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这些年来的点点滴滴

“只有亲身体会过背夫的生活才能了解背夫的艰辛,那种感受,真是用语言无法形容

本报记者刘玉璟张晓明王雅慧王晓莉

时准备着吮吸新鲜的血液饿了,拿出随身带的糌粑吃几口;渴了,拣点树枝煮点酥油茶;困了,靠着山石或者大树打个盹;孤独或者想家时,就扯着嗓子吼几声…… 拉旺背夫的生涯,持续了将近十

派镇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入口处,是通向墨脱的必经之地靠着地理优势,多年来,派镇成为墨脱人外出采购、运输生活物品的中转之地正因为如此,派镇人自古就有往来墨脱当背夫的传统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拉旺在村里其他人的带领下成为一名背夫

现在,拉旺已经不当背夫了,依靠党的好政策和自己的努力,他家的生活越来越好2000年,拉旺找准商机,从银行贷西藏日报印刷厂到低息贷款10万元,自己拿出5万元的积蓄,买了一辆卡车开始跑运输,他也成为多雄村第一个跑运输的人没几年,不光还清了贷款,自己也有了一定的积蓄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一头微微卷曲的头发,两鬓已露出银发,个头不高,略显沧桑的脸庞在一身合体的藏装映衬下显得格外精神——他就是拉旺,林芝市米林县派镇多雄村的致富带头人近日,记者来到拉旺家中,听他讲述了这些年发生在多雄村和他身上的故事

在富而思进道路上越走越远的拉旺并没有忘记乡亲们,他热心为村里的贫困户出致富点子、找增收门路,让大家一起发家致富2004年,拉旺被群众高票选举为多雄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群众修道路、水渠、草场围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收入由原来的3000元增长西藏日报招聘为现在的9000多元,全村还有7辆东风卡车和8辆小轿车,几乎家家都开办了家庭旅馆

那时候,虽然拉旺年龄小,但背的东西一点都不比大人少,每次都背着七八十斤重的货物,货物装在毛竹筐里,裹上塑料膜,用绳子固定到身上,一根绳子揽住货物,一条带子揽在额头上另外,他还要赶马,让马驮着一百多斤的货物和自己一同前进到达墨脱最少也需要五六天,途中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多雄拉山,如果遇到雨雪天气,随时都可能发生雪崩,而到了海拔2000多米的墨脱山区,蚂蝗随

如今,拉旺已是村里的“大户”“我家的家庭旅馆有20多个床位,另外还有一辆大卡车和100多头藏香猪,现在的日子舒服着呢,比当背夫强多了”拉旺笑呵呵地说”不知何时,拉旺的眼中已布满泪水

记者见到拉旺时,他西藏日报电子报正在自家的家庭旅馆里整理床铺,等待旅客的到来看到记者一行,拉旺满面笑容地带领大家参观干净明亮的客厅整齐排放的藏式方桌上摆满了各式新鲜水果、卡塞(一种藏式食品)和饮料,色彩鲜艳的卡垫坐上去柔软、舒适,电视、音响、冰箱

1969年,拉旺出生于米林县派镇的小山村里,在兄妹六人中排行老三由于家庭人口较多,十几岁时,拉旺就辍学回家,在父亲的带领下,用幼小的肩膀托起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即便这样,全家人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从最初迫于生计打零工、当背夫,到现在拥有一辆大卡车、1家家庭旅馆、

100多头藏香猪,年收入10多万元回忆起这些年来的点点滴滴,拉旺,这位46岁的汉子,脸上显现出的不仅有对艰苦创业的深刻记忆,更多的是对改革开放政策和自治区成西藏日报数字平台立50周年来我区社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深切体会“20多年来,我脱贫致富的经历是和自治区成立50年来发展变化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拉旺说

在采访的最后,拉旺充满期待地告诉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历史上最好的时候,我们将以旅游发展促进全村经济发展,并把多雄村纳入米林县旅游大环线中,迎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带领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

等家电一应俱全……倒上醇香的酥油茶,拉旺坐在一边,开始接受记者采访

“当时,大家在路上都是排成一排,前后照应着走一路上‘嘿嘿’的号子声连绵不绝,要是谁的号子断了,回头一看,准是掉到崖下去了”拉旺说


专业治疗白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xzrbfz/1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