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简介:洋滔,真名杨从彪。四川达州市达川区管村镇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会会员;曾任西藏作协理事、拉萨作协副主席、《拉萨河》主编、拉萨市文联党组成员兼秘书长。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建党90周年丛书副主编,达州市诗词学会、《大巴山诗刊》、《新时代文学》、《诗人周刊》等多家社团和报刊顾问。在《诗刊》《星星》《人民日报》美国《侨报》台湾《中央日报》香港《文汇报》等百余家国内外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多万字。出版诗集7部,编辑(编著)出版17部文学作品集。有作品编入《全国名校高/中考语文阅读模拟密卷》《达县中学语文校本教材校园文化读本》《西藏诗选》《现代朦胧诗》等多种选本。福建师大、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珂主持的课题世界华文名诗人、名诗歌编辑、名诗评家、名诗歌教育工作者、名诗歌读者,号称世界华文诗坛的“五个一工程”,洋滔被列入其中。在西藏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工作了32年,参加了创办《拉萨河》《拉萨河之友》报《拉萨晚报》《拉萨宣传》和拉萨市文联等创业性工作。西藏雪野诗发起人之一。退休。最大的优点:有宽容心。最大的缺点:有宽容心
雪域高原(组诗)
文\洋滔
夜宿草原
草原是严酷的一点也不近人情
折磨得汽车哮喘着跋涉了一天
我们终于发现炊烟
在生命死角挣扎着走进人类
好客的主人用牦牛尾巴
掸去我们疲倦的风尘
糌粑酥油茶手抓羊肉
把饥寒赶向遥远的遥远
火堆里又加进一块干牛粪
哔哔剥剥燃烧着多层次话题
中央电台的女高音
和这里的原始舞蹈一起
把古老谣曲和现代多棱角生活
矛盾而统一地揉合得巴巴实实
刚生下不久的几只小羔
惊羡的目光投来火辣辣的陌生
谨慎地嬉戏小心地舔我的鞋尖
主人抱出新花被盖严我的呓语
盖得越严我飞得越快飞到妈妈身边
草原真好
我去流浪
山那边的草原
为我备好了软床
草原上的清泉
为我备好了美餐
劲风渲染着我的情绪
草海辽阔着我的心野
远山淡化着纷纭世事
——草原真好
牧民情比蓝天辽阔
他们看重我的一贫如洗
像父亲一样
把最好的牛羊肉给我
像母亲一样
用体温暖我冻伤的脚
六弦琴音乐了万里荒凉
格萨尔故事了浩瀚寂寞
心旌袅袅升起皎月
漾出那支美丽的情歌
那支歌比历史还苍老
广袤的内涵图腾沧桑
融汇粗犷灿烂的文明
——草原真好
此时,我发现
世纪的意志在狂欢中沦丧
人的欲望在科学中呜咽
高分贝的喧嚣在慢性残杀生灵
而孤独才是最伟大的享受
草原和风沙才是最挚爱的朋友
在旷达的牧民群里
我感受到没有污染的真诚
我品尝到勿须回报充满花香的善良
和没有尘埃的美丽的忍耐
——草原真好
雄鹰长啼轻愁
望断遥远的地平线
虽然没有雾锁青楼
也无池竹横露
却有雪峰如屏
冰川似镜
眼里深藏绿色大海
笑颦中野马奔驰
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
生命回归线上
刚毅坚挺的邦锦花
朝我热烈开放
我该修复病态的精神了
校正倾斜的欲望支柱
找回人生失血的音符
——草原真好
草原,初恋
尼玛披红挂彩的青春
像虹霓照亮缤纷王国
她是我们草原上
一朵滴露的邦锦花
放牧洁白雪山蔚蓝草海
放牧蓄英雄发的男子汉的目光
牛羊因她的歌声而肥硕
男人因她的美丽而威武
暴风雪嫉妒她,酷寒藐视她
凶残地驱散她的牛羊
