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专辑散文耿仁国馋嘴的童年

馋嘴的童年文/耿仁国

我的童年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在鲁西农村老家度过的,那时的农村,物质极度匮乏,乡亲们贫困交加,经常出现断炊的情况,我们这些馋嘴的小孩子只好自力更生,自己寻找可以解馋的东西。

用玉米面蒸的窝窝头是那时的家常饭,也是农家主食。平常的时候,放学回家,午饭或晚饭还没做好,我就自己搬个板凳去窝窝筐子里摸出一个窝窝头来,央求母亲给窝窝头眼里捏几粒大盐粒,用油勺滴上一二滴豆油,吃着跑出门去玩。

记得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晚饭还没做好,窝窝筐子里也没有剩下的窝窝头了,我饿得难受,在大街上闲逛,突然眼睛一亮,看见比我小一岁的张家大丫头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张大油饼,馋得我口水直流,看看周围没人,就一把抢过来,说了一句:“我看看就给你”,“啊呜”“啊呜”咬了两口,迅速又递给了大丫头,大丫头看看我,看看变小的油饼,哭着跑回家去了——我自然挨了一顿打,“我看看就给你”也不胫而走,成了小伙伴们的笑料,为此,有好长时间我不再搭理大丫头……

每年春暖花开,小燕子从南方带来春的气息的时候,榆树上榆钱就缀满了枝头,散发出淡淡的香味,我和小伙伴们去撸榆钱吃,曾经蹬坏了于家爷爷的墙头,踩烂了张家奶奶的瓦盆,屡次得到母亲的嗔骂和父亲的责打,但每当嘴里慢慢嚼着香甜可口的榆钱时,这些烦恼就尽皆忘掉,陷入甜蜜的陶醉中了;槐花飘香的时节,我们就到村头的那棵大槐树上摘槐花吃,槐花有一种淡淡的甜味,愈嚼愈觉香甜。那时候,每天上学的时候,兜里装满一大兜,在课间掏出来吃一把,曾引来无数羡慕的目光……

我们村果树很多,当街有一棵梨树、两棵葡萄树,小河边有一片枣树林,但是那些果树上的果子是不允许随便摘的。只有村东一棵棠梨树和一棵杜梨树,没有人看管。等到秋天棠梨果和杜梨即将成熟的时候,我们就去摘棠梨和杜梨吃。杜梨儿是杜梨树上的小小的果实。比棠梨大,又苦又涩,很少有人吃,可是把它连叶一起捂到麦秸垛里。过些日子捂熟了,掏出来再吃,那味道就不一样了,黑的发甜,黄的发面,就象集市上卖的面瓜的味道,很好吃。当时有一只儿歌唱到:    

“麦秸垛,大又圆,

捂杜梨儿,面又甜。

谁要偷,谁噎着,

一口气憋得翻白眼。”

那时候,因为杜梨树高,我爬不上去,我就天天围着几个麦秸垛转悠,看有没有小伙伴们偷偷捂好的杜梨儿,然后偷出来美餐一顿。为此,小伙伴们都处处防备我。一次,我又发现了一把捂好了的杜梨,掏出来刚要吃,被小伙伴“黑瞎子”看见了,一声口哨,跑来好几个小伙伴,把我逮住了,摁在地上结结实实地揍了一顿……现在与儿时的伙伴们提起这段往事,我们还大笑不止,生出颇多感慨。

童年的生活尽管清贫,但是童年的记忆总是那么美好,美好的回忆成为我的一笔珍贵的财富,是我文学之路上汲取的一泓清澈的泉水。

耿仁国,男,年4月出生,山东省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十里井村人。历任阳谷县张秋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人大主任,阳谷县农机局正科级干部等职。自幼酷爱文学写作,先后在《中国电视报》、《中国审计报》、《中国教师报》、《农民日报》、《齐鲁晚报》、《西藏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小说、诗歌余篇(首),散文《家乡的红枣树》曾荣获“我与新农村建设”全国农民读书征文活动三等奖,与人出版诗歌、散文集《井香十里》。

山石榴(长按下面







































丹芪胶囊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白癜风怎么治疗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ls/164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