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pf.39.net/bdfyy/jdsb/191218/7696544.html
口述人:医院副院长、医院援藏院长
年7月,作为第三批中组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领队,我踏上了西藏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说她熟悉,是因为从小就学习了诸多的地理名词:青藏高原、珠穆朗玛、雅鲁藏布;说她陌生,是因为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踏上西藏的土地,为了完成一个神圣的使命、为了带来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关怀、为了西藏三百万各族群众的健康而与西藏结缘。作为援助医院的牵头单位,医院高度重视援藏工作,提出了“缺氧不缺协和精神、低压不低协和标准”的口号,并誓言把医院建设成为医院的“大西院”。全体援藏专家都深信:援藏使生命更加坚强,援藏使人生更加精彩!“主动作为,不辱使命”是我来到这片神圣热土时的强烈感受。
到达西藏以后,医院的上上下下、各级同志深度交流,更是带领援藏医疗队的专家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在了解西藏的特殊区情民情、风土习俗的同时,更加深切感受到西藏医疗卫生水平与内地的差距,感受到这里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与渴望。北京援藏医疗队的这些顶级专家们也学会了更接地气,学会了仰望星空的同时更要脚踏实地。在西藏的每一天,我们都想把自己的所学所能全部付诸这片热土,引进系统的理念和制度做好这里的医疗卫生建设事业。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对医院面临的问题重新梳理,精准治疗,对症下药,标本兼治。首先,针对援藏医疗队,我们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第14自我管理小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医疗专家构成的群体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干部及公务员。我到位后第一件事便是制定了援藏专家管理办法,严格规定在藏率、在岗率和职责义务;同时为了改善专家的住宿条件,集中清退不合理占用的周转房95套,变成援藏专家公寓和本院职工周转房;医院的沟通和促进师徒交流交融。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医院的主要医疗指标如门急诊人次、年出入院人次、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围手术期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逐渐向好;医院经济运营情况良好,在取消了药品加成后,通过深度发掘内部动力,医院收入仍保持了快速增长。启动成立了医院与地市及县乡医疗机构的医联体、开通绿色通道解决上下联动问题,切实改善患者的全生命周期医疗救治问题。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联手启动银医合作、与拉萨电信联合成立挂号平台,以“互联网+医疗”、“银行+医疗”、“通讯+医疗”等多种模式破解西藏自治区老百姓千里挂号的难题。经过几年的发展,医院逐步形成了三大作用:一是大病兜底作用:例如成功抢救国外游客、受到国外使领馆的赞誉,成功完成了援藏教师主动脉夹层的千里转运保障工作等;二是区域辐射作用:我们成立了世界上唯一获得国际认证的高原检验实验室并帮助带动自治区的医学检验事业,我们的病理质控中心和远程会诊中心联医院;三是学术引领作用:西藏医学会主要学科分支的主任委员均花落医院,援藏专家主办的学术会议已经成为西藏的品牌医学会议,我们为西藏培养的医学专业技术人员遍布全藏区。
除了医疗服务和技术方面的进步,我们还着重加强制度建设。过去医院的核心制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剪不断、理还乱。我们根据医院管理制度和开展综合绩效考核的精神,结合医院的先进经验,在医院全面推动综合绩效改革,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筹,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医院的收入分配体系,医院经济运营指标,给政府减轻负担;启动临床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聘任制度,坚持能上能下,唯贤是用;大胆推行行政后勤部门去职级管理,细化并增加部门数量,使管理者成为职业者,采用聘期制、考核制;改革用人制度,在前任韩丁院长的工作基础上,医院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近人。同时,医院的基础建设工作也顺利开展,援藏专家公寓顺利开工、十三五重点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医院内装和外立面改造工程稳步推进。
担任中组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领队的日子里,我深深的感受到西藏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各族群众是祖国大家庭不可缺少的一员,所谓援助西藏其实是在帮助我们自己。自古以来唯有自助才有天助,因此对于援藏工作要有新的角度、新的理论、新的制度。组团式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特别适用于同一行业不同专业的援藏工作,这是一种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我作为中组部第三、第四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领队,在西藏接受了最好的爱国爱党教育,深刻学习了什么是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自治区一位领导曾对我说:我们向你们学技术、你们向我们学精神。包括我在内的全体援藏医疗专家在西藏学到了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奉献精神,什么是医学道义。作为中组部援藏第14自我管理小组的一员,我感到无上的骄傲与光荣。我能在最好的时代、与最强的团队、做最善良的工作、完成最伟大的使命,是我一生之幸,也是我最宝贵的人生财富。最后,衷心祝愿全体第八批援藏队员能够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为伟大祖国做出更大贡献,继续关心西藏、建设西藏,共同守卫我们美丽的幸福家园。
整理:西藏大学珠峰研究院《援藏口述史》项目组
执笔人:蔡秀清、何花、鲁万波
来源:人民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