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
如何做好会议报道(上)
编者按又至年底,各种会议也纷至沓来。会议报道向来是媒体报道的重头戏,也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尽管会议新闻常常报,但做到出彩并不易。尤其是在媒体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的当下,如何从观念和方式上改进会议报道,已经成为新闻学界和业界共同关心的话题。为此,《通讯员邮报》推出“如何做好会议报道”学者篇和记者篇上下两部分,本期为上篇。
“八项规定”促使媒体转变思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张化冰
我国的媒体性质与欧美国家不同,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公共空间,既要传达好党和政府的声音,也要
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微博直播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詹新惠汤帅
大量新闻发布会是现代社会以政府为传播主体,以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为传播客体,通过发布、传播与公众利益相关的政务信息和重要新闻来实现政府与社会的沟通的重要手段,它是现代政府对社会进行服务和管理的必要方式。
在新闻发布会上,由政府授权的新闻发言人会就某一事件或问题代表政府或部门发布观点立场,并接受公众和媒体公开咨询、质询和问责,这是满足现代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重要举措。我国的新闻发布会机制经历改革开放几十余年的发展后,于年非典期间的新闻发布会走向成熟。微博直播是我国政府新闻发布会与时俱进的新形态,早在微博直播以前,就有不少政府新闻发布会选择了网络直播的方式,微博直播进一步拉近了民众与政府的距离,更加有利于政府与媒体和公众对话,媒体和受众除了听政府“说”以外,还有“问”的权利,这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民意的进一步重视。
但是,在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微博直播中,也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年7月10日,北京市质监局召开了北京市质监局北京地方标准新闻发布会,整场发布会通报了年上半年地方标准发布及相关标准化工作情况,微博直播由北京市质监局官方微博“北京质监”担任主持人,共发布微博31条,阅读量10.1万次,讨论量38次,粉丝数为0。
从北京市质监局的新闻发布会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新闻发布会微博直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加强对微博直播的内容的提炼。新闻发布会是政府利用媒体这个平台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这种过程既是强化信息同时也是帮助公众简化信息,使公众更好地理解政府的决策,帮助公众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和知情权。但在大量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微博直播中,所发布的关于新闻发布会的内容明显缺乏提炼,大段的材料既显得十分冗长,也与公众的实际生活相隔过远。加强对微博直播内容的提炼将有助于大众更好地理解政府的各项决议,使新闻发布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是激发微博用户的参与和互动。微博直播相较于其他直播方式而言,最大的特点就是互动性,它省略了新闻媒体这一中介,让广大市民有了直接与政府对话的渠道,对政府而言,微博直播除了是宣传的渠道,更是收集舆论意见进行分析以制定更好决策的办法。但在目前的微博直播中,很少看到主持人对公众的疑惑进行答疑,更难看到与微博用户的互动。
如何让民众更多地参与进政府新闻发布会,对新闻发布会提问题、说想法?这恐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政府政策的制定机制上,当民众的意见真正地能够影响到政府制定的相关决策,或许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微博直播才会真正实现一种互动型的双向传播机制。
H5的新闻叙事与报道思维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董学宇张武军
传统新闻业务理论一般要求新闻报道应具备六个要素,即5W1H。源于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倒金字塔式”写作结构是最为常见的新闻叙事结构,它以事实最核心的部分为开头或做导语,然后依照事实的重要性次序安排段落,以适应受众阅读习惯和编辑编改稿件的需要。由于媒介使用习惯的变化,会议新闻通稿化的报道已逐渐不能满足受众快节奏、碎片化的阅读要求。
H5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会议新闻的新闻文体,它有两个体现:
