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三线故事:趣味无穷、满堂喝彩。
三线品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
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71岁生日。一向不公开过生日的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摆了三桌简单的宴席,把陈永贵、钱学森、董加耕、邢燕子等劳动模范拉到自己的桌上。中央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等坐在另外两桌。毛泽东一开口,空气便凝固了,没有多少做寿的气氛。他严厉批评了“四清运动”中的一些提法,说:什么四清四不清、党内外矛盾交叉,这是非马克思主义的。他还严厉指责中央有两个部门搞独立王国。席间鸦雀无声,无人开口。刘少奇、邓小平缄默着,大口大口地吸烟。他们很清楚,毛泽东批评的前者,是指刘少奇一个星期前对四清运动的一些看法;所谓“独立王国”的后者,是指邓小平主持的中央书记处和李富春主持的国家计委。泽东为什么会有“独立王国”这样的错误认识?这要从半年以前中央关于“三五”计划指导思想的分歧说起。硝烟弥漫的西部开发
(上)
60年代三线建设决策始末
陈东林sanxian
处于一线的中央领导人形成了一个共识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
国民经济建设第三个五年计划,即“三五”计划,原本应在年到年执行,提前一二年制订出计划。但是,由于“大跃进”的挫折和三年自然灾害,至年的“二五”计划实际被冲垮了,出现了严重经济困难局面,、年不得不进行两年调整。根据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但经济仍然存在严重困的局势,毛泽东提出,年至年这三年作为一个过渡阶段,继续调整,打下底子,从年起再搞“三五”计划。这个主张得到中央其他领导人的一致赞同。但是,调整首先抓什么,一时定不下来。最早提出“抓吃穿用"思路的是陈云。在年1月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曾要陈云讲一讲。因为没有摸清态势,陈云没有贸然开口。2月21日至23日,在中南海西楼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如何克服当前严重的经济困难。西楼位于中南海西门南侧,实际是一座青砖结构的南北朝向小礼堂,本不是中央主要会场,因为这次著名的“西楼会议",而被载入共和国史册。会上,经过深思熟虑的陈云,在讲话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经济困难的严重性,并开了一个方子:“增加农业生产,解决吃、穿问题,保证市场供应,制止通货膨胀,在目前是第一位的问题”,必须“在国家计划中把这些事情摆到头等重要的位置"。陈云的习惯是,不说则已,一说必入木三分,而且要拿出解决办法来。他从不为发牢骚而发言。在一旁听会的秘书等工作人员,本来正为如何度过难关而忧心忡忡,听到这里,不禁鼓起掌来。随后,陈云被任命为新成立的中央财经小组组长,副组长是李富春、李先念,成员有周恩来等。陈云在党内早有善于处理严重困难局面第一人的名声,毛泽东也知道。年7月庐山会议前,毛泽东和柯庆施同坐一辆车从韶山回长沙。途中,毛泽东网闷不乐,良久,才感慨地说:“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现在搞得一塌糊涂。陈云真仔细,如果是陈云当家不可能出这些乱子。"听到这些不点名的责难,柯庆施心里颇不是滋味。回来,他讪讪地告诉秘书张春桥说:陈云要重用了。但是,庐山会议“反右倾”的逆转,使陈云到年才肩负重任。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陈云进一步强调说:“农业问题,市场问题,是关系五亿农民和一亿多城市人口生活的大问题。”为了农业,市场,其他的方面"牺牲,一点,是完全必要的。"当陈云讲到准备采取“伤筋动骨”的办法改变重工业和基本建设的高指标时,周恩来高兴地插话说:“可以写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大家都齐声喝彩。陈云的这个讲话准备作为中央文件发给全党,由刘少奇等人先去报告了在武汉的毛泽东。去武汉之前,刘少奇担心对形势是不是讲得过于严重了,毛主席能否接受。回到北京时,他高兴地对秘书说:“毛主席同意了!毛主席同意了!多好啊!"这样,在制订“三五"计划之前,处在一线的中央主要领导人已形成了共识-抓吃穿用。而要抓好吃穿用,先要抓好农业。下一步,是如何计划实施。