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眼中的西藏阿里读援藏干部谢恩主新书

点击标题下「西乡旅游」可快速   骆志庆,一个率真、俊朗的西乡汉子。大约5年前与他结识于西乡,由于经常在一起交流,能感受到他对西乡、对写作的热爱。他送我《子午谷》,一口气读完后,惊叹于他对西乡、陕南民俗风情的传神刻画。后来,他又在西乡创作完成了新作《西藏没有陌生人》,再到后来离开西乡,在汉中创办汉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期间,骆老师往来于汉中西乡,我们偶有小聚。

  本期刊发骆志庆为陕西援藏干部谢恩主新书《雪域阿里》所写的读后感,从中可以窥见骆老师对西藏对阿里割舍不下的眷恋。   同时刊发骆老师为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子午谷》所作序《我的古道情结》。文中,作者纵横捭阖,从西乡子午古道,写到西藏的茶马古道、唐蕃古道,更见出作者对西乡的深厚情感,作者因此被媒体称为“古道行者”。

01

行走高处

——读陕西援藏干部谢恩主先生《雪域阿里》有感

  

  西藏,以其巍峨的雄姿屹立于世界之巅,并以其独特的高原地理文化闻名于世。那里有久远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更有湛蓝的天空、苍茫的草原、神山圣湖、亘古雪峰、无一不向世人昭示着永恒的魅力。特别是西藏独特多姿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都对人们产生了无尽的诱惑。

  这是一段对西藏较为普遍的描写,也是外界对西藏较普遍的认识。于是,这些特定的词汇就永久地留在了人们的印象中,并形成了固定的画面。那么,真实的西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也许,只有真正走近西藏,才能感受到她那特有的魅力。只有真正走进西藏,才能认识她那由粗犷和柔媚,严酷和温厚所组成的真实面目。只有真正走进西藏,也才能感受到秘境之旅带来的震撼与满足。

  我在工作的近十年里,足迹走遍了大半个藏区,体验到了迥异的藏地风情,了解了藏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到过横亘天际的珠穆朗玛峰,走过贯通中西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感受过穿越古今的唐蕃古道,采访过万众瞩目的青藏铁路建设者。就连草原戈壁、古堡关隘、石窟寺塔和边陲小镇,都留下了我寻古探幽的足迹。

  直到现在,我仍然被西部的苍凉厚重所震撼,被西藏的雄浑壮丽所吸引。只要一走上西部的地区,眼前就会闪现出远古驼铃声中穿梭的商队,胡女伎乐舞动妙曼身姿的衣裙,以及那些歌女怀抱琵琶舞翩跹的场面。也许,正是这些古人们留在西部的身影,演绎出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特别是大漠孤烟下的皑皑白骨,伴随着金戈铁马的碰击声,成就了霍去病和班超抗击匈奴的故事;在秋水长天、大雁南飞四季变幻中,持节不失的张骞和虔诚合掌的玄奘,单薄的身影正在踽踽独行,用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执着,叩开了中外文明之门;在旌旗猎猎马匹嘶鸣声中,远嫁他乡和亲的细君公主、弘化公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们,在青海湖边离愁别绪时的眼泪,流出了倒淌千年的河水,用她们娇弱的身躯,在西风瘦马的丝绸古道上,托起了不同民族特色的古代文明,并且流芳百世,被万代敬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西部的天空下,走过了无数英雄的身影,也留下了西部大开发建设者的足迹,演绎出了民族大团结的和谐乐章。为其他兄弟民族的和睦相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离开西藏多年,而我的心始终没有离开过那片高天厚土,时常在梦里回到高原的蓝天白云下,行走在雪山草原,或是在拉萨的市井街头。当从老领导邱轩洛先生处拿到《雪域阿里》一书时,又把我的目光和思绪拉回到了那个梦牵魂绕的地方。

