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开,云里雾里放光彩
金川,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川西北高原大雪山和邛崃山脉间,金川江一水中流。远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这里曾发现过仰韶文化晚期的马家窑文化遗址。从此,金川文明围绕着这一方水土徐徐展开,在金川江的恩泽下,这里开始有了炊烟人家,有了片片农田,有了文化传承……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春天又一次轻抚梨乡大地。我站在窗台旁,透过苍茫的群山,放眼遥望梨乡大地,无论山间,还是河谷,梨花在云里雾里绽放着迷人的光彩。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时间如流水,绕指间到文联已经三年,尽管我已不在年轻,但文学艺术的光芒,在我的心中一次次燃烧起火热的激情。
3月22日,金川将主办“中国作家看金川”活动。这一批作家来自天南海北,或北京,或山东,或湖南,或江苏,或广东,齐聚成都后,奔赴金川,开始采风活动。
“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与以往不同,这次我将迎接的客人,他们都是中国当代报告文学家,其著作颇丰。他们笔锋犀利,笔走龙蛇,火一样的热情,流淌在文字中,让我们体会到他们关心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殷殷情怀,激励我们挥鞭从此启程的豪情壮志。
文学源于生活,作家们走南闯北,于他们来说,到基层生活中去,已经是家常便饭,他们无时不刻不丈量着我们足下的这块土地。“你的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对老百姓的真情。”
翌日,作家们就一头扎进了生活,开始了金川的采风活动。
沿着金川江溯流而上,我们来到距金川县城35公里的撒瓦脚乡二普鲁村,但见一幢幢藏族民居依山而建,一条条蜿蜒平坦的水泥路进村入户。昨晚的一场雨雪,把二普鲁染成了银色的世界。雪野静静,小桥溪水,转经筒,藏家民居,茂密的森林银装素裹,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图。眼前的美景让作家们激动不已,大家用手机拍摄这美丽的世界。相逢是缘,相识是福。大家为齐聚金川而兴奋,纷纷合影留恋。作家刘秀娟见雪地中,有一台压路机,产地山东,让我为她拍摄一张照片。交谈中,方知她老家是山东人,一点不奇怪,压路机引起了她对家乡的点点情愫。刘秀娟系中国《文艺报》文学评论部副主任,主要从事儿童文学研究,译作有《木偶奇遇记》《狼人森林》,主编“泡泡书美绘本童话系列”。她的文笔幽默,引人入胜,作品中的故事包括了幻想、冒险、悬疑、幽默,同时又很有教育意义,让孩子懂得了友情、亲情、爱和尊重。百闻不如一见。毫无疑问,“中国作家看金川”的活动,因为她的加入,让故事变的更加生动!
不过,让人感到温暖的,还是二普鲁村的先进事迹。30年来,没有一例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没有一件上访事件、没有一起社会治安案件、没有一宗刑事案件、没有一户反计生政策、没有一名不格党员。
没有官场气,尽是儒雅人。带队的作家李炳银,两鬓如霜,双眼睿智深邃,同其余作家徐徐缓缓,耐心细致的听乡村干部的介绍。
在中国,要谈报告文学,没有一个人能像李炳银一样了如指掌,他用人生40年的时光,倾注报告文学,深入研究报告文学,20年来每年都编一本优秀作品选,盘点中国报告文学的年度佳品。他自谓为“中国报告文学的管账先生”。他曾经是著名诗人、文学理论家,《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的秘书,深受其影响,自然是不言而喻。
年11月,作家李春雷过路金川,顺便踏访女儿国遗址。写下了纪实文学《女王的金川》,发表在《光明日报》上。23日晚,他赠送我一本《木棉花开》。于是,我彻夜拜读,收获良多。作为中国报告文学史上轰动一时的大块头作品,主要反映已故广东省委第一任书记任仲夷的事迹,作者仅用了余字,堪称当代文学的一朵奇葩,年作品一经发表好评如潮,迅速被大陆和港澳台多家报刊转载;吉林省委书记王珉号召全省机关干部读《木棉花开》,学习任仲夷的改革精神。
