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第二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论坛隆重举行,论坛主题为:聚焦“一带一路”与西藏旅游文化发展。会场高朋满座、宾客盈门。参加第二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论坛的宾朋,操着各国语言,怀揣美好心愿,在金秋美丽的拉萨河畔,展开观点碰撞、智慧分享。尼泊尔文化旅游航空部部秘塔帕利亚、全国政协常委邵琪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李世宏等出席并作主旨发言。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区党委政法委书记邓小刚,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丁业现分别主持上午和下午的论坛。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齐扎拉出席。论坛上,专家学者各亮高招;论坛间隙,广大嘉宾各抒己见,以下是日报君为大家摘选的论坛上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西藏旅游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洛桑江村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西藏是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是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围绕着这一重大战略定位和部署,西藏自治区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中“五通”的要求,打开与南亚国家旅游文化交流的大门,打造旅游文化升级版,为相关产业和事业插上“旅游”的翅膀。明确使命真抓实干稳步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李世宏今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旅游业是西藏的特色优势产业,要重点发展。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产业门槛低,入手快,有较强吸纳就业能力,应该重点扶持。旅游业是西藏对外开放的主渠道。通过旅游主动向外界展示了西藏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环境稳定、繁荣开放的真实形象。西藏入境游客中外国游客占9成、港澳台游客占1成,与全国入境游客中港澳台游客占7成、外国游客占3成相反,表明西藏入境市场的国际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把西藏建设成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几点思考全国政协常委邵琪伟从全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和发展历程来看,西藏要真正建成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需要在“十三五”甚至在未来更长的时间,系统谋划,科学布局,重点突出,稳中求进,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道路。“一带一路”将使西藏旅游业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白玛朗杰藏博会是在国家有关部委大力支持下,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大型的国际性旅游文化博览会;是西藏自治区顺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加快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而精心打造的一张亮丽名片。“一带一路”战略既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国际大战略,也是中国提升沿边省区和西部地区对外交流能力的大战略。当前,西藏自治区正在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约吧,一起去看纳木错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纳木错是西藏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节点,作为“极境圣湖”,理应是全人类的“心灵归处”。希望能够通过科学规划和若干年的实践,真正把这里建设成为高原生态景观地、藏文化核心体验地、国际旅游目的地和西藏神山圣湖的引领者。阿里潜在的世界遗产资源与价值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教授宋峰从保护地的角度来审视自治区潜在的遗产资源,可以发现,虽然阿里地区遗产资源的绝对数量不高,但类型十分丰富,既有自然类型的国家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又有文化类型的文保单位,此外,阿里还是西藏自治区两个拥有世界遗产预备名录的地区之一。地方性保持世界性展示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西藏旅游研究所所长朱普选我们提出西藏旅游文化的“世界性展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世界性的产品、世界性的营销、一流的人才培养和一流的管理理念。用天境理念铸圣地旅游业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王衍用西藏旅游,要走出文化建设的套路:文物资源是需要保护的,但是文物资源很多不能开发产品;文化建设是社会事业,但是文化不能好好转化,是不能为旅游者所用的;旅游开发是从市场的角度出发的,他们依托文物而后文化,但是我们不能把文物保护和文化建设等同于旅游开发。西藏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院长助理马宁生存技能型非遗项目转化为旅游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应游客的要求,非遗传承人对石锅、竹编产品和乌木筷子等进行了改革,创造出了不同的形制,增加了非遗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实现了传承人与游客的文化互动,甚至形成了产业,成为民众增加现金收入的手段,进而成为宣传本民族文化的文化符号,旅游与非遗在这里实现了相互促进。西藏唐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西藏大学教授、勉唐派唐卡国家传承人丹巴绕旦如今,在党和国家正确的方针和路线指引下,西藏传统唐卡艺术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前途光明,从事传统唐卡艺术的队伍也逐渐庞大,并且主要以30—40岁的年轻画师组成。西藏,值得大力开发的旅游资源宝库中国改革开发论坛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加力世界上很多地方都以圣地、天堂冠名,但是西藏具有世界第三极的唯一特性,这是地球上其他所有地方完全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我们未来的旅游宣传,是否可以进一步突出“地球第三极”的概念。牦牛、牦牛文化与牦牛博物馆中国西藏牦牛博物馆馆长吴雨初形象地说,在西藏牦牛博物馆内,展示了3头牦牛,即:自然与科学的牦牛,人文与历史的牦牛,精神与艺术的牦牛。并且,从这三个方面,收集、展示了牦牛与高原人类的关系丰富的物证。发展家庭旅馆诚信为本林芝市巴宜区鲁朗小镇农家乐经营者平措随着旅游收入的增加,我村村民们注意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年通过争取造林项目,种植云杉亩。最近村民又积极在村庄周围种植柳树。保护环境、发展经济成为良性循环,旅游村也先后获得西藏自治区级“小康示范先进村”等荣誉。
发言完整稿件请见年9月30日出版的《西藏日报》第二、三、六、七版,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口碑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