狂雪搅乱恐怖,豪风称霸四方
她孤独无援
大个子男人丹增
胳膊青杠般硬实
脸上的高原红亮着自然美
胸中的热血沸腾着心灵美
身有拔天之力显示精神美
急迫里闪过一丝儿顾盼
只身闯魔窟
鹅毛雪不得不退败十里
埋在雪海下的小羔获得新生
迷途小犊唤回了母爱
燃巴草尖又掠过尼玛的牧歌
牧歌又有了平静清澈的港湾
她脸上那朵红晕道一声“谢”
染层层天真,剥落稚气惶惑
沾一缕亮晶晶的心意
躺进丹增宽大的怀抱
丹增忐忑地搂过日夜熬煎的
那份莫名的羞涩和焦虑
牦牛驮不动的痴情
终于揉碎了苦苦思盼
赛牦牛
一群流星
从地平线遥远地滑过天际
激情的天河涨潮了
溅起白云般的浪花
蓝空一样深远而坦荡的
羌塘大草原啊
你该有多么富豪——
奋飞的立体画,是用
急促动人的蹄声绘成的
勃发的意志,是以
坚韧持久的毅力显示的
远山退缩,天空飞流
起点和终点在急切呼应
骑手性格粗犷,赢得了细腻的爱
无畏拼搏,才有鲜花的敬慕
畅饮三碗青稞酒
他飞跃起来。牦牛淌汗
脖子上飘扬的哈达
紧系欢呼的雷鸣
牦牛像一叶叶负重的舟
在天地之间的苍茫里
在草原海浪般的起伏中
牦牛像一叶叶负重的舟
缓慢推移辽远的地平线
卸下羔皮和夕阳
驮上故乡的布匹砖茶期盼
蹒跚走入无边的静谧
脖子上,红绸系挂铃铛
一曲生活之歌向家乡漂移
踏过干刺的坚顽,闪射彷徨
阳光和毅力交融的血
滴红一路辛劳
草窝子升起的朝霞
渗进布满根须的硬土
为驮队开出紫色的小花
它们已经心满意足了
白桦林
——给G
你是穿着破雨衣来雪野的
不是来避风
西海也从来没有避风港
高倍的透明度没有使你晕眩
强烈的紫外线使你更清醒
阳光节外生枝,总是投下长长的阴影
尼洋河过早地夺走了你的青春
没有谁为你颁发勋章
有人却说你的骨头
硬得可以当柴烧
那一触即发的干柴
把你烧成了一座珠峰
中国,夭折了一棵白桦树
高原却崛起一片白桦林
白桦林本身就是一块丰碑
它是不朽的
而且正改变着这里的生态
你欣然,慰藉
女儿的气球飞跑了爆炸了
她的眼睛哭出了血
她说她再也找不回
妈妈的那只蓝气球了
走向雪海
雪海并不是畅通无阻,也没有路标
我们是他的儿子
注定要走向他
踏过铁一样坚硬的蒺藜
打破长征纪录
不发彩色的成绩单
去点燃牧女多情的眼睛
一个真诚的呼唤,扎下根
拥抱雪海的浩瀚
煮食草原的青翠
我们做了教师
我们成了孩子的图书馆
接着,一批又一批人来了
雪海从此不再孤寂
他们来培育我们遗落的往事
晨,在雪山与草原之间跋涉
晨,在雪山与草原之间跋涉
重复一个世纪的想象力
以粗犷的诗韵报答世人
早春正流苦泪……
我们与奶牛牦牛耕牛一起蹒跚
步履迟缓不要紧,命运艰难不要紧
那片荒凉终久会消失
可脚下的土连年药物中毒
土上的庄稼长了毒瘤
毒瘤上生出夸张的膘
腌进盐缸是发霉的社会新闻
这,能说是曙光的错误么
芳草地
我从邦锦花里取出一捧柔丽
植进芳草地的一丛丛芳香里
黎明丢失的那瓣蓝空被你剪碎了
做了你哺育一地芳华的养料
我把我的露水深埋在芳草地,生根发芽
在红尘中远离红尘,青灯里远离青灯
用朝气蓬勃的花香草色建一座小木屋
炊烟的哈达上,仓央嘉措的月亮正荡秋千
牧民
落日融解了黄昏的表情
邦锦花刈割一缕缕夕光
视野掀起一簇簇涟漪
滋润你不老的回忆
你的回忆不会像果子一样腐烂
满坡牛羊啃着时光
啃着你光荣的历史
你放牧了一辈子牧歌
牧歌比格桑花芬芳比流水悠扬
又一年划进了时间和空间深处
晚炊洁白的轻烟,醉了夕晖
青稞酒坛盛着十万个满足
牛粪烧红夕阳,照亮草原溪流
在牛羊尾巴上奔流
你把草原支撑在龟裂的手上
打着记忆的补丁和补丁上的传统美德
苍鹰扇动两朵沉重的云,最终
带着你的向往,飞向极乐世界
《西部时报》人文版《溯思访谈》栏目:
洋滔访谈录
主持人:喑篱
1.您好,杨老师!您的诗歌和散文有浓郁的西藏色彩,蕴含着您对那片奇异的土地的热爱。您是哪一年进藏又是哪一年离开的呢?进入和离开有哪些缘由和故事?