在村会议室,湖南作家余艳在毛泽东的画像下,拍照留念。年,余艳的报告文学作品《板仓绝唱》,获徐迟报告文学优秀奖。余艳通过杨开慧的手稿情书,为我们还原了一段真实的儿女情长,一个始终沉默在历史迷雾中,却又是惊天动地的杨开慧与毛泽东的爱情故事。我曾阅读《板仓绝唱》,没曾想与作者见面,今日见之,一睹其风采,实属人生有幸。今天在这里,余艳看到藏族同胞对领袖是这样的虔诚爱戴,心中异常激动,足见作家对领袖的一汪情深。
刚才,金川江两岸还是春红柳绿,梨花盛开,而二普鲁村却寒气袭人。
在离开二普鲁村车上,山东作家徐晨说:“短短的时间,我们经历了‘风花雪月’,只是没有‘月’。”来自东莞作家陈启文幽默道:“怎么没有,雪花有少女般的温柔。”优美的风景、清新的空气,抚慰作家们疲惫,不经意间流露出未泯的童心童趣,令人莞尔。
身处云水间,才知梨花美。其实,来了金川,才知金川之美。因此,金川成了世人想往的世外桃源!
公元–年间,康乾盛世,清朝乾隆皇帝先后投入16万人的兵力对偏居川西一隅、仅有弹丸之地、数万人口的大小金川,发动了两次重要战役,史称“乾隆打大小金川之战”。战争以金川土司的失败而告终。战后,清王朝在大、小金川驻军屯垦,从此儒家文化与藏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相互交融,生根发芽。
金川江畔东岸的咯尔乡德胜村,距县城10公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户,人,其中,藏族人口超过70%。德胜村提出,德为做人之基,德为立村之本。无论耕者、商者、学者,都要以德为先,才能粮丰、财聚、学成。今天我们到村里见到村民,处处感受到男女老少的勤劳、朴实、热情,很是令人感动。有一件趣事,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来金川,手机不小心丢失。时日,村上有几家在办喜事,外来人员比较多,大家感到比较麻烦,村长打了几个电话后,不大一会儿,手机失而复得。令许嘉璐异常感慨。
来自“孔孟之乡”山东作家许晨,对德胜村的文化兴趣浓厚,德胜村的文化折射出新时代儒家文化光彩,深深地吸引着他。许晨新近出版《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他曾作为一名科考队员随同蛟龙号远航深海大洋,深入生活,潜心构思写作,历时四年,反复修订而成。作家以生动的文笔、传奇的故事、深远的意境,再现了中国载人深潜的风雨传奇,反映了华夏儿女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历程。是一部海洋文学的厚重佳作。想来,以作家许晨的如椽之笔,艺术家的视角,金川的德胜村儒家文化一定会精彩纷呈,我们正拭目以待。
年,四川省批准金川县撤销勒乌乡、金川镇并入勒乌镇,为金川的市政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
年,清军发起了著名的“勒乌围之战”。7月,清军向大金川土司索诺木巢穴勒乌围发起进攻。勒乌围碉寨高坚,墙垣巩固,西临金川江。战碉高多达24层,比现存马尔帮“关碉”(18层)——中国碉王,还多了6层,高度为60多米。8月,清军攻克勒乌围官寨。12月,清军三路集于噶尔崖城下,断水道围困,大炮昼夜轰击。索诺木计穷,于次年二月初四率众2,余出降。第二次大小金川之战结束。
勒乌,整个地形以山地为主,从天空俯视,犹如涤荡在金川江中的一条褶裙,故名勒乌。
马厂村,就在勒乌山上的台地上,马厂意为放马的地方,这里曾经是战后清军牧马的地方。村不大,道路宽敞明亮,农家房屋别具特色。
站得高看得远,这里四周是群山,金川县城,咯尔乡、沙耳乡在这里尽收眼底。马厂村不大,道路宽敞明亮,农家房屋别具特色。村小却出了多名大中专学生,有的还考上了北大清华,山沟沟里飞出了金凤凰,在这里得到了印证。
陈启文,新生代重要作家,被媒体誉为60后代表作家和中国当代最具实力的作家之一。对人民的热爱,对劳动的赞美,构成了陈启文作品的思想主旋律。“只有牢牢地立足于大地,才能经风沐雨、斗雪傲霜,尽享大自然的恩赐,参悟生存的禅机”,“扎根越深,越是枝繁叶茂”,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就越真切,写出来的作品就越有价值。采访马厂村后,作家陈启文先生盛赞,马厂村是新时代中国农村的变化的一个缩影,是正能量!
