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党性修养,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深入开展,3月23日下午,琼结县人民法院组织全体干警来到谭冠三将军纪念园开展“追忆革命前辈弘扬老西藏精神”教育活动,缅怀先烈丰功伟绩,接受红色传统教育。活动中,琼结县人民法院干警在谭冠三将军墓前鞠躬致敬,并在讲解员的解说下参观谭冠三纪念馆。干警在参观中详细了解了谭冠三将军在西藏和平解放和建设新西藏历程中的丰功伟绩以及积极投身革命的光辉事迹,重温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通过参观珍贵的历史遗物和图片影像资料,一幕幕感人的革命场景,让现场的干警们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升华,深刻感悟到谭冠三将军以及老一辈革命同志发扬的老西藏精神,备受感动。干警们参观到新旧西藏对比展时纷纷表示,我们要好好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继承和弘扬“老西藏精神”,同时作为新时代法院干警,我们更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努力提高个人修养,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继承好革命先辈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和坚定执着的忠诚品格,立足本职、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新时代法院工作贡献力量!活动最后,全体干警在党组书记、院长解松娟的带领下,面对谭冠三将军塑像,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让我们一起了解谭冠三将军的事迹谭冠三(年一年12月6日),曾用名谭才儒、谭年春。是湖南省耒阳市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谭冠三,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谭冠三中将年参加秋收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需处文书、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一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第三十四师训练队队长、第十二师特务连政治委员、第三十四团政治委员兼特派员、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三十六团政治委员、红三军第九师二十五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巡视员、陕甘支队第四大队政治部主任。长征和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秘书科长、冀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分区兼七支队政治委员、南进支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纵队政治部主任、中共豫皖苏八地委书记兼分区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十八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藏军区政治委员、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第二书记、监委书记、西藏政协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长、成都军区顾问。
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年12月6日,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原成都军区顾问谭冠三因病在成都逝世。
年6月,谭冠三进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成为抗大一期生。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谭冠三时任抗大政治部秘书科科长。年5月,冀中主力部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并成立冀中军区。11月24日,为加强对冀中区的领导,增强冀中区的抗日武装力量,中共中央决定:贺龙所部八路军一二O师挺进冀中,同时派程子华带一部分干部去冀中,程子华担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政委。谭冠三跟着程子华来到冀中,历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冀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政委兼七支队政委,参加开辟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谈起谭冠三,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曾一语双关地说过:"和谭冠三这样的同志一起共事,我们真的要弹冠相庆了!"