年初,由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薄一波等8人组成中央计划领导小组,研究编制长远国民经济计划和“三五”计划问题。集中力量解决人民的吃穿用的意见,写进了向中央报送的《关于编制长期计划工作的要点》。邓小平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同意了这个设想。为了加强农业,邓小平还提出:“三五"计划要建设5亿亩稳产高产农田,第二步再搞5亿亩。用于农业的总投资,可以从国家投资、群众投资、国家贷款三方面考虑,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他再次肯定地说:“三五,期间就是要努力解决吃穿用问题。[sanxian]
sanxian
李富春的“屁股"比喻,
显然和毛泽东的比喻不一样
年底,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工交工作会议。为了扭转长期以来过分强调工业的倾向,特别是“大跃进”期间“以钢为纲”造成的思维定式,李富春在报告中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各级计委必须克服屁股坐在工业上的毛病,要首先抓农业发展计划和支援农业的计划。”他没有想到,这个“屁股"的比喻,后来引起了一场风波。
年4月底,国家计委在两个会议的意见基础上,提出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初步设想(汇报提纲)》,规定了这一计划的基本任务。用简单的一句话说,就是一农业、二国防,三基础工业。
4月29日,邓小平在中南海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听取了国家计委党组关于“三五”计划的初步设想。周恩来也在座。这是最后一次讨论,如果通过就提交中央工作会议。
李富春最后提到:安排中存在一些矛盾,为了抓农业,工业交通的一些项目没有安排上,比如工业的“九大设备都未安排上",“交通方面,铁路只搞川黔线、滇黔线的一段、白山子-乌鲁木齐、壤胡路。国防公路.有些安排了,有些安排不上”。他还指出:“国防方面,小而全的体系,还是原来的七年建成,提前两年有问题。xxx专案是否也相应地推迟两年甚至三年。"砍掉一些工业和国防项目,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虽然渡过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家的财力还是捉襟见时。负责农业的课震林随后发言,同意对农业的投资安排。负责国防的罗瑞卿在发言中也对削减军费开支表示理解,“只能够如此安排",“将来不够,另想办法解决”。
邓小平最后做总结。他首先肯定地说:“现在,有了三个本本,可以提到中央工作会议上讨论。这次计划是按照新的方法搞的。还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工业搞不好,农业和国防也上不去。但是,工业还是首先为农业服务,为吃穿用服务,为兼顾国防服务,方针提得好。
所谓计划“按新的方法摘的",指的是李富春从去年起改进国家计委工作的三点意见。意见的内容是:要把研究分析资料和典型调查相结合,选择十来个基层单位建立联系,进行摸底;在搞好综合平衡的基础上,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对重大问题允许争论,“不要马上顶回去”,可以产生不同的几个计划方案。显然,“大跃进”时期由最高领导人一拍脑袋就定计划和指标的作法,给他留下了切肤之痛。然后,邓小平又说:“计划留有余地,也是一个方针问题",“一切计算都要以低数为基础,年度计划可以在此幅度中进行调整”。这是针对“大跃进"时期盲目追求高指标而说的。
他特别说到粮食问题:“粮食产量,能够达到亿斤,按照8亿人口计算,每人平均斤,就可以过了。当前,人们的面色大有改变,说明生活向好的方面转。一般来说,营养够了。“大跃进”过后的几年中,粮食问题一直是令中央一线领导人头疼的大问题。接踵而来的报告-农村非正常死亡人数急剧增加,使多少人潸然泪下。刘少奇曾经哽咽着对秘书说:“我当国家主席的时候,饿死了这么多人。这在过去,皇帝要下罪已诏、写进国史的呀!""民以食为天”,理解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大家为什么对抓吃穿用一致赞同。但直到年,粮食产量还没有达到年的水平,年还进口了万吨粮食。
邓小平说:“农业问题,再有几年可以做到粮食不进口、以便腾出外汇进口一些新技术,这对国家来说是很大的节约,可以促进自力更生。"整个国家粮食情况究竟怎样,要把问题摆出来,供大家讨论,这是真刀真枪。
最后,邓小平代表中央书记处决定:将这几个“本本”印出来,向刘少奇、毛泽东汇报,提交中央工作会议讨论。散会后,大家顿觉轻松。熬了一年多,终于有了个比较一致的可行方案。
