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0周年70个瞬间
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从此掀开了这座城市的崭新一页。70年历史长河中的70个画面,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带我们回到那一个个难忘的瞬间。历史是最好的借鉴,让我们在重温历史中感受峥嵘岁月带给我们的前行动力,共同创造上海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专题中大量图片来自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上海相册:70年70个瞬间》一书,特此致谢。
上海解放
原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成为新的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年10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了升旗典礼,五星红旗飘扬十里洋场。
海外赤子归国
年12月4日,从美国归来的原子物理学家赵忠尧教授(前排右二)抵达上海。新中国成立后,大量在海外的专家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归国,上海成为他们重要的中转站,也是其中一些人为新中国服务的落脚点。图片来源
解放日报
经济战役
上海解放之后,人民政权在经济领域又面临着投机商人的侵扰和美蒋的封锁,形势严峻。稳上海就是稳全国,中央调动全国力量,打赢了“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等经济战役。毛泽东评价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图为年7月,各地棉花运抵上海支援纺织厂生产。
人民广场开工
年9月7日,上海市人民广场举行开工典礼。这座解放前的“远东第一跑马场”,被改建为全体上海人民的乐园。
兴建工人新村
年6月26日,入住曹杨新村的第二天,两个工人孩子在草坪上散步。曹杨新村是上海新建的第一个工人新村,曾经是令人羡慕的新式住宅的代表,解决了工人群众居住条件差的实际问题。
第一百货新址开店
年9月28日,国营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在南京东路西藏路口的新址开始营业。从此,该店的营业面积、营业品种、销售规模长期在全国行业内雄踞榜首,成为“中华第一店”。
肇嘉浜改造
肇嘉浜曾经两岸棚户林肇嘉浜曾经两岸棚户林立、四周垃圾成山、河水黑臭刺鼻,被称为上海“龙须沟”。年10月,肇嘉浜改造工程启动,河浜被填平,昔日的臭水沟变成林荫大道,成为上海市区重要的交通动脉。
援助全国建设
年7月18日,名优秀五金工人从上海出发,支援第一汽车制造厂等重点建设工程,担负和他们一样任务的上海工人有一万余名。支援一汽建设,是上海不断支援国家重点建设的一个缩影。
“上海”手表享誉全国
年9月26日,中国第一块细马手表在上海试制成功。“上海”牌手表成为上海轻工业的骄傲,享誉全国,就发端于此。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年1月21日,上海市各界代表10万余人在雨中的人民广场出席了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当天下午2时整,时任副市长许建国宣布:“上海市这个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最集中的城市,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
文化广场成地标
过去的“逸园跑狗场”改建为文化广场,是解放初期上海市政建设中又一项伟大工程。年改建完成后,这里成为上海举行大型政治集会和文艺演出的重要场所。图为年9月,苏联新西伯利亚国立歌舞剧院芭蕾舞团在文化广场演出。
集中消灭钉螺
血吸虫病防治的重点是消灭钉螺。年5月,上海西郊八万大军分块消灭钉螺。同时,各郊县也纷纷开展群众性的防治运动。四个月后,上海的血吸虫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卫星城建设
闵行卫星城是上海第一座卫星城,建设过程中的“闵行一条街”是上海解放后第一个成街坊的完整建筑设计,一期工程于年完工。它住宅新颖、公共设施齐全、居民生活方便,成为全国闻名的新中国工业新城规划建设的样板。图为刚建成的“闵行一条街”街景。
“南京路上好八连”
年7月23日,《解放日报》刊登通讯《南京路上好八连》,并配发社论,介绍这支“拒腐蚀、永不沾”“身居闹市、一尘不染”的队伍乐于为人民群众做好事的先进事迹。好八连自此声名远扬,队伍的优良传统也保持至今。摄影
唐载青
中国首枚探空火箭飞天
年2月19日,上海市郊南汇县老港镇的一片沙滩上,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探空七号”模型成功试射,这是我国完全依靠本国力量发展探空火箭取得的首个具有工程意义的成果,也是上海航天事业的开端。
仿制红旗一号导弹
年8月,上海成立市第二机电工业局(即之后的上海航天局),负责上海导弹试制技术基地的建设和红旗一号导弹的仿制。后来,上海提前完成了该导弹的仿制任务。
上海电影获首届“百花奖”
年5月22日,郭沫若为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祝希娟赠送题匾。祝希娟是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红色娘子军》中的演员,此片还在这届百花奖评选中获得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谢晋)、最佳配角(陈强)。
断手获新生
年1月2日,我国首次成功实施断手再植手术,这在过去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上海的外科医生让它成为了可能。图为术后病人王存柏在医生陈中伟、钱允庆的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
虹桥机场成为国际机场
