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也有个同仁堂

在被称为“第三极”、“人类生存的极限地区”的青藏高原,藏族人民是如何保障他们的健康并繁衍不息的呢?与古印度医药学、古阿拉伯医药学、中医药学并列为世界四大民族医药学的藏医药在藏族人民的发展进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藏药种,而有“药师坛城”和藏药中的“同仁堂”之称的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原西藏自治区藏药厂)堪称藏药产业的“龙头”。在北京召开的“藏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访谈会上,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贡嘎罗布先生解读了甘露藏药“源古承新、甘露众生”的企业梦想,并同与会者一起,解析了藏医药文化体系的博大精深和藏医药产业前程不可限量的未来。

图为贡嘎罗布董事长在研讨会上发言

藏医药是在广泛吸收和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古希腊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医药体系。迄今为止有近多年的历史,是我国较为完整、较有影响的民族医药学之一。   

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原西藏自治区藏药厂)的前身是始建于年的拉萨“药王山医学利众院”制剂室和建于公元年拉萨“门孜康”藏药加工厂。年,西藏自治区藏药厂引进现代先进的制药设备和国内中药厂家的技术专长,结合传统藏药的制造工艺,按国家GMP标准要求设计,重新改造成为大型藏药生产企业,并由机械化制药替代人工制药,成为将藏药精品推向市场的第一家藏药厂。

以“甘露牌”七十味珍珠丸为主打的系列国药准字藏成药产品有55个,覆盖“心脑血管、胃肠消化、肝胆、关节、呼吸、肾病、妇科、皮肤”八大疾病类别。根据藏医学原理,选用生长在世界屋脊海拔米以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天然、珍贵、优质藏药材,以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产,所产藏药以配方正宗、用料地道、工艺精湛而著称于世。

另外,甘露藏药拥有藏药顶级加工技术——“坐台”专利,其“甘露”商标在藏药领域中成为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甘露藏药的北派藏医的水银洗炼法和藏药仁青常觉的配伍技艺,因其神奇而独特的医学价值,入选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医学类,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成为世界医药体系之璀璨瑰宝。

一粒“珍珠七十”可换一头牦牛

根据藏书《五部箴言·大臣箴》的记载,公元前4世纪,常松·杰普赤西就撰写了《毒药疗法》,确立了藏医最早的基调。到公元8世纪,雪域药师玉妥宁玛·云丹贡布编撰完成了著名的《四部医典》,是藏医的灵魂。藏医学以佛教思想为中心,结合了复杂的医学知识和经验,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同时使人恢复健康。这种自然的精神品质,本身就很受现代人的欢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藏药研究中心主任彭敏说,藏药和中药的医疗思想相似,重视整体调节,而雪域高原的极端环境,也造就了藏药的神奇特性。

图为《四部医典》古籍

举例说明:以珍珠、檀香、降香、九眼石、藏红花、牛黄、麝香制作的藏药七十味珍珠丸,是治疗中风、瘫痪的灵药,对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疾病更有特殊的功效。西藏藏医学院院长占堆说,“珍珠七十”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神经系统损坏所导致的中风瘫痪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解放前的西藏,由于产量稀少,“珍珠七十”十分名贵,一粒“珍珠七十”可以换一头牦牛。

雪域高原孕育神奇藏药材

青藏高原是世界环境学会公认尚未被污染的人类最后一块净土,在这里孕育出来的藏药在世界医学奇葩中占有一席之地。青藏高原有植物类药材多种,动物矿物类药材多种,其中仅生长在海拔米以上高寒缺氧地带的珍贵药材就多达多种。藏药原产地青藏高原气候干燥、寒冷,风力强劲,而且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导致了藏药植物特有的生理、生态特征,细胞中的果胶物质、糖类等含量很高。另外,动物和矿物药类也是藏药一大特点,其含有丰富的人体容易吸收的微量元素,也成为藏药奇特疗效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过去,由于缺乏宣传,崇尚自然的藏医药一直不被外界所认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藏医药才逐渐被现代人所接受和重视。目前藏成药有多个品种,在治疗心脑血管病、神经系统、风湿关节炎、肝病、胆囊炎胆结石、肠胃疾病、呼吸系统慢性病、妇科病8个方面,藏药有着一般药物无法比拟的功效。此外,在白内障、补肾、泌尿疾病方面效果也很好。