年春,谭冠三担任冀中军区南进支队政委,率部到冀鲁豫边区开展抗日反顽游击战争,参与应对国民党军石友三部的军事摩擦,毛泽东曾幽默地说起:"以三对三,冠能盖石。"年春,冀鲁豫边区局势相对稳定后,他赴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为成为"政工名将"奠定了更加扎实的理论根基。
年8月,内战在即,谭冠三重新奔赴前线,历任冀中纵队(司令员杨成武)政治部主任、中共豫皖苏八地委书记兼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第八军分区政委,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八军政委,与老战友张国华一道率部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挺进大西南,参与成都会战。
年7月24日,主动要求前往拉萨劝和的藏族爱国人士格达活佛到达昌都,但西藏地方当局中的反动势力不仅拒绝谈判,反而在帝国主义分子策划下,害死了格达活佛,并扩大武装,购置武器,将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二布防于昌都及其周围地区,企图阻止解放军西进。从10月6日开始到24日,在张国华、谭冠三指挥下,以第十八军为主力,发起昌都战役。在纵约千里、横约五百里,气候恶劣,地理条件复杂的地区组织战役,困难极大。但是,由于张国华大胆实施了正面攻击和迂回包围的战术,谭冠三对部队进行了吃大苦、耐大劳、英勇作战等方面教育,所以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为和平解放西藏创造了有利条件。
年春,响应中央人民政府和平解放西藏的号召,西藏地方当局派出代表团前往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谈判。5月23日,双方签署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共十七条。《协议》的签订,宣告了西藏和平解放。5月25日,中央军委按照《协议》规定,命令进藏部队分路进驻西藏。
在接受进军西藏任务后,谭冠三根据邓小平"政治重于军事"的指示,立即派出先遣人员,深入藏区搜集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调查西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并亲自到成都邀请熟悉西藏情况的专家、学者进行座谈。在此基础上,他与张国华一起研究制定了《进军西藏守则》发给部队,反复深入地进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教育。通过教育,提高了部队的政策观念,消除了由于对西藏情况缺乏全面了解而产生的种种顾虑,为执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础。
年8月28日,张国华、谭冠三率部向拉萨进发。风雪茫茫,山路崎岖,谭冠三感慨地说:"人说蜀道难,我看西藏的路就更难了!不过,在我们共产党人面前,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的!"集几十年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他深知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在西藏的特定环境下,坚决、准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显得特别重要。为了尊重藏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他在行军途中,同大家一样不进寺庙,不住民房,宁肯露宿在冰冻雪地。10月26日,部队顺利进驻拉萨。当月的新华社拉萨三十日电记下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幕: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在张国华、谭冠三两将军率领下已于二十六日胜利进抵拉萨。拉萨各界人民两万人于当日盛大集会,热烈欢迎张、谭两将军及全体指战员。当部队入城时,西藏地方政府噶伦以下重要僧俗官员均前往郊外搭设帐篷迎候,进藏部队先遣部队和西藏地方军队亦至郊区列队欢迎。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张经武将军和张、谭诸将军以及西藏地方政府六位噶伦和代理噶伦并在郊外检阅了进藏部队。
张国华、谭冠三统率的十八军,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很快就让西藏人民领略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形象。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新华社记者集体写作"的《记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进入拉萨》,文中这样描述十八军将士:经过两个多月连续行军,翻越了千山万水,饱经风雪的战士们,个个精神饱满,整齐雄壮地通过检阅台前。西藏僧俗人民看到一列列新式轻重武器,和战士们雄赳赳地走过时,都表现无限的兴奋和喜悦,他们简直不相信这就是刚刚跋涉过千山万水的军队。士气如虹,军容严整,军长张国华有功,政委谭冠三同样有功。
解放军进藏之初,因为公路尚未修通,部队主副食供应十分困难,部队、机关只好吃豌豆、胡豆、青稞麦粒充饥。西藏少数分裂主义分子背弃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趁机封锁粮食,扬言"要把解放军饿跑"!在这艰难时刻,遵照党中央、毛泽东"进军西藏,不吃地方"和邓小平"补给重于战斗"的指示,张国华、谭冠三提出了"开荒生产,自力更生,站住脚跟,建设西藏,保卫边防"等战略方针和响亮口号。