嘉绒,藏语意为女王河谷。
过去读《西游记》,总以为唐僧遇到的“女儿国”,是编写的神话故事。《旧唐书》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俗以女为王。”据考证,东女国疆域包括今川西北高原的岷江及大渡河上游。东南方向至雅安市的宝兴县,南至甘孜丹巴县,西至壤塘县中塘,北至黑水县及理县部份地方,中心地带有丹巴县、金川县、小金县,这里生活的民族叫嘉绒藏族。
东女国文化,就是以女性为中心,以女性崇拜的社会制度。在金川,一些地方青年男女恋爱结婚,依然保留着东女国文化特征,“爬墙墙”就是古老的女国遗风之一。有一段文字,描写了这样一幅浪漫的画面:
“一个月色媚人的夜晚,小伙子们肩披毪衫(披风),兴高采烈地来到心中思念的姑娘家,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来对歌。姑娘们也相约成群,早已坐在火塘边,等待小伙子们的到来。小伙子们躲在隐蔽的角落,变换嗓音把一首首情歌唱给姑娘们,姑娘们也将一首首情歌抛过去。空寂的夜空,响起了阵阵绝妙的歌声,“一个人呆着的时候,总觉得山寨是空的……一个人吃糌粑没味道,两个人同吃香又甜……”直至深夜,姑娘们在歌声中围绕火塘和衣席地而卧。这时,小伙子慢慢走向姑娘的身边。如果女方对来者满意,就会让出地方,两人相挨而卧。如果无意对方,则坚决不让靠近。通过顶毪衫,小伙子为自己以后与姑娘幽会奠定了基础。接下来,他将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趁着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去履行一生中必不可少的“走婚”第一步———爬墙子,到姑娘的闺房中去约会。”
几千年来的积淀,形成了金川的东女泼泼辣辣,敢做敢当,敢爱敢恨,能吃苦、敢闯敢拼、有韧劲儿的性格!这一点,对深受湖湘文化滋润的作家余艳有共同之处,湘妹子也不乏豪爽,泼辣的性格。并且敢于担当,做事风风火火。要不然就不会把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故事演绎的出神入化。
东女文化让余艳闪烁出孩子般好奇的光芒。她欣然前往马尔帮乡,去采访新时代的东女,东女在那里静静地等着她去发现,给她带来的,或许是惊喜,或许是留恋,或许是回味。
在我们心中,人人都有一个情怀,或流水江南,烟水人家;或塞上荒野,风吹沧桑。作家王成章的家国情怀,在其作品《抗日山——一个民族的魂魄》、《国家责任》、《和你在一起》等中就有深刻的体现。他一到金川就前往老街采访。
金川老街城池不大,建于年,至今有多年的历史,13处红军文化遗址保存完好,形成了“金川红军革命纪念建筑群”。他为挖掘第一手资料,一日间数度前往采访。24日晚餐后,天下着大雨,雨停,我陪同王成章前去采访。如此敬业,令人钦佩,感慨不已。
在悲壮的长征中,红军面临着饥饿、疾病、血战、死亡,但没有什么能阻挡住红军前进的脚步。年6月,红四方面军到达金川,此后两下一上,三次经过金川,共滞留了14个月,书写了红军长征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抖落岁月的风尘,历史变得更从容。
在金川,红军尊重民族风俗。注重培养和提拔少数民族干部,提倡红军战士学习藏语、跳锅庄,提倡红军干部与少数民族通婚。革命军总司令江根、格勒得沙中央政府副主席孟兴发均是藏族人民的优秀儿女;西北联邦政府副主席马显文、回民独立连连长马善全是回民优秀干部。中共大金省委书记邵式萍带头与金川藏族姑娘、妇女部长杨秀英结婚;宣传部长李中权等五位领导同志与三郎木初等五位藏族姑娘举行了集体婚礼。
