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难忘那聚少离多的岁月

编者按:两度赴藏,历时十年,孔繁森把热血和生命都献给了西藏。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人格和情操,至今仍然感动着雪域高原,感动着我们的时代。值此清明之际,让我们和孔繁森的儿子——孔杰一起,祝愿那伟大的灵魂在那边度过一个温馨快乐的清明节……难忘那聚少离多的岁月——清明节忆先父孔杰口述陈敬刚整理父亲第一次去西藏和第一次回家的情景令我至今难以忘怀:记得那一天,父亲来家后对我们说他要到西藏工作。当时姐姐6岁,我5岁,妹妹只有两岁。我们不知西藏在哪里,有多远。当父亲收拾好行李准备启程时,走到已有80岁高龄的奶奶跟前,双膝着地跟奶奶说:“儿要出一趟远门。”这一去就是接近3年……年,工作几经调动的父亲已担任聊城地区(现聊城市)行署副专员。这时山东省在选派进藏干部时,认为他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西藏工作的经验,便准备让他带队。组织上问他有什么困难,他还是那句话:“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其实父亲心里很清楚,家里确有不少困难: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了;年近九旬的奶奶生活已不能自理;我们姐弟3个尚未成年,需要有人照看;我的母亲动过几次大手术,体弱多病。自己一走,全家的生活重担又要压在母亲一人肩上,他更不会忘记有一次母亲去刨地瓜,年仅5岁的我没人照看,掉进地窖里爬不上来。父亲觉得对不起妻子,对不起孩子……“你就放心去吧”,母亲抽泣着说,“一个人出门在外,好好保重身子。”在那些日子里,母亲一边为父亲收拾行装,一边悄悄地抹泪。要走了,父亲默默地站在奶奶面前,用手轻轻梳理着奶奶那稀疏的白发,然后贴在老人的耳朵旁,声音颤抖地说:“娘,儿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要翻好几座山,过好多条河。”“不去不行吗?”年迈的奶奶抚摸着他的头舍不得地问。“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父亲的声音哽咽了。“那就去吧,公家的事误了不行。多带些衣服、干粮,路上别喝冷水……”想到也许这是同年迈多病的老母亲的最后一面,父亲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扑通”跪在奶奶面前:“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娘,您要多保重!”说完,他流着眼泪给奶奶深深磕了一个头……作为丈夫、儿子和父亲,他深深地爱着这个家,爱着自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在阿里的那次抢险救灾的行动期间,父亲曾经给自己的同事写下过这样的交代:人有旦夕祸福,万一我发生了不幸,千万不能让我母亲和家属、孩子知道。请你每月以我的名义给我家写一封平安信。我在哪里发生不幸,就把我埋在哪里……父亲牺牲后,他的骨灰分别被安放在他生前所工作过的青藏高原和我的家乡山东聊城。在聊城,多名干部群众冒着凛冽的寒风,从四面八方来到革命烈士陵园,为父亲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场的干部群众面对着父亲的遗像和骨灰,都禁不住失声痛哭。当我怀抱着父亲的骨灰送往灵堂时,来自老家五里墩村的父老乡亲们都纷纷跪倒在地,连声哭喊着“繁森”的名字泣不成声……父亲生前有两个听不得:一是听不得别人说西藏不好、山东不好;另一个,就是听不得别人有难处。“他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父亲因车祸牺牲后,阿里地委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除了一个袖珍收音机外,再就是几件简单的换洗衣服,还有仅剩下的8块6毛钱。谁会相信:这竟是一个地委书记的全部家当!父亲从西藏捎回来的遗物总共值不上元,而他给家庭留下的债务却高达元……两次援藏,历时十载,父亲与我们长期过着两地分居、聚少离多的生活,他最爱唱的一首歌就是《说句心里话》:以表达对母亲、对妻子、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远在天国的父亲,请您聆听一句儿女们的肺腑之言:祝愿您在那边度过一个温馨快乐的清明节……

本周互动话题

第一期:聊城这位擦车收费乞讨者,我要曝光你!(点击进入)

参与就有机会赢姜堤乐园贵宾票哟!大胆说出你的观点吧!!

来源:西藏日报(图片来自网络)

聊城大众网│新闻第一站

新闻热线-

商务合作-

小编那么拼,赞一个再走!









































补骨脂注射液价格在什么价位区间
白蚀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rc/167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