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中国考古学考古发现之外的

年是中国考古学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大部分重要的考古发现已经在近期的《中国文物报》上作为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候选项目刊登。除了这些重要的考古发现之外,还有很多方面值得一提。

实验室考古深入人心

近年来,实验室考古的理念和方法日益深入人心。年,又有多项重要的考古发掘实施了实验室考古。主要有:江苏大云山汉墓、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西周贵族墓、呼伦贝尔岗嘎墓地、贵州遵义土司墓、“南海一号”的发掘等。实验室考古的开展,使一大批在田野发掘中因种种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完整起取的丝织品、漆木器等有机质文物和多件以相互叠压的状态出土的其他材质精美文物通过在室内的精细发掘和及时、有效地保护而被较为完好地起取出来,并加以有效的保护,充分体现出这一方法对于清理易损、易坏文物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因而,也越来越受到各个考古机构的欢迎。

贵州遵义土司墓实验室考古现场

内蒙古岗嘎墓地东区墓葬套箱整取

境外考古引人瞩目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我国的多家考古机构纷纷派出考古队走出国门,赴邻国开展考古工作。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连续第三年派遣考古队赴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的明特配古城进行联合发掘,了解了该城址的修建年代、城墙结构及城内主要遗迹的分布,并对古城进行了高精度测绘。我们的敬业精神和田野考古方法得到了乌兹别克斯坦同行的赞扬。西北大学等单位的学者也对乌兹别克斯坦中南部的古代遗迹进行了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蒙古国的考古发掘已经进行了数年,取得了很好的收获。这些邻国的考古工作对于全面展示我国的考古理念和方法,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改善我国的国际形象,密切与周邻国家的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给予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

水下考古开启新篇   

本年度,在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下,水下考古迎来一个全新的局面。成立了中国水下考古中心及南海基地(海南)和北海基地(青岛)。该中心整合了全国水下考古力量,成为中国水下考古中心名符其实的“中心”,结束了迄今为止水下考古力量分散、各自为政的局面。着重实施了南海I号沉船发掘和保护工程、宁波小白礁沉船水下考古发掘(船体)、福建沿海水下文化遗产调查、福建平潭区域性水下调查、西沙水下文化遗产调查等项目。9月,在山东召开的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水下考古专用船——“中国考古01号”在青岛首航,中国考古学界终于有了第一条专门从事水下考古的船只,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秋季,“中国考古01”号对位于河北省唐山的东坑坨I号沉船进行了重点调查。与此同时,我国水下文物探测、保护技术体系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此外,还举行了数次围绕水下考古的学术研讨和交流,先后召开了中国首届“水下考古·宁波论坛”、“海疆万里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技术与海上丝路考古研讨会”(福建)、“聚焦舟船中国,联结海上世界”——中国古船研究学术研讨会(浙江)和全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山东)、东亚海洋考古学术研讨会(浙江)。

中国考古一号首航授旗

南海一号发掘现场

学术活动频繁举办

年度,各地的考古机构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召开的考古学的研讨会和论坛等共80多次。其中,有关史前时期的主要有:稻作农业起源与传播学术研讨会(浙江)、世界小米的起源与发展国际会议(内蒙古)、新乐文化学术研讨会(辽宁)、濮阳与华夏文明学术研讨会(河南)、崧泽文化学术研讨会(浙江)、马家窑文化国际学术论坛(甘肃)、“五千年文明见证”——纪念红山文化命名六十周年学术论坛(内蒙古)、柳湾墓地发掘30周年学术研讨会(青海)、“早期城址:聚落与社会——区域政体的形成”学术研讨会(山东)、“东部沿海史前玉器与史前文明”学术研讨会(山东)、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暨钱山漾遗址学术研讨会(浙江);有关夏商周时期的主要有:纪念二里头遗址发现55周年学术研讨会(北京)、甘肃玉门火烧沟与玉门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甘肃)、盘龙城遗址学术研讨会(湖北)、夏商周方国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四川)、中国青铜文化研究——洛阳论坛、纪念宝鸡斗鸡台考古80周年座谈会、“曾国考古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湖北)、曲曼遗址学术研讨会(新疆);有关秦汉至宋元明时期的主要有:江苏大云山汉墓出土遗迹遗物实验室考古中期研讨会(江苏)、汉代陵墓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江苏)、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湖南)、东亚都城考古暨邺城考古三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河北)、早期越窑及上虞禁山窑址学术研讨会(浙江)、隋炀帝与扬州国际学术讨论会(江苏)、敦煌石窟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甘肃)、巩县石窟学术研讨会(河南)、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粟特人在中国: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的新印证”(宁夏)、年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足石刻首次科学考察70周年纪念会(重庆)、蒙古族起源学术研讨会(内蒙古)。

