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只要是跟语言打交道的人,尤其是播音员主持人,对于普通话的定义都能倒背如流。来!跟我念:“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但是今天,小全要告诉你,北京人所讲的并不是最标准的普通话,比北京话更接近普通话的是滦平话!难道,那么多年来,我们都被教材骗了吗?与北京一山之隔的省承德市滦平县,因为独特的历史渊源,成为普通话语音采集地之一,这是这个山区小县对中国文化作出的独一无二的贡献。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儿,人人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使滦平成为中外汉语爱好者的乐园,成为天然的“普通话体验区”。那么,地理上并不属于中心的滦平,为什么人人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出北京,向东北,过密云,进入的第一个县就是省承德市滦平县。
夏秋之交,滦河之畔,群山环抱的滦平县水草丰美。甫进滦平,但见一个大大的石刻,上书“普通话之乡”。置身滦平,犹如身处播音员中间,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儿,人人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由于没有儿化、省字、尾音等语言习惯,滦平话被认为“比北京话更接近普通话”。有人开玩笑:“学普通话,原来学的是滦平方言!”
“普通话之乡”石刻
北京专家进村采集语音
滦平话音准分明,字正腔圆,没有儿化、省字、尾音等习惯,易于学习和推广。滦平成为普通话语音采集地之一
今年77岁的白凤然,精神矍铄,对63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仍记忆犹新。
年春天,滦平第四完全小学刚刚开学。14岁的白凤然正在教室,班主任叫他到办公室来一趟,两位陌生人坐在那里。
白凤然有些懵懂地站到两个陌生人面前。老师介绍,这是北京来的专家,白凤然有些手足无措。
来人主动跟他打招呼:“小同学,你别紧张,我们就是想让你读几篇文章来听。”
只见他们随手拿了一张报纸,指着其中一篇文章让白凤然读。白凤然大声朗读了一遍,中间几个陌生字不认识,也“秀才念半边”地读过去了。
专家找来白凤然的语文课本,让他朗读一篇已经学过的课文。这回,白凤然没有停顿,一气儿读完。
听小学生读课文,两位专家竟然一直在本子上记录,有的地方还让他停顿一下,把某个词重读一遍。读完之后,两位专家夸奖他:“读得不错,你们平时在家里说话也是这个口音吗?”白凤然点点头。
滦平都是这么说话的。同学校其他年级的3名同学也像白凤然一样,当着专家的面朗读了几篇文章。如今,当年朗读文章的小同学年事已高,和另外3名与专家交谈过的村民一起,被尊称为滦平的“语音七老”。
山里小镇,民风淳朴。这段小插曲、那两个陌生人,在学校里、镇子上传了一阵,也就没人谈起了。
他们当然无法知道,两个陌生人是当时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派出的语言专家,他们在为制定中国通用语言规范进行取音考察,在滦平的金沟屯镇、巴克什营镇、火斗山乡三地进行了语音采集。
早在百余年前,关于中国文字语音的统一规范问题就多次引起论争。俗话说,十里不同音,在我们地域广阔的国家里,让天南海北的人自由交谈,仍是一项艰巨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通用语言体系,并向全国推广。然而,依照何种标准形成最终的规范,众口难调,莫衷一是。
在这种背景下,滦平在上世纪50年代初成为普通话语音采集地之一。
作为全国规范,普通话需要音节口型顺畅,声调简明,易于分辨,甚至要求语速适中,气流连贯,韵味充足,适于广播、演讲和日常交流,如此才适合作为推向全国的公共用语。
从后来普通话的规范来看,滦平日常的语言非常符合这些标准。滦平话音准分明,字正腔圆,语调比当时的北京话要“硬”一些,显得直接、清晰、明确,尤其是没有北京胡同里那种儿化、省字、尾音等发音习惯,易于学习推广。
