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症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9/5885336.html
习近平用典
法立,有犯而必施
令出,唯行而不返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这样引用
原典
愚谓严程峻法,绝轻陋之货,则奸镕之源塞矣。沿风正典,重耕耘之务,则邪赢之计沮矣。然后远弘教旨,大变流俗。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违公窃铸者,具五刑之戮;因时力田者,悬一命之赏。不然,则贾生、晁错,复流涕而言矣,此君侯之未谕三也。
——唐·王勃《上刘右相书》
释义:
我认为严肃章程严格法律,绝除伪劣钱币的流通,则奸商铸造伪币的源头堵塞;端正风气明正典刑,推重农桑耕耘的正务,则欺诈牟取暴利的计谋终止。然后广泛宣扬朝廷谕令,使流行的风气为之大变。法律既立如有违犯必须惩治,命令既出唯有执行不得违反。违犯禁令私铸钱币者,处以笞杖徒流死之刑;不违农时勤于农田者,悬以初授官阶的赏赐。若非如此,则西汉的贾谊、晁错,九泉之下仍将流涕上书,这是君侯您未能谕示的之三。解读:
《贞观政要·赦令》有句非常形象的比喻:“发号施令,若汗出于体,一出而不复也。”法律的颁布,如同身体出汗一样,无法收回,所以不能朝令夕改,这关系到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故《旧唐书·戴冑传》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此文的作者王勃(-年)为“初唐四杰”之首。这位英年早逝的诗人,是当时最年轻的朝廷命官,《新唐书》称其“年未及冠,授朝散郎”。《上刘右相书》是王勃的成名之作,《新唐书》是这样记载的:“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麟德是唐高宗的年号,时仅两年(-年)。刘祥道于唐高宗龙朔三年(年)官拜右相。由此可知,王勃作此文时只有十四五岁。任何法律,如果没有严格执行,就会形成“破窗效应”,损害法律尊严、动摇法律根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有了法律不能有效实施,那再多法律也是一纸空文,依法治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前,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无法可依”的问题,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法律的实施就成为发展的主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更加紧迫,必须成为全社会不容回避的共同命题予以面对,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守则予以遵循。诗词
忆秦娥·咏桐[宋]李清照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
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译文
登临高高的楼阁,那横七竖八的山峦、空旷的原野像是笼罩在烟雾之中,透出一点微弱的光亮,很稀薄。微光稀薄,乌鸦飞回巢穴以后,黑夜里听到传来的军中号角。香火就要熄灭,酒也所剩无几,这光景令人内心好不悲苦凄切。严酷萧瑟的秋风,催逼、加快了梧桐的飘落。梧桐落,就是那种不愿见到的、一片衰败的景色,它是那么叫人感到孤独、冷落。注释:
忆秦娥:词牌名。此调始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所录李白词《忆秦娥·箫声咽》。双调四十六字,上下片各三仄韵,一叠韵,用韵以入声部为宜。乱山:“乱”,在这里是无序的意思。平野:空旷的原野。烟光薄:烟雾淡而薄。栖鸦:指在树上栖息筑巢的乌鸦。苏轼《祈雪雾猪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诗:“朝随白云去,暮与栖鸦归”。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词:“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闻:杨金本《草堂诗余》作“残”,《花草粹编》作“吹”。角”:画角。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施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和湘东王折柳》诗:“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秦观《满庭芳》词:“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断香残酒:指熏香里的香烧尽了,杯里的酒喝完了。情怀:《花草粹编》作“襟怀”。西风:《全芳备祖》原缺此二字,据《花草粹编》编补。即秋风,《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中的“西风”同义,皆喻指金兵每当秋高马肥之时,便对南宋发动南扰、东进之攻势,而作为“亡人”之象征的“梧桐落”,正是在“西风“催”遏的背景之下。催衬:通“催趁”,宋时日常用语,义犹催赶、催促。岳飞《池州翠微亭》诗:“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卷十一徐安国《红梅未开以汤催趁》诗:“频将温水泛花枝,催得红梅片片飞。”以温水浇梅,催花未开,谓之“催趁”;亦犹西风催梧桐,催其叶落,谓之“催衬”也。