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送给学生的作文课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梭罗《瓦尔登湖》

写文章的精神

《红楼梦》有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对世事的洞明,对人情的练达即见识,见识需要的是沉淀与反思,需要的是质疑与否定。

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

——黑格尔

写作技巧其实也不是外在的,也是附着于内容之上的。

一篇妙文永远不是在写作技巧上争胜负,而是在认识论上显输赢。假如苦苦地就写作技巧的本身而去寻找技巧,常常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年(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年高考作文材料分析

1、两则引用,两个观点。

劳动的意义与价值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与现在的关联(三个不愿意、不尊重、不理解)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认识与思考希望与建议

3、演讲:强化身份认同针对性鼓动性

1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管子》有言:“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百姓不勤,遂有饥寒。管仲又说:“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耕织不仅是衣食之源,也是礼仪文明的基础。由此可知,勤以修身,劳可安邦。

回首历史,但凡伟人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黄帝建造屋宇,缝制衣冠,制造舟车,创制乐律;虞舜种田补鱼,烧制陶器,天下大和,百姓无事;苏秦熟读兵法,不舍昼夜,终有所成,名垂青史。无论是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的历史佳话,还是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无不展现着勤劳使人杰出的真理。

不仅如此,勤劳也是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原因之一。中华民族何以屹立不倒,绵延至今?有人说是外儒内法的治国之道,有人说是农耕文明的稳固保守,有人说是大海、大漠、大山对于外来文明的阻隔,也有人说是中华文化的包容和共生能力。诸如此类的回答,不胜枚举。我想,中华民族的延续性与长期扎根于农耕的中国人自然形成的勤劳淳朴、任劳任怨的精神特质也不无关系。因为勤劳,我们在黄河岸边的黄土地上留下了民族的足迹;因为勤劳,我们走过了坎坷屈辱的抵御列强的近代重生之路;因为勤劳,我们坚定不移、从容自信地追逐着我们的复兴之梦。

同学们,因为勤劳,我们也才有了闻名于世的国家名片。上面印着苍茫山脊上的万里长城,恢弘壮丽的兵马俑,庄重神圣的莫高窟,横跨世界屋脊的西藏铁路,深入海底的钻井平台,静默不言的跨海大桥,呼啸而过的中国高铁。当然,仔细看去,上面还写着一排无形的大字——勤劳的中国人。

反观当下,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却存在着回家葛优躺,洗衣靠父母,吃饭等人送,扫地不积极,学习变懒散等不正之风。英国有句谚语:“懒惰没有牙齿,但却可以吞噬人的智慧。”我想,长此以往,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生活的自理能力,更是求知的动力。有人说劳动的事可以交给人工智能,诚然,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科技给予了我们越来越多的便利。但是,科技也不可能完全解决我们人类的全部需要,相反,人类需要更高级的劳动和更高的智慧来管控科技。否则,被奴役的只会是我们自己。

在未来人工智能流行的年代里,我希望我们仍然能够时刻想起《平凡的世界》里那些在黄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们,想起那句:“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尊严的活着,劳动对每个人来说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需要,而是体现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任何劳动都会受人尊重。”

同学们,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2逐劳动之光,扬时代之帆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热爱劳动自古便是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在这片辽阔的神州大地上,人们一直是在用劳动创造财富与幸福,这是无可争议的。然而在我们当今的校园里,种种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劳动的声音如沙尘般扬起,遮蔽了青年人追逐梦想的视线。今天,就让我领大家一起去探讨吧——探劳动之真理,逐劳动之光,扬时代之帆!(开头联系命题材料,引出话题,内容扣题,思路清晰。)

劳动恰如时代洪流中的一叶小舟,载着青年人逆流而上,到达理想彼岸。“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是范成大笔下的劳动图景;“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这是绵延至今的热爱劳动的传统。我们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总有劳动的旋律回响其中。(引用经典诗句,从诗词歌赋里寻找“劳动者”的身影,内容紧扣“逐劳动之光”。)改革开放的巨幅画卷中更是少不了劳动者的身影,是辛勤的劳动让他们闪耀出时代光芒,照亮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贵州遵义的黄大发身体力行,用艰辛劳动开凿出“天渠”,为百姓创造福祉;工程师林鸣十年筑桥,用创新劳动联通港珠澳,奏响梦想华章。人们纷纷为这些热爱劳动的身影点赞,又将目光投向下一代青年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且看钢铁工匠在火花激荡中燃烧梦想,挑山工在陡峭天梯上攀登高峰,无数个体的刻苦劳动,汇成江河,才有国势滔滔。吾辈青年,怎甘落后?唯秉承劳动之光,奋力前行,书写我辈风流!(从“改革开放的巨幅画卷中”寻找“劳动者的身影”,转入现实,紧扣“扬时代之帆”。素材方面,既有黄大发、林鸣等具体的实例,也有“钢铁工匠”“挑山工”等笼统的概述,由点到面,由“个体”到“吾辈青年”,论证有力。)

时代赋予劳动以新意,鼓舞青年人用劳动开创未来,成就强国之梦。或许有同学认为,学生劳动是浪费学习时间、浪费体力,分明多此一举,大可假借他人抑或人工智能之手取而代之。错!纵使学习繁忙,科技发展,我们也应热爱劳动,在不断的实践体验中端正劳动态度,培养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在时代中重焕青春光彩。(再次联系命题材料,扣题。一个“错”字,干脆有力。)是啊,同学们,当你们沉迷于学习之时,不妨抬头看看窗外,想一想,是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科技高速发展的背后,是谁昼夜不分艰苦劳动发明创造?“墨子号”冲天,“嫦娥四号”探月,“天眼”织网,哪一样缺少劳动之光?除了智慧,还需要付出多少汗水,花费多少气力?时代潮流并没有遮掩劳动的光芒,反而将其无限放大,照亮青年前进之路。时代在变,劳动的价值永不变。(反问和短句的运用,使文章语气铿锵,论述更有气势。)

逐劳动之光,扬时代之帆;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紧扣材料中所倡议的内容,开始论述“从我做起”。部分考生对材料把握不够准确,通篇只讲“热爱劳动”的意义,不讲“希望与建议”,忽视了“从我做起”这一要点,导致失分。本文对“从我做起”的论述也有些简略,应该更充分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即使各种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劳动的时代杂音甚嚣尘上,我们青年人也要坚信:当今时代,奋斗是最生动的许国,劳动是最深刻的奋斗!我仿佛看到了不远的未来,不少同龄人将劳动作为人生指南,在时代舞台中绽放青春。同学们,让我们从自身做起,逐劳动之光,扬时代之帆,热爱劳动吧!

以劳动之光,照耀青春花路;以青年之热情,重燃劳动盛焰。(突显主题,语言有号召性。)

亲爱的同学们,快来加入劳动者的队伍吧!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内容呈现

一、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试题分析

二、以全国卷一为例看如何谋篇

三、谋篇布局的几种方法:

三问六层法、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模板、

“引、析、提、联、结”论证结构

“立论、入据、结承、迭据、归纳”论证结构

四、别怕写高考作文

五、人民日报社论范文欣赏

六、备考重点

近些年作文题目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1.秉承一贯的命题立场,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考生自主发挥空间变大。

3.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rc/236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