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人,要有热血,有故事
“天路格桑”暑期实践团
辗转公里,乘坐小时的火车
深入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唐古拉地区
成为全国第一支
赴海拔超过米生命禁区的大学生群体
感动校园学生人物
团队姓名:“天路格桑”暑期社会实践团
指导老师:张倩
成员组成:张家铭(资环学院)张立国(资环学院)方龄敏(文学院)徐季娟(商学院)
李文婷(农工学院)刘占国(机械学院)李倩(法学院)王秋博(材料学院)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同时也是青藏铁路开通运营10周年。为寻访最基层的感动人物,挖掘独特深邃的感人事迹,面向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学生群体弘扬,青藏铁路“养路”精神、工匠精神,“天路格桑”暑期社会实践团于8月6日从淄博出发,先后前往西宁、那曲、拉萨三个地区进行了11天调研。
淄博站
1团队自年4月开始进行实践筹备,于年8月6日从淄博出发,此行他们将乘坐超过小时的火车,历经的行程近公里,“生命禁区”铁路沿线步行近20公里。全程在高海拔地区进行调研,其中海拔超过米的那曲养护车间调研三天,海拔超过米的拉萨养护车间调研三天,最高前往海拔近米的位于桑雄地区的一线铁路进行实地寻访、调研。实践团人数并不多,男女参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任务与工作每天需要完成,保证社会实践稳步推进。
西宁站
2
初达西宁,与内地相比大不一样的气候及多米的海拔已经在影响着每一个队员的身心。从一开始的水土不服,食欲不振,到连天实地调研、户外曝晒下几名队员的中暑,再到临往那曲时两位队员的疑似感冒。虽然每一位队员在实践前都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是真正面对时,对每个人来说也都是不小的挑战。然而每一位队员都咬牙坚持着,不愿半途而废。
那曲站
3
这里的平均海拔超过米,常年高寒缺氧,被称为“生命禁区”。在这里,实践团历时三天随这里驻守的养路工人赴铁路沿线实地记录采访养路实况,掌握丰富多样的一手调研材料。
那曲地区铁路沿线基本都是无人区,为了铁路安全、防止动物的误入,青藏铁路在此地区都是垒高修建且围满防护栏。因此每一位养护的工人都需要翻越围栏、手足并用的爬上铁轨进行工作。据中国地理杂志百科报道,在海拔米的高原地区,身体消耗的能量是平原的50倍。可见他们多么辛苦。
桑雄站
4
桑雄站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那曲县,于年7月1日启用。该站为青藏铁路的无人驻守车站,由青藏铁路集团公司营运。在那曲的实践期间,实践团全体成员与一线养路工人工作同行、生活同行,每天上上下下的跨越和攀爬,在无人区的铁路徒步行进,从未掉队。一位伙伴背囊里装着22瓶为缓解高原反应的“丹参滴丸”,仅两天就不知不觉就消耗大半。
实践团每天结束实践返程就已经完全黑天(高原地区黑天较晚,大约晚9点半左右才开始黑天),团队实践期间从始至终白天于一线进行调研,回到宿地后熬夜讨论并筹备接下来的实践计划,并整理、筛选处理所获资料,紧跟进行汇总,编辑,及时交由相关单位审核,力求及时发布,达到良好的宣扬效果。
拉萨站
5
拉萨,日光之城,是内地的朋友们心生向往又有些恐惧的圣地。恐惧大多还是惧怕高原反应,然而刚刚从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车站那曲站过来的他们,对拉萨的“不寻常”就已经感到“十分满意”。一如既往,他们在与拉萨养路车间进行过对接后便深入铁路一线,展开调研。
在日光之城,感到最难过的就是太阳的暴晒,之前的调研下来,所有的队员都已经晒成了黝黑的样子,大家也都不在乎这些,各自在一线做好各自的调研工作。为我们在铁路一线的调研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拉萨站调研期间,他们仍遇到了不小的麻烦。由于与藏族同胞的语言不通,他们发放调查问卷时,手舞足蹈的解释却常常仍未能让对方理解;拉萨站来往世界各地的旅客众多,安保严密,他们的发放问卷及随机采访几经打断。且由于青海暴雨所致的列车晚点使整个候车室的气氛都是压抑的。然而种种困难与麻烦都没能挡住他们做好每一项工作的态度,就如青藏铁路养路工人一般,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坚定不移的履行着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社会影响力
6
截止至目前,团队调研新闻及成果已于中国日报网、中国青年网、中华网、中国综艺网、搜狐网、网易网、腾讯快报、高铁网、中国大学生网、大学生新闻网、青年文摘、今日头条、青海新闻网、齐鲁网、大众网、山东省教育厅山东教育发布、那曲网、理工青年等30余家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媒体平台进行了刊登、发表。其中,中国大学生网、搜狐网、齐鲁网、高铁网、大学生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对我团队社会实践成果及新闻进行了持续报道。中国青年网对团队社会实践成果及新闻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7
感想与收获
他们说:“我们认为,真正的感动不是仅仅在艰苦环境中去做事,更不是一味的诉说艰苦或者炫耀自己的宣传成果。”
他们眼中的感动,是在选中一个目标时,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所有伙伴都能迎难而上,共同面对,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并且一切的努力不是自怨自艾也不是白白浪费功夫做的无用功。而是在做了常人不敢去做、不想去做,再克服种种常人难以想象难以克服的困难之后,做出了真正对集体、对社会有意义事情。
他们的故事和工人们的故事都能彰显出独特的精神,能够展现出予以弘扬的正能量。这也是“天路格桑”的初衷,也是那么多之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相关单位、媒体愿意在他们实践时帮助他们、支持我他的原因。此行下来,青藏铁路养路工人的事迹,足以感动每一个知晓他们、走进他们的朋友。而“天路格桑”故事,也是多年后这一帮伙伴回想起来,仍能感动的热泪盈眶的永恒。
青年学生的人生发展何尝不是一条传奇天路,每一个螺母每一根道钉都应该脚踏实地,用心去巡护检修,不容忽视。青藏的天路有形,而人生发展的天路无形,有形无形间,青藏铁路养路精神都将是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与方向。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名“天路”的养路工人。俯下身,触摸它的脉搏,它的心跳。
只希望这个夏天,“天路格桑”一行下来的所见所得所述所感,能够让更多的人去感动,并能有所思考。每条“天路”,都应被用心养护。
图文:“天路格桑”暑期社会实践团
编辑:石晓星
审编:李佳美
小孩白癜风能治好吗小孩白癜风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