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召开,将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定为“普通话”。
翻开年10月26日的人民日报,一篇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明确宣告:“这种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面对普通话的学习推广,滦平人倍感亲切,自己祖祖辈辈传下来,人人张嘴就来的方言,原来和全国推行的普通话差不多,很是自豪。
不少滦平人因为讲一口“普通话”,无形中具备了一种天然优势。滦平县委宣传部部长厉辉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有不少滦平农村的年轻人被北京一些大单位招去做话务员、服务员等,滦平人在各地做播音主持工作的也不少。
年,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公益广告“学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广告中,多个行业、民族的人在片中表达了推广普通话、传播中国文化的愿望。
其中,74岁的滦平人郝润德第一个出镜说出“说好普通话”,他也是当年参加普通话语音采集的学生之一。他现在是当地推广普通话的热心人士,“讲起这件事,充满自豪。不是我的自豪,是咱滦平的自豪”。
外国留学生向石俊永老师学汉语
多年形成标准音
多年的历史断层,“洗”掉了滦平原先的方言;满清旗民在滦平开田建庄,又让滦平成为北京官话的推广区。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是普通话的标准定义。
百度一下“普通话”,其中专门列了一条——年9月21日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与省政府共同举办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重点活动在省滦平县举行。
为什么是滦平?“60多年前发现这个‘地儿’,多年前形成这个‘味儿’。”滦平县县长崔瑞祥的儿化音引来众笑。
滦平与普通话的故事,要从多年前的明朝说起。
明朝初年,经过数十年与蒙古政权的征伐拉锯,中原地区人口锐减。从人口相对稳定的地区移民,成为明朝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首要选择。
地处山区、受战乱影响相对较小、人口稳定的北部山区成为人口内迁的重要基地。滦平有个小兴州,是古北口外百姓在明初集中内迁的出发地。近年来,经常有保定以及山东、河南等地的人来这里寻根问祖。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作出了一个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决策:迁都北京。为集中力量加强对北京城的防守,朱棣下令将古北口外的居民和军队全部撤回长城以内,固守长城,在长城外很大范围形成军事隔离区,实际上也是一片无人区,未经允许,严禁垦殖,而滦平就处在这个无人区的最南边。这样的情况,一直到清初再次从北京周边向滦平移民开荒才得以改变。
“滦平明代以前的方言究竟是怎样的,现在已无从考证。明代滦平多年的历史断层,像磁带消磁一样,‘洗’掉了原来的方言,滦平成了一盘等待录音的空白磁带。”滦平县政协副主席王国平说。
清朝建立,滦平就从长城边塞弃地成为多民族融合的走廊。王国平介绍,清朝顺治帝曾在这里建行宫、驿站,派兵驻守。后康熙帝在承德兴建避暑山庄,滦平更成为往来承德与北京的重要通道。康熙、乾隆、嘉庆、咸丰4位皇帝往返途经此区域余次。现在境内还有清代御路遗址5条、行宫遗址8处。
在清朝前期,很长时间里,滦平都是由皇家内务府直管,直到乾隆四十三年,才改喀喇河屯厅为滦平县,县名取“滦河无患,民得平安”之意。
清顺治朝实行圈地令,北京周边满汉之间的土地矛盾越来越激烈。到康熙朝,为了缓和矛盾,解决人地紧张,清政府开始鼓励旗人到古北口外开发无主荒地。
