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刊登拉多乡拉多村第一书记帕加

白癜风饮食禁忌 http://m.39.net/pf/a_6925077.html
“阿达,我家里水管坏了,厕所里全是水,我不会修,你能不能帮帮我?”日前,村民贡布找到正在村文化室里打扫卫生的帕加问道。帕加是拉多乡拉多村第一书记,无论发生大事小事,村民们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他。年,帕加退伍回到家乡,担任拉多村村委会副主任。那时的拉多村,是一个典型的偏远牧村。但由于牧场距离村子有4个多小时的山路,村民都不愿意去牧场放牧,就把牦牛散养在村子周围。这样既破坏了生态环境,又使牦牛吃不饱长不好,产奶量逐渐降低。于是,帕加主动对村民说:“我不要一分钱工资,帮你们去山上放牧,放心的话都交给我。”就这样,靠着一颗热心,24岁的帕加赶着村里的80多头牦牛上山去了。在山上那段时间,饿了吃饼子、渴了喝溪水,但帕加从不言苦。村民们都说,经过帕加放养的牦牛挤出来的奶比在山下放养时挤出来的多多了,制成的酥油、奶渣也比以前的香很多。慢慢地,帕加赢得了更多的人信任,年轻人都愿意跟他一起上山放牧。于是,帕加就建议大家实行轮流放牧,每周安排10名村民上山,在放牧的同时还管理草场,保护生态环境。随着牧场出产的农畜产品越来越多,帕加又从自己的退役金中拿出元购买木料和设备,带领村民动手扩建牧场上的临时住所和农畜产品作坊。年,能干的帕加考取了挖掘机驾驶证,买了村里第一辆挖掘机。挖掘机开工的第一天,帕加就开着它去拓宽牧场道路。在他的带领下,村庄通往牧场和虫草采挖点的道路,从原来只能通行一人变成了车辆可通行的宽敞小路,大大提高了通行的安全性。从那以后,帕加的挖掘机成了村里的“公车”,不论是道路坍塌、河道堵塞还是村民修建房子,需要时,他二话不说开着挖掘机、带着村里的青壮劳力马上赶到现场。很多次,建好新家的村民们凑了一些钱作为油料费送到帕加家里,但他从来没有收过。为了让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年,已是拉多村第一书记的帕加成立了犏奶牛合作社。尽管当时许多村民都不看好这个犏奶牛养殖项目,但帕加还是天天泡在牛圈里,教年轻党员打酥油、做奶渣,找销路、算细账。经过一年的努力,合作社收入3万元。年,帕加又向上级主动争取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项目,增加头牦牛。帕加告诉记者:“虽然说‘五十知天命’,但大家还没有富起来,我就不能认命,就不能歇脚。”在帕加的带领下,拉多村早已顺利退出贫困村序列。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万元,人均纯收入元,现金收入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西藏日报刊登:

来源:乡党群综合办公室(供稿)、西藏日报(刊登)

审核:达瓦

编辑:胡照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ls/222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