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0日至12日,由鼓浪屿管委会、厦门市文联、厦门日报社、厦门文学等单位联袂主办的、以“诗与时代”为主题的第三届鼓浪屿诗歌节暨第二届福建省青年诗人交流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省内外的近80位诗人、诗评家代表,从四面八方踏上这块绿色之岛,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盛极一时。其中特邀赴会的著名朦胧诗代表人物食指、芒克、多多、严力、徐敬亚、王小妮、林莽、梁小斌、连同东道主舒婷的集体亮相,与当年为朦胧诗的造山动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三个崛起论”的焦点人物(除了谢冕因事未能赶来)孙绍振、徐敬亚的到场,则构成为一个奇特的方阵,自然也成为本届诗歌节的一大亮点。
来自八闽诗坛的青年才俊,既有在创作中成绩斐然的实力派诗人,也有近年来在诗坛上崭露头角的新秀。在短暂的两三天时间里,诗人们快乐而至,不仅感染到诗情般翩然的友谊,感受到诗歌的光芒和来自人类精神的飞扬,同时更深一层地领略到鼓浪屿的人文风情。如诗似歌的精炼聚会,堪称打造了当代华文诗坛的一大节日。
第三届鼓浪屿诗歌节侧记
流水三天诗一生
——第三届鼓浪屿诗歌节侧记
囗浪行天下
第一天10月10日天气:睛
到达厦门已是华灯初上的时候了。厦门的美,白天是清一色的绿意葱茏,到了晚上,却五彩斑斓,但看起来一点也不驳杂。我曾把上海的夜晚比作浓妆艳抹的贵妇人,那么,厦门的夜晚,就是淡扫娥眉的少女,有淡淡的脂粉香,却得体、不事张扬。
期间我跟泉州诗人吴素明通了电话,他说正在鼓浪屿干部疗养院的餐厅里吃饭。泉州这次应邀来了五个,叶逢平、吴谨程、张鞍荭、吴素明还有我。他们都早到了。我因为不好请假,便上完班后再赶班车过来的。心想晚饭是赶不上了,干脆不打的,花上一块大洋坐公交,慢慢欣赏一下厦门的夜色吧?
吴素明安慰我,说等下我请你喝酒。不一会儿陈功又打来电话了,他说你比《诗刊》的林莽老师还牛逼,人家都到了,你还磨磨蹭蹭地。我说我心急如焚啊,倒是这公交车大肠梗阻了。厦门这几年花了大力气建设了公交快速通道,但在厦禾路这截最繁华的地段,还是经常堵车。
鼓浪屿诗歌节办到如今已是第三届了,一年一届,这种密度不禁让人担忧,不知它还能坚持多久。小岛素有“海上花园”的美誉,是我国最早的中西文化交汇地之一,文化积淀深厚,景色如诗如画。听说为了办好这次活动,主办单位特意成立第三届鼓浪屿诗歌节()组委会,由著名诗人、厦门市文联主席舒婷担任名誉主席。
刚踏上小岛,脚步被海风一吹,顿时显得轻盈起来。鼓浪屿我来了不知多少回了,但没有一次像今天这么亲切、这么迫不及待。
穿过轮渡广场,刚拐了个弯,就看到龙头路两旁竖立起许多木牌子,原来是《中国诗歌的脸》在此布展,位诗人的大幅照片沿街一字展开,让人们在阅读诗歌的同时,可以见到诗人一张张最真实最真诚的脸。
人群中我一眼就瞥见留着大胡子的诗人、摄影家宋醉发,在一旁热情洋溢地跟观众做交流沟通,我走向前去跟他打了声招呼。我们是在五年前福州的一次诗歌朗诵会上相识的,而后一直没有太多的联系。这五年,我蜗居在乡下一事无成,而宋醉发却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浪行天下”,自掏腰包跑遍了全国20多个省市,拍下了从朦胧诗人、第三代诗人、70年代直至80年代诗人的代表性人物多位,留存了朦胧诗以来中国代表性诗人影像这一笔重要的当代文化遗产。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具有总结和梳理中国新诗的价值。
匆匆赶到干部疗养院时,诗会的报到处正在收拾东西,看样子是准备收摊了。那小姑娘说,刚好,你再晚来一步我们就回家了。办完手续后,我在找房间时却搞错了方向,闯进了餐厅里,陈仲义、舒婷、谢春池等老师们正围在一张大餐桌前讨论着什么,看样子是在开最后一次筹备会吧?