包括皇家内务府直管的皇庄、王府直管的王庄和八旗各级官兵所有的旗庄,纷纷建立“口外庄田”。根据《民国档案》的记载,直到清末,滦平境内共建有皇庄24个,王庄、旗庄多个,形成了当时滦平境内的主体村落,金沟屯就是旗庄之一。
金沟屯79岁的老人周景明介绍:“金沟屯是清朝康熙时候,由焦、牛、敖、白四姓旗人从古北口内北京密云迁过来建立的。连这个金沟屯的名字也是从密云那边复制过来的。”
“当时在这里建庄,就是看中这里的水土好”,周景明说,“村子南面多米就是滦河,金沟屯所在的地方是一片肥沃的河谷盆地。但整个滦平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这里以前与外界的交通很不方便,人口流动不大,现在村子里的四姓还是村里的大姓。即便迁进一些外姓,口音也很快同化了”。
“口外建庄”的过程,恰好与北京官话的普及同步。这一过程也需要追本溯源。早在明朝,官方语言为南京官话,以金陵雅言为标准音,以《洪武正韵》为规范。永乐年间迁都北京,随之而来的南京话又成为当时北京语音的基础。满清入主北京以后,朝廷积极学习汉文化特别是语言文化。满族人学说的北京话,逐步成为清代推广的新的北京官话。这个时期,恰好是满清旗民在滦平开田建庄的高峰时期。
王国平认为,庄田与京城交往密切,受当时北京官话影响较大。滦平既然像是空白磁带,大量来源多样的移民没有强势方言,通用的就是清朝推广的北京官话,可以说在清朝时滦平就是北京官话推广的先行区。
他解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滦平话,受北京官话影响很深,演变中也具备了自己的特点,比如直接、清晰、明确。也许这些恰好符合推广的标准吧。”
从清末到民国,再经过新文化运动,影响广泛的北京官话最终成为普通话的前身。
网友版全国普通话排行榜原文
最后一名:广东人。
广东人的普通话,让听的人有种要自杀的冲动,最蛋疼的是听了半天还不知道在说什么。
广东说普通话最差的地方当属雷州半岛以及粤东潮汕地区。
第31名:广西
其实广东广西真的很难对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分出高低,广西人说普通话也是简直要人命的地步。
跟广西人接触过的应该知道,不解释。
第30名:海南省
我相信本吧接触海南省的人确实不多,海南来内地的人也不多,海南同胞的普通话说的烂可以理解。
但事实归事实,普通话烂就是烂。
华南地区的广东广西海南垫底,恭喜华南地区
第29名:福建省
福建人说话永远摆脱不了闽南语的影子,所以福建人说普通话就很像台湾人讲国语,发言不标准。
见过电视上台湾人讲普通话没有?
就是那么滑稽
第28名:香港
这个地方的普通话水平我就不解释了。大家都知道的。
第27名:澳门
这个地方的普通话水平我也不解释了。大家知道就好了。
第26名:台湾省
这个还没有回到祖国的孩子依然在我们的省份之内,
普通话水平我也不解释了。
呵呵,大家没有意见吧?
第25名:新疆
新疆的汉人大多数的普通话很好,因为都是内地搬过去的。
但是不要忘了新疆的汉人所占比例只有40%,剩下的全部是少数民族。
当然切糕占了50%多,自然普通话水平受到牵连。
第24名:西藏
在这个藏族占了总人口90%的地方,无论你说着多么流利的普通话依然没人能够和你交流。
去过西藏的都表示手语能力进步了不少。
怪不得这些地方跟我们感觉不是一个世界,语言不通啊。交流也少啊。
第23名:青海省
青海虽然不是自治区,但是少数民族还是占了该省的60%,而且经济落后,教育多是用方言,普通话推行不够彻底,走到青海除了城市里面,农村依然是行不通的。
第22名:贵州省
贵州省排名比较低,我知道贵州人要那少数民族来解释了。
贵州的方言隶属于西南官话,也就是四川话。
又因为四川话比较接近普通话,所以贵州话还是能听懂、
但是从贵州人的口里面出来的普通话,很明显,一定就知道。
音调完全被贵州人颠覆了。发音也很特别。
第21名:云南省
西南片区和华南片区都是一个悲剧,
这个地方的人说普通话始终带有浓重的方言韵味,滇普,贵普,川普。。。
云南的少数民族比较多,但都是没有形成自己文字的少数民族,所以嘛,云南的普通话确实说的不好。
第20名:四川
相信四川人大家都接触过吧?
将近一亿的人口,外出务工的有将近万,这个数字的背后是让全国人民几乎都见识了四川人的普通话,确实带有浓重的四川话影子,川普非常严重。
有人说四川话垫底?
