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企联动走进西藏新华网amp中新

      

新华网

          

中新网

      

西藏日报

          

鏖战雪域筑“天路”

—林拉公路(二期)工程工加段建设纪实

深秋时节,素有“雪域江南”美誉的林芝,风光绮丽。河谷之畔,宽阔的拉林高等级公路路基沿河向拉萨伸展,各标段预制梁场繁忙施工、科学有序……

中铁七局施工人员在铺架察多3号特大桥

今年以来,林拉高等级公路建设者以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坚定信心,挑战极限,攻坚克难,不屈不挠。他们抢工期、抓进度,保质量、强安全……在雪域高原的崇山峻岭间,展开了一场人与自然的激烈较量。

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交通运输部等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高度重视下,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地市县和参建单位通力协作,沿线群众大力支持,项目推进呈现出协调联动有力、报批迅速快捷、资金筹措积极、方法举措创新、质量安全监管同步、环境保护得力、建设进展顺利的良好局面。截至10月16日,该项目段累计完成产值.万元,完成项目总量的67.46%,为最终实现到年7月全线通车打下了坚实基础。

千方百计保质量,全力建设“样板路”

国道线林芝至拉萨段公路改造(二期)工程工布江达至加兴段(简称:林拉项目工加段)为国家全额投资,批准预算约39亿元,是西藏自治区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自治区打造拉萨三小时经济圈的重点项目,本路段起于工布江达县城西唐丁新村东侧,整个线路沿尼洋河谷布设,线路全长59.公里。

由于尼洋河谷走廊狭窄,地处高寒,环境脆弱。该项目区段位于河流阶地及山麓坡脚,路线多傍山临河,沿线地形地貌复杂,区域地质构造作用强烈、岩体破碎,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差,易剥落,加之路线地处高寒地区,寒冻风化力强,山体表面多形成松散欠稳定的坡积覆盖层,滑坡及崩塌病害节理发育,施工难度非常大。

中铁七局施工人员在指挥装吊作业

为确保工程质量,西藏自治区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心按照“发展理念人本化、项目管理专业化、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细化”的原则,编写了项目《管理大纲》、《质量管理手册》、《安全管理手册》、《监理手册》、《环境保护手册》、《廉政手册》、《奖惩手册》、《文明手册》以及标准化施工指南,印发给各参建单位,并根据“一纲六册”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落实各项管理程序和制度。

针对高原特殊施工环境,结合多年来高原施工的经验,自治区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心又专门编写了《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指南》,针对高原常见问题给出了20余条应对办法,有效避免了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林拉项目工加段还全部实行“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法人负责、政府监督”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举报和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各参建单位按照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做到了精心勘测、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确保了项目工程实体质量安全可靠、经久耐用。

结合实际,各参建单位纷纷加强现场质量管控,林拉项目工加段参建单位中铁七局集团建立了多个安全质量管理小组,推进安全质量管理。组织实施安全质量各项措施,兑现安全质量目标,做到了责任到人;针对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中铁七局集团制梁场采用架空铜线代理电缆卷筒工作,有效减少了电缆事故,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确保了安全……

与此同时,林拉项目工加段还狠抓安全,确保全方位监管,不留死角。全线余名专职安全员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加大对现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消除力度。到目前为止,该项目实现“零事故”目标,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措并举保稳定,合力建设“致富路”

“我现在每个月能挣多元钱,很快就会脱贫奔小康了。”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加兴乡吉朗村村民益西群培激动地说,通过参与公路建设,我不仅赚到了钱,还学到了手艺,以后路修好了,村里人还将享受很多实惠,这真是老百姓的致富路。

中铁七局施工人员在绑扎钢筋制作“T”型梁

众所周知,修路是牵涉到众多部门以及沿线千家万户的事情。征地拆迁是一项非常难做的工作,言行上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矛盾,处理不好就会使问题升级扩大,就会对公路建设环境造成影响。林拉公路工加段改造工程开工前期,在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的情况下,林拉项目工加段指挥部高度重视,实行了公路建设省市合作“双业主制”,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公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成立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林拉项目工加段指挥部一方面组织各参建单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公路法》、《合同法》等,使他们自觉遵守民族宗教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提高依法办事的水平和能力,不断强化“依法施工、文明施工”的意识;一方面又积极配合林芝市政府、工布江达县政府开展协调工作攻坚,大到包村、小到包户,把征地拆迁政策等协调工作实实在在的宣传到每个农户家中,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打破了过去那种“人难见、脸难看、门难进、话难说、事难谈、地难征”的被动局面,使沿线各族群众主动参与到征地拆迁工作中去,一时间,契合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的做法,点燃群众的筑路激情,人们纷纷变“要我修”为“我要修”。

此外,林拉项目工加段指挥部主动加强与驻地各有关方面的沟通、汇报、衔接,努力争取各方面的理解、支持,组织动员各施工单位充分发挥机械设备和人员优势,义务修建学校操场、修建乡村道路、积极参与易地扶贫搬迁、精准扶贫等活动,架起了参建方与驻地老百姓之间的“连心桥”。

