的需求。元代消亡之后,高丽的藏传佛教信仰和文化很快也随之消亡。他主要是研究族群历史的,但历史总是映照着现实。看完之后,对很多问题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我觉得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对我们学习研究新闻传播的同学来看,值得借鉴。寻求新闻背后的真相,是新闻学很重要的、本质性的追求。但是,怎么样才能找到真相呢,从细微的真实材料入手,不惮其烦,去梳理辨析大量的现象,这样一种思路,就是福柯的文献考古学。
3、做新闻需要独立判断的胆识
我到新闻业来不是我自己的选择,是工作安排。但是我觉得做这行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新闻永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bbts/21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