  我在西藏认识的援藏干部很多,大都是在拉萨的中直机关援藏干部,由于距离的原因,认识基层的援藏干部不多。在与他们的日常接触中,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援藏干部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学到了特别能吃苦的高尚品格。在众多的援藏干部中,也有很多人把援藏的经历,以及对西藏的认识和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出版成书,但内容大都是一些日常工作的记录,或者是自我慰藉式的心灵鸡汤,而像谢恩主先生这样用充满真情的文字,独到的笔锋去全景式展现阿里历史文化、风土民情,以及援藏工作中所见所闻的点滴作品不多。

  翻开由陕西援藏干部谢恩主先生所写的非虚构长篇纪实文学《雪域阿里》一书时,一股久违的亲近感扑面而来。书中有我熟悉的神山圣湖、风光绮丽的扎达土林、神秘的古格王朝、巍峨的群山、汹涌的江河、久远的历史和灿烂的古象雄文化,以及熟悉的援藏干部的身影。

  西藏的阿里地区,位于西藏以西的高处,属于羌塘高原的核心地带,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阿里也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之为“万山之祖”。同时,那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祥地,又称之为“百川之源”。

  “阿里”一词是藏语的音译,是“属地”、“领地”、“领土”的意思。直到九世纪初期,仍然称之为“象雄”。在藏文古籍中,吐蕃王朝赞普的后裔,来到这块原属于象雄十八部的政治区域后,这块上部区域才名副其实地臣服于赞普的后裔统辖之内。从此,也才有了阿里的称谓。

  古象雄王国是在吐蕃王朝之前,在青藏高原雄霸一方的部落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一万八千年之前。当时,地域辽阔位于交通要道的古象雄,堪称“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驿站”,其与中亚、西亚、南亚等地域都有交流。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造就了象雄成为丝绸之路驿站的先天优势。据史料记载,在象雄十八国时期,“上之辛绕们尊贵,下之国王们威武……”由此可以看出,雍仲本教在象雄王国的社会地位之高。今天藏族人的习俗和生活方式,有许多都是象雄时期流传下来的。比如转经、拜神山、拜神湖、插风马旗、插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打卦、算命、都有本教遗俗的影子。就连藏文的起源,也绕不开古老的象雄文明。当年,松赞干布派大臣吞米桑布扎创造文字,最多只能叫象雄文字的改良。象雄也是“古象雄佛法”的发祥地,如今的俄罗斯、印度、尼泊尔、不丹、外蒙古等地,仍然有很多人称自己为象雄人的后裔,传播着象雄佛法和古老的象雄文化。

  古格王朝自在阿里建立以来,弘扬佛法,抵御外侮,在吐蕃王朝以后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拥有七百年灿烂文明史的古格王朝,十万之众的古格人,为什么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至今都是个无法解开的谜团。尤其是保存完好的王朝遗址,更像一座巨大的迷宫,将西藏众多的秘密深锁其中。

  有人在秘境诱惑的驱使下,无法遏制的探知的欲望油然而生,背起行囊匆忙地走上了高原。来往于西藏的过客中,有人成了飘过天空的一朵云彩,有人却在这里安顿下来,游走于高天厚土之间。当然,人们来到高原的理由很多,并不都是被西藏的神秘所吸引,更多的人却成了被西藏风情俘获的人。他们醉心于西藏的悠久历史,沉迷于文化的古老和厚重之中,感受着庄严与神圣、壮美与神秘,行走高处的身影显得极其浪漫和绚丽。尤其是西藏人的温和从善、热情好客,都成了留下来的理由之一。加之纯净如洗的蓝天白云,勾勒出了绚烂无比的自然景观,象征着无拘无束的自由和行者无疆般的勇气,让浮躁的心灵开始沉静。仿佛走进西藏,是一个无法割舍的梦想,也是一种宿命注定的机缘。兴许,这就是人们走进西藏的真正原因。