钱山漾遗址学术研讨会

有关区域考古的有:黄淮七省考古工作会议(江苏)、河洛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学术研讨会(河南)、文化·族群·社会——黑龙江流域考古学术研讨会(黑龙江)。   有关科技考古和古代手工业考古的有:科技考古与手工业考古研讨会(北京)、全国第十二届科技考古研讨会(广东)、盐业考古与古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山东)、“冶金技术与中华文明发展学术研讨会”(北京)、“东亚地区生物考古学”国际研讨会(吉林)、“实验室考古呼伦贝尔论坛”(内蒙古)、敖汉史前农业考古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内蒙古)。

有关丝绸之路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年国际考古遗产管理科学委员会(icahm)年会(湖南)、国际音乐考古学术会议——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交流(河南)、海上丝路:人文交流与贸易往来研讨会(广东)、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甘肃)、全球视野下中国古代壁画的预防性保护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陕西)、第十二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四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第四届联席会议暨新型城镇化与大遗址保护研讨会(河南)。丝绸之路经济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题论坛(陕西)、全国第十三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安徽)、第九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安阳论坛(河南)。

这些学术会议的召开,使与会学者掌握了最新信息,交流了研究心得,有力地推动了学术的发展,透过这些学术活动,可以感受到中国考古学界浓厚的学术氛围、宽广的研究领域、较强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多学科结合的意识。

发掘报告相继出版

近十年来,国家文物局持续对考古发掘报告的出版给予经费资助,有力地推动了发掘报告的出版。年,一批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相继出版。据不完全统计,仅出版考古发掘报告的两家主力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年度就各出版了30部左右的考古发掘报告。

《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群(丁村遗址群-年发掘报告)》

本年度出版的考古发掘报告中,主要有:《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仙人洞与吊桶环》《广西田东么会洞遗址》《查海: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报告》《牛河梁》《浙北崧泽文化考古报告集(~)》《卞家山(上、下)》《象山塔山》《深圳咸头岭》《英德牛栏洞遗址:稻作起源与环境综合研究》《石峡遗址——~年考古发掘报告(上、下)》《安乡汤家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河北东黑山》《梁王城遗址发掘报告(史前卷上、下)》《宜昌杨家湾》《北城村:冀中平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李家崖》《蚌埠禹会村》《二里头(-)》《大辛庄遗址研究》《安阳大司空——年发掘报告》《金沙遗址考古发掘资料集(二)》《城坝遗址出土文物》《拜城多岗墓地》《石家庄元氏、鹿岛墓葬发掘报告》《平顶山黑庙墓地》《阿房宫考古发现与研究》《辉县汉墓》《隋唐洛阳城考古发掘报告》《邺城出土文物菁华》《邺城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藏地考古·西藏》《四川出土南朝石造像》《云冈石窟》中文版前7卷、《海上丝绸之路》《福建平潭大练岛元代沉船遗址》《八连城——年~年度渤海国东京故址田野考古报告》《唐史道洛墓》《上海唐宋元墓》《五代吴越国康陵》《盛唐风采:唐薛儆墓石椁线刻艺术》《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套装上、下册)、《永顺老司城》《桂林靖江昭和王陵考古报告》等。

研究论著大批问世

年,一大批考古研究论著问世。学术专著主要有:《思考考古学》《稻作与史前文化演变》《史前的现代化——中国农业起源过程的文化生态考察》《跨湖桥文化研究》《中国史前聚落群聚形态研究》《鸭绿江图们江及乌苏里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长江中游文明化进程中的人地关系:以新石器时代为例》《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研究》《中国陶鬲谱系研究》《夏商周考古探研》《郑州商城与早商文明》《商代盘龙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代青铜器铭文分期断代研究》《夏商都邑与文化》(一)(二)、《商代青铜兵器研究》《三峡夏商时期考古文化》《商周之邢综合研究》《中原先秦城市防御文化研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二)》《环境考古与盐业考古探索》、《中国古代金属冶铸文明新探》《滇东滇西青铜时代的居民》《苍洱地区史前文化》《夜郎文明的考古学观察:滇东黔西先秦至两汉时期遗存研究》《战国至秦汉时期河套地区古代城址研究》《时惟礼崇——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两周封国论衡:陕西韩城出土芮国文物暨周代封国考古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战国秦汉考古(北大未刊讲稿)》《甲骨学暨高青陈庄西周城址重大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金沙江中游石构墓葬研究》《先秦秦汉时期岭南社会与文化考索:以考古学为视角》《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古文字与青铜器论集》第四辑、《汉代西域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川炉霍县呷拉宗吐蕃时期炼铁炉研究》《石窟寺研究》(四)、《吐鲁番古代交通地理》《中国外销瓷》等。