上海虹桥机场于年4月29日开通了上海解放后的第一条国际航线,成为国际机场。随着达卡、巴黎、亚的斯亚贝巴、苏黎世以及美国、日本航线的开通,虹桥机场逐渐成为中国通往世界的桥梁和窗口。
全球首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年9月17日,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的研究人员将人工合成的胰岛素注入小白鼠进行生物测试,获得成功。
上海石化奠基
年1月1日,位于上海金山卫的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热电厂破土奠基。它是年中央领导为解决人民穿衣问题、适应工业生产和出口援外亲自批准的大型重点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当时我国纺织系统以及上海市最大的基建项目。
欢庆粉碎“四人帮”
年10月24日晚,上海的南京路上,群众成群结队涌上街头,擎彩旗举横幅,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庆祝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革”,挽救了党、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摄影/夏永烈
恢复高考
年12月11日,恢复高考后,上海考生步入考场。当年10月,上海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成立了招生委员会,开始了高等学校的招生工作。许多人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成为国家各行业建设的急需人才。
兴建宝钢
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项目——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于年12月23日在长江口畔打下了第一根桩,这是中国第一个新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经过数次重组,如今的宝武钢铁集团,已成为规模位列全球第二的“钢铁航母”。
外商广告亮相
年3月15日的上海《文汇报》刊登瑞士雷达表广告,成为20世纪60年代后中国报刊的第一条外商广告。同一天,上海电视台播出同类广告,是中国电视第一条外商广告。
十岁学童首留洋
年8月10日,经文化部批准,上海音乐学院附属音乐小学学生金力被派到英国伦敦梅纽因音乐学校学习。一个10岁的孩子出国学习,这在中国是第一次。图为年金力在广州度假期间,为来访的美国青少年交响乐团演奏,获得客人的赞赏。
生命科研新突破
年,中科院上海生化所首次人工合成完整的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图为研究人员正对合成品进行生物活力测定。这项科研的成功不仅加深了人们对遗传等生命现象的了解,而且带动了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等核酸类药物的研制和应用。
“振兴中华读书活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掀起前所未有的读书热潮。年3月,上海市总工会等酝酿发起读书活动,后来定名为“振兴中华”。活动得到党中央的重视和支持,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37年来成为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的著名品牌。
《小主人报》创刊
年7月15日,中国第一份由少年儿童自己创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纸———《小主人报》在上海创刊,报纸的采访和编辑全由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担任。
青少年计算机普及
年2月,邓小平视察上海,接见上海交通大学领导和部分教授,视察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参观上海市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汇报展。在“汇报展”观看小学生操作计算机时他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上海大众成立
年3月21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宣告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个轿车合资项目的诞生。从此,上海汽车工业驶上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闵行开发区建立
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发挥对外开放的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开发区以工业项目为主、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项目层次高、投资额高、技术含量高,真正成为改革开放的“示范窗口”。
上航开航
年1月,中国首家地方航空公司——上海航空公司正式开航。年1月28日,东航换股吸收合并上航的联合重组顺利完成,上航成为新东航的成员企业。图为上航早期的飞机。
“菜篮子”工程启动
年8月11日,上海市委市政府联合召开副食品工作会议,以建立蔬菜和副食品生产基地为主要内容的第一轮“菜篮子”工程启动。连续多年的工程建设后,上海蔬菜、副食品供应日益充足,市民需要凭票购买的场景一去不复返。
第一条高速公路通车
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于年10月31日通车,便捷的交通吸引了更多国内外企业到嘉定投资。它开启了上海和中国公路建设的新时代。
市长咨询会观察世界
年10月9日,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第一次会议在西郊宾馆举行。世界各地的知名企业家受邀来到上海,与市领导共议上海发展大计。30年间,一年一度的咨询会议不仅给申城带来了全球最先进的理念,也打开了观察学习世界的窗口。