个人觉得还不至于,比起广东广西的来说还是好了不少。
四川幽默风趣,听川普的同时也能当成一种娱乐嘛。
第19名:重庆
说白了,整个南方在普通话方面都是硬伤。
重庆人和四川人完全就是一个模样。分不出高低。
但是重庆的城市覆盖面积比四川大,受教育程度比四川高,普通话应该要比四川话高出。
自从川渝分家后一直唇枪舌战的川渝不要因为我的这个排名再打口水仗哈。
话说重庆也不是跟四川过不去,主要是跟成都过不去。
西部双城之争说的就是成都和重庆。
第18名:甘肃
甘肃人的方言听过没有?那叫一个难听啊。
甘肃人说普通话总是很含糊,听不清楚,本吊没有接触过甘肃人,甘肃话也不是很懂。
但总觉得甘肃人普通话怪怪的。但是比较是北方嘛,普通话总得要比南方好些。
本吊表示此前被兰州的女朋友不止一次嘲笑普通话太烂了。
叫我大四川情何以堪。
第17名:江西
江西人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
喜欢把热念成乐(LE),大家记住啊,以后江西人说好乐啊不是代表他们开心,是表示温度太高了。
从这个便可以看出江西人的普通话水平。
确实不敢恭维。中游的位置可以了。呵呵
第16名:陕西
虽然陕西是北方,但普通话确实不怎么样。
陕南说四川话,北方上面的话又带这一股黄土味儿,
不过北方的普通话在怎么差都不至于差成南方这样,
第15名:河南
要说河南人说普通话吧,有气无力的。不硬朗。
跟他们的作风有点差池。
最讨厌的也是河南人走遍了中国都说的一口河南话,
我知道河南话接近普通话,能听懂,但毕竟不是普通话,听起来怪别扭的。
河南人得改改你毛病,不要走遍天下都是那一口河南话,不要以为人家能听懂就无所谓了,殊不知其实很反感。
第14名:湖南
湖南有部分人也说四川话,但是为啥就听不到川普呢?
真心觉得湖南人说普通话还可以。
这个位置合适吧?
第13名:湖北
想起湖北就想起美女了。湖北的女孩子其实比大四川的好,本吊这样觉得而已。
普通话很棒、
接触了不少的湖北人,说的普通话挑不出毛病,当然和播音员比还又点夸张。
第12名:宁夏
大多数宁夏人说的是普通话,但是宁夏话和普通话的区别主要在韵母和音调上
声母基本上没变化。所以还好。
第11,10,9名:东北三省
东北官话和冀鲁官话
东北话尽管分属于三种不同的官话大方言区,不过内部有着较一致的特点,例如其声调(特别是阴平的调值)就有极其相似的一面。因此,尽管沈阳话和大连话分属于东北官话和冀鲁官话,但外地人很容易从中听出相同的“东北味”来。(小沈阳那样)。普通话应该还可以,同学去那边读书回来改变还不错。
第8名:山东
山东境内的方言分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一般所谓的“山东话”就是指冀鲁官话中的济南话一类的方言,其他的冀鲁官话还有滨州话、德州话等。(完全百度)。不过有个朋友山东的普通话真的好,连他妈的都很不错。
第7名:
方言是最接近普通话的。也许这和北京处于省的地理包围之中是分不开的,而普通话又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因此,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最主要是语音的差异而不是词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在词汇上就完全相同。
第6名:天津
天津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上的差异并不十分严重。因为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而天津离北京并不太远,并且都属于北方方言。但天津方言的语音也有其自己的特点,与普通话不一致的地方也是显而易见。
第5名:江苏
第4名:浙江
第3名:安徽
第2名:北京
第1名:原热河省
包括现在的省承德市、辽宁省朝阳市、辽宁省阜新市、内蒙古赤峰市)普通话所谓的北京官话就是热河地区的方言。
(以上言论完全不代表本编立场~~~)
来源|《人民日报》10月15日假日生活版
作者|汪晓东、杨倩、温素威、于洋
深度聚焦媒体转型中的播音主持行业
治疗白癜风的中药有哪些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专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