《思考考古学》

考古学会专业委员会相继成立

作为中国考古学界唯一的全国性组织——中国考古学会在年10月实现了新老交替。在新的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上,做出了成立一批考古专业委员会,今后中国考古学会的活动将由一年举办一次的大型年会,转变为由各个专业委员会组织活动为主的决定。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会的这一决定得到了全国考古学界的热烈响应。年,相继成立了一批考古专业委员会。它们是:公共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王仁湘)、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高星)、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刘绪)、周代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巍)、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信立祥)、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志军)、动物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袁靖)、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朱弘)、大遗址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杜金鹏)新兴技术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金正耀)。正在酝酿成立专业委员会的还有: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魏晋南北朝和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考古教育专业委员会等。这批专业委员会基本涵盖了中国考古学各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考古学会将在各个领域充分发挥引领学术,深化研究,促进交流的作用,必将成为中国考古学发展的里程碑,在考古历史上留下十分浓重的一笔。

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公共考古方兴未艾

年公共考古再掀高潮。4月初,在成都召开了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成为中国考古学会下成立的第一个专业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与后来相继成立的其他专业委员会不同,委员会中除了一定数量的考古学者之外,吸收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要新闻媒体的资深记者或编导参加,使委员会的活动策划和实施能够发挥学者和媒体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年,各种公共考古活动在各地纷纷举办,主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成果开发中心、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名家公益大讲堂——“考古寻找最初的中国文化基因”,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和三门峡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公共考古仰韶论坛”以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核心专家组与四川省考古研究院、成都市考古院联合举办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公共考古论坛。

第二届中国公共考古·仰韶论坛

年各种公共考古活动在各地展开。据不完全统计,年度,全国二十多个省区的文物考古机构在近30个城市开展了近40项公共考古活动。各地公共考古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在一些城市举办公共考古论坛和讲座,公共考古进校园、举办考古现场对公众开放日、举办中学生考古夏令营或训练营、设立模拟考古发掘和陶器制作现场、编辑出版儿童考古读物、拍摄介绍考古成果的动画片或系列专题电视片、带领民众重走丝绸之路古道等等。各地考古机构主办公共考古活动的积极性空前提高,反映出中国考古学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民众,从而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和积极参与。

首部《中国考古学大辞典》问世

年,我国第一部考古学大辞典问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编撰、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这部大辞典,是一部内容全面、阐释准确、图文并茂、编排科学、具有权威性的专业辞典。从年初大辞典编撰工作启动,到年大辞典出版,共历时7年。参与撰写的共人,其中绝大多数是考古研究所的中青年科研人员,还邀请了所外的数十位学者参加。这些撰写者均是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和相关研究的骨干学者,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多有精深研究,保证了这部大辞典的学术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中国考古学大辞典》全书共收词条多个,总字数余万字,配有插图余幅,彩色图版40版。该词典分为《概论编》《史前考古编》《夏商周考古编》《秦汉~宋元明清考古编》《遗址与文物保护编》《科技考古编》和五个附录。

《概论编》包括考古学分支学科、考古学时代划分、考古学理论、考古学方法、考古遗迹、考古遗物、甲骨与甲骨文、青铜器与铭文、玉器、漆器、简帛学以及考古机构与团体、重要刊物、金石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中国考古学家、重要金石学与古文字学著作等考古学史方面的内容;《史前考古编》包括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新石器时代早、中、晚和末期各地的考古学文化和经过考古发掘的典型遗址。《夏商周考古编》包括夏代、商代、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王朝控制地区和北方地区及南方地区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等;《秦汉~宋元明清考古编》包括遗址、陵墓、遗物、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几部分;《遗址与文物保护编》包括考古资源与文化遗产管理、文物保护与考古资源处置、遗产机构、相关法律法规与重要文件等;《科技考古编》包括考古勘探、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考古、年代学、环境考古、人骨研究、人类学、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冶金铸造、考古绘图和摄影等。附录一是中国考古学大事记,以年为单位,从年直到年;附录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包括截至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录三是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录;附录四是全国各省区考古学会名录;附录五是全国考古发掘单位名录。该书有目录和分类词目表,书末附有笔画索引,提供了多种检索方法。

这部大辞典是一部对中国考古学近百年历程和研究成果进行概括和总结的工具书,也是中国考古学学科的成熟程度与发展水平的体现。我们可以通过这部大辞典了解近百年来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以及中国考古学目前的现状和达到的认识水平。

丝绸之路成功申遗

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作为线路文化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和苏巴什佛寺遗址6个遗产地成为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以此为契机,红山遗址群、良渚遗址群、凌家滩遗址群等一批早于夏代的中心性遗址因其与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有关,可以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故其申遗工作已经得到国家文物局的重视。

以上是对年中国考古学各方面情况的简单回顾。不难看出,年的中国考古学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丰硕的成果。我们有理由期待,年的中国考古学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最好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rc/203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