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新闻媒体全力投入抗震救灾报道大灾面

西藏日报社记者正在吉隆县吉隆镇帕巴寺僧人临时安置帐篷里采访。记者次旺摄

那一刻,地动山摇、山石巨响,

那一刻,哭天喊地、撕心裂肺;

那一刻,拎起装备、冲往灾区,

那一刻,扛起责任、义无反顾。

“4·25”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我区各新闻媒体迅速行动,吹响应急新闻报道“集结号”,第一时间挺进灾区、传递消息,第一时间采编联动、及时报道,第一时间弘扬美德、传播正能量。

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字稿件,记述着灾区灾情和群众生活的基本状况;一条条掷地有声的电视稿件,传递着客观真实的抗震救灾工作情况;一句句坚定有力的话语,增强着我们众志成城重建家园的勇气和信心。

第一时间挺进灾区、传递消息

道路抢通到哪,西藏日报社记者扎西顿珠就走到哪。从聂拉木前往重灾区樟木镇的道路地形复杂、落石不断,在通往樟木镇的生命通道抢通后,扎西顿珠冒着生命危险,步行3小时进入樟木镇,成为最早到达樟木镇的记者之一。

刚入行不久的贺建明是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第一个赶赴灾区的记者,在灾区一呆就是13天,平均每天向后方传回四篇稿件。累计发回录音报道、现场连线、网络图片新闻50多条。

穿过冰墙、走过落石不断的“英雄崖”、顶风冒雪,拿起话筒扛起摄像机,在震区近一周的时间里,日喀则广播电视台记者边珍没有刷牙、没有洗脸,奔跑在震区一线,感受并记录着吉隆带给她的温暖和感动。

……

地震发生后,我区广大新闻工作者勇于担当、连续作战,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及时将灾情客观真实地传递出来。

震后第一时间,西藏日报社党委致电日喀则记者站,询问灾情,并嘱咐他们做好准备,随时待命去往灾区。

灾情就是命令。在充分了解了灾情后,日喀则记者站站长王杰、记者扎西顿珠冒着不断发生的余震危险、随时从山顶滚落的飞石,以及残酷恶劣的暴风雪天气立即兵分两路,分别于26日凌晨3:30、7:00到达吉隆县和聂拉木县。

地震发生当晚,西藏日报社增派冯骥、次旺、常川等记者连夜赶赴灾区进行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自地震发生至今,西藏日报社灾区一线采访记者最多时达到23人。为加强报道力量,由西藏日报社副总编辑益西加措带队的10多名同志也于日前赶赴灾区,驰援抗震救灾新闻报道。

期间,陈林、赵书彬、蒋翠莲等时政记者在做好时政新闻报道的同时,采写大批地震报道稿件,与其他记者一道,共同奏响了“4·25”抗震救灾宣传报道的最强音。

地震发生当天,通过前后方积极配合,经多方努力,西藏电视台当晚《西藏新闻联播》及时连线前方记者,第一时间报道了灾区情况。

第一时间,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赶到自治区地震局了解相关情况;第一时间,总编室、新闻节目中心、藏语广播中心、汉语广播中心、新媒体中心等多部门值班人员迅速到位。

——当日16时整,根据地震台网消息,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快报》迅速编发播出消息,成为区内第一家发声媒体。

——当日16时39分,快讯《西藏边防官兵紧急救援受尼泊尔8.1级地震波及影响的日喀则市吉隆、聂拉木等县地震灾区》由中国西藏之声网直接推送,这是区内网络媒体发出的第一条关于灾区的讯息。

——25日深夜,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随同自治区抗震救灾工作组赶赴灾区。

——27日17时30分,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建台56年来首次全时段开始直播。

电波在与时间赛跑,与灾难赛跑,与生命赛跑。一条条讯息通过电波传到灾区,传到前线,为正在与时间和生命赛跑的人们带去信心和勇气。

作为灾区地方媒体,日喀则报社、日喀则广播电视台迅速行动,对“4·25”地震相关报道进行安排部署。下午4点半左右,作为最先最快奔向灾区的新闻记者,日喀则报、日喀则广播电视台组成的联合采访组从日喀则出发。

灾情发生后,断电断网、通讯受阻。为及时将采写稿件传给后方编辑,一线记者用手机拍摄现场图片,用手机进行稿件写作,通过短信、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北京白癜风医院简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qzhduo.com/bbts/126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