神奇的藏药“坐台”工艺

藏药一般分为珍宝类和普通类。珍宝类藏药多含有珊瑚、珍珠、玛瑙、佐太、蓝宝石、翡翠等珍宝矿物药材,这些矿物药材不是直接入药,而是要先通过富有传奇色彩的藏医秘传“坐台”工艺提炼。“坐台”工艺被称为藏医药传家“宝中宝”,是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原西藏自治区藏药厂)的独家国家专利技术,属国家一级保密科技项目。

上图为“坐台”专利

年,著名藏医药大师、医院院长钦饶罗布贡献出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觉等处方,藏医院制药厂(西藏自治区藏药厂前身)成为国内第一家生产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觉、坐珠达西等珍宝藏药的企业,并编定“坐台”炼丹技术,指导所有藏医药企业、医疗单位的生产及教学工作。“坐台”工艺已有0多年的历史,运用“坐台”技术,使药物的有效浓度能在体内保持7天。“坐台”对脑中风、神经损伤、麻风、关节痛、高血压、心脏病等疑难杂症均有奇特的疗效。在“坐台”技术中,对矿物药材的炮制最为神奇:铁屑在植物药水中浸泡3至5天,就会变成黄泥一样的物质;黄金经过炮制后,也能变成黑色的金炭,成为珍宝类药物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图为传统“坐台”技艺

保护珍贵藏药材迫在眉睫

半个多世纪前,藏药产量很小,而且昂贵,大多供奴隶主贵族享用。现在,西藏成药生产已由过去的自采、自种、自制、自用状态,进入了规模化生产状态。西藏目前有20余家藏药生产企业,总生产藏成药品种已达多个,年产量在50万公斤以上,产值达10亿元。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觉、坐珠达西、仁青芒觉、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等名优产品,已进入国内外市场。

目前我国有西藏、青海、四川等省区近百家藏药生产厂家,但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经过GMP认证,也有以非青藏高原药物或中药品种作为替代的“挂牌藏药”。如果认不准,外人有时会“上当”。更麻烦的是,同品种的重复生产严重,造成某些藏药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藏药植物出现了“越挖越少,越少越贵”的现象。由于市场对藏药材的需求日益加大,掠夺性开发导致藏药材资源日益枯竭,濒危的野生藏药材达40种以上。如果不进行保护性开采,5至6年内,部分植物将濒临灭绝,对西藏高原及其生态环境也将产生严重的破坏。

“公司+农户+基地+科技”

可喜的是,西藏有关部门正开展“濒危藏药材人工种植栽培技术研究”项目,以拯救这些濒临灭绝的藏药材。自5年起,西藏自治区科技厅联合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西藏藏医学院、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等7家单位,开展了“濒危藏药材人工种植栽培技术研究”项目。

图为甘露藏药亳州旗舰店法场

参与此项目的西藏藏医学院藏药研究室主任顿珠副教授说:“历史上很多珍贵的藏药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因此对藏药材的需求和对环境的破坏有限。如今,这些珍贵的藏药已走入寻常百姓家,加之藏药产品走俏国内外市场,野生的濒危藏药材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顿珠说,由于西藏没有野生藏药材的栽培、种植历史,在藏药工业化生产的大环境下,对部分需求量较大和濒危的野生藏药材进行人工培育和种植,建立大规模的栽培基地和资源保护基地已迫在眉睫。

针对藏药发展面临的问题,甘露藏药以“公司+农户+基地+科技”的模式,建设了药材示范基地,并已成功种植三四个药材品种。在示范基地示范成功的药材,不断地在原产地进行推广。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贡嘎罗布说,藏医药专家和当地老百姓充分交流,并采取包产包销的办法,先付农牧民30%至50%的预付款,将农牧民的风险减小到零,同时提高农牧民种植药材的积极性。企业为打造“一县一品、一乡一品”,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对原产地进行保护,缓解区内的药材稀缺问题,同时对濒危药材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文字部分来自西藏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bbts/218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