5月10日,中央计划领导小组向毛泽东汇报“三五”计划设想,由李富春主讲,李先念、谭震林、陈伯达、薄一波补充。毛泽东听得非常仔细,频频发问。当汇报到钢只摘质量好并符合需要的产品时,毛泽东说:“搞工业干什么?搞钢铁干什么?它又不能吃,又不能穿。”当汇报到铁路建设只能上有限的几段时,毛泽东皱了皱眉头:“酒泉和攀枝花钢铁厂还是要搞,不摘我总是不放心,打起仗来怎么办?"他还反问:“张家口-白城子铁路是不是只是军事上需要?经济上也有价值。
李富春说,计划存在一些矛盾,要平衡处理。毛泽东说:“横直被没有钱挡住了,只能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要以我们这些人的寿命来考虑事情,要按客观规律来办事。”“财政收人你们不要打得太满了,打满了危险!过去我们吃过亏,把收入打得满满的,把基本建设战线拖得长长的。”听到这里,大家都连连点头,想起年竭泽而渔、寅吃卯粮的严重后果,这个话由毛泽东说最有分量。
当李富春说到基础工业、交通还比较薄弱时,毛泽东插话说:“没有坐稳,没有站稳,是要跌跤子的。两个拳头-农业、国防工业;一个屁股-基础工业,要摆好。要把基础工业适当搞上去,其他方面不能太多,要相适应。”李富春不禁心中一沉-毛主席说的“屁股”比喻,显然和他说的不一样,是指基础工业,而不是农业。
当汇报到邓小平关于逐年减少进口粮食、增加新技术进口的想法时,毛泽东深表赞同:“很好,必须从明年起就这样做。”但是,对邓小平集中投资摘4.5亿亩高产稳产农田的主张,毛泽东不以为然地说:"已有2.4亿亩了,再搞1.6亿亩就是4亿亩,也很好嘛,不要套4.5亿亩、5亿亩那个框子。最后,毛泽东又强调说:"要记住过去几年的教训。要采取像一波同志所说的,赶猪办法,,走一百里路,是越赶越壮好些,还是越赶越瘦好些?""留有余地,过去讲是讲了,但没有做。这几年做得好些,要保持下去。摘经济建设也是一样,越走越急,行么?还是要少而精,而且要打歼灭战。第二天和第三天,继续汇报。毛泽东又对引进和投资农业发表看法说:“还是靠自力更生,事情总是起变化的。(有人说),只要有利,向魔鬼借钱也可以。我们不走这条路。魔鬼不给我们贷款,很好,要贷给我们,我们也不要。”“工业上要从外国引进一些,比如尖端技术,要搞一些,但不宣传。至于农业,要像大寨那样,他也不借国家的钱,也不向国家要东西。发展农业,要靠发扬陈家庄(在山东曲阜)陈玉梅、大寨陈永贵的精神。
显然,毛泽东的思路和邓小平等人有些差别。因为当时中国遭到封锁,没有外援,所以是否应该贷款并不成为实际讨论的问题。这次汇报,虽然毛泽东对个别项目不能上有些意见,但总的看法是一致的。于是,5月15日至6月17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之一就是讨论“三五”计划设想。
5月18日,李富春在会上对计划设想作了说明:还是把农业放在第一位,搞高产稳产田;一些重要铁路如张家口-白城子、成昆、湘黔线,仍然没有全部安排进去;小而全的国防工业体系仍然安排争取在年完成,不提前。酒泉、攀枝花这两个毛泽东特别予以重视的后方钢铁基地的建设,也只安排为“要积极准备条件",暂不上马。
毛泽东显然对维持原计划安排不满意。5月27日,他找来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李富春、彭真、罗瑞卿等人,谈了他的一些看法。他说:"第三个五年计划,原计划在二线打圈子,对基础的三线注意不够,现在要补上,后六年要在西南打下基础,"“在西南形成冶金、国防、石油、铁路、煤、机械工业基地。"
毛泽东似乎有些动气地说:如果大家不同意,我就到成都、西昌开会。西昌通不通汽车?不通,我就骑毛驴下西康。搞攀枝花没有钱,我把工资拿出来。前一个时期,我们忽视利用原有的沿海基地,后来经过提醒,注意了,最近几年又忽视屁股和后方了。
毛泽东的态度迅速扭转了大家的认识。第二天,各人发言陆续表态。李富春检查说:这个计划“还有两个战略布局问题我们在计划中注意不够”,“一个是工业布局的纵深配备问题。现在是原子时代,我们整个工业的战略布局,必须要真正重视建设后方,搞纵深配备,战略展开".“可是我们在计划中间对西南的建设就注意不够。比如铁路修建,成昆路没有安排,湘黔路只安排了一半"。
周恩来说:“主席提出这个战略思想,我们从中可以引申出许多认识来。中国过去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人口也不平衡,经济发展更不平衡,以后就是要逐步走向平衡。”现在我们要建立三线观点,同时又必须懂得一、二线怎么布局。”他批评提交讨论的初步设想说:“这个屁股问题,是由两个拳头而来的,是回答到底基础工业放在什么地方这样一个问题。"这个计划一看就看得出来,不仅成昆铁路跟张家口到白城子的铁路没有列上,就是拿整个运输力量跟整个生产量的对比来计算也能看出,交通运输方面的安排是通不过的。”"这就是说,这个布局是不完全的。基础工业上不来,怎么能够支援农业跟照顾国防呢?"
