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报道胡春华的第一人

《志在边疆》

年5月3日,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在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办“五四青年座谈会”。一位大学生在发言中向大会表示,他已决定在毕业后,志愿到西藏工作。他的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热烈的掌声。这位同学就是北大中文系79级应届毕业生胡春华同学。

胡春华年出生于湖北省五峰县渔关乡山区农村,他家祖祖辈辈都是纯朴、勤劳、善良的农民,因此,在他年幼时就受到了优良家风的熏陶和勤朴品德的濡染。他家所处的山区农村比较偏僻,虽说解放后农民生活得到了一定改善,但由于极左路线的长期干扰破坏,这里山区农民的生活还一直是比较清苦的。这又使胡春华从小就受到了艰苦生活的磨炼,亲身体会到农民的艰辛和疾苦。

胡春华是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读完小学和中学的。他的初中阶段是在半工半读、“开门办学”中度过的。在高中两年学习期间,他整年都是“跑学”。学校离家有十三里路远,这样,他每天都要来回跑二十六里路,可他很少迟到过。在上小学,初审时,他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年胡春华高中毕业,同年高考落选,便回家务农,并担任了大队民兵连文书、民兵排副排长。富有进取心的胡春华决心为改变家乡穷困面貌豁命大干一番。在农村呆了数月后,又被叫回学校复习。当时他家经济生活十分困难,母亲身患重病,他有心留下照顾家庭,分担家庭生活重担,可学校老师的深厚期望,姐姐宁可晚两年出嫁也要照顾自己的巨大支持,最后使他拿定主意复习考学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愤学习,第二年他终于以全县文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年入北大后,胡春华接触和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这使他对党和人民的信仰由以前的朴素感情逐渐向理性认识转化。他入大学前连县城都没有去过,考取大学后一下子就来到作为全国首都的北京,开始他对陌生的城市生活很不习惯,为此同学们还称他“小不点”,慢慢地,他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但他没有像有的人那样刚摔掉身上泥巴就忘记自己的出身,仍然保持着一个农民儿子的纯朴、淡素的优良品质。在学习上,胡春华也没有松气,他注意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满足于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因而学习成绩逐年提高。在工作上,他兢兢业业。从入学第二年起,他先后担任了班团支部组织委员、书记和系团总支副书记等职务。他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强,曾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团干部。

在大城市生活的对比下,胡春华更加感到偏僻山区农村的贫困、落后给人们带来的疾苦,因而也更加为此而感到不安。他觉得作为一个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就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只是内地实现现代化,并不等于全国实现现代化。内地需要建设,偏僻、边远的地区更需要建设,因为那里的物质生活水平较低,科技文化力量薄弱,各行各业人才缺乏,因而更需要大批有志青年到那里工作。就这样,他在大学二、三年级就产生了毕业后到边疆和艰苦地区参加建设的愿望。从此他非常关心祖国边疆的建设,经常阅读《西藏日报》等报刊、书籍。去年,他在填写毕业生分配调查表时,就表示毕业后愿去西藏工作。从去年11月起,他每周两次到中央民族学院旁听藏文,天天坚持长跑锻炼,为将来赴藏工作做准备。寒假他回家探亲时,专门征求了全家人的意见,得到父母及兄弟姐妹的同意和支持。今年3月,他向系领导正式提出去西藏的申请,立志为建设一个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贡献力量,他说,他自己对物质享受的要求不多,他最注重精神思想和生活理想的满足和实现,因为他相信马克思的一句话:给别人带来幸福的人,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

(原载年5月10日《北京大学校刊》作者卢新智)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白癜风早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zn/21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