朱德、张国焘、徐向前、刘伯承,这些红军领导人在这里留下了足迹,数千名嘉绒藏族的儿女参加红军,杨东生、天宝、康立泽等一批藏族青少年,在参加红军到达陕北后,逐步成长为优秀的民族干部。金川地区各族人民为了支援红军北上抗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毛主席在延安和全国解放以后,在多次讲话中,高度评价了藏区各族人民的这一丰功伟绩,赞喻是“牦牛革命。”
在川西北高原广袤的土地上,嘉绒藏族的建筑依山起势,色彩斑斓,层叠叠,碉楼耸立述说着这个民族数千年沧桑的历史。在高山峡谷间,清澈见底小溪奔流不息,在风景如画的草坪上,人们烧起起一堆篝火,摆上青稞咂酒,手拉着手围在一起,翩翩起舞。这就是“嘉绒锅庄”。嘉绒锅庄在历史上与“西藏歌舞”、“甘孜踢踏”、“巴塘弦子”并列为我国藏区四大舞种。
年,著名舞蹈家戴爱莲深入阿坝采风,回去后以“藏羌锅庄”为蓝本,创作的《嘉绒酒会》等舞蹈,于时年3月至4月在成都人民公园公演11场,将嘉绒锅庄舞第一次搬上舞台,让世人知晓了嘉绒锅庄。
作家陈歆耕,马不停蹄前往离县城40余里的马奈乡观看马奈锅庄,采访嘉绒锅庄传承人,收集第一手资料。回上海后,时常同我联系,主要是核实嘉绒锅庄方面资料。在金川时,我见他随身带着阿来的《瞻对》。足见他为写好嘉绒锅庄这篇文章做足了功课。他给我寄来今年出版的《剑魂箫韵—龚自珍传》,不但让我了解龚自珍思想、文化、文学业绩和所达到的历史高度,还让我获得诸多启发、启迪,令我震撼。也让我了解到作家陈歆耕其人其品。
金川的春天,在不时陪伴的雨雪中,当我们从梨花娇糜气息中苏醒过来,用全新的眼神见证了雪域梨花的大气和豪迈。
梨花带雨惹人醉。因为梨花,寻觅金川的故事,金川由此闯入作家们的梦境,为他们留下一段美好的印记。红尘中,最让人眷恋的,往往是一些微小细节,金川让作家领略到的是梨花浸染江山,梨花与人和自然的和谐与共,相互依存。
金川一别,可能永远不来了,或许明天可能还会再来。或许在某个时刻,不经意之间回忆起在金川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天。
3月25日,作家们离开金川,我给他们发了一则短信:
尊敬的各位老师:
首先祝你们一路平安,扎西德勒,纳吉纳鲁!
雪域江南金川因为你们的到来而精彩。在这个世界上,唯有文化是永恒的,你们在金川滞留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藏地文化以其多姿多彩深深地吸引着你们,在你们的笔下将会演绎出动人的篇章。
今后,无论你们身处天南,还是地北,我都会默默地祝福大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家们纷纷回来短信,问好。作家许晨在短信中还吟诗一首:
金川一行永难忘,时间虽短情意长。
雪梨之乡风光美,心旷神怡谱新章。
雪域金川归去来,梨花看遍,心清气爽,愿作家们一切安好,有缘再相逢。
刘贵春
二0一六年三月—四月间
嘉绒人
嘉绒文化
苯教佛教
图文杂志·嘉绒藏地美景
做一个有温度的北京治疗白癜风是多少钱去哪里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zn/15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