年8月,谭冠三大力支持创办了西藏军区第一个农场"八一农场",并经常到农场去参加劳动。他参加劳动不是挖几锹,做个样子就走,而是常常住在"八一农场",和藏汉农工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那时,他住在一个被称为"罐头盒房子"的土屋里:墙是草皮垒的,屋顶是用罐头盒铁皮盖的。在高原日夜温差大的情况下,中午热得他汗流浃背,半夜冷得他四肢僵冻!边防战士们见年过半百的谭政委,和大家同甘共苦,开荒的劲头越来越大。经过一年艰苦努力,军区"八一农场"和机关部队的庄稼蔬菜,获得了丰收,大大鼓舞了驻藏部队长期建设边疆的勇气和信心。
年秋收时节,谭冠三特意邀请了西藏的爱国上层人士和妇联、青年联谊会的男女老少,到"八一农场"参观,其中,有阿沛·阿旺晋美夫妇,有达赖喇嘛的母亲等。"八一农场"附近的藏族群众也闻讯赶来参观。这不仅大大鼓舞了藏族人民建设家园的信心,而且让西藏上层朋友和广大群众真正相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的的确确是各族人民的子弟兵,是来帮助西藏人民发展生产,建设祖国边疆的。他们亲切地称解放军是"新汉人"、"西藏的红军",是"菩萨兵"。
谭冠三常常对战士们说:"咱们在世界屋脊、风雪高原搞生产,撒下的不仅是萝卜种子,白菜种子,而且是希望的种子,团结的种子,富裕繁荣的种子啊!"正如他所预言的那样:过去很少种菜、蔬菜品种极少的西藏高原,如今已种出了番茄、辣椒、黄瓜、芹菜、菠菜等十几种蔬菜。西藏军区各农场和广大部队实现了蔬菜自给或部分自给,西藏地方上的农场和农民的土地上,也长出了又鲜又嫩的蔬菜。
西藏高原过去缺少水果,吃水果很困难,须从内地运去,路途遥远,运到拉萨,坏的多、价格高。谭冠三积极支持"八一农场"试种苹果,批准农场去山东、河南等地买苹果苗,请苹果种植专家来西藏指导,他自己还在他的住地开垦了一个小苹果园做实验。他回内地开会,常常带回一些果树苗。经过他的辛勤劳动和精心栽培,他的小苹果园比"八一农场"的苹果树早一年结果,有一棵竟收了二百多斤苹果。政委苹果园丰收,带动了军区各个农场和部队。
除了关心种菜和水果外,谭冠三还十分注意在藏族群众中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他嘱咐农场场长刘国玺,把那些孤苦伶仃的藏族流浪儿收留进来当农工。有的藏族孤儿,随父母来拉萨朝佛,经过长途跋涉,父母死了,孩子流落街头,挣扎在死亡线上。看见"八一农场"丰收的粮食、蔬菜,流浪儿们看到了生路,看到了希望,纷纷要求加入农场。他们在农场得到了温饱,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如今,西藏高原的苹果不仅年年丰收,做到苹果自给,而且品种越来越多,质地优良,嫁接的"高原红",一个苹果有半斤重。还有黄香蕉、红香蕉、苹果梨等优良品种。吃果不忘育果人,谭冠三的试种之功是不能忘记的。
年5月,在张国华、谭冠三主持下,中共西藏工委拟定《平叛工作中几个问题的决定(草案)》,制定了十三个方面的政策和执行办法,党中央在批复中指出:"这个方案所制定的各项政策,都是正确的。"到年10月,平叛作战胜利结束。
在平息叛乱的同时,根据党中央"边平叛,边改革"的方针,西藏进行了彻底摧毁封建农奴制度的民主改革运动。党中央制定的西藏民主改革政策,对爱国的农奴主的土地实行赎买政策(由国家出钱买农奴主的土地,分给农奴),这是马列主义和西藏实际相结合的范例。谭冠三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忠实地执行了这一政策。有的爱国朋友不愿接受赎买金,他再三地、真诚地劝他们收下。这样,即使西藏农奴分得了土地,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又维护了爱国朋友的利益,增强了民族团结。在民主改革期间,谭冠三还十分注意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集中集体的智慧,研究制定了符合西藏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使西藏民主改革顺利进行,取得了伟大胜利。接着,党中央指示,稳定个体所有制,发展个体经济。谭冠三、张国华团结西藏工委"一班人",带领全区人民坚决执行这一指示,使西藏人心稳定,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称颂民主改革使西藏稳定发展这一段时间,是西藏第一个"黄金时代"。
按照规定,高级干部可以回内地休假。可是,谭冠三在西藏高原戎马戍边先后十二年,很少休假。他热爱西藏人民、热爱边疆山河,对西藏一草一木都有极深的感情。他曾带着农业技术员步行勘察拉萨河两岸的土地,亲自收集了十二口袋草籽和土壤标本,号召、组织部队开荒种菜、种草、种树。他自己开了一片地,除种菜、栽苹果外,还种树苗。
年底,谭冠三调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长、党组第一副书记。在林彪、"四人帮"狂喊"砸烂公检法"的极端险恶情况下,他为保护老干部和广大群众,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受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他在被关押期间,面对"四人帮"的淫威,坚持原则,毫不屈服,表现了共产党人光明磊落、刚直不阿的崇高品德。年起,谭冠三历任成都军区顾问,全国政协第四、第五届常委。
年12月6日,曾在祖国边疆立下赫赫功勋的谭冠三辞世。临终之前,他向党提出了惟一的请求:"我死之后,请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年8月1日,根据他的遗愿,西藏自治区党政军民怀着深厚的感情,在拉萨"八一农场"苹果园隆重举行了谭冠三骨灰安放仪式。
来源:琼结法院
编辑:琼结法院田宇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