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明也获得了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和政府管理学院的两个硕士学位,2010年7月又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政治学博士学位
下一页
在西藏,马新明和孙伶伶结交了很多“穷亲戚”,逢年过节,他俩都会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遇到孩子升学掏学费,遇到家人生病出医药费,竭尽所能为“亲戚”们解决实际困难2011年11月,马新明夫妇发起了为西藏高海拔农牧区孩子捐赠冬衣的“温暖行动”,与北京各界爱心人士共计为当雄、尼木、林周的10余所学校捐赠冬衣3000余套马新明说,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高原绽放,这是援藏的根本所在(光明日报记者 尕玛多吉)
对口援藏,就像一场接力赛20年来,一批接一批来自祖国内地的优秀干部、技术人员,怀着报效祖国、奉献边疆的信念,直面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和西藏日报藏文电子版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在雪域高原挥洒青春和热血,留下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援藏故事
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孙伶伶先后担任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西藏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当代西藏研究所副所长,主要承担《西藏研究》汉文版编辑、英文版创刊申请工作以及相关领域科研工作她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积极开展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调研,为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建言献策她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西藏自治区以及拉萨市的10多项重大课题和研究项目,发表成果近百万字由于表现突出,孙伶伶被西藏社科院连续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先进共产党员”
无悔援藏,谱写高原大爱人生
——记援藏博士夫妻马新明和孙伶伶
“我和伶伶走到一起,并同时选择西藏日报在线阅读援藏,有偶然因素,但共同的理想追求造成了这一必然结果”对于夫妻俩一同援藏,马新明这样解释
【1】【2】
作为第一对援藏夫妻、第一对博士、第一对北大校友、第一对两届援藏干部,马新明和孙伶伶格外引人注目4年来,从第六批转为第七批援藏干部,夫妻俩始终牢记援藏的使命与担当,全身心为西藏的发展、稳定和团结贡献力量
2010年4月,时任北京市委宣传部基层工作处处长的马新明决定援藏,回家征求妻子意见,得知妻子所在的单位中国社科院也正在选拔学者援藏于是,俩人产生了共同赴藏的想法,并提出了援藏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
马新明、孙伶伶夫妇援藏转眼已经4年多了由于高寒缺氧、气压偏低等原因,马新明血压偏高,头发日渐稀疏斑白,还患上了痛风对此,马新西藏日报2015招聘明说:“每每看到高原人灿烂、幸福的笑脸,伤痛仿佛瞬间减轻了许多,他们的笑脸是我工作不竭的动力”
马新明下基层时,与农牧民群众打成一片他常说:“我出身农民,和农牧民群众在一起,就是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有种亲切感和踏实感”
马新明和孙伶伶相识于中国政法大学,分别是学校男子和女子长跑冠军孙伶伶于1999年、2003年先后获得了北大法学院的硕士、博士学位出生于云南省丽江宁蒗彝族自治县一个贫困山寨的马新明,始终保持着“山里人”朴实、真诚的秉性孙伶伶坦言:“嫁给他时,他穷得只剩下一副铮铮铁骨,而我看中他的就是这一点”
四度春秋,抒写赤子家国情怀
马新明、孙伶伶夫妇在西藏“天湖”纳木错畔合影资料照片
“作为后备干部,拥有博士学位,又西藏日报藏文数字是少数民族,提拔升迁是早晚的事,何必辛苦到条件艰苦的西藏?”得知马新明报名援藏的消息,亲朋好友纷纷劝他三思而后行但他说:“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工作,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援藏期间,马新明以勤勉负责的工作、诚恳实在的为人、无私公正的品格、求真务实的作风,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他说:“做任何事情都不带私心,就能做到公正,做到光明磊落,做到义无反顾,做到问心无愧”4年来,他先后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拉萨市委副书记,同时兼任北京援藏总领队、北京对口援藏指挥部总指挥兼党委书记
比翼高原,追梦人生共同理想
雪顿节,是拉萨夏季最盛大的传统节日2010年7月,马新明刚进藏履职,还未完全适应高原反应2015年西藏日报,就被任命为雪顿节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开始马不停蹄地策划、筹备和推介由于这届雪顿节很成功,马新明成为连续三届雪顿节组织者,共策划推出展佛节、赛马节、商品交易会、徒步大会等60多项活动,藏戏和综艺演出80多场,招商100多个项目、300多亿元
原标题:援藏博士夫妻:写在“世界屋脊”的生命华章
写在“世界屋脊”的生命华章
白殿疯用醋安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