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成就宣传的西藏实践

西藏日报《叫我怎能不歌唱——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特别报道》,以精心策划、新颖题材、扎实采访、朴实文风以及对历史的深入挖掘和灵活多样的全媒呈现手段等,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发挥了主流媒体主力军的重要作用。

重大成就宣传的西藏实践

崔士鑫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西藏日报社从2月25日到7月26日,推出《叫我怎能不歌唱——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特别报道》融媒体专栏。从全区七市、地,精心选择60名西藏新旧两种制度亲历者、见证者——翻身得解放的农奴代表进行采访报道。

专栏报道着眼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的历史成就,运用新旧对比,讲述重生故事,生动揭示民主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展现新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生活安宁幸福的美好画卷。报道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融媒体手段,通过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日报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平台传播,创新了成就宣传的模式,发挥了党报作为主流媒体主力军的重要作用,也为全媒体时代继续做好西藏成就宣传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1

成就宣传:做好正面宣传的永恒主题

成就宣传,也可称为成就性报道,是新闻媒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地区建设成就,正面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西藏由于特殊的政治历史原因,利用重要历史纪念日、重要节日、重要会议等时间节点开展成就宣传,作用格外重要,意义更为重大。其质量高低、效果好坏,不但关乎西藏自身发展稳定与对外形象,甚至直接影响中国的对外传播效果与国家整体形象。

西藏日报作为西藏第一大报、区党委最重要的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阵地之一,一直高度重视成就宣传。近年来,先后成功策划了雪域边线行、重走解放军进藏路、雪山记忆、幸福高原·合家欢、拉萨河纪行等一系列大型采访报道活动。其中,雪域边线行被评为“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是西藏日报历史上的第一次,从独立策划刊播角度,也是西藏新闻界的第一次,充分说明做好成就宣传,是西藏新闻媒体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重要途径。

这些成功的大型成就宣传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次都抓住或是独特线路、或是多彩风情、或是自然地域等与宣传主题密切相关的新颖看点展开。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社会变革史,决定了“新旧对比”是西藏成就宣传的重要特色。《叫我怎能不歌唱——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特别报道》融媒体专栏,正是准确把握成就宣传这一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的报道重点,紧紧抓住“新旧对比”这一西藏成就宣传的特色优势,加之全媒体时代更为丰富的新闻产品生成手段与传播渠道,在成就宣传方面进行的认真探索和不断创新,成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宣传报道中的精品佳作。

2

融媒专栏:汇集成就宣传创新的诸多亮点

成就宣传的一般规律,是宜用心谋划,忌简单应付;宜“大题小做”,忌综合抽象;宜事实说话,忌空泛说教;宜推陈出新,忌模式僵化等。西藏日报这一融媒体专栏刊发的系列报道,既传承了以往重大成就性宣传报道的经验,又在组织策划、文风改进、新闻采访、史料运用和新媒体手段的丰富等方面有所突破,汇集了成就宣传创新上的不少闪光点。

策划精心,题材新颖。专栏在人手缺乏、采访困难的春节和藏历年后、两会之前的节点推出,而且前期很多报道对象分布在不同市、地,说明西藏日报对这一成就宣传提前做了精心谋划。民主改革已过去60年,当时成年的农奴、差巴(租种庄园土地的一种农奴)等,现在多为耄耋老人,在不同市、地寻找合适的采访对象,是一项艰巨任务。但也正如此,才显题材新颖,满足了人们希望了解昔日农奴今日处境的需求,使这组成就宣传从题材上就比较吸引受众。

文风朴实,见人见事。这组报道切口很小,都是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各族群众,亲切可感。在笔法上,常采用对话方式,语言朴实感人,文风接地气,易引起受众强烈共鸣。比如,5月6日刊于一版的《“我成为新西藏的国家干部”——记翻身农奴、日喀则市仁布县仁布乡行夏村多庆》,开头部分就直接引用主人公的讲述:“旧西藏有首民歌:‘连枷折断不可以,因为是我借自别人手里。我若死去不可以,因为我是人家的奴隶。’你看,我们连死的权利都没有,哪里还谈得上人权。”引语贴切形象,如闻其声,使文章很有说服力。

采访扎实,体现“四力”。截至7月26日,专栏共刊出报道60篇,覆盖地区从雅江河谷到羌塘草原,从上部阿里到藏东林区,不少位置相对偏僻的农舍牧区,都要翻越崇山峻岭、跋涉峡谷荒原才能到达,对记者的脚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4月3日一版刊发的报道《“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是我一生的信念”——记翻身农奴、昌都市芒康县木许乡木许村帕拉组邓巴》,记者来到位于横断山脉深处、昌都市最东部的木许乡。这里是西藏的“东南角”,公路险峻,下临奔腾咆哮的澜沧江。记者采访到一位四世同堂的老人,多角度拍摄他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像亲戚一样亲切地拉家常,迈进了群众的门槛,也走进了群众的心坎,使报道格外有说服力。

挖掘历史,对比鲜明。这组报道的又一亮点,是在背景交代部分,通过农奴身份的确认,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史料知识,也以铁的事实揭露了旧西藏封建农奴制的落后黑暗。正文部分则以故事化手段,讲述他们真实可信、原汁原味的人生经历和打动人心的故事,折射新西藏、新时代不可逆转的沧桑巨变。如2月25日西藏日报一版刊发的稿件《跨越苦难创造幸福——记翻身农奴、山南市昌珠镇克松居委会达娃》,讲述西藏民主改革以前,达娃一家5口人都是克松“谿卡”(西藏民主改革前属于官府、寺院或奴隶主的庄园)的“差巴”,没有人身自由,没有土地,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年7月,达娃代表全家参加了民主“豆选”,选出了西藏历史上第一个农民协会。靠着勤劳打拼,达娃一家人过上了富足安稳的生活。文章背景部分的交代,让读者了解了历史上“谿卡”“差巴”的背景知识。正文通过故事的讲述,揭露了旧西藏封建农奴制的落后黑暗,展现了新西藏的新发展和群众过上的幸福新生活,无需多费笔墨,对比意味已跃然纸上。

手段丰富,全媒呈现。作为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成就宣传的重头戏,专栏最早是从西藏日报客户端开始推出的,需要扫描报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jj/215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