答:谢谢您对我的诗歌和散文进行这么高的评价!西藏,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名字让人倾慕,令人向往,感谢她在我最美好的年华赋予我草原般辽阔的视野和诗的情怀,给了我湛蓝湖水般的清纯和雪山一样的壮烈激情。我年进藏,年因身体原因提前退休回到重庆和孩子一起居住。进藏前在家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是民办教师,已在《通川日报》《四川文学》《四川日报》等报刊发表诗文。为了找个正式工作,端个铁饭碗,二姐夫把我的户口从四川农村迁到拉萨,到拉萨十八天就有文章见诸《西藏日报》(那时《西藏文学》还没有创刊)。到拉萨后,继续从事教育和教育行政工作。年办《西藏群众文艺》拉萨专辑,年创办《拉萨河》文学季刊,年《拉萨河》停刊,创办《拉萨晚报》,年拉萨市文联成立并恢复《拉萨河》,任主编。我在西藏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有深入生活了解民情的机会,创作了大量的反映西藏人民生活的诗歌和散文并出版多部诗集。年加入中国作协。
2.您把人生中最精彩的时光都献给了西藏,其中参加了创办《拉萨河》、《拉萨河之友报》、《拉萨晚报》、《拉萨宣传》和拉萨市文联等创业性工作,您还记得哪些峥嵘岁月吗?
答:我是从业余作者走向编辑岗位的,最知道业余作者的苦衷,他们千辛万苦创作出来作品,得不到发表,心里多难过!基于此,我编辑的报刊特别注重发现青年作者,以《拉萨河》为例,95%以上的作者年龄在35岁以下,大都是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青年业余作者,处女作占27%左右。著名作家曾有情在《拉萨河》发表诗歌的时候才十七岁,是西藏某边防部队的一个小战士,我们从来稿中发现了这位小诗人,多次头条发表他的诗歌。他30岁之前就出版了10部长篇小说和诗集,后调到西藏军区创作组从事专业创作,解放军艺术学院作家班毕业后留在了北京某部,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加入了中国作协。遥远的米林边疆一个叫蔡椿芳的少尉排长给《拉萨河》寄来一组诗,他当时也就20来岁。我看完诗后,不禁在心里高呼:“好诗!”这个第一次给我们寄诗的蔡椿芳,不仅写一手工整漂亮的钢笔字,诗也意象纷呈,光怪陆离,气势雄壮,结构严谨,达到了无可挑剔的炉火纯青的境界。理所当然进了《拉萨河》诗歌头条。著名作家马原《冈底斯的诱惑》最先是我们发表的,后来经修改发《收获》,进入中国小说一百强。我们在《拉萨晚报》更是注重对青年作者的发现和引导,搞了中国十大青年诗人评选、中国小诗大展等在国内有影响的活动。国内不少青年作家支持办好报纸,使这张报纸办得生机勃勃,影响力较大。
3.除了散文,您出版的作品大多是诗集,在西藏,您还倡导发起了西藏雪野诗的写作概念,这似乎与那个地域的特性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怎么理解这个概念呢?现在是个什么状况?
