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日记者一份内参稿的是与非我的新闻生

作者:周瑞金

年《世纪》杂志第一期封面

年4月21日,人民日报社驻日本东京的记者于青,发回一份国际内参稿。稿件主要内容,是新当选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4月20日接受《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驻东京记者联合采访的谈话纪要。不料想这份内参稿引起不同看法,当时我是报社分管国际部工作的副总编辑,参加了处理这份内参稿的全过程,值得一记。

记者发回采访新任东京都知事的内参稿

石原慎太郎,年出生于日本兵库县神户市,是获得日本文学最高奖——芥川奖的日本小说家,也是画家。年当选参议院议员,是日本著名右翼保守派代表,既反华也反美。年4月11日,他以高票当选东京都知事。他当作家、议员时,口无遮拦,经常发表极端的反华反美言论,这是人们所熟知的。现在,他当选了东京都知事,身为政府官员,在处理中日关系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人民日报》驻日记者于青敏感地抓住这个新闻线索,与《北京日报》驻东京记者合作(因为北京与东京结为友好城市),主动于4月18日与石原事务所取得联系,次日得到答复,同意20日中午12时半接受中国两家报纸记者15分钟的访谈。记者忠实记录了与石原的访谈材料,及时发回《新当选东京都知事首次接受中国记者采访(肩题)石原慎太郎谈话纪要(主题)》的内参稿。

内参稿开头突出石原谈话七个要点:一、使用“支那”一词,是我不知历史经纬。日本文化来源于中国,我没有轻视中国的意思。今后不再使用“支那”这个称谓。二、决不反对东京和北京业已建立的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两城市民的交流,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三、通过相互交流与借鉴,东京和北京可在改善交通、治理污染等方面继续进行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四、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今后怎么办,结局会怎样,完全取决于中国人自己。但不欢迎中国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五、从未讲过当选知事后邀请李登辉访日的话,日本媒体报道有失实之处。六、必要时,愿意接受访华邀请,非常高兴到北京和中国内地去看一看,但要师出有名,目的明确。七、东京和北京宜共同为两城市民做些有新意、对双方都有益的事情,表示对友城之间交换电视节目有兴趣。石原最后还表示:当国会议员期间,接触过中国记者。当选东京都知事后还是第一次。我并不想吵架,误解归误解,加强交流有助于消除误解。

于青内参稿的主要观点是:石原是日本右翼势力的代言人,短期内不会改变他对中国社会体制、南京大屠杀、西藏问题等的错误观点。当选知事后,石原意识到日本一些媒体有意在与东京都知事无关、涉及中日关系的问题上做文章。因此,近日发表谈话(包括对日本媒体),在北京和东京的友城关系,“支那”用语、台湾问题等方面,态度略有变化。

没有料到内参一发出就受到批评

年4月21日上午,报社国际部收到记者从东京发来的内参稿,部主任陈特安打电话给我,请示如何处理为好。我说内参稿按程序,部主任就可以签发送中央和报社有关领导参考。但鉴于这份内参涉及石原慎太郎这样敏感的政治人物,为慎重起见我建议可先送社长审阅。邵华泽社长收到国际部的这份内参稿后,很快作了批示:“请速传关根同志、赵启正同志。”根据社长的意见,国际部即将内参稿原件于21日上午电传给了中宣部和国务院外宣办两位领导同志。

21日当天下午,邵华泽社长接到中宣部分管媒体宣传的副部长徐光春打来的电话,他说上头领导要了解一下这份内参稿的采访经过,为什么中国主流媒体正在公开批判石原反华言论的时候,发这么一份内参稿?有什么背景?希望报社送份报告来。徐副部长的话说得很平和,但透出的“上头领导”批评的口气,是一听就心中有数的。

于是,邵社长当即召集我和国际部主任陈特安到他办公室,研究落实报告的事。陈特安说,国际部没有布置记者采访石原,是记者自己决定的。于青这个记者政治比较敏感,新闻专业责任心比较强,很可能是在国内媒体集中批判石原反华言论时,要切实了解一下石原本人是如何反应的,所以就主动约《北京日报》驻东京记者一起去直接采访石原。

我接过陈特安的话,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作为日本著名的右翼保守派力量代表石原慎太郎,在他当作家、画家和国会议员时一贯肆无忌惮地发表极端反华、反美言论,这是大家所熟知的。而现在他当选东京都知事、跨进政界后,作为政府官员的他,对中日关系的真实看法(不是政治作秀)是不是有所变化?反华言行会不会有所收敛?这显然是我国外交部门和宣传部门十分







































北京著名白癜风医院
云南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nr/161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