看着他们这么辛苦和认真,我不禁百感交集。搞过活动的人都知道其中的甜酸苦辣,每一个细节都要在脑海中过筛一遍,生怕哪个地方有所疵漏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陈仲义老师后来在发言中说他那几天一直失眠,他解释说是兴奋带来的,很多人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真难以想象,如果没有陈老师他们几个一直在为福建诗歌厦门诗歌“鼓拢呼”,又将是怎么样的一种场景。
两年前我曾在“闽南诗歌年会”上批评厦门诗群“一盘散沙”,如今,这散沙有了他们这几条“钢筋”,有了外来诗人“水泥”的加入,已经成了“钢筋混凝土”了。
庄伟杰教授赶紧把我拉到一旁,指给我八号楼的方向。刚到楼下,就遇到叶逢平他们等在那,他的手机是“家园卡”的,到了厦门后就联络不上了。我们几个人说说笑笑上了楼,稍事洗漱后又一起下楼到汤养宗宿舍。
有人说,老汤是福建省青年诗人所推崇的不加冕的“老大”,这话一点没错,瞧瞧他的凝聚力——里面热闹非凡,小小的房间里挤了十几个人。有厦门的陈功、颜非、江浩、海中央、曾弗,有龙岩的林忠成,有福州的顾北、俞昌雄,有泉州的吴素明、吴谨程等等。老汤笑着数落我:“浪行,你还是那么大嗓门,人还没到声音先到了。”
屁股都还没坐热,陈功就提议要去喝酒了,并且声明,让浪行去吃饭,喝酒没份。我说你不让我喝酒,我会假装生气的。看了看时间,已经晚上九点多了,一行人沿途插科打浑,妙语如珠,很快地来到了一家小巷里的小餐馆。有人说,就这里吧?大家异口同声,那就这里喽!
酒过三巡,大家就更放开了。诗人聚会,话题当然离不开诗,平日大家各有各的流向,而今汇集在一起,碰撞、回流、冲击、漩涡是少不了的。
也许是空肚喝酒的关系,我很快就醺醺然了,更多的细节都已忘了,恍惚只记得回来时早已过了午夜。到宿舍后,鞍荭又来串门,她也很兴奋地谈起她们一行人出去时的一些趣闻轶事。再后来三明的马兆印也过来了,他和逢平又谈了很久。我有点不胜酒力,躺在床上有一句没一句地插话着,在诗歌话题的摇篮中,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10月11日天气:睛
开幕式上,约80位国内知名诗人、诗歌评论家和福建省内的青年诗人作为主要嘉宾出席了会议,其中有著名的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食指、芒克、舒婷、林莽、梁小斌、严力、多多、徐敬亚、王小妮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济济一堂,可谓诗歌盛事。
首先上台的是厦门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叶细致先生,他郑重宣布“第三届鼓浪屿诗歌节()暨第二届福建省青年诗人交流会”开幕,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
接下来是《鼓浪屿诗影集》首发式,该书经过一年多的拍摄、收集,并编辑成册,共收集了80幅摄影作品、两岸诗人的诗歌40篇。将摄影作品配以诗歌,贴切地反映出鼓浪屿的美丽风光和生活概貌,有着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美学价值。再接下来是《中国诗歌的脸》展览情况介绍,宋醉发约略谈了“中国诗歌的脸”创作初衷和背景,他虽然只是轻描淡写,我们却能在他脸上,隐约看见旅途中的风霜、艰辛和孤寂。
然后就是合影留念。完了有十分钟的自由选择时间,大家都乘这个难得的机会,找自己所崇敬的诗人合影,现场好不热闹,除了叽叽喳喳的谈话声外,就是卡嚓卡嚓的快门声了。我和吴素明、叶逢平等几个没有带相机的,就站在一旁干着急。不过还是逮机会叫顾北、高盖帮忙,跟梁小斌、王小妮、芒克、多多等几个分别合了一下影。
随后进行的“诗与时代”座谈会在轻松而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孙绍振作了题为《新时期诗歌三十周年》的主题发言,畅谈朦胧诗发韧以来中国诗歌的发展及现状,看得出,老孙头虽然多年不在诗歌现场了,观点也许会有所偏颇,但他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依然保持中科医院专家微信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ls/20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