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好家风祖国盛开幸福花

点击上方“蓝字”   何为家?何为国?在张定宇的心里,不管置身于共和国大厦的哪一处,都要做坚如磐石的那一块!阿尼帕“不论哪个民族,都是一家人!”的话语,朴实却又震撼人心。博大的胸怀、朴实的爱国,做好每一个最小的自己,就能筑成最强的国。

难事一起帮,幸福一起享

一户好家风变为万千好家风,才能有社会的良好风气。在社区,全国文明家庭如“能量棒”,照亮自己,更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注入文明的力量。

  75岁的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居民余洪芝,18年来每天走家串户,把收集的民情都记录在笔记本上,攒下16本日记,被人们称为“日记婆婆”。“志愿服务日记本是我的传家宝,我要把这些日记本传给儿子、孙子,让志愿精神成为家风,代代相传。”余洪芝说。在余洪芝的影响和带领下,百步亭社区已有40多个家庭参加了余洪芝倡导成立的“贴心关爱服务队”,形成“人人争做志愿者”的社区新风尚。“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文化已成为百步亭社区独特的风景线。

在大连瓦房店市,77岁的温福珍是满族民间文化“棒棒舞”的传承者。温福珍利用休息时间,组织爱好文艺的村民到家里排练“棒棒舞”。温大妈的儿媳妇高桂玲能歌善舞,特别擅长对影调戏演唱,是“棒棒舞”队里的骨干,成了温福珍的好帮手。温福珍的热情渐渐带动了更多人来跳舞。西兰旗村村民王淑芹说:“我跟温大妈跳舞十几年了,不仅身体硬朗了,而且感觉生活特别充实,每天都特别开心。”温福珍乐呵呵地说:“家人和睦融洽,身边的人健康快乐,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幸福生活。”

心里有温暖,脸上有快乐,这就是幸福的模样。给予身边人力所能及的帮助,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更多人,让自己更幸福,让身边人更和谐。

好家风成常态,好家庭遍神州

家风正,则民风淳。“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文明之风走出家庭,融入社会。

全国文明家庭彭云松家庭。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

在北京,寻找“首都最美家庭”活动已连续开展6年,围绕“夫妻和睦、孝老爱亲、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等主题评选优秀家庭典型,全市涌现出各级各类“最美家庭”58.6万。“让我们传递分享,探寻那一封封家书背后的故事,追寻那一条条家训背后的传承,通过感受一封封家书中那些朴实文字里蕴含的精神和力量,言传身教,春风化雨,彰显新时代良好家风。”这是湖南长沙“潇湘家书”的活动倡议书。今年7至9月,第三季潇湘家书征集活动共收到近千封家书,每一封家书都承载着为国尽忠、为职尽责、为家尽孝的如梦情怀。

年,河北石家庄建起了一座“家风家训主题公园”。如今,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特色的“家风家训”主题公园、“孝”文化公园。无论是最美家庭、书香家庭、星级家庭、好家长之星等评选,还是家风孝道主题公园、家风家训馆、亲子阅读体验基地等阵地,好家教、好家训成为时尚“家”文化的标配,正潜移默化走入生活中。

与此同时,各地还制定了对文明家庭的礼遇政策,激励全民争做家庭好成员,践行弘扬家庭美德。前不久,湖南株洲的陈女士凭借“文明家庭”的荣誉,从银行获得了一笔30万元的低息贷款。文明也可以作抵押,这是当地推出的一种“好家庭信用贷”。在重庆潼南,“家育清风”行动把文明家庭故事收藏于“家风馆”,让文明家庭成为人人追捧的明星。礼遇“最美家庭”,实现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在全社会形成“好人好报、德者有得、信义无价”的社会价值导向,这也是对文明家庭的最好肯定和褒奖。

家庭教育既是家事,更是国事。年5月,重庆市通过了我国内地第一部家庭教育地方性法规《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此后贵州、江苏、福建、浙江、安徽、山西、江西等省份相关条例相继出台。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专家认为,这体现了立法者对于婚姻家庭关系中道德伦理规则的尊重,有利于鼓励和促进人们对于家风的培养,有利于社会整体风气的提升。

家庭文明建设事关个体幸福

关系世道人心

也影响着国家的繁荣稳定

进一步加强家庭文明建设

呵护好每一个家庭

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将更加牢固

END

资料来源:中国文明网

▼《文明旅游、文明观赏》公益视频

文明大兴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nr/227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