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宗旨与主题:
报告近十年来以西藏自治区为主的涉藏省区文博部门与科研院所考古与艺术领域的新发现主办单位: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汉藏佛学研究中心雅昌佛教艺术频道止观艺术馆与会学者名单:北京外学者嘉阳乐住:藏洼寺住持谢继胜:浙江大学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教授李永宪: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教授熊文彬: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教授吕红亮: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教授李林辉: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陈祖军: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夏格旺堆: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何伟: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文博馆员罗布扎西: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助理馆员赤列次仁: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助理馆员塔尔查·穷达:西藏自治区西藏日报社达尔文·尼夏: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馆员夏吾卡先:西藏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教授席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闫雪: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贾维维: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博士后北京内学者沈卫荣:清华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所教授仝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维忠: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藏学》杂志社社长廖旸: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黄春和:首都博物馆研究员张雅静: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长虹: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鸿蛟: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馆员王瑞雷:首都师范大学汉藏佛教美术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孟丽:首都师范大学汉藏佛教美术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国外学者杰夫·瓦特(JeffWatt):美国纽约喜马拉雅艺术资源中心主任与首席策展人AndrewQuinteman:耶鲁大学副教授与会学者合影考古类:青南高原岩画新发现李永宪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图一青南高原区域范围示意“青南高原”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包括昆仑山、唐古拉山两条山脉在内的极高之地,平均海拔在米以上,是长江、黄河等多条江河的河源地。
-年间,青海文物考古所联合四川大学、成都文物考古所等单位在青南高原通天河及其支流流域的曲麻莱、称多、治多、玉树等4县境内调查发现岩画地点20余处,其海拔高度皆在-米之间。这批新发现的岩画遗存为认识和研究青藏高原岩画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图二青南高山原通天河流域主要岩画发现地示意图
新发现的这批岩画,多地处河流一级阶地后缘的山体基岩节理面上,刻有图像的岩面距地面高度在1~5米之间,图像用敲琢、线刻、磨刻等方法制作,“剪影式”和“线描式”两种造型,内容有牦牛、羊、鹰、鹿、狗、马、虎、猴、骆驼等动物和猎人、骑者、舞者等人物形像,以及卐符号和日、月、帐篷、塔形物等。部分动物有横“S”形纹,与西藏西部“动物风格”岩画比较接近。
岩画所表现的题材多与畜牧、射猎、征战、舞蹈、自然崇拜等有关,具有青藏高原早期岩画的特征,部分地点存在早晚重叠、或在同一岩面多次作画的现象。
根据初步的观察分析,青南岩画在时代上应有早晚之别,早期岩画以治多登额曲河、曲麻莱昂拉岩画为代表,其“剪影式”造型和垂直敲凿方法,与西藏自治区西部及北部早期岩画、青海省海西州及海北州的野牛沟、舍布奇等地点的早期岩画较为一致1,可能属青藏高原新石器时代之后、吐蕃王朝建立之前的高原文化发展阶段,而晚期岩画大约是吐蕃王朝(唐)及其以后佛教流行时期的遗存。
青南高原岩画几乎都与石器地点、石丘墓、石棺墓等遗存共处一地,这种共存现象表明其时人群与文化的“区域性”格局业已形成,是青藏高原东北部早期人群重要的迁移通道和驻足之地。
1西藏自治区西部、北部早期岩画可参见李永宪、霍巍:《西藏岩画艺术》第3-10页,四川人民出版社,年;野牛沟、舍布奇等地点的青海早期岩画可参见汤惠生、张文华:《青海岩画—史前艺术中二元对立轴维及其观念的研究》,科学出版社,年。
佛教艺术频道上线仪式时间
年5月8日下午14:00
时轮胜境古代佛教艺术展
年5月8日-5月15日
网址:中科白癜风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zn/16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