刘少奇着重讲了控制基本建设规模。他说:“最近的确是有这样一个苗头,一放松大家就放手去干,这个苗头继续发展下去,就又要发生过去基本建设过长等问题。”对三线建设,他认为,哪些要办,哪些放在第二位,要考虑,“这样一件大事,牵涉到整个计划,牵涉到整个投资”。
经过讨论,大家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决定把毛泽东的意见和原有的计划安排结合起来,在逐步解决吃穿用问题的同时,加强三线基础工业的建设。因为国民经济经过几年调整,形势虽然有所好转,但各方面仍有不少困难,加强国防建设的重点和规模以及它同解决吃穿用的关系,必须安排得当。邓小平说:"这次计划按农轻重、解决吃穿用和两个拳头、一个屁股进行安排,是建设的完整方针。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第三个五年计划打基础。
但是,毛泽东仍然感到不满意。6月6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了两个问题。首先,他严厉地批评了制定计划的方法。他说:“过去制定计划的方法基本上是学苏联的,先定下多少钢,然后根据它来计算要多少煤炭、电力和运输力量,再计算要增加多少城镇人口,多少福利。钢的产量变小,别的跟着削减,这是摇计算机的办法,不符合实际,行不通。这样计算,把老天爷计算不进去,天灾来了,偏不给你那么多粮食,城市人口不增加那么多,别的就落空。打仗计划不进去,国际援助也计划不进去。毛泽东强调指出:“要改变计划方法,这是一个革命。学上了苏联的方法以后,成了习惯势力,似乎很难改变。这是对李富春领导的国家计委的批评。
然后,他明确地提出了三线建设的主张。毛泽东说:“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的危险。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不晓得它什么时候要打仗。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摘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追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这是对李富春领导制定的“三五”计划设想的批评。毛泽东的讲话激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大家一致认为,应在加强农业生产、解决人民吃穿用的同时迅速展开三线建设,加强战备。从此,全国战备的气氛日趋浓厚。
[sanxian]
sanxian
总参作战部的报告放在了毛泽东的案头
年7月20日,毛泽东在北京与各大区书记谈话。他激愤地斥责了包产到户的主张后,又说:“我发了一道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提出四年了,就是不实行,既不请示,也不报告。如果你们不实行,我兼计委主任,你们作副的,到哪里都可以革命么。"身为计委主任的李富春就是这样提出“屁股"坐到农业的要求的,是什么原因又使毛泽东把国防和基础工业放在第一位了呢?
一份总参谋部的报告,放在了他的案头。
这是4月25日总参谋部作战部根据副总参谋长杨成武的指示进行调查研究后写出的。5月9日报罗瑞卿,罗又分别报送毛泽东等中央常委,时间恰好在国家计委向毛泽东汇报“三五"计划初步设想前后。报告中说:我们对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问题专门进行了调查研究,从我们接触到的几个方面来看,问题是很多的,有些情况还相当严重。
(一)工业过于集中。14个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包括:飞机制造工业的72.7%,舰艇制造工业的77.8%,无线电工业的59%,兵器制造工业的44%)。
(二)大城市人口多。据年底的统计,全国有14个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20个50万至万
人口的城市,这些城市大部分都在沿海地区,易遭空袭。战时如何组织城市防空,疏散城市人口,保障坚持生产,消除空防,特别是核袭击后果等问题,尚无有效措施。
(三)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一般多在大中城市及其附近,易在敌人轰炸时一起遭到破坏。同时,这些交通要点,都还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战争初期,交通可能陷入瘫痪。
(四)所有水库,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我国现有容量达到1亿~亿立方米的大水库个,其中52个位子主要交通线附近,有17个位于15个重要城市附近:此外,尚有不少中、小型水库位于政治、经济、军事要地和交通干线的要害位置……被同时破坏后,北京市及周围广大地区将遭洪水冲击,并且危及天津…
