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王川ldquo一带一

白癜风扩散的症状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40896.html

作者简介

王川,男,四川乐山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现为四川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近现代四川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史;以陈寅恪、李源澄为中心的近现代学术史。

[摘要]西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虽有“唐蕃古道”“茶马古道”“蕃尼古道”“南方丝绸之路”和“高原丝绸之路"的交通,用以连接西藏与祖国内地及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与地区,但是受限于自然、社会等条件,这些古道的区位优势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年代川藏、青藏“两路”的打通,为新西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新时代进藏铁路的开通,西藏更获得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为西藏社会的新发展规划了蓝图,展示了未来美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西藏;道路;“一带一路”;习近平“中国西藏发展论坛”贺信

习近平总书记年6月14日在给“?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的贺信中指出:“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边疆民族地区,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事实上,西藏这一“重要边疆民族地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的形成,与西藏历史上“唐蕃古道”“茶马古道”“蕃尼古道”“南方丝绸之路”“高原丝绸之路”交会于此密切相关,这些通藏古道,不仅促进了中原与西藏的沟通与联系,还使得中华文明与中亚、南亚文明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

一、历史上西藏古道纵横却受限于自然条件未能发挥区位优势

_

唐道宣《释迦方志》最早记载了唐朝到吐蕃的交通:“自汉至唐往印度者,其道众多,未可言尽。如后所纪,且依大唐往年使者,则有三道……”该书所记载唐代吐蕃交通之“东道”,即唐蕃古道。唐蕃古道由东西两段组成。东段从长安(西安)出发,经过陕西凤翔县、陇州(今陇县)、秦州(今甘肃天水)、渭州(今陇西)、临州(今临洪),抵达都州(今青海西宁)。西段为从都城出发,经大非川(今青海共和)、众龙驿(今称多)、截支桥(今玉树)、閤川驿(今那曲),最后到达逻些(今拉萨)。这一线路大体与丝绸之路南线重合,该古道亦可视为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

从国境疆域划分,唐蕃古道由唐蕃、蕃尼两段组成。唐蕃段即上述东、西段;蕃尼段则指西藏与泥波罗(今尼泊尔)之间的古道。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载:“尼波罗国周四千里,在雪山中……伽蓝、天祠接堵连隅。僧徒二千余人,大小二乘,兼功综习。”《旧唐书?西戎传》记载了“泥波罗国,在吐蕃西”等情况;唐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提到唐初僧人玄照法师求法回国路途:“路次泥波罗国,蒙王发遣,送至吐蕃,重见文成公主,深致礼遇,资给归唐。于是,巡涉西蕃而至东夏,以九月而至占,正月便到洛阳,五月之间,途经万里。”除了文献记载以外,敦煌出土的古藏文历史文书中多次出现有关尼波罗的记载,文书称:“赞蒙文成公主由喝尔?东赞宇松迎请至蕃境。诛尼婆(波)罗之毗苏奴?芨多,立那陵提婆为王”,蕃尼段在中尼、中印、尼蕃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吐蕃通过唐蕃古道与尼波罗、中原地区的密切交往,极大地影响了唐蕃关系,并使唐蕃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联系更加密切。通过古道,文成公主等将《左传》《论语》等儒家经典著作以及酿酒、冶金、制纸等手工业,酿酒、绸子、镜子等日用品传入吐蕃,丰富了雪域生活。受唐历影响,吐蕃创作了用十二地支配以五行的纪年法。另一方面,吐蕃派遣贵族子弟来长安留学,学习经典与制度文化,出现了仲琮等一批颇有影响力的人杰。藏汉民族等多民族至今仍然沿着这条古道沿线定居,这些民族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中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走廊”。可见,唐蕃古道对于后世影响极大。