第一,“倒金字塔体”写作方式继续向前推进,摒弃描写性的修辞手法与背景铺陈,“信息优先”理念得到强调。网易在年APEC峰会期间的HTML5报道作品《习近平和奥巴马是这样夜游中南海的》借助类LBS界面+触摸的交互方式,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两位领导人的行动路线。《京华时报》在同日也发表了一篇相同主题的消息,通过比较不难发现,网易的报道中,类似“两国元首凭栏远眺”“亲切握手”等场景性的描述性文字都被忽略,“做了什么”成为了新闻的主要内容;临场感则在滑动控制的交互模式下得到了增强。
第二,H5使新闻信息再次简化。标题和导语的质量决定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应用H5技术,交互很可能用来替代新闻导语中可能的冗余,再次降低阅读成本。腾讯新闻在年APEC峰会的专题报道中,利用滚动监听,使页面左侧的选择栏不仅可以快速定位内容分类,还可以根据右边新闻自动标注所属栏目,读者只需要看到标题中的“What”元素,参照新闻分类,就可以基本了解新闻内容。
利用H5技术,会议新闻报道作品可以成为一个可以完成某种功能的应用,使得传统“报道新近事实”的新闻报道思维发生变化。新华网年两会报道“炫数据”专题下的“政府工作报告与我”板块便是一例。用户可以自由在网页中输入自己的实际信息,网页可以很快反馈出一份定制的表单。表单的数据内容均来自于对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的可视化处理,连接起新闻与受众个体,产生了定制化的互动效果。
通讯员之窗:
青春应当浪漫一点
江苏省灌南县检察院李澄澄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重新回味抗战精神。抗战时期人们的信仰是纯粹的,崇高的,没有太多得与失的衡量,利与弊的博弈。今天,检察官对正义的坚守,媒体人对传播事实和引导舆论这一社会责任的坚守,应与当年炮火中那份纯粹的坚持一脉相承,继承爱国热诚和服务精神,不对个人得失和名利过分精打细算,不被规则禁锢了想象和活力。白岩松说:“青春应当浪漫一些,少一些现实和功利。”检察媒体人的浪漫,就是跳出小我的急功近利,用思维和情怀书写检察,承担检察传播的社会责任,让检察走近读者。
应当脚踏实地的读书学习。我们赞颂和钦佩毛泽东主席在关键时期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力挽狂澜,却鲜有人知他在中南海驻地藏书达9万多册,且仍然远非他一生阅读的全部。冯友兰说,一个人的最高成就是“内圣外王”。内圣,是指修养的高度,外王,是指人的社会功用。检察人读书,不要只为应付考试或急求文字成果的功利目的才不得已一目十行、不求甚解;也不必一味勉强自己挣扎在单调枯燥的法律理论书目中,屏蔽专业外的其他信息。读书学习更是培养一种积累的习惯,茶余饭后,一局游戏的时间,一根烟的间隙,都可以用几页文字轻松取代。日复一日,当常用的知识不再依赖百度,专业问题能够举一反三,思考问题能够成熟深刻,心有所想可以下笔行云,才惊喜地发现,变化已经悄然而至。
应当心存“关怀人群,发现社会”的服务意识。基层检察工作者常常接触到别人的苦难,我们自豪于能够借助法律惩恶、扶弱,对不公正的审判提出质疑。但还不止于此。检察机关同样肩负着传扬法治、监督权力、发现问题的社会传播责任。专业新闻社会化无疑是检察宣传的准确定位和未来走向。我们是检察工作成果的歌颂者,却绝不是社会问题的旁观者,检察新闻不是王婆卖瓜而是走进社会。涉世未深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除了法律的评价之外,还需要真诚的引导和规劝,更需要的是营造健康监护、教育环境的殷切呼吁;“走后门”的行贿人受到法律追究后,需要摆脱“花钱才能成事”的思维怪圈,更需要一个公平较量、实力说话的竞争环境……发现问题而不止步于问题,宣传赞颂而不忘监督引导,检察宣传变身检察新闻,要一直在路上。
应当在规则内敢于挑战,善于思考。历史娓娓道来,是“到敌人后方去”“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出政权”“小米加步枪”的革新思维方式一步步引领装备和部队规模并不占优势的抗日队伍走向胜利,打败了非正义的侵略,也打败了惯性思维和墨守成规。检察媒体人也应该勇于跳出固有思维模式,敢于改变和创新,让不再模板化的文字真正流入读者眼中和心里,因为盲目的沉默和按部就班可能恰恰错失了思考的机会,短浅的目光,怎能看透深度。须明辨,挑战和思考不是对抗规范、标新立异,是对陈旧模式和体制的纠错,是把心思放在做事而非讨好和为人上,是对待严肃问题敢于争辩和争取。
检察媒体人的青春应当浪漫一点,热爱并敬畏手中的职权,传播正义,关心社会,不为功成名就,只为一份纯粹的坚守。
学海无涯苦作舟
安徽省池州市检察院汪小浩
“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干任何一行都如读书一样,要做好都须下一番苦功。我认为,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通讯员,要从六个方面下苦功。
一要在“爱”上下苦功。“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热爱,都离不开责任心、事业心。检察宣传工作也不例外,只有热爱才能做好检察宣传工作。作为通讯员,就要对宣传报道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作品来。
二要在“读”上下苦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多读报纸、书籍,有助于提高写作技巧,丰富新闻语言,重要的是学会读,善于发现他人文章中的闪光点,从中受到启发,可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己的写作水平。比如选材的角度、标题的选用、文章的结构等等。