我们认为,上述问题,是关系到全军、金民和直接影响卫国战争进程的一些重大问题。建议由国务院组织一个专案小组,根据国家經济的可能情况,研究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积极措施,以防备敌人的突然袭击。显然,根据报告,战争一旦爆发.存在的问题是严重的。那么,有没有敌人突然袭击的可能性呢?让我们看看60年代中国大陆周边的形势。
东面:
在美国大力加强军事援助的怂愿下,台湾蒋介石利用大陆出现的经济困难局面不断进行军事骚扰,叫嚣反攻大陆。从年到年,向大陆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五次派出40股武装特务登陆进行骚扰活动,前后被歼灭人。美国的U-2军事侦察机不断地深入中国腹地拍摄。年9月和年9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先后指挥了在台湾海峡的代号为“高跟1"、"高跟1"的两次大型核战争军事演习。假想内容是对中国大陆的机场、基地等实施核袭击,美军地面部队进入中国领土作战。年初,美国获悉中国原子弹即将进人试爆,指令国务院专家起草了先发制人的对中国发动核袭击、以摧毁中国核设施的《对共产党中国核设施直接行动的基础》等多份计划。总统约翰逊和国务卿、国防部长就此进行了讨论并试探了苏联的意见。此事已被年美国的解密档案证实。
南面:
美国在越南的侵略战争逐步升级。年,由出钱出武器支持南越政权发展到直接派出军事顾问和“特种部队”参与。年8月,美国又制造“北部湾"事件,悍然对越南北方进行大规模持续轰炸。年2月,正式向越南南方派出地面作战部队,陆续增加到几十万人。美国还有人制造舆论说:在越南战争中,将不再有朝鲜战争中中国东北那样的“庇护所”,美国将实施“穷追”,不承认“任何武器限制”。这些话的潜台词是,美国将可能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并使用任何武器,包括核武器。中国又面临着与朝鲜战争前期相似的威胁局势。
北面:
随着中苏两党关系的破裂,中国北部边境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从年起,苏联方面在中苏边境不断侵占中国领土,驱赶、殴打、绑架中方人员。年,苏联在中国新疆伊犁地区策动了大批中国居民外逃事件。在年开始的中苏边界谈判中,苏方拒不承认沙俄时代同中国签定的条约是不平等条约。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以后,继任的苏共领导人继续推行强权政治。11月7日晚上,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甚至借着酒劲,公然对来访的中国元帅贺龙挑衅说:“我们现在已经把赫鲁晓夫摘掉了,你们也应该照我们这么办,把毛泽东搞掉,这样我们就能和好了。”致使中苏关系继续走向恶化。此后的几年之中,苏联向邻近中国边境地区和蒙古部署的军队由10个师近20万人逐渐增加到54个师近万人,战略导弹直接指向中国。
西面:
年以来,印度军队不断由中印边界东、西两段侵入中国领土,在西段建立了几十个据点,打死中国边人员几十人。年10月20日和11月14日,印度军队悍然由东段向中国领土发动大规模入侵,中国军队被迫两次进行反击,将印军击退,前后毙、伤、俘虏印军多人。其后,虽然由于中国方面的主动停火、撤军和交还缴获的武器装备,战争停止,但双方边界的军事对峙局势尚未得到根本缓和。
东南西北,虎视眈眈;外有强敌,内有隐患。这些都不能不令毛泽东忧虑,终于使他下决心提出建议,改变“三五”计划原定主要解决“吃穿用"的指导思想。6月15日,中央工作会议进入尾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在北京西郊射击场观看了军事训练表演。毛泽东诙谐地对沙袋上的蒋介石漫画像打了几拳说:“老朋友,久违了,我也来打你几拳。”还兴致勃勃地拿起中国自己制造的半自动步枪瞄准。第二天,毛泽东又来到十三陵水库,在大坝旁边的一座两层小楼里,毛泽东详细地谈了他的战略防御设想,否定了林彪在此之前提出的战略方针。
一旦争爆发,敌人可能从哪个方向入,是当时战略防御方针的焦点。林彪认为,南面美国有可能扩大越南战争,入侵中国:北面苏联大规模入侵的可能性小一些,因此他主张“北顶南放",即北面防御苏联,南面把美国放进来打人民战争。毛泽东则认为无论美、苏.从东面海上来是主要危险,可能拦腰分裂中国,因此防御后方要向西移。由这个判断,确定了重点放在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8月2日夜里,在北部湾,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鱼雷艇发生激战。8月4日,海战进一步扩大。早在4月就已制定了扩大侵略越南战争的"37号作战方案”的美国,立即抓住这一机会,悍然派出第七舰队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越南战争的战火燃到了中国的南部边界。中越边境地区、海南岛和北部湾沿岸都落下了美国的炸弹和导弹,一些中国军民也倒在了血泊之中。
[sanxian]
sanxian
在对国际形势认识的基础上
毛泽东取消了他骑马考察黄河的计划
毛泽东彻夜未眠,紧张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fz/22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