答:是的,雪野诗与西藏的地域特征无不息息相关。为了雪野诗的高起点起步和正常健康阳光发展,当时,《西藏文学》诗歌编辑魏志远与草青(吴雨初)、闫振中和我一起,到公里以外的林芝,学习研讨中国当代诗歌现象,确定雪野诗的定位、方向和目标,我们向传统现实主义和五六十年代盛行的歌颂型文学提出挑战,“表现真实情感,努力用自我的心灵的火花,炼出生活的真善美,抨击假丑恶。”(《西藏文艺》年1期4页)。一批诗人在壮丽神奇的世界屋脊严酷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的艰辛中,正视生活,磨砺坚强性格,进行新时代的“呐喊”,出现了《牧女》《锅庄》《结绳》《木楼》《伐木者》等一大批雪野诗。《西藏文学》《诗刊》《萌芽》《上海文学》等刊物先后发表雪野诗,为诗歌开辟出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雪野诗对西藏文学创作曾经产生过较大影响,在西藏诗坛留下一段不可忽视的历史。有些遗憾的是,八十年代后期,随着雪野诗主要人员的内调等原因,未能持续下去。
4.为什么您对西藏有写不完的东西?
答:因为我爱西藏,爱藏族人民,爱藏族文化,爱西藏的雪山、江河、湖泊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爱藏族人民的质朴、忠厚、善良、虔诚和勤劳,我喜欢西藏的民风和西藏人的性格。我外出开会,内地有些人对西藏人的看法很糟糕,我跟他们辩论,说西藏人的骨子里是爱国爱党的,他们绝不会吃着国家的粮饷骂国家。西藏的佛教文化和佛学思想值得浮躁的现代人类好好研究,有许多经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在一个边远的山村随工作队住过半年时间,那里住着珞巴族、藏族和门巴族,和他们在一起生活久了,对藏族人民有了真正的认识和了解,西藏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这是我写西藏的源泉、活水。
5.近年来,藏族诗人和诗歌呈现出活跃的态势。仓央嘉措已成为藏族文化的符号。学生一直有个疑问:他是17世纪的藏族诗人,而文学史上的中国新诗只有近百年历史,难道他是诗史的一个重大遗漏吗?
答:是的,藏族诗人和诗歌正呈现出一种活跃的态势,《诗刊》《诗歌月刊》《西部》《扬州诗歌》《绿风》等都推过藏族诗人。最近,著名诗人叶文福对我说:“本世纪希望多出几个五六十年代饶阶巴桑式的叫得响的藏族诗人。”西藏白玛娜珍、格桑曲珍、琼吉等藏族诗人发展势头很好。西藏历史上对诗歌造诣很深的著名人物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他的情诗研究专著比较多,西藏和一些大学都有研究专著出版。他的诗没有被诗史遗忘,他优美动人的《仓央嘉措情歌》描绘了他在爱情生活中各种复杂曲折的情景和微妙多变的心理状态,真实细腻,写出了诗人要冲破一切清规戒律,不顾一切攻击和责难,去追求爱情,热爱人生的坚强意志和刚毅决心。与人类感情有了相通之处,因此引起强烈反响,经久不衰。
6.因此,他的作品一直处在情歌和诗歌的一个模糊界定状态,但因其优美的情思和宗教色彩为广大读者所认同。对此,您怎么看?
答:我喜欢仓央嘉措的情歌,我为他至少写过三首以上诗歌赞美他,有一首还在内地获奖。他贵为“西藏之王”,却未能葬于布达拉宫,因为他有一颗不避世俗的凡心,向往自由和爱情。在佛的世界里,他是异类。在人的世界里,他是“最美的情郎”,敢于追求真爱。在艺术世界里,他的情诗是一朵永开不败的奇葩。他的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驰骋无羁,纵横恣意,超脱浪漫,充满生活气息,表达了诗人冲破牢笼获取爱情的愿望,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在中国诗歌史和藏族文学史上,仓央嘉措诗歌有着特殊的意义和重要的地位。
7.您视野里的西藏文学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呈现出什么特点?
答:随着老一代作家的逐步离去,西藏新一代作家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次仁罗布、张祖文、格央、尼玛潘多、罗布次仁、白玛娜珍等作家的小说,凌仕江、陈跃军、尼玛潘多、白玛娜珍等作家的散文,白玛次仁、格桑曲珍、陈跃军、张九龄、琼吉、茂戈、史映红等诗人的诗歌,在西藏文坛引起广泛注意,甚至受到国内文坛的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病好
南昌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cangribao.com/bbts/20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