西藏还是“南方丝绸之路”与“高原丝绸之路”的重要经由地之一。德国地理学者李希霍芬最早提出了“丝绸之路”概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南方丝绸之路有两条主线,其一为西道“旄牛道”。从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临邛(今四川邛峡)、青衣(今名山)、严道(今荥经)、旄牛(今汉源)、邛都(今西昌),抵达叶榆(今云南大理)、永昌(今保山),进入缅甸密支那或八莫等东南亚。其一条为东道“五尺道”,从“僰道”(今四川宜宾)出发,经南广(今高县)、朱提(今云南昭通)、曲靖、昆明,并在大理与“旄牛道”重合,一路向东南入越南,西延线经康定至西藏。南方丝绸之路开通以来内接中原,外连南亚、东南亚。这条丝绸之路对于中国西南地区以及东南亚、南亚的文化交流、民族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

茶马古道,源于中国西南、西北与内地的“茶马互市”。茶马古道主道为三条:川藏茶马古道、滇藏茶马古道、陕甘茶马古道。其中,川藏茶马古道是陕康藏茶马古道的一部分,始于唐代,已有多年历史,东起雅州(今雅安),经打箭炉(今康定),西至今西藏拉萨,最后通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全长近公里,是西藏古时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除以上主干线外,茶马古道还包括若干支线,如由雅安通向松潘乃至连通甘南的支线“松茂古道”;由昌都向北经类乌齐、丁青通往藏北地区的支线等。明代汤显祖《茶马》中“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的诗句,正是当时茶马交易繁荣的表现。茶马古道的意义显然并不仅限于商品互换,而是历史上汉藏民族文化发生交流融合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促成汉藏两个民族进行沟通联系并在情感、心理上彼此亲近和靠拢的重要纽带。

除了以上古道以外,青藏高原的古道还有多条,如以物品交流命名的如“麝香之路”“食盐之路”等。正是这无数条纵横在高原上的古道汇聚成“高原丝绸之路”。“高原丝绸之路”代表着一种网状的分布,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西藏受气候恶劣、平均海拔高、土壤脆弱等自然地理条件限制,给人以偏僻荒凉的印象,但通过历史文献,结合考古岀土文物可以看到,雪域大地在艰苦环境下,实际上大大小小的道路仍然通行。所以,青藏高原具有联结四方的地理枢纽的作用,因此,当今西藏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宝贵的历史经验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宣布了修建西藏铁路的蓝图,“此是吾铁路计划之最后部分,其工程极为繁难,其费用亦甚巨大,……此高原之境域包括西藏、青海、新疆之一部,与甘肃、四川、云南等地方,面积约一百万英方里”。孙中山规划了在高原建设拉萨一兰州线、拉萨一成都线、拉萨一大理一车里线、拉萨一提郎宗线、拉萨一亚东线、拉萨一来古雅令及其支线、拉萨一诺和线、拉萨一于園线等15条路线。但因政局变迁,国力、技术手段的限制,蓝图未得实现。

主政一方的西南实力派,亦有川藏铁路的修筑规划。年,川康边防总指挥刘文辉治理川康,认为边疆与内地往来不畅,除了“语言不通,习惯不同”之外,更是“交通不畅”所致,他在年致电国民政府提出修建川藏铁路的计划,结果不了了之。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后方的交通发展更显重要。因此国民政府在川康、西北、西南修筑了20多条公路。但受制于当时生产力与生产水平的相对落后,加之政局动荡不安,以至于还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直接联系西藏的公路。所以,西藏在年以前古道纵横却受限于自然条件,未能够发挥区位优势。这一局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得到彻底的转变。

二、年代“两路”的开通为新西藏发展奠定了基础

_

20世纪50年代,汉藏等族人民一起开始修建康藏、青藏两条“天路”。在解放军进藏前夕,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便指示“一面进军,一面修路”,邓小平为进藏部队确定了“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必须解决补给之公路”的原则,命令进藏部队抓紧修筑康藏、青藏公路。年年初,18军奉命进军西藏,并开始了康藏公路的勘测。年12月,中央决定修筑康藏公路,并从全国抽调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多人参加修建公路工作。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为开辟川藏、青藏公路的新交通,创造了有利条件。几十万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仅用了3年时间,就于年11月底修通了长达公里的康藏公路。康藏公路是我国交通建设史上最艰巨的工程之一,工程量巨大,耗资2.06亿元。