林拉项目工加段指挥部指挥长扎西介绍,项目部始终贯彻落实公路建设项目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的有关精神,把“修筑一条公路,带动一方经济”作为重点,把项目建设与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动员各参建单位充分考虑当地农牧民群众,尽可能满足沿路各族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帮助农牧民群众致富增收。

据了解,仅林拉公路改造工程工加段就解决沿线农牧民群众就业余人,吸纳当地机械设备余台参与建设,人均增收0元/月。

中铁七局施工人员在调整防撞墙预埋钢筋

为民所想、为民所需、为民所做。林拉公路改造工程工加段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沿线农牧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多措并举,切实维护了社会大局的持续和谐稳定,为项目大干快干创造了有利条件,实现了双赢的良好局面。

想方设法保生态,倾力建设“生态路”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既是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又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一个重要的起源。在雪域高原修建公路,不仅工程艰巨、技术复杂,而且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难度都很大。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林拉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在项目决策过程中,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有关部门对环境保护问题要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林拉项目工加段指挥部在工程建设中,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了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保护“三同时”和“预防为主,建设于保护并重”的环境保护原则,采取国际先进的环保技术和严格的施工期环保管理措施,切实保护环境。

为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了由指挥部统一组织管理,监理单位日常建立,施工单位具体落实,针对工程及环境特点,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建立完整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保证体系,保证环境水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如今,从林拉公路建设指挥部到各标段指挥部直至各施工项目部,从设计单位到施工单位再到监理单位,都自上而下建立了环保组织网络,设立了环境保护机构和专职环保监督员,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制度,明确了环保奖励处罚办法。各参建单位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硬指标,贯彻落实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设计中合理规划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取弃土场和项目营地;

严格划定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行走路线,防止对施工范围之外区域的植被造成碾压和破坏;

对施工范围内的地表植被,要求施工前先将草皮易地假植,待路基边坡成型后及时移植覆盖;

对生活垃圾收集后集中处理,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尽量排入指定的纳水体或指定的排放区域……

“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林拉项目工加段中铁七局集团项目部经理吕玉良表示,将进一步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加大环保监察力度,再接再厉,打好攻坚战,努力把林拉高等级公路建设成为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生态路。

攻坚克难解瓶颈,雪域高原显风采

在雪域高原极端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下施工,面临诸多困难。各参建单位、广大建设者继承和发扬了“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在生命禁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建设奇迹……

平均海拔3余米,全年平均气温零下0.5℃,气候恶劣。山上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及平原地区的一半,工人在平原地区能轻松扛起斤的重物,到了高原却只能勉强拿动50斤的东西……不适应高原环境,高反是广大建设者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为此,各参建单位在施工现场设置了便携氧气瓶,在项目驻地设置了急救医疗站,及时为高反严重人员提供救治,帮助施工人员逐渐克服高反问题。

“没水没电、物资极度匮乏,施工过程中经常‘断粮’,这也是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解决高原生产物资匮乏问题,从中原到高原施工的中铁七局集团项目部通过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调集物资,还通过铁路专列从内地运送物资,以确保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特别是进场初期,工地没有大电,项目部还专门从河南调运40多台发电机自己发电施工。”中铁七局集团项目经理吕玉良谈起项目建设,打开了话匣子。“高原施工有效工期短,每年只有一半时间可以施工,尼洋河水流急,水中墩施工最困难。”

为解决水中墩施工困难,确保雨季来临之前高质量完成河道里的桩基施工,中铁七局集团项目部从内地调来70多台冲击钻三台旋挖钻,又从公里以外的米林县调运黏土。将工程任务进行细化,倒排工期,把任务量细化到天、责任到人,每天考核工程进展状况,适时调整施工计划,按阶段进行奖励。最终,在全线率先完成桩基施工,为后续工程的顺利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铁七局集团员工吴长新,今年4月份刚从埃塞俄比亚项目回国,还没来得及看看离别近3年的家,又来到林拉项目奋战在高原上,这一坚持就是半年多,为林拉公路建设作出了一名央企员工应有的贡献……

而其实,在林拉公路项目上,类似吴长新这样在一线忘我付出的职工,并不在少数。施工高峰期,旗下中铁七局、十五局、中交等参建人数多达0余人,每个人身上,几乎都有着在林拉公路建设中为人感动的故事。

中铁七局施工人员在精心制作钢筋预制件

自项目进场施工以来,林拉公路各参建单位广大建设者克服了道道难关,勇于担当,甘于寂寞,真情奉献,不负重托,在米拉山口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诗歌。

当前,林拉公路仍在日以继夜、抢抓进度、奋力建设,力争到年7月全线通车。针对下一步工作,扎西表示,建设拉林高等级公路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西藏实际,针对交通发展的迫切需要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区实施交通跨越式发展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对破解交通瓶颈制约、夯实发展基础,完善藏中核心经济区主路网骨架大通道,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林拉项目工加段将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交通厅、自治区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心的直接领导、悉心指导下,继续贯彻落实“五化”建设标准,把国家的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交通建设、人人支持交通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坚决完成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按时、保质、保量把项目建成精品工程、一流工程。









































澳门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bbts/160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