浦东开发开放
年4月,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开发开放浦东。5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和上海市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同时挂牌。浦东的开发开放,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上交所开业
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标志着中国已经开展了4年的股票柜台交易进入全新的交易所时代,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大幕就此拉开。
南浦大桥通车
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座越江大桥,它于年12月1日正式通车,圆了上海市民“一桥跨过黄浦江”的百年梦想。南浦大桥不仅缓解了“过江难”的问题,而且对浦东开发开放意义深远。
股票“大卖场”
年5月,上交所全面取消交易价格限制,股市立即牛气冲天,股民数量迅速增加,但交易网点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个问题,上交所在上海文化广场设置了一个超大型的证券营业部,最多时入场证券公司有多家,成为股票“大卖场”。
上海地铁通车
年1月10日,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徐家汇-锦江乐园)6.6公里率先试通车,作为观光段试运营。同年5月28日,锦江乐园站开出上海历史上第一班载客地铁列车,实现了上海地铁“零”的突破。
凝聚力工程
20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大规模建设让一些群众面临不少生活困难,华阳街道党政干部开展大规模走访,关心群众的一系列工作。年,《解放日报》就此刊登通讯并配发评论员文章《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凝聚力工程”这个基层党建品牌从华阳起步,走向全国。
纺织女工当“空嫂”
20世纪90年代,上海大规模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纺织业大量工人下岗。下岗工人再就业面临许多偏见,市纺织局和上海航空公司打破这种偏见,在纺织女工中招“空嫂”。年3月,18名纺织女工变身“空嫂”飞上蓝天。
兴建上海化工区
年8月,上海市决定在金山和奉贤交界的漕泾地区兴建以石化产品为主的上海化学工业区,它是第一个获得国家批准的石油和精细化工开发区。目前,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异氰酸酯、国内最大的聚碳酸酯生产基地。
上海图书馆新馆开放
上海图书馆位于淮海中路的新馆于年5月全面开放。一流的建筑、质量、设备、环境,使之成为世界十大图书馆之一。
苏州河治理
苏州河见证了上海工业的发展进程,也付出了被污染的沉重代价。为了彻底治理好苏州河,上海成立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当时在全国是首创。年5月14日,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启动,年河流干流已基本消除黑臭。年,四期工程启动。
温情援藏
年9月15日,日喀则上海广场竣工。这是上海首批对口援藏干部联络组推进落实的“头号工程”,是第一、二批对口援藏干部同心协力完成的重大实事。“好中选优”“选优挑强”出来的一批批援藏干部,为对口支援的西藏日喀则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南京路步行街开通
年9月20日,南京路步行街建成开通。这条步行街的改造,充分吸收了古今中外的商业精华,集“购物、旅游、休闲、商务、展示”五大功能于一体,享有“中华商业第一街”的美誉。
卢浦大桥开建
卢浦大桥在许多人眼中是最美丽的黄浦江大桥,夜幕中的大桥如长虹卧波、飞架两岸。大桥于年10月18日开建,当时考虑到桥梁除本身的通行功能外,还要有塑造城市景观的作用,如果再建斜拉桥,黄浦江上的桥型就太单调了,所以决定建拱桥,造就了今天的卢浦大桥美景。
延中绿地开放
年7月1日,延安中路大型公共绿地对外开放。延中绿地是中国山水园林和历史文化和谐交融的典范,成为集观赏游览、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开放式都市花园。它的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中心城区热岛效应、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重大举措。
网球大师杯来到上海
网球大师杯赛于当年11月在上海浦东的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这是世界最高级别男子网球赛事的大师杯首次来到亚洲、来到发展中国家。
抗击“非典”
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打赢应对“非典”的防疫战争,将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一线医务人员实现“零感染”,2.9万多家外资企业无一撤离。图为疫情期间,上海大宁路街道居民仔细阅读“非典”防范指导。
上海光源打开“慧眼”
年12月25日,位于上海张江高科的上海同步辐射光源(SSRF)开工,这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科学装置,投资超过12亿元人民币。上海光源使人们能够在原子和分子尺度上观察物质的微观世界,已被应用到许多研究领域,其性能水平、运行开放和成果产出在国际同类装置中名列前茅。
洋山深水港开港
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开港,它成为中国最大的集装箱深水港。洋山深水港区投入运营,改写了上海没有-15米以上深水航道和深水码头、泊位的历史;它与洋山保税港区互为依托,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工程。