趁与衬,同音假借。另说,“衬”,施舍,引申为帮助。梧桐落:在古典诗词中,桐死、桐范既可指妻安的丧亡,亦可指丧失。前者如贺铸《半死桐》:“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后者如《大唐新语》:“安定公主初降王同蚊,后降韦拐.又降崔铣。铣先卒,及公主亮,同咬子隘为骈马,奏请与其父合葬,救旨许之。给事中夏侯镊驳曰:‘公主初昔降婚,招桐半死;遗乎哥酪、琴瑟两亡’……”“西风催衬梧桐落”,秋风劲吹,帮助即将凋落的梧桐叶更快飘落了。《警世通言》卷三十:“二赵在旁,又帮衬许多好言。夸吴氏名门富室。”又:杨金本《草堂诗余》作“天”。还:回,归到。另说,当“已经”讲。秋色:《花草粹编》作“愁也”。还:仍然,另说,当“更”讲。赏析:关于此词的所作之时,有以为作于作者南渡之前,有以为作于作者南渡之后;关于此词的所作之意,有以为作者悼亡亡夫之词,有以为作者相思其夫之词,皆是莫衷一是,殆已不可切考。此词,写作者登阁眺望及孤寂之感。心与物融,情与景合。两个“又还”,加重了凄凉哀郁的色彩,加深了主题的表达。词开始创造了一个视野广阔的莽莽苍苍的世界。“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开端起的陡然,从而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女主人登楼眺望,远处那蜿蜒起伏参差错落的群山,近处那辽阔坦平的原野,都被一层灰蒙蒙的薄雾笼罩着。“烟光薄”的凄暗色彩,似乎笼罩全篇,也似涂在读者的心上。“烟光”三句,女主人站在高阁之上,看到从遥远的群山和平坦的原野上归飞的乌鸦,她的心无限的惆怅,想起了远离身边的心上人尚未归来。这时又听到黄昏画角的哀鸣,在群山和原野中回荡,犹觉黯然神伤。作者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写黄昏的景象,使画面产生了动感。上片写女主人在高阁上眺望所见。由人及物。换头,“断香残酒情怀恶”,转由物及人,写室内的环境和女主人情怀的恶劣。室内熏炉里的香料已经烧尽,不再续添,仍然没有心思;酒杯里的酒,也差不多喝完,愁绪依然未减。“西风催衬梧桐落”,秋风阵阵袭来,梧桐树的叶子随之飘落。颇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惨气氛。下片,写女主人无法排遣的浓愁和孤寂。结句用两个“梧桐落”,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衬托了女主人悲怆的心境。张炎《清平乐》:“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由梧桐叶落,而知天下秋声。刘熙载《艺概》说:“以鸟鸣春,以虫鸣秋,此造物之借端托寓也。绝句之小中见大似之。”女主人很想到外面去排遣一下心中的缱绻离情,但是不能,外面是一片令人悲伤的秋色。江山凌肃,花木飘落,不仅不会消愁,反而会更增悲哀。于是,还要继续在屋内闷坐,形影相吊,一片死寂。至此,她无法排遣的浓愁和孤寂,也便跃然纸上了。这首词的结句,是全词境界的概括和升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是对词人所处的环境,所见的景物以及全部心境真实、准确而又深刻的概括,景是眼前之“真景物”,情是心中之“真感情”,同时情和景又互相融合,情融注于景,景衬托出情,使全词意境蕴涵深广。细绎全词,画面是那样惨淡、萧飒,情感又是那样凝重、沉痛,与作者早期那些抒写相思之情的哀婉却不失明丽的词作有着不同的韵味,因而视之为后期的作品,或许并无武断之嫌。好标题
为了一条7分钟车程的隧道,
项目党支部带领团队拼搏了多个日日夜夜。
中国中铁以项目党建推动工程建设
大柱山隧道的“顶梁柱”
《人民日报》(年09月29日第19版)
深圳市南山区:
孕育科技创新企业的“摇篮”
《光明日报》(年09月29日02版)
西藏林芝:
农牧民的“旅游饭”越吃越香
《光明日报》(年09月29日02版)
甘肃静宁:
小土蜂酿出甜蜜生活
《光明日报》(年09月29日05版)
让科技在产业扶贫中唱“主角”
《光明日报》(年09月29日06版)
智志双扶:打好东西部扶贫协作组合拳
《光明日报》(年09月29日06版)
从华中最大棚户区到现代化小区
武钢老工人的住房“变身记”
《中国青年报》(年09月29日01版)
拓展阅读
评论:凝聚团结奋进的文化力量文化:中国古代的“国庆节”是怎么来的文化:中秋月圆时共话家国情往期回顾日新录九月一日(王阳明的六堂人生课)日新录
九月二日(凝铸砥砺奋进的精神伟力)日新录
九月三日(抗战精神)日新录
九月四日(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日新录
九月七日(美学基本原理提要)日新录
九月八日(授勋!以国之名!)日新录
九月九日(缅怀永远不能忘却的伟人)日新录
九月十日(深入理解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日新录
九月十一日(古人如何节俭过日子)日新录
九月十四日(说王翰《凉州曲》)日新录
九月十五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日新录
九月十六日(大战大考炼真金)日新录
九月十七日(丹心从来系家国)日新录
九月廿一日(郑板桥家书的温情)日新录
九月廿二日(如何提升格局)日新录
九月廿三日(以日常说话的态度写小说)日新录
九月廿四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日新录
九月廿五日(中国诗与中国画)日新录
九月廿七日(焦裕禄精神)日新录
九月廿八日(初心使命是一辈子的事)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xzrbfz/22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