三要在“获”上下苦功。要写好新闻宣传稿件,就要多获取资源、积累素材。如写人物类稿件,就要多与人交流、沟通,可先从采访人的工作性质、家庭情况开始了解,然后一步一步接近主题,从而获取更多的采访信息。
四要在“研”上作苦功。同样的素材,不同水平的作者,写出的稿件就不一样,在报社记者编辑的笔下,就那么得具有灵气和生命力。分析原因,就是我们缺乏研究,缺乏对素材的研究,缺乏对素材蕴藏的内容的研究。这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多研究写作素材,发现好的写作角度。
五要在“写”上下苦功。熟能生巧,写的稿子多了,自然会产生灵感,越写越想写,就越有素材挖掘。“写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从构思、起草到定稿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常常熬到半夜是很正常的事,这就需要有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坚持写、努力写,才能取得成功。
六要在“改”上下苦功。“好稿是改出来的”,自己要多修改几遍,同时多与别人交流,有时别人的一句话、一个指点都会令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还能从别人的指点中领悟到写作方法和技巧。而且要善于留底稿,自己的稿件一旦上了报,可以看看编辑老师做了哪些修改,从中可以大幅提高写作能力。
检察新闻写什么
江苏省泰州市检察院葛东升
检察新闻写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伪命题,当然是写检察工作。这是对的,不管是写一篇短消息,还是写一篇长文章,都是指向这样一个目的,但具体到每一个选题,就需要我们动一番脑筋。
我们提倡从两个方向确定选题。
第一,更多一些宏观意识,从党委和检察工作大局中确定部门宣传的选题。我们已经身在一个移动互联的时代,坦率地讲,现在人们更多从移动终端获取信息,过去是微博,现在是
二、“互联网+与新媒体的法律规制”研讨会召开
11月7日,由检察日报社新闻研究室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合办的“互联网+与新媒体的法律规制”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学界和业界近50名人士与会,就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是否需要法律规制、如何进行法律规制、规制中的难点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会代表还参观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国家级实验室实地,并与现场的学生进行互动。
三、检察日报年9月五星和四星作品
五星作品: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报道,分别是《雪域高原上的检察声威》(作者:王地),刊发于8月26日1版;《我们和驻村队员就像亲人一样》(作者:王地),刊发于8月27日1版;《一次援藏路一生雪域情》(作者:王地),刊发于9月1日1版;《山南:精细化初查提升办案能力》(作者:王地),刊发于9月5日1版;《检察援藏20年“种子效应”正凸显》(作者:王地),刊发于9月7日1版。
四星作品:1.《四名法官当庭被刺的警示》(作者:李曙明),刊发于9月10日4版。
2.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报道,分别是:《在太行精神哺育下书写新篇》(作者:郭洪平等),刊发于8月16日1版;《从抗战历史汲取司法为民正能量》(作者:徐日丹等),刊发于8月23日1版;《传承红色血脉谱写检察新篇章》(作者:贾阳等),刊发于8月26日4版;《为晋察冀热土播撒忠诚和热爱》(作者:郑赫南等),刊发于8月28日4版;《三秦检察人持续写抗战精神》(作者:截佳等),刊发于8月31日1版;《每年,他们都在“八女投江”雕像前宣誓》(作者:戴佳等),刊发于9月2日1版;《沐铁军精神铸检察之魂》(作者:王地),刊发于9月3日2版。
3.《空中梯队接受检阅》(作者:程丁),刊发于9月4日4版。
四、检察日报年10月五星和四星作品
五星作品:《刑事执行检察十年:“检察之眼”守护大墙内外公平正义》(作者:徐盈雁),刊发于10月28日1版。
四星作品:1.检察热点·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系列报道,分别是:《打造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监督“升级版”》(作者:徐日丹),刊发于10月19日1版;《最高检挂牌督办攻坚克难力度空前》(作者:徐日丹),刊发于10月20日1版;《专业化办案,为生态司法开启“绿色通道”》(作者:徐日丹),刊发于10月21日1版;《斩断破坏生态环境“隐形黑手”》(作者:徐日丹),刊发于10月22日1版;《13个试点先行,公益诉讼积累“实战经验”》(作者:徐日丹),刊发于10月25日1版。
2.《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白癜风的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fz/16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