自主品牌荣威亮相
打造自主品牌是上汽人多年的梦想。年10月,上汽集团第一款自主品牌汽车荣威正式亮相,它是国内第一款广泛使用欧洲高档车技术的中高级轿车,各项技术指标在国内自主品牌车型中处于领先地位。
永不拓宽的马路
年9月,上海市政府将64条马路纳入了一类历史风貌道路保护名单,承诺“永不拓宽”,规定街道两侧的建筑风格、尺度都要保持历史原貌。这些道路集中体现着上海的历史文化,保存着城市原汁原味的风貌。
援助汶川地震灾区
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上海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抢险队、医疗队千里驰援灾区。图为年5月16日傍晚,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应急救援队成功救出被埋小时的映秀小学三年级学生尚婷。
上海长江隧桥通车
年10月31日,上海长江隧桥通车。这是世界规模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结束了崇明岛与陆地不相连的历史。长江隧桥通车后,从上海浦东到崇明岛仅需20分钟车程。
上海世博会举行
年上海世博会是继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会。天的会期里,个参展方和万人次的参观游客,通过展示、论坛、表演等形式,一起探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生动诠释了“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理念。
家庭医生守护健康
年5月17日,上海明确提出建立家庭医生制度的要求,在10个区开展试点。年3月起,推广到全市范围。从管理单个疾病到管理居民健康,家庭医生成为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市民热线开通
年,上海市政府决定将原多条政务服务热线归于“一号通”。当年10月8日,上海市民服务热线开通试运行,以优质高效服务获得了广泛好评。
上海自贸区挂牌
年9月29日,中国大陆首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仪式在上海浦东外高桥举行。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制度创新倒逼深化改革的“国家试验”由此展开。
楼宇党建“金领驿站”
年8月,第一个“金领驿站”的建成,标志着陆家嘴金融城楼宇党建进入3.0时代。“金领驿站”根据青年白领的需求精准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贴心服务,已经成为陆家嘴白领的心灵家园、“解忧杂货铺”。
建设全球科创中心
年5月,上海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4年多以来,从思维突破到制度供给,从科研助力到成果转化,逐步形成了具有包容、合作、共赢性质的“上海模式”。图为五角场,位于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的杨浦区。
上海迪士尼开园
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开园,这是全球第六座迪士尼乐园。上海迪士尼开园不到一年时间,客流量就突破0万大关,创下纪录。上海迪士尼的“寻梦之旅”持续深入,为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浦江两岸45公里贯通
年12月31日,黄浦江两岸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贯通,浦江两岸的生产岸线逐步让位于生活岸线,成为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示范区。“世界级滨水公共开放空间”必将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品质象征。
C首飞成功
年5月5日,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大型客机C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首飞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中华民族百年的“大飞机梦”取得历史性突破,中国飞机制造业真正走出了一条自主研制的大发展之路。
首届进博会举办
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举办进博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
科创板开锣
年7月22日上午9时30分,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共同鸣锣,首批25家公司集体挂牌的科创板正式开市交易。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吹响了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号角,是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大背景下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作用的重要举措。
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揭牌
年8月20日上午,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首批13家企业获颁最新的营业执照。距离上海市中心75公里的临港,成为中国实施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与支点。摄影/陈正宝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