青藏公路的修建过程也充满了艰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提出从青海修筑入藏公路的主张,并在年5月进军西藏的《训令》中责成西北军区修筑西宁到西藏类乌齐、丁青的公路。年,慕生忠率队实地考察后认为,青藏公路修建的条件远好于康藏公路,于是他年率领军民,克服设备简陋和各种困难,以几千人的队伍,在短短的七个月零四天后,成功修通了青藏公路。

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两条公路同时通车拉萨,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开辟了西藏交通及社会发展新纪元。它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两条重要的运输生命线,还有宝贵的精神财富,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奉献精神和“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伟大的“两路”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西藏发展论坛”贺信中专门提道:“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人民团结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西藏建设成了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新西藏。”“两路”的顺利贯通,离不开沿线藏区社会的积极支持,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据统计,—年期间,川西区支援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粮食5.5万吨。西康省也组织了康区各族各界支援委员会,支援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烧柴余万斤,草料余万斤,出动十余万头牲畜,为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运送物资,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解放军在进入西康后,藏区社会各界积极支援,投入支前工作。经过统战工作的努力,康北土司、头人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援18军进藏,派牛马2万多头(匹)把进藏物资驮送至拉萨。深受道路交通不便之苦的藏区广大民众,更是支持的主力。石渠的藏胞集中了运粮的皮口袋2多条;德格邓柯的一个粮草供应站,20天就供应部队25.5万公斤柴草和马料;德格竹庆20天内就集中马草3.5万公斤,保证了过往部队的需要。这其中,德格涌现了著名的“支前模范”曲美巴珍及其姐妹运输队。曲美巴珍姐妹往返跋涉,完成了余次运输,被20世纪50年代的《人民日报》《人民画报》《民族画报》多次报导,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除了运输,藏族群众还是亲身修建“两路”的重要力量。在建设川藏公路期间,指挥部将藏族民工编成班队。年10月,更组织了“藏族自愿民工队”,并很快发展到多人,编为4个排,在拉萨到德庆宗一带修涵洞。藏族工人与解放军一起生活、一起劳动,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加深了感情。年参加康藏公路西段修筑工程的藏族民工多人,共修筑公路公里,大小涵洞57个。

自两路修筑开始,藏汉各族民众不断加深了解,结成了亲密友谊,互相扶助、共存共荣的现代新型民族关系逐步形成。而“两路”的全线贯通,是包括汉藏苗回彝等十多个民族约10万军民5年劳动的结晶。川藏、青藏公路通车后,大量的生活物资由此运输到西藏,缓解了西藏物资短缺的状况,从而加快了西藏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的步伐,并给西藏人民思想和生活带来一系列转变,获得了西藏各阶层人民的欢迎,起到了稳定边疆、推动民族融合的作用。川藏、青藏两路被西藏人民亲切地称为“金桥”“彩虹”,这两条公路把西藏与内地紧紧相连,推动了西藏地区的发展,带领西藏各族同胞奔赴共同富裕之路。

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各族人民所盼望的“通藏铁路”正式开始了勘测与修筑。从年开始,铁道部就勘测设计从兰州到拉萨的线路,年铺轨,年运营,直到年7月1日整个青藏铁路建成通车。青藏铁路从青海省西宁市,途经唐古拉山、西藏安多、那曲、当雄,最终抵达拉萨,全长公里,这一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被誉为“天路”,年入选“全球百年工程”。年8月,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铁路全线开通运营,重要支线拉萨至日喀则铁路亦开通运营。