  援藏干部是这些走进西藏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故事平凡而又伟大却又鲜为人知,他们常年承受着高原反应却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他们在精神上承受着对家人的愧疚,还要背负着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挑战。阿里是陕西省对口援助的地区,走上阿里高原的援藏干部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在精神上,承受的压力自然比其他人要多一些。

  阿里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被称之为“生命的禁区”和“旅游的畏途”,素有挑战生命极限的“第三极”之称。提起阿里的援藏干部,人们自然想起了孔繁森,他的事迹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他为了援藏事业,把对亲人的爱、对亲人的愧疚都深埋心底,把博大无私的爱献给了西藏人民,践行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壮志诺言,把他那高大的身躯融入那片土地,在援藏干部中间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多年来,一批批的陕西援藏干部踏着孔繁森的脚印,继续秉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把西藏当作故乡,把阿里人民视作亲人,为阿里人民谋福利,在阿里高原经受了锻炼和洗礼,与阿里人民创造了一个个不平凡的奇迹,也留下了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在这支庞大的援藏干部中间,有我的老领导也有我的好朋友,更有我父老乡亲们默默付出的身影。他们都把满腔的热情和无私的爱,倾注到了这块广袤无垠的高天厚土之上,谱写了一首首感天动地的感人诗篇。

  虽然,谢恩主先生是陕西省对口援藏中的一名普通干部,但他却是一位最有心的援藏干部。他不但用专业的新闻知识,支援着阿里的宣传工作,还用实际行动帮助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而且还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了援藏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高原生活的点点滴滴。从书中完全可以看出,谢恩主先生行走在高处,是在用心在丈量着阿里那片神圣的土地,用行动在履行着援藏干部的神圣职责。谢恩主先生在阿里的援藏期间,和所有的援藏干部一样,克服着高原恶劣的气候,忍受着身体的极度不适,走遍了阿里的山山水水和高原人家,不仅把科学技术带给了农牧民,也把先进的思想观念带上了高原,使广大的农牧民朋友们,在接受科技扶持的时候,彻底地改变了思想观念,真正的从“输血”式的援助,走向了“造血”式的自我发展之路。由此可见,谢恩主先生是个“有心人”,也是位极负责任的援藏干部。谢恩主先生不仅对农牧民朋友充满了感情,就连对阿里的一草一木和风俗民情,以及自然风光和野生动物,都充满了无限真情和敬畏之心。同时,谢恩主先生又是一位极富才情的援藏干部。通过他的文章,使读者了解了西藏,了解了阿里高原,也了解了真正的援藏干部们,为西藏做出的无私奉献,甚至是巨大的牺牲。

  在人们的印象中,西藏只是一个比远方更为遥远的地方,一个可以被任何一个远方代替的地方,也是适合存放理想净化心灵的地方。当他们入藏之后才知道,西藏却成为比故乡更亲的地方,是那样的让自己魂梦相牵,是那样的令人终生难忘。这种感觉就像爱情,他和她一见钟情,好似命中注定,一瞬间的相通,让人愿意一辈子去相守。

  西藏风动的经幡五彩斑斓,在寒风中猎猎作响,经文也被念了一遍又一遍。在苍茫的天地间,挂经人小小的愿望和祝福,被风送给了远方的亲人。如今,西藏的佛光依旧炫目,回首在西藏生活的点滴,犹如发生在昨天一样。一切都是那样的亲切,又是那样的历久弥新。人虽然渐行渐远,心却离西藏越来越近。援藏干部们留在西藏匆忙的身影,就像飘过天空的云朵,成了高原上一道靓丽而难忘的风景。

           年10月10日于汉中

           原载年11月11日《文化艺术报》

  

谢恩主新书《雪域阿里》封面

  谢恩主:生于商洛山阳,长在延安黄龙,现居古城西安,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延河》、《延安文学》、《人文杂志》、《新西部》等报刊发表作品50余篇。年7月至年7月,作为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干部在西藏阿里工作,任职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援藏事迹被《西藏日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图片来自网络)

  谢恩主新书《雪域阿里》简介,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那里
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jj/203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