已开工的“川藏铁路”,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勘察的又一条“通藏铁路”。川藏铁路包括成康铁路(成都一康定)、拉林铁路(拉萨一林芝)、康林铁路(康定一林芝)等三大路段。历经反复的比选路线后,年前两段动工,在建设中面临地形高差、板块强烈活动、隧道供氧难、山地灾害频发、生态脆弱等难题,被称作“最难建的铁路”。川藏铁路从成都经雅安、康定、理塘、昌都、林芝、山南,到达拉萨,全长公里,预计年全线建成通车,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的动车仅需十余个小时。

此外,滇藏铁路、甘藏铁路、新藏铁路等进藏铁路,都在规划与勘测之中。在以后随着西藏“两纵两横”铁路网的全面建成,交通的发展将为西藏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建设进藏公路、铁路,也是加强国内其他广大地区与西藏联系,促进藏族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的需要。上述多条进藏路线的修建,为西藏“十三五”目标如期实现提供了前提,更为新时代西藏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新时代西藏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获得历史性发展机遇

_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希望西藏抓住发展机遇,建设美丽幸福西藏,繁荣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政策,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描绘新时代西藏发展新画卷。”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路”精神的精髓,加大交通运输在经济、人才、教育、科技等方面援藏的力度,全面推进西藏交通运输进一步发展,到年,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民航布局合理、优势互补、衔接畅通、功能健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随着国家制定特殊优惠西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西藏已经形成以拉萨、日喀则为交通中心,“三纵、两横、六个通道”为主骨架,东连四川、云南,西接新疆,北通青海,南连国外印度、尼泊尔的交通新格局。目前,西藏由20多条省道干线、74条专用公路和众多乡村公路组成,公路通车里程大为增加,截至年西藏公路通车里程达公里。以公路、航空、铁路为主,管道运输为辅的辐射整个西藏的庞大交通运输体系,拉近了西藏与内陆省市乃至世界的时空距离,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并为西藏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奠定基础。

“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发展的世纪大战略,“一带一路”成员遍及亚欧非6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44亿人口、约21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其中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相对匮乏,条件较艰苦。实施“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交通建设是基础和先导,这为“两路”精神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当今,“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不仅面临国内自然条件的制约,还面临国外社会条件的制约,包括域外大国主义的阻碍和限制;沿线国家政局的不稳定、宗教纷争、民族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意味着我国在完成“一带一路”倡议目标的同时,面临较多不可预知的挑战。所以,要实现这个宏伟的发展目标,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世界各国的繁荣发展和共赢合作而努力,就更加需要我国尤其是西藏自治区继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因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年在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的重要批示精神,强调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终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将有力推动西藏“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深入与对外拓展。

四、结语

_

从文献记载、考古文物看,西藏自古以来就通过各条道路与内地、外域在经济联系、文化交往等领域交流密切。西藏不仅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最重要的陆路通道和枢纽地带,还是连接南亚大陆出海口进而连接印度洋的重要桥梁和陆路通道。西藏与毗连的“一带一路”沿途诸国和地区,有着历史悠久的交流与往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空间范围远远超出了国内区域经济战略、国际双边或普通的多边合作战略,是涉及60多个国家的宏大的国际区域合作,西藏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先行并加快推进,区域经济获得的拉动力亦将显著增强,这将进一步改善西藏的投资环境与条件,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优化西藏的产业结构,促进西藏第二、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相信西藏各族人民必将抓住这一发展机遇,通过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以现代化交通道路为主线,通过发展特色贸易和文化旅游,将中央关于西藏发展的决策部署和西藏实际紧密结合,共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描绘新时代西藏发展的新画卷,即习近平总书记“?中国西藏发展论坛”贺信中所期盼的:“建设美丽幸福西藏,繁荣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政策,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编辑说明:

本文原载于《中国藏学》年第4期(总第期),狮山文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nr/227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